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底片评定注意事项
射线无损检测底片评定制度

射线无损检测底片评定制度射线无损检测底片评定制度1.射线无损检测评片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焊缝射线透照检测中相关要求执行。
2.射线无损检测底片评定、审核工作必须由射线Ⅱ级资格人员担任。
3.评片人员必须了解被检工件的焊接种类、焊接方法、坡口型式以及材料种类等,以提供评片时参考。
4.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
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但不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5.评片时,底片应在干燥后观察,观察应在光线暗淡的评片室内进行,观片灯应有观察片最大黑度为3.5的最大亮度。
6.评片的底片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6.1底片上必须显示出与透明厚度相对应的要求达到的最小像质指数;6.2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应满足1.2~3.5的要求。
6.3底片上象质计影象位置应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象。
在焊缝影象上,能清晰地看到长度小于10mm的象质计金属丝影象;6.4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以下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6.4.1灰雾6.4.2处理时产生的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等缺陷;6.4.3划痕、指纹、脏物、静电痕迹、黑点或撕裂等;6.4.4由于增感屏不好造成的缺陷。
6.5对上述不符和底片质量要求的底片应拒绝评定,并要求重拍。
6.6评片人员根据底片上全影象,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中,焊缝射线透照缺陷等级评定的规定进行评定,缺陷评定应坚持:定性(定缺陷特性);定量(定缺陷的大小尺寸和数量);定位(定缺陷所处位置);定级(按JB4730标准评定质量等级)的四定原则。
6.7焊缝无损检测底片评定合格,开出无损检测合格通知单,出具射线无损检测报告,不合格焊缝开出焊缝返修通知单,按相关规定要求返修后复拍再重新评定。
6.8报告及验收标记6.8.1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6.8.1.1委托部门、被检工件名称、编号、被检工件材质、母材厚度;6.8.1.2检测装置的名称、型号、透照方法及透照规范,透照部位及无损检测。
射线底片评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三—射线底片评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射线底片的评定从而了解并掌握焊接接头的宏 观缺陷与表面形状缺陷的区分,运用标准规范对各类缺陷 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通过对射线底片的评定从而了解 并掌握焊接接头的宏观缺陷与表面形状缺陷的区分,运用 标准规范对各类缺陷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二、实验内容
运用标准规范评定底片10张并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Page 2
实验三—射线底片评定实验
三、实验器材
1、观片灯:1台 2、底片评定尺:1把 3、放大镜(3~5倍):1 4、黑度计量仪:1台
四、实验原理
射线穿透物质并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当物质中存在宏观 缺陷时,由于宏观缺陷的组织与物质本身存在差异,引起对射 线的吸收和衰减不同,造成透过射线强度不同,在成像胶片上 宏观缺陷与物质本身存在反差,胶片经过化学处理(显影、定 影)后,宏观缺陷与物质本身部位在底片上出现黑度差异(称 对比度)。用观片灯对底片进行观察,评片人员依据对比度构 成的不同形状的影像,由此判断宏观缺陷评价试件质量。
注意事项
2. 观片场所光线应柔和偏暗
Page 5
3. 观片灯亮度要可调
Pagபைடு நூலகம் 3
实验三—射线底片评定实验
五、实验步骤
步骤
1. 先将底片按片号由小到大排序 2. 检查底片质量并测量底片黑度 3. 观察影像特征,研究影像的走向
4. 影像形态细节特征分析 5. 缺陷影像定性定量 6. 缺陷影像的级别判定
Page 4
实验三—射线底片评定实验
六、实验注意事项
RT-09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资格鉴定操作考试评分细则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资格鉴定操作考试评分细则一、工艺卡准备(10分)1. 被检对象描述(每项1分,共2分)试件名称、试件编号、试件规格等,错1项扣1分;2. 检测条件、要求描述(每项1分,共4分)仪器型号及要求、胶片型号和规格、像质计型号、曝光参数、检测标准、验收标准等,错一项扣1分;3. 主要操作步骤(检测示意图)和操作要点描述(每项1分,共4分)二、检测准备(3分)1.试件准备:核对标识,并测量相关尺寸。
并检查试件表面状况。
否则扣1分;2. 器材确认:检查考试现场所需的检测器材是否充足、完好。
否则扣1分;3. 设备准备:检查检测设备是否完好。
否则扣1分。
三、检测操作(40分)1.标识放置:搭接标记、中心标记、学号标记、试件标记应放置,少一项扣1分;标识放置位置应符合要求,否则扣2分;(共6分)2.像质计放置:像质计选择应正确,否则扣3分;像质计放置位置应正确,放置在片侧时应加“F”标记,否则扣3分;(共6分)3. 防散射措施:γ射线应使用滤光板,否则扣2分;应使用合适的铅板进行背散射、边缘散射的防护,否则扣2分;(共4分)4. 检测工艺的确定(16分)应选择适当的透照方法,并正确执行,否则扣4分。
应正确选择焦距、KV、mA、曝光时间等检测参数,错一项扣1.5分。
(共6分)应正确操作检测设备,否则扣3分。
操作步骤应正确,否则扣3分。
5. 辐射防护(8分)曝光操作前应检查清场,否则扣4分;应注意采用剂量率仪,γ射线操作应关注联锁控制,否则扣4分。
四、暗室处理(1.暗室处理器材准备:10分)处理前准备好洗片夹等器材,并检查显、定影液状态,否则扣1分;2.环境条件准备:准备好暗室红灯、定时钟,检查桌面是否清洁干燥、暗室门是否锁闭,否则扣1分;3.操作规范:显影温度、时间得当,停显、定影、冲洗时间得当,干燥操作正确,处理过程中适当的抖动等,每项扣1分,最多扣6分;4.操作步骤:必须按照暗室处理要求的流程进行操作,否则扣2分。
射线底片评定规定

2
6)带丁字焊缝的底片,纵环焊缝上的缺陷均应进行 评定。 7)当一张底片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 缺陷时,每种缺陷均应予以标识, 按最严重的进行评定。 8)当底片上存在同一性质的多处缺陷,而其性质属 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缺陷时,应对缺陷全部予以标 识。 9)当底片上存在多处圆形缺陷时,最严重的部位必 须详细标识(位置及换算点数),其它部位圆形缺陷 只标识性质和位置,不换算点数。 10)单个条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组的评定按有关规定进 行。
6
4、填写示例
某底片上有一裂纹,长8mm,位于底片左端 1/3处,一未熔合, 长6mm ,位于底片中部,有一园形缺陷,6点,位于右端1/3处。
7
3
11)评片记录中应注明所有线性缺陷的长度和最严重 部位的圆形缺陷点数。当圆形缺陷尺寸大于1/2板厚时, 应注明其直径。 12)缺陷标识应按考核表背面的《填写示例》执行。
4
2、底片评片考核表“序号”栏:按底片上所标注的1-10的序号次序,依 次评定。 2)“板厚或规格”栏:按底片上所给数据填写。 3)“焊接方法”、“施焊位置”、“焊接型式”按所选 结果在相应栏内画钩。 4)“缺陷定性、定量、定位”栏:须标注 出缺陷性质代 号、大致缺陷图形及长度、点数,其位置与缺陷在底片上 的位置相对应。缺陷性质代号: A—裂纹;B—未熔合;C—未焊透;D—条形缺陷;E— 圆形缺陷 G—内凹 5)“评级”栏:填写按规定标准评定出的底片级别。 6)母材缺陷及表面缺陷在备注栏中注明。 7)综合评级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射线底片评定规定
二零一六年六月
1、射线底片评定规定 1)每袋底片10张,每张底片上的编号应与评定考 核表上的序号相对应。 2)考核时间为60分钟(包括填写评片记录时间)。 3)按NB/T47013.2-2015评定( 管子环焊缝未焊透 评Ⅳ级。内凹不评级)。 4)对每张底片都必须进行评定,即使底片质量不 符合要求,也要进行评定。 5)底片评定范围:有搭接标记的的两搭接标记之 间,无搭接标记的整条底片,宽度为焊缝及两侧各5mm。
探伤方面的有关规程

布片规则为使射线照相符合有关规程和标准要求,特制定本规则:1.透照分段长度应使焊缝的透照厚度比K值及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黑度满足JB/T4730-2005标准要求。
2.凡需射线探伤的工件,拍片前均需在内外焊缝划定等分线(中心线、搭接线和1/4线)及焊缝代号。
3.纵缝以筒体左端面为起点从左到右划分,环缝以某一纵缝的T字接头为起点,按顺时针划分。
4.划线时,内外壁的起点位臵应相同,内外中心应重合,局部探伤工件的划线必须按100%探伤的规定进行。
即拍到那一号,即编那一号为片号。
5.定位标记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垂直箭头应放臵在分段中心和搭接位臵上,且箭头指向,水平箭头()应指向下一分段号方向(即由小号指向大号)6.为使每张底片可以追踪,工件的外表面应有与底片上投影编号一致的永久性标记(钢印)7.永久性标记,即钢印应敲在焊缝下方,并离焊缝10-20mm,如钢印位臵刚好落在T字缝上时应与底片上标记一致移植对侧。
(箭头仍按顺时针方向)8.底片上应有下列标记符号:产品编号、焊缝编号、片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象质计、返修重新拍片标记R n(延伸标记E n)、透照日期等。
9.对小口径管无法满足全部标记时,可适当减少,但必须有产品编号、片号、定位标记和象质计,对环缝采取周向曝光时,除四等分处应满足全部标记外,其它可和小口径管同。
对磨平焊缝应在搭接处标记外5-10mm处放臵焊缝标记。
10.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1/4处的一侧无法放臵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臵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臵象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必须作对比试验,使实际灵敏度达到要求。
对比试验的底片应记录保存备查。
11.采用周向曝光时,除1#片必须放臵一只象质计外,其余每隔90°放臵一只,而当部分片复照时,则每张都需按本规则第10条放臵象质计,周向曝光象质计均应放臵在内壁。
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象质计应附加“F”以示区别。
射线探伤底片评定

射线探伤底片评定6.1 底片质量及评片工作的要求6.1.1底片质量1.黑度按照JB4730-94和GB3323-87标准,x射线底片黑度应控制在1.2~3.5;γ射线底片黑度控制在1.8~3.5。
黑度用黑度计来测量。
其下限值是在底片两端的搭接标记内侧焊缝上无缺陷处测量,测多少点不限,但不能取平均值,其每一点测量值应不小于下限值。
上限值是在主射线束照射的底片的中间部位焊缝近旁的母材上测量,每一点的测量值应不高于上限值。
底片上缺陷部位的黑度不受上述限制。
2.象质指数底片上显示出的最小线径的象质指数应满足该透照厚度规定达到的象质指数。
象质指数的观察借助于刻有10×10小窗口的黑纸板或黑塑料板来进行。
在观片灯下将小窗口放置在底片焊缝上有象质计一端的端头,且将小窗在焊缝上慢慢地向底片中部移动,注意观察小窗口,首先发现的连接小窗口上下边缘的金属丝影象,就是所显示的象质指数的影象。
3.影象识别要求底片上所显示的象质计、定位标记、识别标记、“B”铅字等符号,必须位置正确,类别齐全,数量足够,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象。
4.不允许的假缺陷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
如:灰雾、水迹、化学污斑、暗室处理条纹、划痕、指纹、静电痕迹、黑点、撕裂和增感屏不好造成的假缺陷。
5.“B”铅字显示透照盒背后确实放置有“B”铅字,底片未显示“B”字或显示较黑的“B”字,不影响底片质量,若显示较淡的“B”字则是背散射线防护不够,该张底片应重照。
6.底片规格底片长度应等于L eff加20mm。
底片宽度应容纳下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宽度和焊缝两边所放各种铅质符号。
7.焊缝影象位置透照焊缝的部位,必须平行显示在底片的中部,若有丁字口也要置于底片中间部位。
底片不允许有白头。
6.1.2评片工作条件1.评片应有专用的评片室。
评片室的光线应稍暗一些,室内的照明不应在底片上产生反射光。
评片室应宁静、卫生、通风良好。
工作台上应能妥善放置观片灯、黑度计、评片尺、纪录纸、相关标准等。
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M = W′/ W = L1+L2 / L1 一般情况下L1>>L2,所以,影象放大并不显著,底片评定 时一般不考虑放大产生的影响。
射线照相底片上影象重迭的情况有下几种:试件 上下表面影象重迭;表面影象与内部影象重迭;两 个或更多的影象重迭。在评片时应注意分析不同影 象的层次关系。
16
4.相对位置改变 比较正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和斜投影方式照相的
底片,可以发现底片上影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例如中,不同的投影角度使a、b、c、d点在底片上 的相对位置改变。
3
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⑴ 环境
评片室应与其他工作岗位隔离,单独布置,室内 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使评片人员免受各种 干扰,能聚精会神地开展评片工作。室内光线应柔和 偏暗,不要全黑 ,否则,易导致评片人员的视觉疲劳。 评片室亮度一般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的光的亮度。 室内照明应避免直射人眼或在底片上产生反光。观片 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直 尺等仪器和工具应靠近放置,取用方便。在评片前应 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室的暗适 应时间一般为5~10min;从一般室内进入评片室的暗适 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右侧移动,识别效果会更好。
Ⅰ区 不能识别
Ⅱ区 能识别范围
Ⅲ区 不能识别
lg△D(△Dmin)
△D △Dmin
D
图 金属丝的影象对比度,界限识别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关系
11
பைடு நூலகம்
B.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 当使用亮度为L0的观片灯时,对应于线径为d的金属丝
RT-10 射线检测Ⅱ(Ⅲ)级人员资格鉴定评片考试评分细则

射线检测Ⅱ(Ⅲ)级人员资格鉴定评片考试评分细则
一、评分总则
1. 评定10张底片(其中2张为小径管焊接接头透照底片),计100分。
2. 每一张底片的占分为10分。
二、“焊接方式”栏
1.本栏占分为每张底片0.5分;
三、“施焊位置”栏
1.本栏占分为每张底片0.5分;
四、“缺陷定性、定量及定位(图示)”栏
1. 本栏占分为每张底片7分;
2. 若将危害性缺陷(裂纹、未熔合或未焊透)误评为非危害性缺陷或漏评,扣9分,后续不再评分;若将危害性缺陷(裂纹、未熔合或未焊透)误评为其它危害性缺陷,每处扣2分,最多扣6分;
3. 若将气孔、夹渣、内凹、咬边误评为裂纹、未熔合或未焊透,误评一处扣3分,最多扣6分;
4.要求画出所评定缺陷的位置示意图,并标注缺陷尺寸(圆形缺陷记录最大直径和点数;条形缺陷记录长度;密集圆形缺陷记录总点数);缺陷位置误差大于±5mm,扣1分;
5. 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评定缺陷,应全部记录;漏记一处,扣1分,最多扣3分。
五、“评定等级”栏
1.本栏占分为每张底片2分;
2. 将邻近级别相互误评,扣1分;其余误评,扣2分。
六、其它规定
1.射线检测评片考试总时间为60分钟,不准超时。
2.考试时,用笔或其它工具在底片上做任何标记或破坏底片上的原有影像,按照不合格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5
A7
(3)一张底片上如有多处横向裂纹存在时,要 检出裂纹总数,并测量其中最长的一条长度尺 寸,表示方法为(A10×5,即裂纹共5条,最 长的为10mm)
(4)一张底片上存在多处圆形缺陷而无其它缺 陷时只需按标准规定找出其最严重部位的数量, 其余的圆形缺陷只做标识。
(5)圆形缺陷的黑度不作为这次评级的依据。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底片评定 注意事项
2012年5月
一、评片时间
● 50分钟
二、评片张数
●每人10张
三、执行标准
● JB/T4730.2-2005
四、底片有效评定范围的确定
1、底片左上角标注了底片编号,夹片纸上注明了材质及其母材的厚度,底片编号为110号,要求与底片评定表中的序号相对应。评片时,要求底片左上角的标签正 面放在观片灯的左上角。
此规定仅限考试。
胶片侧
感谢下 载
2、评定区有效范围的确定: (1)评定区长度:每张底片左右两端各扣除10mm,其余均属评定区长度,在评定区内
的缺陷如延伸到片端10mm内,其计量也应包含片端10mm内的缺陷的数量和尺寸.
30
(2)评定区宽度:底片上焊缝影像加上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均属评定区宽度(5mm)。
五、缺陷的定性、定量及定位
3、定位
只要标明缺陷的相对位置即可,不必要测量 该缺陷距片端或中心的尺寸。具体填写要求按 评片表中规定。
多处横向裂纹的表示方法
A10×
六、缺陷的评级
应按标准规定进行评级,如需要综合评级和夹渣组评定,应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也可以在定位栏中直接表示。
综合评级的表示方法
七、管子对接焊缝底片评定
1、单面焊根部出现的未熔合也可以按根部单侧未焊透进行评定但评级时应以注意。 2、对于未焊透和内凹其深度在评定时不予以考虑。 3、双壁双影的小径管,评定时应标出哪部分焊缝靠近胶片侧。
• 1、定性:均以英文字母代替,不得写中文。缺陷性质代码按底片评定表上填写。 • 2、定量: (1)当底片上同时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险性缺陷时应分别检出,并确定
其数量和尺寸。 (2)在一张底片上存在多处性质相同的危险性缺陷时,(如裂纹、未熔合、未焊透
和条状夹渣),要分别检出其数量及尺寸。
多处性质相同缺陷的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