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2章声音与环境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3.吉他是一种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4.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边缘,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轻轻拨动钢尺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接着将伸出的尺长保持不变,用力拨动钢尺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下列正确的是()A. 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低,音调高B. 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低,音调低C. 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小D. 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大6.星光中学有一个l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A. 乙和丁B. 甲和乙C. 丙和丁D. 甲和丙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B.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D. 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8.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A. 声速B. 音调C. 响度D. 音色9.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呼叫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的跳动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交谈10.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B. 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D. 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1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 声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12.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否是熟人,这是因为()A. 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 每个人声音的大小不同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二.填空题(共8题;共19分)13.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 km.14.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 来辨别主人;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 传来的。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 满分:100 分)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26 分)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 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_______________ 大.(2) 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_______________ 高.(3)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 不同来加以辨别.2.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 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中传播;4.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____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成绩,则 __________ 记录成绩较准确。

7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HZI勺声音为次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HZ勺声音为超声波.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8•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9•听音乐时,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是......................... 【...................................................................... 】A音调B音色C节奏D响度10.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减少声音的分散C.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1.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1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 “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 “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 “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13. .........................................................................................................................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 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D. 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14 .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减小噪声、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15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A 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B 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 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D 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2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 命题人:黄晓林

2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  命题人:黄晓林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命题人:黄晓林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44分, 第1—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3—17小题为多选题, 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每小题4分, 选对但没选全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 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保险箱”,当人们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后,用仪器记录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信息,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信息才能取自己的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存放的是人发声的哪个特征(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5.你留心观察过大剧场四周的墙壁吗?会发现它总是修的凹凸不平。

关于设计师这样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增强声音的立体效果B.为了减小噪声C.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D.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原因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B.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C.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D.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8.在“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中,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大乐队里,竟然没被齐宣王发现.因为南郭先生在乐队演奏时( )A.提高音调B.降低音调C.增大响度D.减小响度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定不是噪声B.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只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班级 ______ 学号 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丨10.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11.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音调较高的B.频率较低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12.地铁公司为了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13.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幼教机器人能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和小朋友的声音速度相同14.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悬线下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粤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粤教版八年级上第2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初中物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B. 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D.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答案】D【解析】 A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

故A错误;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B错误;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故D正确。

2.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 m 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

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B. 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D. 音箱发出的乐音也会成为噪声【答案】D【解析】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越来越小,但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C 、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D正确。

3.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A. 蝙蝠发声响度小B. 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C. 蝙蝠不会发声D. 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答案】B【解析】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 Hz 到20000 Hz ,蝙蝠的发声范围是10000 Hz 到120000 Hz ,蝙蝠发出的声音可能由于频率过高而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人们看见蝙蝠飞行时,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故选B.4.小华拎起水壶向暖水瓶灌水,小刚提醒他:“快满了!”小刚判断的依据是()A.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高C.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答案】C【解析】解:小华拎起水壶向暖水瓶灌水,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水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C正确.故选 C.5.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

粤教沪科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粤教沪科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粤教沪科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创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1、12题为多选题;全对得3分;选对但未选全得1分;错选得零分;共2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 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有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 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方向6.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A.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 听不见;声音高些7.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8.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IOO分,90分钟)题号—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 "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

这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固体传声效果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雳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4.如图所示,小丽唱不上去的原因是“高原”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声速快5.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屮: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甲乙丙B.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丙:发声的音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T: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具有能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 '‘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9题;共27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5.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7.关于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 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 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 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共9题;共28分)10.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___。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2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2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2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2小题)1.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

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相同3.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需要时间6.如图,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D.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7.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介质8.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A.0.5秒B.1秒C.2秒D.4秒9.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10.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声音与环境》测试一
一、填空题(1—11题每空1分,第12题每空3分,共 37分)
1.(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2.(2012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3.(2012江苏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_________(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4.(2012江苏苏州)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5.(2012山东滨州)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6.(2012山东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7.(2012山东烟台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
是;响度相同的是。

8.(2012江苏扬州)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9.(2012四川广安) 2.声音是靠物体的产生的,声音能在体、体和体中传播,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

10.(2012四川南允)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1.(2012甘肃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12.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二、选择题(4分×13=52分)
1.(2012广东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
2.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不能确定
3.(2012湖南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012江苏宿迁)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音监测仪”可以根治噪音污染
5.(2012江苏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6.(2012山东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
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图1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7.(2012山东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8.(2012四川内江)如图1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
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9.(2012四川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0.(2012贵州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2012四川绵阳)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12.(2012四川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3.(2012徐州)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三、计算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共11分)
1.列车驶入隧道前应鸣笛,司机在离隧道口262.5m处鸣笛,鸣笛后经过1.5S听到由隧道口的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列车行驶的速度?
2.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37分)
1.响度
2.振动传播
3.无规律振动声源处
4.振动振幅
5.信息
6.振动音调
7.甲乙甲丙
8.能真空能传播信号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9.振动气液固
固体 340 能 11.音调响度 12.(1)发声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把振动放大的作用(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空气可以传声
二、选择题(13×4=5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