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防倒吸和气密性检查微专题

合集下载

气密性检查方法1

气密性检查方法1

气密性检查方法1一、基本方法: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

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

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③吹气法二、基本步骤:①形成封闭出口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三、实例【例3】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图A 图B方法:如图所示。

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方法方法方法:方法静置几【例】如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向B、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关闭活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入一段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导管口会产生气泡。

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储气作用、防堵塞防倒吸安全瓶作用【例7】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分析:用止水夹夹住b、C装置间的导管的橡皮管,关闭分液漏用酒精灯在a装置下微热,若b 装置中的导管产生一段水柱,止水夹前面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C处的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微热,若e处出现气泡,停止微热,插在e处液面下的导管产生一段液柱,表明这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检查方法2若是用手捂或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主要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是注入水,则观察是否形成水柱且不下降;若是通入气体,则看另一端是否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

1.加热法:例1.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试管(烧瓶)的外壁。

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例2,如何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关上活塞,用另一根导管连接导管,然后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020届高考化学关于气密性和防倒吸(17张ppt)

2020届高考化学关于气密性和防倒吸(17张ppt)

常见防倒吸的方法及装置
(3)分液式: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如NH3、HCl等),通 入有机溶解中不会引起倒吸。装饰如图所示:
常见防倒吸的方法及装置
(4)储液安全瓶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 置的储液装置贮存起来,可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反应容器,这种装置又称 “安全瓶”。装置如图所示:
关于 防倒吸和气密性检查
气体制备实验中装置的常见组成收集装置发生装置除杂装置
尾气吸收装置
专题一 防倒吸
化学实验中为什么要防倒吸?
某些实验中,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引起玻璃仪器 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这些实验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 吸收液的倒吸。
倒吸产生的原理?
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如果因为气体冷却或溶解,装置中的压强显著减小, 造成外界大气压的明显大于装置内的压强,从而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溶 液产生倒吸现象。
常见防倒吸的方法及装置
(1)悬空式:导气管不伸入吸收液液面 以下,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其缺点是 存在尾气不能被完全吸收,逸出到空气中 造成污染。装置如图所示:
常见防倒吸的方法及装置
(2)重力回流式:当装置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容器中,但由于容 器的容积较大,可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容器口脱离液面,容器中的 吸收液受自身重力作用又回流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装置如 图所示:
液注高于烧杯内液面,且一段时间不回落。
(2)注水法
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关闭 导气管活塞,往球形漏斗内注入水, 使漏斗内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静置 一段时间后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 说明气密性良好
(3)抽气法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 璃管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操作方法)时,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防倒吸装置和气密性检查

防倒吸装置和气密性检查

• 答案:
• ( 1)不漏气 • 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 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 管内的水面。 • ( 2)无法确定 •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 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 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手热法、直接加热法
a 手热法: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 住烧瓶或试管,借助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 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冒出, 把手拿开,过一会儿,水沿导管上升,形 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直接加热法: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 时,用手捂或热毛巾不易引起空气发生体 积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
• 方法:向B、D中加水,使B中长颈漏斗下 端、D中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 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 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 关闭活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入一段 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长颈漏斗下端出口 会产生气泡。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题
• (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 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 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判断 理由:。 •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 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判断理由:。
B类:液差法(加水法)
液差法(加水法)
• 方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 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 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 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 好水位记号 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 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C类:带有刻度的注பைடு நூலகம்器类
• 方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 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 好!

版防倒吸及气密性检查微专题

版防倒吸及气密性检查微专题

微专题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察看气泡或液面变化。

微热法:如图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

连结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当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c中,从乙管加入适当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当水,封闭弹簧夹,翻开分液漏斗活塞,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优秀。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

e中封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进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_______________,表示装置的气密性优秀。

f中翻开弹簧夹,导游管口吹气,假如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____________,则表示装置的气密性优秀。

(液差法的拓展)答案(1)产生气泡形成一段水柱(2)高于液面地点保持不变高于地点保持不变(3)滴入少许水后很快停止流下(4)能回到本来的地点上涨保持稳固专题训练1.以下是一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此中正确的选项是()答案B分析A、C、D中都未形成封闭系统。

2.(2018·波市镇海中学高三模拟宁)以下装置中,不增添其余仪器没法检查气密性的是()答案A分析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经过液柱能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经过察看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能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经过察看淹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能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题型及方法)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题型及方法)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题型及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先导的学科,往往试验装置的安装及错误检查也是各种化学试题的一个重点内容,实验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比较好的题型。

其中一大类型题目就是当实验对象中有气体时试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试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往往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检验时利用装置自身的仪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是不可以随意添加其它仪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的。

2、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操作往往是使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大幅度的变化是不能看出装置是否漏气的。

一、检验装置气密性基本原理[原理1]:在常压下,改变温度T,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气密性的检验。

[原理2]:在恒压下,利用产生液面差维持体系内外压强相等,即外界大气压+液柱压强=体系内部的气体压强。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许多同学知道怎样做却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回答时应注意既要答出操作方法,又要答出观察到的现象,还要答出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二、检验装置气密性基本方法:1、微热法:手捂法:适于单孔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热源辅助法: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

2、堵孔法3、液封法4、水压法5、吹气法6、抽气法堵孔、液封、水压法等适于双孔发生器气密性检查,对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用水压法更加方便;三、基本步骤:1、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让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2、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可在不拆卸整套仪器的前提下分段检查。

同时考虑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实例:【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图A 图B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捂住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

常见装置气密性检查

常见装置气密性检查
采用吹气法:先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没过下端,再用注射器连接导管,推动活塞,长颈 漏斗内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若拉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
精选课件
5
三、常见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例:
采用热胀冷缩法: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后,将导管放入水中,用双手捂住圆底烧瓶若有气泡冒出,松 开手后水倒吸形成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精选课件
3
三、常见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例:
采用热胀冷缩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双手捂住圆底烧瓶若有 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倒吸形成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精选课件
4
三、常见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例:
采用水压法:先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没过下端,再用弹簧夹夹住导管封闭装置,继续往长 颈漏斗内加水,若观察到液面稳定不下降,形成稳定水柱,说明装置秘密性良好。
或者:先不夹止水夹,干燥管下端放入水中,水进入干 燥管后夹上止水夹,提起干燥管,观察水面不下降,说 明气密性良好。
精选课件
7
四、一些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2019年福州二检
关闭活塞,把干燥管底部伸入水中, 管内水面不上升,则说明不漏气。
精选课件
8
四、一些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如何检查装置于 气密性呢?
冒出,(手松开水会倒吸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水压法:往容器内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气密性
良好。
3、吹气法:使用针筒往封闭容器内吹气或抽气,观察水柱
形成或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
精选课件
2
二、基本步骤
1、形成封闭出口。(装置先密封是关键) 2、采用热胀冷缩法、水压法、吹气法进行检查装置气密性 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四一些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先从右管加水至两边液面相平夹上止水夹先从右管加水至两边液面相平夹上止水夹再从右管加水观察到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再从右管加水观察到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明气密性良好

微题型06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解析版)

微题型06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解析版)

微题型06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1.下列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错误的是A.B.C.D.【答案】D【详解】A.利用形成的稳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完好,故A正确;B.利用形成的稳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完好,故B正确;C.利用形成的稳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完好,故C正确;D.装置中液面保持水平时,外界大气压和右边装置中的压强相等,没有压强差所以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D错误;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B.蒸发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体积【答案】C【解析】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将装置封闭,只留有一个出气口,但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不能检查,应该用水封住长颈漏斗的下口,再用捂热的方法检验,不选A;B、蒸发皿使用时不需要垫石棉网,不选B;C、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盛的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时先上下移动试管进行预热,再集中试管底部加热,所以选C;D、100毫升的量筒最低刻度为10毫升,所以不能量取9.5毫升液体,不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结晶B.混合浓硫酸和乙醇C.检验装置气密性D.转移溶液【答案】C【详解】A.蒸发结晶时,需要使用蒸发皿,并且使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乙醇,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乙醇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乙醇注入浓硫酸中,会引起液体的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向连通器右侧加入水,若气密性良好,连通器右端液体液面不下降,故C符合题意;D.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4.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A.制备乙酸乙酯B.构成原电池C.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D.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A.制备乙酸乙酯需要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A错误;B.左池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碳和浓硫酸加热生成SO2和CO2,两气体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D.装置形成密闭系统,如果手捂住烧瓶,玻璃导管内能形成水柱,即可证明气密性好,故D正确;答案为D。

专题1 九年级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精练(解析版)

专题1   九年级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精练(解析版)

专题1 九年级化学微专题—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解析】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管内的气压没有膨胀,但是管口深入水中,就会产生压力,如果气密性好,管内的水就会上升。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气密性良好,则气体即出不去也进不来,根据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分析解答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 瓶中液面比较明显上升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 长颈漏斗内液面无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广口瓶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广口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大气压原理,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试管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A.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 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答案】A【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4.下列所示装置和操作图中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A. 该装置应用的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不符合题意;B. 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虽然有气泡产生,但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B符合题意;C. 该装置应用的原理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C不符合题意;D. 该装置应用的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D 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 。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⑷抽气(吹气)法:如图e 、f 。

e 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
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 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停 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的拓展)
答案(1)产生气泡形成一段水柱
(2)高于液面位置保持不变
高于位置保持不变
⑶滴入少量水后很快停止流下
(4)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上升 保持稳定
【专题训练】
1. 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 、C 、D 中都未形成封闭体系。

2. (2018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模拟 )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微专题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微热法:如图a 。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
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
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 、c 。

连接好仪器,b 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 b 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
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装置不漏气。

c 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 使乙管液面
舉^『

W
B
答案A
解析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
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
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
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題横板 -- ------------------------------------ ]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与答题规范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2)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
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
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T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7描述现象T得出结论。

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③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④答题时易忽略的几句关键性的文字叙述:
a.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b •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c.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

微专题2 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
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
防倒吸原理
(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I
和n )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作用,液
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川、W、V )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

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
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W、%)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专题训练】
1.已知HCI难溶于CCI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用于HCI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答案B
解析A项,倒扣的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正确;B项,倒扣的漏斗插入到液面以
下,无法暂存倒吸的液体,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错误;C项,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且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
水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氯化氢反应,也不溶解氯化氢,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正确;D项,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伸入液体中,但该装置采用肚容式,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且能防止倒吸,正确。

2. (2018淄博高三检测)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
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
答案B
解析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
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
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3•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
图1
(1)装置甲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 1 : 700,若用图2中的装置吸收氨气,制成氨水,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的
装置是_________ (填字母)。

(3)某同学用B装置吸收产生的氨气,结果B中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且未看到倒吸现象,试分析未造成倒吸的可能原因
答案(1)干燥气体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的速度及其两者的比例(2)AD (3)反应
后混合气体中氨气的含量较小,未造成装置中气体压强明显减少
解析(1)由于甲中盛有浓硫酸,所以可用来干燥N2和H2;通过浓硫酸后两种气体可以充分的混合;另外通过观察气
泡可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的流速及其两者的比例。

(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将其溶于水制成氨水,要防止倒吸现象,
A、D装置可防止倒吸现象,
B、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

(3)合成氨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小,反应后气体混合物中氨气的浓度较小,即使氨气被完全吸收,气体压强也不会明显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