石油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石油炼制复习题答案

石油炼制复习题答案

石油炼制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石油炼制的主要目的是:A. 提取石油中的水分B. 提取石油中的有用成分C. 增加石油的粘度D. 减少石油的杂质答案:B2. 石油炼制过程中,蒸馏是:A. 一种物理过程B. 一种化学反应C. 一种生物过程D. 一种电化学过程答案:A3. 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石油的产量B. 改善石油产品的质量C. 减少石油的污染D. 提高石油的燃烧效率答案:B4. 石油炼制过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A. 降低石油的沸点B. 提高石油的纯度C. 增加石油的粘度D. 减少石油的杂质答案:A5. 石油炼制中,加氢裂化技术主要用于:A. 降低硫含量B. 提高石油的产量C. 改善石油的粘度D. 增加石油的杂质答案:A二、填空题6.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将石油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的过程。

答案:催化裂化7. 石油炼制过程中,_________是利用石油组分沸点不同的特点,通过加热和冷却分离出不同组分的过程。

答案:蒸馏8.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将石油中的硫、氮等杂质去除的过程。

答案:加氢精制9.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一种通过增加氢气来改善石油产品性质的技术。

答案:加氢处理10.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利用催化剂将石油中的大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答案:催化裂化三、简答题11. 简述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常减压蒸馏工艺的基本原理。

答案:常减压蒸馏工艺是利用石油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石油使其达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减压降低沸点,使轻组分先蒸发出来,再通过冷却分离出不同的石油产品。

12. 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裂化技术有哪些优点?答案:催化裂化技术的优点包括:1) 可以提高轻质油品的产量,特别是汽油和柴油;2) 可以改善油品的质量和性能,如降低硫含量,提高辛烷值;3) 可以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四、论述题13. 论述石油炼制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石油地质复习题

石油地质复习题

⽯油地质复习题第1章油⽓⽔⼀、名词解释:1 ⽯油;2⽯油的馏分;3⽯油的组分;4⽯油的⽐重;5⽯油的荧光性;6⽯油的旋光性;7压缩系数;8膨胀系数。

9 天然⽓(狭义);10⽓顶⽓;11湿⽓(⼲⽓);12重烃;11凝析⽓;15临界温度;16临界压⼒;17饱和压⼒;18蒸⽓压⼒;21 油⽥⽔(狭义)22油层⽔;23底⽔;24边⽔25矿化度;26碳同位素差值率;27能源结构;⼆、填空:1、“⽯油”⼀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卟啉是⽯油中的含化合物,⽯油中常见卟啉类化合物可分为卟啉和卟啉;海相⽯油中多卟啉,陆相⽯油多卟啉。

5、⽯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6、油⽥⽓与⽓⽥⽓共同的特点是其烃类组成以为主,不同点是油⽥⽓含有较多的。

7、典型的油⽥⽔其⽔型通常为型⽔和型⽔。

8、⽯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正确答案):1、“⽯油”⼀词我国最早是由⾸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井的钻采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以上;B、1000⽶;C、5000⽶;D、⼏⼗⽶。

3、⽯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烃及其衍⽣物;C、⾮烃;D、胶质及沥青质。

的关系是:API值愈⼤,⽯油的⽐重。

A、越⼤;B、⽆变化;C、越⼩;D、可⼤可⼩。

5、卟啉化合物是⽯油中常见的。

A、含氮化合物;B、含硫化合物;C、含氧化合物;D、芳⾹烃族化合物。

6、在有围限的条件下,天然⽓粘度随着温度的升⾼⽽。

A、⽆规律变化;B、⽆变化;C、降低;D、升⾼。

7、划分氯化钙型⽔是根据⽔中。

A、rNa/rCl>1,rNa-rCl/rSO4<1;B、rNa/rCl<1,rCl-rNa/rMg<1;C、rNa/rCl>1,rNa-rCl/rSO4>1;D、rNa/rCl<1,rCl-rNa/rMg>1。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重点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重点

石油旳化学构成1. 我国重要原油旳重要特点➢大多数原油旳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含蜡量高,庚烷沥青质含量低;➢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Ni含量大大高于V含量,Ni/V>10。

2. 原油中旳重要元素是C、H原油中除C、H外,尚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 。

原油中重要旳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Ca等45种3. 石油中旳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

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旳含硫低、含氮量高。

4. 馏分:是指用分馏措施把原油提成旳不一样沸点范围旳组分。

石油中具有旳馏分,为了统一称呼,一般规定:➢不不小于200℃(或180 ℃)旳轻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200~350℃旳中间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常压瓦斯油,AGO)➢350~500℃旳高沸点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不小于500℃旳馏分为减压渣油馏分(VR) ;不小于350℃旳馏分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 AR) ,它包括了减压渣油馏分。

5. 石油中旳烃类重要有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构造旳混合烃构成6. 石油烃类构成表达措施:1.单体烃构成2.族构成3.构造族构成7. 硫旳存在形态:活性含硫化合物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非活性含硫化学物:硫醚、噻吩、二硫化物等8. 硫旳分布旳总趋势是,随沸点升高,硫含量增长,大部分集中在重馏分及渣油中(70%~80%)9. 石油中旳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一般集中在0.05~0.5%范围内,随沸点旳升高,原油中旳氮含量增长,90%以上旳氮富集在胶质沥青质中9. 石油中旳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旳形式存在旳。

这些含氧化合物大体有两种类型:酸性氧化物:环烷酸、脂肪酸、芳香酸、酚类等,统称石油酸中性氧化物:醛、酮、酯等,含量很少9. 渣油是原油中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杂原子含量最多和构造最为复杂旳部分渣油旳四组分分析可以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知识点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知识点

1.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化合物。

2.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成液态。

3.石油用途:作为能源,化工原料,其他用途(润滑油,沥青,石蜡)4.国内外使用形势(论述)5.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6.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7.油主要在哪里:8.油有哪两类储层:9.那些构造存油,不存油,生油,10.油气藏的形成(那种两种,那种广泛)11.哪些生油层,哪些盖层,哪些储集层12.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13.圈闭:14.油气运移:油驱,水驱,气驱15.油气藏的类型:16.虹吸力,阻力,动力17.溶解气油比公式18.储量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原理19.原有体积系数20.油气层压力与温度21.地温梯度22.地下温度影响因素23.地质储量24.可采储量25.石油勘探目的:26.石油勘探手法:27.石油勘探步骤:28.石油勘探哪些方法,对应结果29.测井方法:30.石油开发过程,计划,钻进,作用31.油气田开发主要内容:32.提高采收率方法:33.渗流:34.渗流动力,阻力35.试井:36.油田开发方式:37.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38.钻井方法,分类,发展方向39.位置40.钻头类型,特点44.钻井液作用,性质45.井斜控制:46.井内压力控制:47.固井技术48.完井方法49.采油方法:50.气举流动状态,设备51.注气怎样减少功率消耗,启动压力52.采油指数53.螺杆泵54.注水55.酸化56.压裂57.酸压58.自喷,机械采油59.临界压力60.一次:,二次:,三次:61.贾敏效应:62.完善井,超完善井,不完善井63.勘探,开发计划,钻井,采油(自喷,人工采油(气举,泵举(有杆,无杆))),完井,试油,生产64.表皮系数名词解释5*3填空20*0.5判断15*1选择10*1简答5*6论述1*6+1*8。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

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

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 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 .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石油化学复习总结

石油化学复习总结
化合物一般以硫醚类和噻吩类为主。(2)原油中的元素硫和硫化氢含量极低, 由于有些含硫化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分解而生成硫化氢,而硫化氢又被氧化生成了元素硫,因此原油中的 硫化氢和元素硫不一定都是原有的。(3)元素硫、硫化氢以及具有弱酸性的硫醇对金属均具有较强的腐蚀作 用,因而又称它们为“活性硫”。 (4)原中噻吩类化合物占其含硫化合物的50%以上,主油要存在于沸点较 高的馏分中。噻吩类化合物属于芳香杂环化合物,其环结构相当稳定,即使加热到450℃也不会分解,所以石 油中的噻吩硫比硫醇硫和硫醚硫更难脱除。 二、石油中含氮化合物:1、影响: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和产品的使用都有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失 活,还会导致石油产品的安定性变差,易生成胶状沉淀,故必须予以脱除。 2、特点:含氮量随着沸点的升高 而增加,其分布要比硫更加不均匀,统计表明,约90%的含氮化合物存在于减压渣油中。 (1)碱性氮化物 (原油较轻馏分):胺类、吡啶系、喹啉系 。(2)非碱性氮化物(较重馏分及减压渣油):吡咯系、酰胺系。 (3)卟啉络合物(VO2+和Ni2+)。(4)由于氮主要存在于五员环的吡咯系和六员环的吡啶系,它们都具有芳香 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在石油加工过程中脱氮比脱硫更困难。 三、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1、酸性氧化物(石油酸) :羧酸(环烷酸、脂肪酸、芳香酸 )、酚类 ;中性氧化 物:酯类、醚类、呋喃类 2、影响:原油中酸性氧化物对金属设备和管线具有腐蚀作用,尤其是低分子酸其 腐蚀性更强。研究表明,原油中酸值大于0.5mgKOH/g时,腐蚀趋于严重。在低温下,石油酸对金属设备的腐蚀 不严重,而腐蚀严重的温度范围是230~400℃ 。石油馏分中的酸性氧化物可借助于碱洗的方法得以分离出来, 所得的石油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石油中唯一得到广泛应用的非烃石油产品。从煤油、轻柴油馏分中 脱出的石油酸已经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酸度: mgKOH/100ml,适用于轻质油品, 酸值:mgKOH/g,适用于 重质油品) 四、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石油中还有许多微量微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虽然它们的含量甚微,但对石油加工过程尤 其是对某些催化剂的活性的影响相当大。主要微量元素为Ni、V、Fe、Ca。 1、影响:铁、铜、镍、钒是催化 裂化催化剂的毒物,砷是催化重整催化剂的毒物,钠和钙会使某些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同时钒还会对燃气透平 的叶片产生严重烧灼。 2、特点:Ni/V>1是陆相成油的特征,形成的石油为低硫高氮、含镍较多的石油。 Ni/V<1是海相成油的特征。形成的石油为含硫低氮、含钒较多的石油。我国大部分原油属于低硫陆相成油, 因而Ni/V>1。新疆塔里木油田所产原油为高硫高钒原油,因而认为是海相成油。 3、来源:以乳化状态分散 于原油中的水中的盐类;悬浮于原油中的极细的矿物质微粒;结合在有机物或络合物中的金属。 五、石油中的胶状沥青状物质:石油中的S、N、O及微量元素等杂原子大部分集中在减压渣油中,因而在石油的重 组分中非烃化合物的含量相当可观。石油中最重的部分基本上是由大分子的非烃化合物组成,这类非烃化合物 统称为胶状沥青状物质。按极性可分为胶质与沥青质两部分 。(1)沥青质就是石油中不溶于非极性的低分子 正构烷烃而溶于苯或甲苯的物质,它是石油中分子质量最大、极性最强的非烃组分。(2)胶质是石油中相对 分子质量和极性仅次于沥青质的大分子非烃化合物,它在组成和结构上具有多分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业概论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30分)
1、最初的世界石油三大产地为()、()和()。

2、石油七姊妹指()、()、()、()、()、()、()。

3、根据化学结构,石油中的烃可分为()、()和()三大类。

4、三大合成材料指()、()、()。

5、石油地质学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油气田形成要具备()、()、()和()4大要素,要经历()、()、()等过程。

6、油气勘探的程序包括()、()、()、()。

7、油气田开发的程序包括()、()、()、()。

8、人类钻井的历史可分为()、()和()三种钻井方法。

按照钻井的顺序,钻井工程工艺可包括()、()、()等三个主要阶段。

9、采油方法包括()和()两种。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

10、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等。

11、原油的初加工包括()、()和();原油的深加工包括()、()、()、()、()、()等。

12、石油成本包括()、()、()、()等四部分;天然气成本包括()、()、()和()。

13、石油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

二、名词解释:(20分)
1、红线协定
2、辛烷值
3、沉积盆地
4、油气勘探工程
5、油气藏工程
6、油气井工程
7、油气开采工程
8、油气储运工程
9、油品的精制与调和
10、HSE管理
11、循环经济
三、简答:(30分)
1、简介石油工业初期的捕获规则。

2、1986年的石油危机产生的原因。

3、润滑油的作用有哪些?
4、合成纤维的种类有哪些?
5、生成油气的条件有哪些?
6、有机质演化成烃模式有哪些?
7、地震勘探技术基本原理。

8、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的区别。

9、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10、为什么要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11、旋转钻井的六大系统包括哪些?
12、钻井作业对钻井液有哪些要求?
13、简述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过程。

14、潜油电动离心泵工作原理。

15、什么是原油稳定?
16、为什么要进行不同油品的管道顺序输送?
17、石油化工包括哪三大生产过程?
18、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9、石油期货贸易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

20、HSE管理体系包括哪些一级要素?
21、石油天然气工业带来了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20分)
1、论述石油科技的发展趋势。

2、论述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方向。

3、论述油气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