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集团公司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及规划模板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RAN)业务承载与维护指引V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业务承载与维护指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六月目录前言 (3)一、名词解释 (4)二、业务承载需求 (5)(一)基站回传等自营业务或者系统的承载需求 (5)(二)政企业务的承载需求 (5)三、总体原则 (6)四、组网要求 (7)(一)依托城域骨干网搭建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 (7)(二)A类与B类设备的互连要求 (8)(三)B与B设备间的互联方式 (8)(四)B设备与城域骨干网的互联方式 (9)(五)RAN CE设置以及与城域网骨干网的互联方式 (9)五、业务承载方案 (10)(一)方案一:PW+L3VPN (10)(二)方案二:CE+L3VPN (15)(三)推荐方案 (16)六、VPN部署要求 (17)(一)RAN VPN的部署要求 (17)(二)CTVPN193部署要求 (18)(三)CTVPN194VPN部署要求 (20)七、QOS部署要求 (21)(一)基站回传等自营业务的QOS部署策略 (22)(二)政企客户业务的QOS部署策略 (24)八、网络管理 (26)(一)网管组网 (26)(二)A类设备的即插即管理 (27)(三)网管系统的部署要求 (28)九、逻辑资源的分配 (29)(一)IP地址的规划 (29)(二)VLAN资源的分配 (32)十、网络维护要求 (33)前言为满足大带宽、高品质、多点化的关键业务接入需求,集团公司自2009 年开始组织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在部分区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采用IP RAN 和PTN 两种技术方案实现对移动基站回传、政企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的融合承载。
目前,集团公司确定依托IP城域骨干网一平面搭建基于IP RAN 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公司多个城域网进行扩大试点,为在业务承载方案、组网要求、VPN部署要求、QOS部署要求、网管系统部署要求、逻辑资源分配等方面规范并指导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扩大试点项目的实施部署,明确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的维护分工与职责,集团公司特制定本业务承载及维护指引。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IP RAN规划提纲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之IP RAN规划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8年11月目录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 (2)1.2IP RAN网络现状 (2)1.3IP RAN网络及业务承载现状分析 (7)1.4本地基站接入光缆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8)第二章IP RAN承载需求分析 (8)第三章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9)3.1IP RAN总体发展思路 (9)3.2IP RAN网络架构和组网原则 (10)3.3IP RAN与光缆网协同组网思路 (10)第四章网络发展目标 (11)4.1发展目标 (11)4.2重点举措 (12)第五章规划方案及投资 (12)5.1IP RAN网络建设方案 (12)5.2基站接入光缆改造方案 (14)5.3IP RAN成环率提升改造方案 (17)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北京市共有CDMA室外宏站3692个、室内DO信源3823个。
目前基站3G业务主要通过基站专用移动MSTP传输网承载,部分基站使用微波承载。
北京市C网基站传输设备主要采用155M、622M MSTP设备,组网结构以环形结构为主。
目前C网基站接入共有155M MSTP设备1036端,共组建155M基站接入环170个;C网基站接入共有622M MSTP设备6479端,共组建622M基站接入环488个。
LTE基站BBU分散设置和集中设置的规模如下。
1.2IP RAN网络现状1.2.1.1总体架构北京公司IPRAN 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功能上分为核心、汇聚、接入三个层级。
其中核心层CR负责接应汇聚层上联,实现跨区域、跨象限流量转发与调度;汇聚设备包括SR和B类设备,SR用于接应片区内B设备对上联,实现B类设备对之间互访,B 设备用于接应政企和基站等A 类设备上联,同时对接入层设备流量进行汇聚转发;接入层包括A类设备和U设备,用于基站及政企专线等综合业务接入。
中国电信西藏公司2016年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1013

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网络发展部2016年4月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2016年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目录前言 (1)1、编制依据 (1)2、IPRAN网络的定位 (1)3、西藏电信IPRAN网络现状 (2)4、西藏电信IPRAN网络目标 (4)5、IPRAN组网原则 (4)5.1组网策略的基本原则 (4)5.2A与B互联原则 (4)5.3B与B互联原则 (6)5.4B与ER互联原则 (7)5.5节点设置原则 (8)5.1.1A路由器节点设置 (8)5.1.2B路由器节点设置 (8)5.1.3RAN ER设备节点设置 (8)5.6链路带宽设置原则 (8)5.7业务流向选择原则 (9)6、IPRAN工程建设指引 (14)6.1800M LTE工程建设指引 (14)6.2IPRAN网管分析 (14)6.3IPRAN网络IP地址分配建议 (15)6.4IPRAN建设流程需注意的问题 (17)6.5IPRAN网络维护 (17)7、附件:西藏电信IPRAN在网设备参数 (17)7.1设备介绍 (17)7.2设备选择 (22)8.2.1A设备选择 (22)8.2.2B设备选择 (23)7.3各网元端口分配原则 (23)前言为满足大带宽、高品质、多点化的关键业务接入需求,集团公司自2009年开始组织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在部分区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采用IP RAN 和PTN 两种技术方案实现对移动基站回传、政企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的融合承载。
本技术指导意见主要针对目前西藏电信IPRAN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西藏网络现状,提出适合西藏电信实际的技术合理、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网络演进的技术方案。
1、编制依据(1)中国电信〔2013〕630号《IPRN组网及配置策略规范》;(2)中国电信运维〔2012〕22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实施与维护指引》的通知;(3)中国电信集团《IPRAN网络建设指引(2013v1版)》;(4)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电信网发业【2015】23号》文件;(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西藏分公司实际情况。
中国电信IP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与管理指导意见

-3-
h
1
或城域网为单位进行二次规划。VLAN规划要求在尽量不影响现 有业务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保证各层级设备间,各类业务间 清晰不冲突,同时兼顾以后业务增减和迁移、网络优化和割接 的便利性。对于省内现有VLAN规划与集团统一原则产生冲突的, 各省公司应在后期工作中,结合网络优化、设备割接、工程建 设等逐步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统一原则的要求。
中国电信 IP 城域网宽带业务 VLAN 规划 与管理指导意见(2010 版)
当前,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丰富,中国电信网络规模的 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随着光进铜退工 程建设的日渐推进,各种宽带业务产品不断推出,给传统的宽 带业务网络部署及维护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利用 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数据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精确进行业 务和用户识别,集团公司特对IP城域网(以下简称城域网)宽 带业务VLAN资源的规划、部署实施要点进行了梳理和明确,制 定本指导意见。
对于PUPV、PUPV+PSPV等与PUPV有关的模式,由于对BRAS设 备性能要求高,网络配置复杂,不利于简易实现业务的精确识 别和组播业务复制点的下移,除非有特别的需求,不建议采用。
(各类VLAN承载方式详见附件3:《城域网VLAN承载方案》) (三)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应兼顾业务发展的前瞻
(七)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细则见附件1 《中国电信 IP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细则》。
二、城域网宽带业务 VLAN 数据部署要点 在城域网中由于承载业务丰富,组网模式复杂,接入层设 备种类繁多,为避免出现资源使用冲突和浪费,VLAN 资源应统 一管理、统一分配,同时 VLAN 数据的部署应遵循实施简单、查 询方便、迁移容易的原则。 (一)公众宽带业务 公众宽带业务包括普通上网、VOIP、IPTV 等,另外,还涉 及终端和接入网设备远程管理等(如家庭网关的 ITMS 管理、 MDU/OLT 的 SNMP 管理)。 1. 公众宽带业务 VLAN 数据原则上采用工程预配置方式进
电信集团IP RAN实施及维护指引讲解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实施与维护指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六月目录前言 (2)1名词解释 (3)2业务承载需求 (4)3总体原则 (5)4组网要求 (7)5业务承载方案 (9)5.1基站业务承载 (9)5.1.1模式一:PW+L3VPN (9)5.1.2模式二:CE+L3VPN (11)5.2政企业务承载 (12)5.3推荐方案 (13)6VPN部署要求 (14)7QOS部署要求 (16)7.1综合接入网QOS分类标记 (16)7.2基站业务QOS部署策略 (17)7.3网络侧接口队列调度策略 (18)8网管要求 (19)9逻辑资源的分配 (20)10网络维护要求 (21)前言集团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在多个地市组织了基于IP RAN和PTN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试点。
在试点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计划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以及福建等5个省市的12个城域网进行扩大试点,为在业务承载方案、QOS 部署要求、VPN部署要求、逻辑资源分配等方面规范并指导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扩大试点项目的实施部署,做好维护部门的提前介入,明确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的网管分阶段要求和维护职责,集团公司特制定本实施及维护指引。
在本指引中,综合业务接入网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特指基于IP RAN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
集团公司将以本指引为基础,后续编制下发配套的组网和配置规范。
对于组网架构、节点设置要求、设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集团公司会下发建设指引进行明确。
本实施与维护指引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进行解释说明。
1名词解释1)综合业务接入网:指用分组设备或者IP路由器在城域内组网主要实现基站业务回传和政企业务综合接入的网络。
2)基于IP RAN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指用IP路由器依托城域骨干网搭建的主要实现基站业务回传和政企业务二、三层接入的综合业务接入网,简称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
在指引中,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名称,特指基于IP RAN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
中国电信集团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1IP RAN网络建设指引(2013v1版)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一. 前言 (6)二. IP RAN综述 (6)2.1 技术及特点 (6)2.2 网络架构 (7)三. 承载业务需求分析 (8)3.1 3G基站回传承载需求 (8)3.2 LTE承载需求分析 (8)四. IP RAN组网方案 (9)4.1 建设模式 (9)4.2 组网要求 (9)4.2.1 节点设置 (9)4.2.2 A类设备‐B类设备组网 (10)4.2.3 B类设备‐ B类设备组网 (11)4.2.4 B类设备‐RAN ER的组网 (11)4.2.5 RAN ER与BSC的对接 (11)4.2.6 RAN ER与L TE EPC对接 (12)4.3 设备要求 (13)4.4 基站回传逻辑组网方案 (14)4.4.1 PW + L3 MPLS VPN方案 (14)4.4.2 CE+L3 MPLS VPN方案 (15)4.4.3 方案建议 (16)4.5 与接入光缆的协同 (16)4.6 网管 (16)五. 时钟同步 (17)六. MSTP 投资保护 (17)附录:名词解释 (18)一.前言随着3G无线数据流量增长和LTE即将发牌,传统的MSTP网络由于业务承载扩展性差、不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低,无法有效承载LTE大突发流量及基站间多点到多点业务。
IP RAN网络具有承载效率高,支持点到多点间通信,扩展性好等优点,可纳入城域网网管统一管理,适合作为3G及LTE基站的回传网络。
中国电信从2009年开始试点部署IP RAN,并于2011年后进行了规模试商用,IP RAN大规模组网的能力在现网得到了验证。
为更好地指导各省建设IP RAN网络,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编制本建设指引,对IP RAN的网络架构、业务承载需求、建设方案和MSTP 利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供各省公司在网络建设中参考。
本建设指引以满足3G与LTE承载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描述基站回传的承载方案,后续再逐步考虑其他业务的承载。
中国电信IP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与管理指导意见

二、城域网宽带业务 VLAN 数据部署要点 在城域网中由于承载业务丰富,组网模式复杂,接入层设 备种类繁多,为避免出现资源使用冲突和浪费,VLAN 资源应统 一管理、统一分配,同时 VLAN 数据的部署应遵循实施简单、查 询方便、迁移容易的原则。 (一)公众宽带业务 公众宽带业务包括普通上网、VOIP、IPTV 等,另外,还涉 及终端和接入网设备远程管理等(如家庭网关的 ITMS 管理、 MDU/OLT 的 SNMP 管理)。 1. 公众宽带业务 VLAN 数据原则上采用工程预配置方式进
对于PUPV、PUPV+PSPV等与PUPV有关的模式,由于对BRAS设 备性能要求高,网络配置复杂,不利于简易实现业务的精确识 别和组播业务复制点的下移,除非有特别的需求,不建议采用。
(各类VLAN承载方式详见附件3:《城域网VLAN承载方案》) (三)城域网宽带业务VLAN规划,应兼顾业务发展的前瞻
-7-
精品课件
规划和部署: 采用双边缘网络架构:普通上网业务属于公众业务,需要
实现严格的隔离,由 BRAS 承载,其业务 VLAN 终结于 BRAS,使 用 PUPSPV 方式规划部署;ITMS/VOIP/IPTV 业务属于自营、有安 全保障的业务,由 SR 承载,其业务 VLAN 终结于 SR,推荐使用 PSPV 规划部署,对 VOIP/IPTV 有特别管理需求的省或本地网, 也可以 VOIP/IPTV 使用 PUPSPV,ITMS 使用 PSPV 方式规划部署。 不同承载方式的业务流量在汇聚交换机/OLT 上进行分流,分别 汇接到 BRAS 和 SR。
5. 公众宽带业务 VLAN 数据部署过程中,应按照集团统一 规范部署相应的 QOS 策略对各类业务质量进行保障,对应优先 级划分为:ITMS>VOIP>IPTV>普通业务。各类业务 QOS 策略基于 VLAN 进行部署。
电信ipran网络方案

电信IPRAN网络方案1.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开展,使得网络通信成为现代社会开展的根底设施之一。
作为互联网的核心局部,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技术在电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信IPRAN网络方案的根本概念、架构、工作原理以及优势。
2. IPRAN网络方案的根本概念IPRAN网络方案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广域网接入解决方案。
它通过将不同地域的局域网〔LAN〕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IPRAN网络方案可以提供高速、高可靠性和灵巧性的网络接入效劳,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和组织。
IPRAN网络方案的核心架构包括三个主要组件:核心路由器、接入设备和传输介质。
核心路由器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包,接入设备提供用户接入,传输介质通过光纤等物理媒介连接不同设备和地域。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使得数据可以在不同地区的网络之间进行快速和可靠的传输。
4. IPRAN网络方案的工作原理IPRAN网络方案的工作原理基于IP路由技术。
当数据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时,数据包将根据目标IP地址的路由表进行转发。
核心路由器通过播送路由信息,将数据包传递到目标网络。
接入设备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完成数据的传输过程。
整个过程依赖于IP协议和路由协议的支持。
5.1 高速性IPRAN网络方案采用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可以提供更高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
这使得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5.2 可靠性IPRAN网络方案采用冗余设计和容错机制,可以防止单点故障和数据传输中断的风险。
即使网络中的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备用路径传输,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3 灵巧性IPRAN网络方案支持灵巧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根据企业和组织的需求进行定制。
可以实现星型、环型、网状等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满足不同规模和功能要求的网络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IP RAN网络建设指引(2013v1版)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一. 前言 (6)二. IP RAN综述 (6)2.1 技术及特点 (6)2.2 网络架构 (7)三. 承载业务需求分析 (8)3.1 3G基站回传承载需求 (8)3.2 LTE承载需求分析 (8)四. IP RAN组网方案 (9)4.1 建设模式 (9)4.2 组网要求 (9)4.2.1 节点设置 (9)4.2.2 A类设备‐B类设备组网 (10)4.2.3 B类设备‐ B类设备组网 (11)4.2.4 B类设备‐RAN ER的组网 (11)4.2.5 RAN ER与BSC的对接 (11)4.2.6 RAN ER与L TE EPC对接 (12)4.3 设备要求 (13)4.4 基站回传逻辑组网方案 (14)4.4.1 PW + L3 MPLS VPN方案 (14)4.4.2 CE+L3 MPLS VPN方案 (15)4.4.3 方案建议 (16)4.5 与接入光缆的协同 (16)4.6 网管 (16)五. 时钟同步 (17)六. MSTP 投资保护 (17)附录:名词解释 (18)一.前言随着3G无线数据流量增长和LTE即将发牌,传统的MSTP网络由于业务承载扩展性差、不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低,无法有效承载LTE大突发流量及基站间多点到多点业务。
IP RAN网络具有承载效率高,支持点到多点间通信,扩展性好等优点,可纳入城域网网管统一管理,适合作为3G及LTE基站的回传网络。
中国电信从2009年开始试点部署IP RAN,并于2011年后进行了规模试商用,IP RAN大规模组网的能力在现网得到了验证。
为更好地指导各省建设IP RAN网络,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编制本建设指引,对IP RAN的网络架构、业务承载需求、建设方案和MSTP 利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供各省公司在网络建设中参考。
本建设指引以满足3G与LTE承载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描述基站回传的承载方案,后续再逐步考虑其他业务的承载。
未能详尽描述之处将在下一版本中说明。
二.IP RAN综述2.1 技术及特点IP RAN是指以IP/MPLS协议及关键技术为基础,满足基站回传承载需求的一种二层三层技术结合的解决方案。
由于其基于标准、开放的IP/MPLS协议族,也可以用于政企客户VPN、互联网专线等多种基于IP 化的业务承载。
IP RAN针对无线接入承载的需求,增加了时钟同步功能,增强了OAM 能力。
IP RAN网络具有如下特点:1、IP RAN网络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较高,能满足大带宽业务的承载需求;2、能提供端到端的QoS策略服务,保障关键业务、自营业务的服务质量,并可提供面向政企客户的差异化服务;3、能满足点到点、点到多点及多点到多点的灵活组网互访需求,具备良好的扩展性;4、能提供时钟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满足3G和LTE 基站的时钟同步需求。
5、能提供基于MPLS和以太网的OAM,提升了故障定位的精确度和故障恢复能力。
2.2 网络架构IP RAN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
核心层直接与BSC或IP骨干网相连,一般采用大容量路由器构建,具备高密度端口和大流量汇聚能力(暂命名为RAN ER);汇聚层由B类设备(IP RAN汇聚路由器)组成,用于接入汇聚A类设备;接入层由连接基站的A类设备(IP RAN 接入路由器)组成。
图2-1 IP RAN的网络架构三.承载业务需求分析3.1 3G 基站回传承载需求IP 化改造前,3G 基站语音与数据业务均通过1~18个2M 接入BSC ;IP 化改造后,基站语音与数据业务通过1~2个FE 接入BSC 。
3.2 L TE 承载需求分析在LTE 阶段,单基站/单载扇的无线数据峰值速率预计达到3G 基站的10倍以上。
同时,除了传统的纵向(3G 阶段的BSC 到BTS ,LTE 阶段的MME/S-GW/P-GW )通信需求以外,还需满足eNodeB 和EPC 之间(S1-MME 和S1-U 接口),以及eNodeB 之间(X2接口)的通信需求。
图 3-1 E-UTRAN (eNode B 接入网)系统结构根据3GPP 相关LTE 标准,E-UTRAN 对承载网的需求如下: LTE速率 150M ~200M时延 S1:5~10ms; X2<20ms同步要求 LTE FDD:频率同步50ppb ,时间同步4us(MBMS SFN 场景) LTE TDD:频率同步50ppb ,时间同步3us通信点到点(S1接口),点到多点(X2,S1多归属)需求S1接口:eNodeB和EPC核心网的逻辑接口,主要承载用户业务流量,占空口总流量的90%以上;X2接口: eNodeB间的接口,主要传送切换信息,占空口流量的3%~5%。
四.IP RAN组网方案4.1建设模式各省在建设IP RAN网络,逐步替代现有MSTP承载基站回传的过程中,根据IP RAN的部署规模,可选择全区模式和片区模式两种建设模式。
1、全区模式是指在市区(含县城)建立一张全覆盖的IP RAN网络,一次性将基站回传由MSTP网络割接至IP RAN。
全区模式主要适用于大规模IP化改造3G基站或LTE规模部署的本地网。
2、片区模式是指在市/县区的一个区域新建IP RAN网络,将本区域内的基站回传由MSTP网络割接至IP RAN。
片区模式主要适用于LTE 部署前MSTP扩容压力较大,基站IP化改造规模不大的本地网。
4.2 组网要求4.2.1 节点设置对于宏基站,A类设备与基站一一对应,即一台A类设备接入一个宏基站,一个宏基站的1X、DO、动环监控,及后续的LTE业务均接入同一台A类设备;对于室内分布系统,当同一站址有多套室分系统信源/BBU 时,可接入一套A类设备。
B类设备一般在核心或一般机楼成对设置,在光纤条件具备的区域,一对B类设备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机房。
在选择同一机房布放时,建议优选具备不同出局光缆路由的机房。
核心路由器(RAN ER)一般与BSC同机房设置。
4.2.2 A类设备‐B类设备组网对于A/B类基站(分类见《2011年中国电信CDMA基站考核办法》),承载基站的A类设备应采用环形或双归接入一对B类设备。
对于C/D类基站,根据光纤资源情况,A类设备可灵活采用环型、双归或链式组网方式上联B类设备。
图4-1 A类设备与B类设备连接拓扑一对B类设备建议接入20-50台A类设备,现网实际部署时,各省可根据光缆网分布、资源情况及基站带宽情况适当调整。
若干台A类设备与一对B类设备组成多个接入环,实现基站回传的双路由保护,同时节省光纤:1、每对B类设备一般覆盖3-10个接入环。
2、3G阶段,每个接入环上基站一般不超过8个(含该环所带链状接入基站);3、LTE阶段,繁忙区域单个接入环上基站数量不超过6个(含该环所带链状接入基站),非繁忙区域单个接入环上基站不超过8个(含该环所带链状接入基站);4、链式接入时,级联层数原则上不超过2级。
A类设备与B类设备间的带宽按以下原则考虑:1、A类设备双归接入一对B类设备时,估算LTE基站流量为200M,A类设备可采用GE链路接入B类设备;2、A类设备组环接入一对B类设备时,估算繁忙区域一个环覆盖6个基站,考虑复用情况,建设初期采用单GE环组网,LTE阶段根据流量情况,可扩容至2GE环。
3、链式组网时,A类设备采用GE链路上联。
4.2.3 B类设备‐ B类设备组网B类设备间链路主要在故障时提供备用路径。
1、正常情况下,B类设备间无流量;B与ER间发生故障时,B类设备承载的基站流量经另一台B类设备转发;2、B类设备间带宽预留为B类设备上联至ER间带宽的50%,建议初期互联采用10GE接口。
4.2.4 B类设备‐RAN ER的组网新建一对或多对RAN ER汇聚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并接入BSC。
1、RAN ER节点部署原则上RAN ER与BSC同局址部署。
根据不同本地网B类设备的规模,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大省省会等超大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6台,大省发达城市、中小型省省会等大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4台,其他中、小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2台。
IP RAN建设初期,ER端口配置按1:6收敛比考虑,即ER上行带宽配置为汇聚的B设备带宽的1/6。
超大、大型本地网可根据传输网络建设现状,综合分析IP、传输建设成本,可考虑建设汇聚ER;中、小型本地网汇聚作用不大,建议B 设备直连ER。
2、RAN ER与B类设备对接每一对B类设备口字型接入一对RAN ER。
一对B类设备接入50个基站时,建议B类设备与RAN ER间采用10GE上行。
当B类设备与RAN ER间流量超过链路带宽的60%进行扩容。
4.2.5 RAN ER与BSC的对接3G阶段,RAN ER将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汇聚到本地网的BSC。
BSC同机房设置一对BSC CE汇聚BSC端口,在现网MCE或RAN CE (3G建网时,ALU BSC侧已配置一对RAN CE)资源满足的情况下,可利旧MCE/RAN CE与BSC CE合设。
网元设置及业务流向如图4-2所示。
4.2.6 RAN ER与L TE EPC对接LTE阶段,EPC在省会集中设置。
省会EPC同机房设置新建一对MCE接入CN2,在现网MCE资源具备且满足IPv6承载要求的情况下,可利旧现网MCE。
省会RAN ER与MCE直接互联,将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汇聚到EPC 实现业务互通;非省会城市的RAN ER通过10GE以口字型接入本地CN2 PE,通过CN2骨干网将流量汇聚到省会EPC。
网元设置及业务流向如图4-2所示。
图4-2 ER与BSC/EPC互联具体CN2 VPN逻辑组网方案在集团网运部另行下发的实施与维护指引中明确。
4.3 设备要求1.、A类设备,用于接入基站,业务侧以GE/FE接口为主,网络侧现阶段以GE接口为主。
1)设备分类:A设备分为A1和A2两类,其中A1设备典型配置为4GE+4GE/FE(自适应)+2FE; A2设备典型配置为2×10GE+8GE;3G及LTE阶段A1即可满足业务需求。
LTE ADV ANCE阶段可采用A2设备组网。
2)业务侧端口:LTE采用一个GE接入,动环监控用1个FE接入,1X/DO业务采用1个或2个FE(根据基站的接口数量定)接入,业务侧总端口需求为1GE+(2~3)FE;3)网络侧端口:若组建GE环网,配置2GE,若组建2GE环,配置4GE;4)备份端口:1GE+1FE5)总端口需求:一个A类设备承载一个3G基站和一个LTE基站时,端口需求为6GE+4FE;一个A类设备承载多个基站(假设为n个3G基站,N个LTE基站)时,端口需求=5GE+2FE+N*GE+n*(1~2)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