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合集下载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水体的运动测试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水体的运动测试

专题四水体的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得淡水,如图Ⅰ所示。

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改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1.(2024天津重点中学联考)图Ⅰ获得淡水过程中,取水管仿照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2024天津重点中学联考)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简单获得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简单获得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加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加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750米)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000米)的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下游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乎没有水源汇入。

下图为西亚两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诊)幼发拉底河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盛行风带来的夏季降水B.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C.高山湖泊和地下水D.高原山地积雪融水4.(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诊)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 )A.3月至5月B.6月至8月C.9月至11月D.12月至次年2月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4陕西西安模拟)与乙河相比,甲河流域沼泽分布少的主要缘由是( )A.降水较少B.落差较大C.下渗严峻D.蒸发较少6.(2024陕西西安模拟)与福斯-杜伊瓜苏相比,科连特斯河段( )A.流量大,水位季节改变大B.流量小,水位季节改变大C.流量大,水位季节改变小D.流量小,水位季节改变小渔获量的分布事实上代表了渔业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和改变,渔业经常采纳渔场资源重心描述渔场空间位置的变动。

读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大西洋中部某海疆(中上层鱼类渔场)产量重心的空间分布和改变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三)水体运动规律(2021学年)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三)水体运动规律(2021学年)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三)水体运动规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三)水体运动规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三)水体运动规律的全部内容。

专题检测(三) 水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6·绍兴质检)读我国某河流四个月份的平均径流量日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A.乌鲁木齐河B.松花江C.钱塘江D.淮河2.河流径流量最大时( )A.流经地区的降水量丰富B.流经地区的冰雪消融量大C.径流蒸发量最小D.河流下渗量最小解析:1.A2。

B第1题,据图可知该河流夏季径流量较大;根据图中径流量日变化幅度可判断该河流温度高时径流量大,综上可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应该是内流河,因此最有可能为乌鲁木齐河.松花江、钱塘江、淮河夏季主要靠降水补给,与气温关系不大。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故河流径流量最大时,流经地区的冰雪消融量也大.(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ﻩ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ﻩ 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解析:3.D 4.B 第3题,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应提高.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流量峰值小。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卷——水的运动(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卷——水的运动(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卷水的运动一、选择题:程海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最大水深39米,湖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程海南北的河谷地带是永胜县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明清时期程海湖水通过南部程河流入金沙江,当地引用湖水灌溉,烟叶种植、林果业繁荣。

近现代虽然湖区周边先后建成37个提灌站用于抽水灌溉,但程海湖水位仍保持基本稳定。

程海所产螺旋藻是国家地理标志营养食品。

下图为程海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程海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至今,程海仍为淡水湖的最主要原因是()A.湖水外泄盐分流出B.大量雨水补给C.人为抽水灌溉D.湖区蒸发较弱3.程海盛产优质的螺旋藻原因有()①气候干热①湖水盐度高①光照充足①湖水深水质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距今约8300~4700年,火山熔岩流入牡丹江河谷,堵塞河谷形成堰塞湖——镜泊湖(下图)。

镜泊湖湖岸曲折多变,四周群山起伏、森林密布,湖泊的出口处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峻峭壁,湖水漫流过熔岩台地,冲泻而下形成瀑布。

据此完成4-5题。

4.镜泊湖湖水南浅北深,推测其成因是()A.火山熔岩堵塞,南部厚度较大B.河谷南高北低,北部堵塞蓄水C.流水侵蚀严重,南部湖面宽阔D.南部支流较多,泥沙沉积量大5.镜泊湖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时间可能是()A.4-5月B.6-7月C.8-9月D.10-11月读南极洲周边海域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完成6-8题。

6.下列四幅图中与甲地海平面等温线的分布状况最相符的是()A.B.C.D.7.影响乙海域附近陆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8.以丙为中心的环流圈()A.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B.是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C.是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D.是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2020年暑期,某校师生在图示地区(下图)开展研学活动。

一名学生在研学日记中写道:“清晨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离开酒店,看见太阳在湖面上冉冉升起。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4水体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4水体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篇 1.1.4水体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xx·大庆模拟)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

读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1、2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1.31 1.21 1 0.93 0.71 0.63 0.78 0.89 1 1.18 1.29 1.4盈余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B.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C.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D.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地区B.南亚地区C.地中海地区D.东亚地区【解析】1选C,2选C。

第1题,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量盈余;小于1,水量亏损;等于1,水量盈亏相当。

该水库从10月份到2月份水量盈余,水库储水量一直增加,到3月份时,储水量达到最大;4月份到8月份水量亏损,水库储水量一直减少,到9月份时,储水量达到最小。

第2题,从选项中看,该水库应位于北半球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西欧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亚和东亚地区不存在地中海气候。

【加固训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2)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解析】(1)选D,(2)选D。

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

课时作业4 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8月2日,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

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到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

读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和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载体是( )A.大西洋 西风 B.太平洋 东南季风C.北冰洋 极地东风D.印度洋 西风解析: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中纬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

选A。

答案:A2.结合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主要原因与①~⑥各环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减少,④减少B.②增强,⑤减少C.③减少,④增强D.②增强,⑥增强解析:由于全球变暖,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咸海流域会蒸发(②)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加干旱,降水(④)减少,地表径流(①)减少,下渗(③)和地下径流(⑤)减少,而由于沿岸种植规模的扩大,引水灌溉(⑥)增强。

因此造成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强,⑥增强。

选D。

答案:D[2018·山东青岛三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3~4题。

3.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沙丘1~2 m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解析:第3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水体运动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水体运动

水体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水文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A.4 B.8C.7 D.92.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是( )A.水文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水文站上游修建了水库C.水文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D.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降雨停止时间为18:00,而出现洪水(径流量达到满岸流量)时间为22:00,则降雨停止4小时后水文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故A项正确。

第2题,水文站下游植被增加及引水灌溉对水文站附近水量没有影响,A、C两项错误;水文站上游修建水库能拦蓄部分洪水,使洪峰到来时间推后,从而使洪峰滞延期变长,B项正确;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会使上游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汇水速度加快,使洪峰到来时间提前,从而使洪峰滞延期缩短,D项错误。

答案:1.A 2.B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

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调节a B.减少cC.增加f D.增加d解析:第3题,据“海绵公园”的含义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①错误;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②正确;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③错误,④正确。

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A.河床下降
B.坡面径流增多
C.降水明显增加
D.年均气温升高
考向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
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减少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3.据水系变化推测,MN 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
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5.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变
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 1961-2020 年各时期入湖地表
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 1996-2020 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
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第4讲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第4讲水体的运动规律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 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 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❶:山地两侧地表径流分别流向甲、乙两河。 (2)图像信息。 信息❷: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透水岩层可通过_地__下__径__流__ 补给乙河。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植被遭破坏,涵养 水源的能力_减__弱__,雨季下渗水量_减__少__,地表径流明显 增加,即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2)关键词“森林植被恢复后”: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 水源的能力_增__强__,下渗_增__多__,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 减少,植被蒸腾、蒸发量增加。
A.缓解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提供工业用水
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2.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是 ( )
A.调节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城市环境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活水公园增加了水域面积, 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集水区域增加,可以调节地表 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工业用水不是环境效益;水体增加 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第2题,暴雨过后,可以增 加下渗量,减轻城市内涝。其他选项不符合暴雨之后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1 2 3 4 567 8 9 10 11
(xx·揭阳市二模)读下图,完成4~5题。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5.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解析:第4题,图示屋顶流水是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能表示地下径流,故A说法错误;图示环节没有水分从地面到空中的过程,所以说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故答案选B;该设计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不仅适合缺水地区,也可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故答案C、D错误。

第5题,光照强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有利于促进蒸发;风速大有利于水分子运动,也可以加速蒸发;而空气湿度大,空气含水汽多,再容纳水汽的能力就小,不利于蒸发进行,故答案选A。

答案:4.B 5.A
(xx·中山市高三期末)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6~7题。

6.造成图中①地和②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大气环流
7.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
解析:第6题,①②大致位于同一纬度,①地气温高,②地气温低,主要是由于①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受暖流增温影响,②地位于大陆西岸受寒流降温影响,所以C正确。

第7题,根据等压线知识画出两地风向,M地位于南半球,所在弯曲的等压线为高压脊,不难画出此时为西北风;N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低压系统中,也不难画出其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6.C 7.A
8.(xx·惠州市4月模拟)读以下我国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河段( )
A.以冰川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夏秋季洪灾多发 D.冬季有结冰期
解析: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气温越高,流量越大,但从图中可以看到5、6月时出现了一个汛期,很明显与气温无关,排除A;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该地7月降水量最大,而径流量没有达到最大,故排除B;虽然夏初季出现了汛期,但秋季开始进入枯水期,并且从径流量都不算太大,因此,排除C,选D。

答案:D
9.(xx·珠海市二模)读“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及“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减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以雨水补给为主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从拉孜到奴下,即从上游到下游,径流量增加;该地属于季风区,其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

故选D。

答案:D
(xx·佛山市调研)以下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11.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经过,因海水上泛,饵料丰富,B对、A错;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图中河流短小,C错;图中海岸平直,港湾少,冬季风浪大,D错;第11题,读图分析,图中洋流位于北半球,是寒流,故为自北向南流,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错;寒流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下降,降水减少,B错;寒流经过的海面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C对。

流向低纬海区,不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错。

答案:10.B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xx·江门市高三调研)读以下“非洲中部地区等高线和河流流向示意图”及“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盆地是世界最大的刚果盆地,盆地内重要的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种)(6分)
(2)A河与B河比较,入海口河段流量大,流速快,其主要原因是。

(4分)
(3)大猩猩,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以植物叶子为主食,近年来,大猩猩不断减少,未来10年到15年内将面临灭绝。

除“埃博拉”病毒攻击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图中C附近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6分)
(5)D国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在中国帮助下,改善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矿业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试分析其原因。

(8分)
解析:第(1)题,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森林资源丰富。

该地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所以水能丰富。

热带原始森林,破坏较少,热带物种丰富。

第(2)题,A河是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

下游穿过刚果盆地西部,落差大,所以流速快。

B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少,下游流经的沿海平原区,落差小,所以流速较慢。

第(3)题,近年来,随着对原始森林的开发,环境破坏,植物减少,影响到动物的生存和食物安全。

更有人对动物非法猎杀。

第(4)题,海洋上多雾是由于暖湿空气遇冷(寒流),水汽凝结而形成。

第(5)题,D国矿业成为支柱产业,首先是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

其次在中国帮助下,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

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了矿业的发展促使其成为经济支柱。

答案:(1)森林、矿产、水力、热带物种(任答3点,共6分)
(2)A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下游穿过刚果盆地西部,落差大。

(2分)
(3)环境破坏,植物减少;(2分)非法猎杀(2分)
(4)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当寒流经过暖湿洋面,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6分)
(5)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2分)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2分)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2分)国家政策的扶持。

(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3.(28分)读下列某区域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密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南北温差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图中流经甲、乙两处的洋流性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甲、乙两处用箭头分别画出其洋流流向,并简述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14分)
(3)若A海域发生石油泄漏,石油的扩散方向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方向,并评价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8分)
解析:第(1)题,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差大,海水等温线密集。

第(2)题,甲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域为寒流,乙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海域为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根据洋流性质确定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第(3)题,结合洋流流向判断石油扩散的方向;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答案:(1)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6分)
(2)寒流暖流画图(略)甲处箭头向南,乙处箭头向北寒流(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14分)
(3)东北(东) 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

不利影响:扩大污染的范围。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