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品德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填空(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填空(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填空班别座号姓名第二单元善待他人2.1 诚实守信1、诚实守信是每个人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2、什么是诚实?3、诚实的重要性:①诚实守信就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

②诚实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内心态度,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

③使人④才能建立;⑤才能。

4、撒谎的危害:1)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

2)使自己的受到污染,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5、诚实与尊重隐私:人应该诚实,但是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

诚实是拒绝,却不排除。

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

6、诚实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出于他人的目的,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撒谎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7、承诺的重要性:①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②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诚实地生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

8、信守承诺要求(怎么做)1)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

9、中学生如何做到诚实守信?2.2 平等待人1、人格没有之分,都是平等的。

2、平等主要是指的平等。

3、平等的含义:每个人天生具有同等的。

4、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重点)(1)每个人的生命是的.(2)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

(3)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

平等待人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5现实中存在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①人们在天赋上的等存在差别,②社会生活中存在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③还有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

6、对待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是:,但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不能抹煞差别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也不能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

7、平等待人的表现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的态度相待。

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和维持的互动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师生关系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注重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建立互信和和谐的关系。

2.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科学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喜怒哀乐、愤怒、焦虑等。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要进行情绪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等方法来实现。

3. 公民责任
公民责任是指个体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各种权益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责任。

维护社会稳定、遵
纪守法、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关心社会问题等都是公民责任的体现。

通过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
出贡献。

总结起来,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人际关系、情
绪管理和公民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
情绪管理的技巧和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来提升自身品德素质,为
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小学思想品德六年级第二单元 知识点

小学思想品德六年级第二单元 知识点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复习资料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近代史?(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尤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抗争,以及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探索和奋斗的仁人志士。

2.简述《南京条约》答:因为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而当时国内实行禁烟运动引起英国不满,于是在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通商口岸,此后,列强蜂拥而至,并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社会。

3.《七子之歌》是谁写的?“七子”指的是什么?答:《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写的一组诗歌。

他是把被外国列强夺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比喻为脱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

我国曾被侵占的地方:答:山东胶州湾(德国)辽宁旅顺、大连(俄)广东广州湾(法)香港“新界”,山东威海卫(英)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日)4.简述“火烧圆明园”答: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英、法、俄、美、)对中国展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抢走了无数的珍宝。

最后,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这就是“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犯下的一大罪行,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法国文豪雨果曾复信怒斥这桩罪行,信中强烈抨击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

结果:清政府屈膝退让,接受全部“议和”条件。

不久即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我国九龙半岛和北部大片领土被霸占,1600万赔款5.简述“九一八事变”答: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借此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由于中国军队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1、我们的校园:欣赏视频歌曲《校园的早晨》;2、校园里的号令:欣赏儿歌《小喇叭》,学会背诵《神秘的指挥》;3、课间十分钟:欣赏儿歌《课间十分钟》,学会背诵儿歌《课间还要做什么》;4、上课了:学唱儿歌《小朋友们上课了》;期末复习提纲一、基础巩固台。

1 .我发现校园有教学楼、图书馆、音乐室、操场、美术室等。

2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 .我们的午餐是从食堂里来的,老师不上课时会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4 .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声响起,我停止走动,不说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5 .我喜欢的课间活动是跳绳。

我们一起玩吧!要注意找窍门。

6 .下课时,我们要先上厕所,再整理学习用品和喝水。

7 .上下楼梯靠右行。

8 .积极举手非常好,别人发言要先听。

9 .多提问勤举手,课堂作业认真做。

二、背诵大集合。

1 .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

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神秘的指挥》)2 .下课铃,丁零零。

眼睛望望远,大脑放放松。

开心做游戏,安全记心中。

(《这样做好吗》)三、能力提升地。

1 .你知道哪些校园里的号令?答:上课铃、下课铃、广播、警报声等。

2 .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答:示例①:我最喜欢学校的体育活动园地。

因为这里好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示例②:我最喜欢学校的花坛,因为花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特别香,还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3 .做游戏时要注意什么?答:遵守游戏规则湘互合作;不要赖;不打架;不吵闹;注意安全。

4 .老师在讲台讲课,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我们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5 .在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我们应该认真听,思考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与自己的答案有哪些不同之处。

6 .上课铃响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答:①把上节课的书收好。

②把这节课的书和文具拿出来,整齐的摆放在桌面上。

新课标(2024年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

新课标(2024年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

新课标(2024年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一.学习目标二.重要概念三.核心知识点总结四.重难点分析五.学习策略六.复习提纲七.总结本单元探讨家庭、师生关系、友谊和集体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成长。

通过理解家庭和家风的重要性、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维护友谊和参与集体生活,学生能够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适合单元考试前复习。

一、学习目标1. 理解家庭、师生关系和友谊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在集体中成长,处理人际关系。

二、重要概念1. 家庭的意义2.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er维护3. 友谊的价值4. 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三、核心知识点总结1. 幸福和睦的家庭(1)家庭的内涵: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的重要性:家是生命的居所和心灵的港湾,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3)家风的作用:家风作为一种无形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和谐。

2. 让家更美好(1)建设美好家庭的方法: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

(2)亲情的表现:亲情有温馨、内敛等多种形式,但有时会因习惯而被忽略。

(3)孝亲敬老的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需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

3. 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生命的使命。

(2)老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式:要主动理解老师,真诚接受老师的引导,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 珍惜师生情谊(1)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表扬是激励,批评是帮助我们反省并提升自我的机会。

5. 友谊之树常青(1)友谊的真谛: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和亲密的关系,基于平等、双向的交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道德及基础复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道德及基础复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道德及基础复习(附答案)
一、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正确
二、选择题
1. B
2. C
3. A
三、填空题
1. 了解
2. 幸福
3. 积极
4. 情绪
5. 整洁
四、简答题
1. 遵守纪律和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使人们生活更加有序和和谐。

2. 循礼尊尚礼节,并不意味着相互间要尊敬礼仪上的差别,而是通过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来维护人类共同的尊严和权益。

五、综合题
1. 德智体美劳
2. 个体的优势和特长不尽相同,发挥自己的长处并理解和尊重其他人的长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六、附加题
答案略,建议查阅教材进行复。

若需详细答案,请咨询专业教师或教育机构。

七、总结
本文档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道德及基础复习的答案,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及附加
题。

复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对道德及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和复习,请参考教材并咨询教师或教育机构。

思想品德(政治)九年级(初三)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关爱自然_关爱人类)

思想品德(政治)九年级(初三)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关爱自然_关爱人类)

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第一节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选择⒈人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①在人类出现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②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③然而,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⒉生态危机的含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造成的。

②直接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⒍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①西部大开发。

②能源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峡工程。

③交通工程:青藏铁路。

④生态工程:三江源生态工程,珠江污水处理。

⒎青少年与可持续发展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③落实环境活动。

④增强生态意识。

⑤提高科技意识。

⑥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观。

…………………⒏青少年针对可持续发展应有哪些具体行动?①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

②垃圾分类回收。

③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④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第二节我国的环境压力⒈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⒉我国人口的其他特点①农村人口多。

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⒊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的不良影响①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民版

复习提纲二(第四、五课)第一部分记忆部分一、逆反心理:1,什么是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的表现:父母让我这样,我偏那样。

父母说这个好,我说那个好。

父母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

3,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独立自主意识受阻产生的心理反映。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渴望摆脱大人的束缚,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家长、老师又对我们百般呵护,这样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4,怎样正确看待逆反心理?1,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在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身上。

2,从某种意义上讲,逆反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过好这个关隘,如果过不好,可能会给自己的整个人生道路蒙上阴影。

3,对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错,有些逆反不无道理。

4,说明我们开始长大成熟。

5,危害:既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

轻者惩罚自己,伤害父母,造成亲子隔阂,重者就会误入歧途,违法犯罪。

6,怎样走出逆反困境:1,培养多向思维。

2,设身处地地分析。

3,学会控制情绪。

4,第三方立场。

5,坦陈意见。

6,主动倾诉。

7,辨别是非。

8,理解宽容。

二、流行1,追求流行风的原因:1,显示时髦,赢得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2,凸显个性,焕发青春光彩。

3,盲目从众,随大流。

4,不加分析地模仿别人。

5,标新立异。

2,盲目追逐流行的弊处(危害)是什么?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引发虚荣攀比;丧失个性;偏离正道。

3,对待流行的正确态度?择善而从,慎重选择,避免盲从,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份以及经济条件。

三、追“星”现象1,名称:追“星”现象也叫偶像/明星崇拜现象。

2,评价: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3,原因:青春期时期,父母的权威形象逐渐衰落,青少年在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时,具有很大社会效应的偶像便为青少年提供了参照的榜样。

4,表现:青少年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偶像的认同,进而仿效其行为方式、仪表特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品德复习重点
1.家乡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他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乡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也给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3.什么是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端五、重五、重午,民间俗称“五月节”。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5.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积极革新政治,受到旧贵族的打击和排挤,最终怀着悲愤、绝望的心情投汨罗江身亡,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崇高理想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6.我国古时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里,往往形成相对集中的商业区域,称为“市”,而乡村的商业区域一般习惯于称“集”也有的地方叫“场”。

我国旧时的集市都具有早晨开市、日中落市的传统特点。

7.家乡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风、民俗活动,诸如除夕守岁,春节舞龙、舞狮,立春时的“迎春”、“打春”等习俗。

这些民风、民俗不仅充满了趣味性,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8.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

民谚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们在春天里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9.“守岁”之俗有着对即将过去的旧岁无限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

10.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

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中华民族化不掉的根。

11.民风、民俗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民族的传统。

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12.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而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农作物生长又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地区饮食各具特点。

13.江浙等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稻谷,饮食多以米饭为主食。

14.丘陵盛产茶叶,饮茶也成为江浙地区的日常习俗。

1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以放牧绵羊、牦牛为主,青稞和牛肉在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

16.陕西、山西等地的农作物以种植麦子为主,形成了当地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俗。

那里有众多地方特色的面食,如岐山的臊子面、凤翔的擀面皮等。

17.四川、贵州等地气候潮湿,自古有食辣的习俗,在川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8.东北地区由于地处寒温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

居民以面粉、大米和杂粮为主食。

由于蔬菜种植困难,当地居民还有吃冻梨、冻豆腐、冻饺子等习惯。

19.吃饺子和过春节在北方人看来是密不可分的。

春节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

吃素饺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素静,平安无事。

20.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孕育出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居习惯,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南的吊脚楼、陕西的窑洞、闽南的土楼、蒙古草原的毡包……
21.从饮食、建筑等习俗中,可以发现民风、民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22.文艺、体育和游戏等方面的民俗活动具有一种娱乐功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使人们在劳动之后恢复体力、调剂精神。

23.我国的除夕“守岁”、春节“贴春联”、元宵“猜灯谜”等民俗都是传统的娱乐活动。

这些民风、民俗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24.“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是元宵节的诗句。

2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是元宵节的诗句。

26.民风民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形成的家乡习俗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乐趣,规范了人们的生活,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并起到了增进人们之间相互沟通和协作等作用
27.人们总是处在种种民风、民俗规范之中,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社会交往和精神信仰,都会受到当地习俗文化的制约。

28.民风、民俗的重要性:民风、民俗对群体的每一个人释放出的是一种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那种统一群体行为与思想的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无形力量。

29.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与各种迷信活动以及陈规陋习。

30.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

这些陋俗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1.清明是我国农历上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到这一天,人们来到室外、奔向郊野,或祭祀祖先、上坟扫墓,或踏青春游、折柳插门。

32.清明节,有的地方俗称“鬼节”,可见这是一个祭祀先人的节日。

清明前后,家家户户到墓地祭祖,以尽孝道。

宋代有一首诗就描绘了清明的扫墓习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33.清明节祭祀活动作为民间的一个重要习俗,寄托着后人对先人的哀思,具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民风、民俗内容。

34.清明节习俗中同样存在着一些迷信现象与陈规陋习,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35.燃放爆竹已成为过年的一个标志,是新年里不可缺少的民风、民俗现象。

爆竹原用以驱邪,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祭祀、赛会、祈祷等民俗活动中。

(包括所有的喜庆活动如婚嫁、祝寿、工厂开业、商店开张、新屋上梁等场合。


36.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但爆竹易燃、易爆、易伤人。

37.我国民间一向流传有一些“喜”“忌”数字。

(如“八”与“发”谐音,有广阔、兴盛、发达、周全的吉祥含义;“九”则有极高、极深、极美、极重要、极长久等美好寓意;“四”
与“死”谐音,为人们所忌讳)
38.这种对数字的推崇与禁忌,虽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如果过于迷信这些数字,有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39.我们要分清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民风、民俗,健康的要发扬光大,不健康的要坚决抵制,加以宣传。

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

40.应如何正确对待民风、民俗?
1.尊重传统,日益创新
2.应积极引导,莫随意取消、抵触。

3.风俗习惯是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种反应。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感情境界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

风俗习惯一经形成,即为全民族所公认、遵守,其他民族应给予尊重。

41.家乡的民风、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是我们每一个家乡人应尽的义务。

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乡土文化也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42.清明不健康的民风、民俗:上坟填土挖毁成片的麦苗,还有人为了把坟头垒得更高,就挖一些好的麦苗添种在上面,以表示孝心。

再如清明节前后几天,砍伐树木,一“驱鬼避灾”。

像这样的陈规陋习我们应该摈弃。

43.为什么各民族住房各具特色?
我国各族住房,由于居住地区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所以住房条件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44.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最为影响广泛的是哪一种?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其各地的习俗多有差异,起源之说也可谓众多。

其一,在北方,流传较多的是恶月、恶日说。

视五月及五月的五日为恶月、恶日,端午节的意义在于驱邪避灾。

其二,在南方,普遍认为端午节源于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其三,是纪念贤臣、孝女说。

如各地民间传说中的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是纪念屈原说。

45.除夕之夜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特殊含义,可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和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