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教育馆

合集下载

防灾减灾应急科普馆方案

防灾减灾应急科普馆方案

防灾减灾应急科普馆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科普馆目标和宗旨:科普馆的目标是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加对灾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供应急救援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公众的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确定展览主题和内容:根据科普馆的目标,确定展览主题为“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内容包括灾害类型、灾害预防、灾害应对、灾害救援等。

3.筹备展品和展示方式:收集关于灾害的实物、图片、视频等展品,展示方式可以采用实物展示、模型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

4.确定展览区域和布局:根据展品和展示方式,确定展览区域,设计好展馆的布局和展览流程。

二、展馆规划和设计1.入口区域:设置展馆的入口区域,包括展馆的门厅、接待大厅和票务处。

在此区域进行初步的科普宣传,向参观者介绍展馆的主题和内容。

2.灾害知识区:设置灾害知识区,介绍不同类型的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气候灾害等。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展示,向参观者普及与各类灾害相关的知识,包括灾害的原因、特点、预防和应对方法等。

3.防灾减灾区:设置防灾减灾区,介绍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通过展示灾害预警系统、防灾设施和应急物资等,向参观者介绍如何提前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应急救援区:设置应急救援区,介绍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包括应急疏散演练设施、应急救援设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参观者可以通过模拟演练、体验设备等方式了解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和方法。

5.互动体验区:设置互动体验区,通过模拟灾害场景、虚拟现实等方式,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灾害发生时的场景和应对过程。

通过游戏和模拟实践,提高参观者的防灾减灾能力。

6.教育培训区:设置教育培训区,提供防灾减灾的培训和教育服务。

包括开展灾害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灾害应对演练等。

为学校、社区和企业提供灾害防治的培训和指导。

三、展馆建设与运营1.展馆建设:根据展馆规划和设计,进行展馆建设。

确定展馆的各个区域和装修设计,选择适合的展品与展示方式。

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建设

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建设
计算机、显示设备、多媒体抢答系统、音响系统等
1、参与者来到展项观看了解操作说明; 2、参与者通过触摸屏选择题的类型进行答题。
展品尺寸:3.5*1.5*3.3米
模拟地震体验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展项通过地震屋模拟体验地震相关知识,让参与者了解在 家居环境感受不同震级的地震并了解地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 造成人员伤亡。参与者进入地震屋,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 中,可以提高观众对地震的认识,普及地震知识。 展项由模型 道具、感应系统、语音系统等多种声光电方式共同组合完成。 当参与者进入地震屋后,开始时感觉正常,一会儿,风雨的呼 啸声、房屋倒塌声、呼救声、玻璃破碎声等连成一片,即而房屋 地板开始上下左右不均匀的晃动,观众会感到摇晃,仿佛真实 的感觉到了地震的发生。专用运动平台可以进行震动模拟,随 着控制台输入不同的震级 和不同的震动方式,包括横波与纵波 的震动,并根据输入的时间,可以持续进行不同震级的震动, 如:10秒、20秒和30秒。逼真的体验让参与者感受到地震的危 险和基本了解如何寻找正确的避震点实行自救。 操作说明: 地震屋、显示器 进入地震屋通过模拟体验了解不同的地震级别所带来的危害。 展品尺寸:3*4*3.3米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科普中心设计是由消防安全、地震避险 、 交通安全三个主题
展区支撑,其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以求将其功能最大
化、最优化。展厅以增强安全观念、防止意外事故、激发科学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以情景认知与青少年实践拓展为展教思路, 努力为广大参与者营造从实践中学习安全常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情
新奇互动,通过模拟,互动的项目将地震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使青少年了解 地震的构造和防震抗震的方法,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参观防灾减灾馆的感受

参观防灾减灾馆的感受

参观防灾减灾馆的感受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本市的防灾减灾馆。

这是一个致力于宣传和教育人们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以及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场所。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对于灾害预防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感受和所学到的知识。

首先,进入馆内,就被各种灾害信息所吸引。

馆内的展品包括了流行病爆发、火灾、地震、台风、洪水等常见的自然灾害。

每一个展品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和实例,使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灾害的起因、过程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例如,在地震灾害区域的展览中,通过模拟地震时建筑物的震动,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和破坏力,进而加深他们对地震灾害防范的认识。

其次,馆内还设置了许多灾害应急处理的实景演练区。

这些区域包含着火警、疏散、急救、水上救援等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的灾害发生情况,参观者可以了解应对灾害时的正确行为。

在参观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一次模拟的火灾疏散演练。

面对烟雾弥漫、火焰迅速蔓延的场景,我体会到了逃生过程中的迅速与决断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遇到灾害时自救的能力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馆内还设置了专门的互动区域,供参观者参与各种互动体验。

比如,在模拟地震区域,参观者可以亲手操作地震预警系统,了解地震时的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

这些互动环节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更是为参观者提供了实践灾害防范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灾害的能力。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对各类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强了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

我深切体会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在面对突发的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参观防灾减灾馆的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教育,更是对个人意识和责任的一次提醒。

我将会将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亲友,共同提高灾害防范的能力,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行动,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安全和稳定。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

如何应对海啸?
应对措施:海啸前通常会有一一些反常 现象,例如潮汐突然反常涨落,伴有大 量水泡,浅滩上出现大量海生物等,察 觉海啸征兆,迅速撤离海边,向内陆或 者高处转移; 不幸落水,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尽 量减少动作,尽量不游泳,节约和保持 体能,尽量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便比 较容易被发现。
应对地震,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 防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 场地。地震发生时必须沉重冷静,震时在比较坚固、安 全的房屋时,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 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 们乱跑或跳楼。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防灾减灾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目录
01 全国防灾减灾日 02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目的 03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第一部分
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 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 减灾关注的诉求,
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 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 损失。防灾减灾日的图标 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 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 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 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 呵护之意
设立目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 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中国的“防灾 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 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 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欢迎您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欢迎您
2019
4
(
239 )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是由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投资建设的一个集防空防灾知识普及 与公共安全知识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593号 民防大厦7至10层,建筑总面积4400平方米,展馆共分为序馆、人民防空馆、防灾减 灾馆、回顾与展望馆四个部分。
序馆主要介绍民防的由来、定义、地位,以及新中国人民防空事业的历程、国外 民防的基本情况,等等。
50 《生对上海民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规划进行了介绍,使广大市民能够进 一步了解上海民防的工作情况,进一步激励广大市民树立国防观念、民防和防灾减灾 意识,增强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信心。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作为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的一个综合性科普基地,以青少年、 社区居民为主要受众对象,普及人民防空、地震海啸防护、台风风暴潮防护、化学事 故防护、传染病预防、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防空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在提高 市民特别是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与自救互救技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人民防空馆主要包括历史上的空袭、空袭兵器、现代空袭特点和内容,重点介绍 人民防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对抗现代化空袭的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防灾减灾馆主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台风、风暴潮、龙卷风、雷电、 地震、海啸、火灾、化学事故、传染病等各种常见灾害事故的成因、特点,让广大市 民能够了解这些灾害事故的危害和基本的防护措施,并通过幻影成像、4D 影院、地铁 模拟逃生系统等互动体验项目,初步掌握一些自救互救技能。

教育局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教育局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教育局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以下是 7 条教育局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1. 举办科普讲座怎么样?可以邀请专业的防灾减灾专家,来给学生和老师们详细讲解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就像给大家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大家清楚灾害可不是闹着玩的呀!比如地震来了该往哪儿躲,洪水来了怎么避险。

这场讲座,肯定能让大家收获满满!2. 来一场紧张刺激的防灾减灾演练呀!模拟火灾、地震等场景,让大家亲身感受灾害来临的紧迫感。

这就好比一场实战,不亲自经历怎么能真正学会应对呢?学生们在演练中学会保护自己,那以后遇到真的灾难也不会慌张了。

3. 组织趣味竞赛好不好呢?设置关于防灾减灾知识的问答、游戏等环节。

哎呀,这可不像枯燥的考试,而是充满欢乐的竞争呀!让大家在玩中学,比谁记得牢,比谁反应快,多有意思呀!4. 搞一个展览呗!展示各种防灾减灾的设备、图片、案例等。

这不就像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让大家直观地看到灾害的危害和应对的重要性。

看看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大家还能不重视防灾减灾吗?5. 让老师们在课堂上多讲讲防灾减灾知识呀!结合学科内容,巧妙地融入相关知识。

这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扔下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就不知不觉学到了好多。

难道不比专门抽时间去学更轻松有效吗?6. 开展家庭防灾减灾活动咋样呢?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应急预案,进行家庭灾害风险排查。

这可是全家总动员呀,大家一起为了家庭的安全努力,多棒啊!7. 利用多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嘛!制作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等,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播放。

哇塞,这可比单纯的说教吸引人多了吧!学生们肯定都看得津津有味,把防灾减灾知识记得牢牢的。

总之,这些活动方案能让防灾减灾教育变得有趣又有效,能真正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生命安全教育馆设计方案

生命安全教育馆设计方案

生命安全教育馆设计方案一、概述生命安全教育馆是一个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场所,旨在通过各种展览、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命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促进社会的安全发展。

本设计方案将着重介绍生命安全教育馆的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展览内容和装饰风格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二、功能定位1. 教育功能:生命安全教育馆是一个集教育、科普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场所,致力于普及生命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了解火灾、地震、洪水、交通事故等灾害的防范知识,学习急救技能,了解逃生自救方法等。

2. 科普功能:生命安全教育馆还是一个集成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场所。

不仅可以展示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模拟教学活动,引导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

3. 娱乐功能: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馆还应注重互动体验和娱乐化设计,推出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娱乐项目和游戏,从而让游客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三、空间规划生命安全教育馆的空间规划应以展示区、互动体验区、教育活动区和辅助设施为主要内容。

1. 展示区:位于生命安全教育馆的入口处,用于展示各种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实物、图片和资料,如防火器材、灾害事故救援装备、急救知识、防灾减灾科普展板等。

2. 互动体验区:位于展示区之后,用于提供给游客们进行互动体验和实际操作的空间,包括模拟火灾逃生体验、模拟地震抢险救援、模拟交通事故急救等项目。

3. 教育活动区:是生命安全教育馆的核心区域,用于开展各种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包括主题讲座、科普课程、急救培训、安全演练等。

4. 辅助设施:包括服务台、休息区、卫生间、应急出口等,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便利设施。

四、展览内容生命安全教育馆的展览内容应涵盖生命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防火、防震、防洪、交通安全、急救知识等,具体内容可安排为:1. 防火展区:通过展示各类火灾事故的案例和灭火器材,教育游客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巧。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

通过新闻媒体、科普宣教基地、应急体验场馆等渠道,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技能。

二、是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夯实群防群治的社会根基。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共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灾害防范应对中的主体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灾害信息员80多万人,在灾害风险防范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7月19日凌晨,湖北恩施马者村发生山体滑坡,这是当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滑坡,庆幸的是没有一人伤亡,因为在滑坡发生36个小时前,当地村民、灾害信息员陈光
明发现险情,附近村民及时接到预警,有序撤离。

三、是强化灾害应急准备,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简便易懂的应急指南,方便群众使用。

鼓励各单位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逃生避险设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

指导各地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设施,建成一批应急避难场所。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打牢防灾减灾基层基础。

在偏远地区运用互联网、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

加强
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应急管理部官网开通了社会应急力量注册管理平台,将骨干队伍纳入属地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应急力量有1700多支,应急志愿者60多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说明: 通过抽动操纵杆观看建筑模型的反应了解何为建筑结构抗震。
主要设备:
建筑模型、传感器
展品尺寸:0.8*1.2*1.8米
防震知识抢答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防震知识抢答主要是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逃生、地震的 次级灾害等方面来出题。展项通过结合多媒体知识答题系统, 以答题的形式向参与者介绍各种知识的逃生自救互救地震科普 知识宣传等。通过多媒体交互平台授于参与者在灾害发生时如 何运用防灾避险相关知识避险,互动体验的形式给于参与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并达到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的目的,让参与者在 日常生活中能够对灾难作出正确决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 灾害带来的损失。
主要设备: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展品尺寸:1.5*1.2*1米
地球内部构造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 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 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 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 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 是便发生地震。 展项在立体地球仪模型的北半球沿赤道线、东经45°、西 经45°处切开,从内到外依次显示地壳、地幔、外地核,并标 明地壳等结构的厚度,直观的阐述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外部 展示七大洲、四大洋、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 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展项让参与者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 震更深入地了解。 操作说明: 展品尺寸:R0.8*1.4米 三、展区平面图
分区图、人流走线图
顶视图
四、展 区 效 果 图
01 02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地球内部构造
03
04 05
全球板块分布互动拼图
地动仪 建筑结构抗震
06
07 08
防震知识抢答
模拟地震体验 重大地震历史 地震案例 地震知识 地震带分布演示仪
09
10 11
操作说明: 1、参与者通过多媒体交互平台了解全球板块的相关知识; 2、手动拼凑板块模型。
主要设备:
显示器、全球板块拼图
展品尺寸:1.5*0.8*1米
地动仪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 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 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 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 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 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 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 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 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 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展项通过显示器和 模型展示地动仪的工作原理,让参与者了解人类历史对地震 的了解过程。
主要设备: 地球模型
全球板块分布互动拼图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 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 洲板块。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 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展项通过液晶显示屏播放全球的地质 地貌相关知识、板块的组成与地震带的分布。展项全球板块分 布拼图,可通过手动拼凑打乱的拼图,参与者将板块拼图重新 组合,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参与者 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全球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可了解自己居住 地是否处于地震带。
一、展 馆 设 计 思 路
展区以“认识地震、了解地震、防御地震”为主题,以静态展示与互动体验 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增强青少年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效掌握 地震的相关知识,向观众展示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震分布,潜移默化地将避震意 识灌输给观众;坚持以创新为主线,以创意设计理念设计一系列展品,充分发挥 向青少年开展防震减灾教育。 展区合理利用展区场地,将设计理念融入布展当 中,创建文明、舒适、便利的参观环境,务求让观众浸润在科普的氛围里,满足 公众需求。 展区充分运用了现代化展示手段,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新奇互动,通过模拟,互动的项目将地震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使青少年了解 地震的构造和防震抗震的方法,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科普中心设计是由消防安全、地震避险 、 交通安全三个主题
展区支撑,其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以求将其功能最大 化、最优化。展厅以增强安全观念、防止意外事故、激发科学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以情景认知与青少年实践拓展为展教思路, 努力为广大参与者营造从实践中学习安全常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情 境,通过互动、演示等展示方式,引导青少年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 的过程,为提高青少年科文素质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主要设备: 地动仪;显示器
操作说明: 展品尺寸:3.5*2*1.8米 1、观看模型和多媒体。
建筑结构抗震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 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 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 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 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 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 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展项设计为3个不同造型的建筑模型,通过抽动操纵杆使无 法抵抗震动的建筑模型松落,展项让参与者了解相关地震理论 知识和科学的抗震结构建筑。
操作说明:
1、参与者来到展项观看了解操作说明; 2、参与者通过触摸屏选择题的类型进行答题。
主要设备:
计算机、显示设备、多媒体抢答系统、音响系统等
展品尺寸:3.5*1.5*3.3米
模拟地震体验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展项通过地震屋模拟体验地震相关知识,让参与者了解在 家居环境感受不同震级的地震并了解地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 造成人员伤亡。参与者进入地震屋,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 中,可以提高观众对地震的认识,普及地震知识。 展项由模型 道具、感应系统、语音系统等多种声光电方式共同组合完成。 当参与者进入地震屋后,开始时感觉正常,一会儿,风雨的呼 啸声、房屋倒塌声、呼救声、玻璃破碎声等连成一片,即而房屋 地板开始上下左右不均匀的晃动,观众会感到摇晃,仿佛真实 的感觉到了地震的发生。专用运动平台可以进行震动模拟,随 着控制台输入不同的震级 和不同的震动方式,包括横波与纵波 的震动,并根据输入的时间,可以持续进行不同震级的震动, 如:10秒、20秒和30秒。逼真的体验让参与者感受到地震的危 险和基本了解如何寻找正确的避震点实行自救。 操作说明: 地震屋、显示器 进入地震屋通过模拟体验了解不同的地震级别所带来的危害。 展品尺寸:3*4*3.3米 主要设备:
互动多媒体展项描述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 球内地震波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 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震 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 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 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 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展项模拟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 动,以一个互动地质构造模型,展示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运动过 程。参与者按下开始按钮,启动地震波演示装置,并可选择相 应的内容按下相对应按钮,了解地震波的频率、震幅等。参与 者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震幅是判段震 级大小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参与者防震意识,从容面对地震灾 害的突发情况,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操作说明: 1、参与者来到展项观看了解操作说明; 2、按操作说明提示启动相应按钮进行体验了解地震纵 横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