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免疫系统组织器官与细胞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

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

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1.免疫系统的五道防线人体的外表人体对于抗原的第一道防卫网,就是我们很少会去注意到的皮肤。

虽没有什么复杂的构造,看起来也毫不起眼,但却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卫网。

一般的病毒与细菌,都没有办法直接穿透皮肤,我们也之所以能安然地在充满各种病毒与细菌的环境中继续生息。

对于病毒而言,如果我们跟受到感染的病人接触,身上沾到了病毒,大多数不会引起感染。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手上沾到病毒,然后我们用手去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些没有皮肤保护的地方,手上的病毒就可能会开始作怪,在这些黏膜组织里面开始繁殖,甚至引起疾病。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洗手,除了要预防将手上的抗原传染给别人以外,也是在保护自己。

人身体上没有被皮肤保护的地方,其外表都是湿湿的黏膜组织,这些地方也就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罩门所在。

这些罩门的存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将眼睛、鼻子、嘴巴都用皮肤盖住,否则我们虽然可免除各种抗原的侵袭,但是同时也会变成一个无法与外界沟通的石像。

为了加强这些罩门的防御能力,这些黏膜组织都有分泌液体的功能。

这些液体可以不断地冲刷不小心掉在上面的抗原,让它们没有很多机会侵入组织内部。

因为某些特殊病毒有穿透防卫在罩门旁边组织的一些特殊机制,所以要预防某些特殊病毒感染,不能只靠我们身体自身的防卫系统,必须想办法阻断其进入罩门的可能途径。

肠胃道我们的呼吸道可以藉由表面的黏液与纤毛的运动,不断地将外来抗原排出。

尽管如此,我们的肠胃道也在不停地吃下外来抗原。

所以,我们的肠胃道也需要具有抵抗外侵的后备能力,否则就会一天到晚生病。

构成这第二道防卫网的第一道防线,是存在于胃部的胃酸。

胃酸的这一道屏障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对于特殊病毒没有压制的能力,所以特殊病毒可以轻易地通过这一道关卡。

我们的肠道细胞下面还有一些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将一种称为A型免疫球蛋白的抗体(IgA)分泌到肠道的表面。

A型免疫球蛋白拥有抗拒肠道酵素的作用,也可以辨认特殊的病原,是属于人体特异性防御系统的一员。

免疫学

免疫学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

2. 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自身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3.免疫学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这就是载体效应。

3.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半抗原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药物(PG)等。

4.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8.抗原的基本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了解: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抗原组学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型领域,他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热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在很多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中,CD4+ T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

一般经7-10天,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病原体。

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高中生物疑问,关注101答疑网…)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

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

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

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您介绍这些,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的一道自然屏障,可以与疾病斗争。

免疫学基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原

免疫学基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原
4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T、B细胞简要区别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5
免疫系统--其他免疫细胞
➢ K细胞:即杀伤细胞(killer cell),专一的杀伤被IgG抗体所覆盖的靶细胞;IgG抗体的Fc
片段可与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ADCC:抗体依

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 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属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
脏,具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
能;
✔某些肿瘤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细胞可成为NK细胞的靶细胞,而且NK细胞活性

其它杀伤细胞更早出现,因此在抗肿瘤抗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 免疫细胞: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粒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 免疫活性细胞:仅指能特异的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增殖和 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T细胞、B细胞 是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 胸腺: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未成熟的T细胞前体从骨髓迁移到胸腺, 95%的细胞凋亡,5%的细胞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到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
➢ 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 组织;
➢ 淋巴结:人体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清除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抗原物质,淋巴结内主 要 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
微生物学基础
单元九 免疫学基础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精品课件
40
精品课件
41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等
*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 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 * 释放细胞因子,如TNF等; * ADCC作用
CD16-IgG1/IgG3 Fc段
免疫调节
精品课件
42
2、ADCC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7
小结
B淋巴细胞来源、发育于骨髓。
B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包括: BCR-Igα(CD79a)/Igβ(CD79b)复合物、 CD19\CD21\CD81复合物、CD20、CD40、CD80/CD86。
B细胞的主要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抗原递呈。
精品课件
48
小结
NK细胞的表面标志:CD3-Ig- CD16+CD56+CD57+。 NK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自然杀伤作用)。
精品课件
31
Antigen-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Antigen-independent stage
of B cell differentiation
精品课件
32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1.B细胞抗原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B-cell antigen receptor, BCR)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 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表现为胞体 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
作用特点: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精品课件
22
5.MHC抗原: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 人T细胞激活后还可表达MHC-II类分子。

简明免疫学原理

简明免疫学原理

简明免疫学原理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生物科学。

2、先天性免疫:机体接触外来的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免疫性。

获得性免疫:机体在接触外了的侵染物之后才具有的免疫性3、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反应过分强烈会引发超敏反应。

反应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监视功能:清除机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

3)免疫耐受功能:区别自我和非我的功能。

4)免疫稳定功能: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5)免疫调节功能:调节免疫系统本身和机体的整体的功能。

第2章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主要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分子。

2、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按功能分为免疫活性细胞、APC和炎症反应细胞。

3、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法氏囊(禽类)4、周免疫器官及组织—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5、淋巴结功能:过滤和清除异物;产生免疫应答:淋巴结是针对淋巴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

6、脾脏功能:血液过滤作用;产生免疫应答: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7、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8、单核吞噬细胞主要免疫学功能: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抗原递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9、中性粒细胞主要免疫学功能: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10、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细胞杀伤作用:直接接触杀伤;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B、APC等功能,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发育11、抗原提呈细胞: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供给 T 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专门化的细胞。

免疫学 小题

免疫学 小题

第二章、抗原填空:1. 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亦称表位。

2. 位于抗原表面的AD能直接被相应的淋巴细胞所识别,称(功能)性决定簇,存在抗原分子内部的AD无激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隐蔽)决定簇。

3.从化学组成来看,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强。

4.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5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进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

判断: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错误)A.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性质。

B.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2.半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正确)3.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正确)4.特异性是免疫原性的核心。

(异物性是免疫原性的核心)。

5.半抗原决定簇又称T细胞决定簇。

(错误)A.半抗原决定簇又称B细胞决定簇;B.载体决定簇又称T细胞决定簇。

6.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错误)A.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

B.无种属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7.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正确)8. TD-Ag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

(错误)A.TD-Ag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

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

B.TI-Ag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

9. 费式佐剂主要用于动物实验,不适宜于人类使用,而且动物多次注射后也常会发生佐剂病。

(正确)选择:1.以下免疫原进入的途径中,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水平依次降低的是:(C )(A)皮下、皮内、肌肉、静脉、腹腔、呼吸道、口服(B)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呼吸道、口服(C)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呼吸道、口服(D)皮内、皮下、静脉、肌肉、腹腔、呼吸道、口服2.以下关于佐剂的作用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抗原免疫反应性(B)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C)刺激抗原提呈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D)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3.佐剂的条件:作为一种良好的佐剂,所具备的条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 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并改变抗原的活性基团构型,从而增强抗原的免疫原型B 佐剂与抗原混合能延长抗原在局部组织的存留时间,加快抗原的提呈速度,使抗原尽快分节(减低抗原的分解速度,是抗原缓慢释放至淋巴系统中),持续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体C 佐剂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免疫性细胞并使之增生,从而增强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D 良好的佐剂应具有无毒性或副作用低的特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它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协同工作以维持机体的内稳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背后的功能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器官:1. 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方,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在胚胎发育时起源于背两侧的上胚叶,成人时位于胸腺切割面与心脏之间。

胸腺负责生成和成熟T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识别和杀死病原体的能力。

2. 脾脏:脾脏位于腹腔内上腹部左侧,是免疫系统中最大的器官。

脾脏起到过滤血液、清除老旧红细胞和细菌等病原体的作用,同时也产生和存储淋巴细胞,以应对疾病的威胁。

3. 淋巴结:淋巴结是分布于全身的小型器官,主要位于淋巴通道交汇处和大血管旁边。

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聚集地,它们在这里与病原体发生相互作用,启动免疫反应。

4. 骨髓:骨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造血器官。

它位于骨骼中,负责生成和成熟各类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NK细胞和部分T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免疫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细胞,它们在识别和抵御病原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免疫系统中主要的细胞类型:1. B细胞:B细胞是一种产生抗体的细胞。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B细胞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并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消灭它们。

2. T细胞:T细胞分为多个亚群,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协调和控制免疫反应的过程。

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伤感染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 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是体内吞噬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它们通过吞噬和分解病原体来清除感染。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机制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下面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机制:1. 免疫识别: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自身细胞和非自身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① 粘附性接触,如 VLA-4和VCAM-1 之间的结合;② 提供生长 因子,如SCF和IL-7。
Specific cell-cell contacts between stromal cells and developing B cells
Secretion of cytokines by stromal cells Cell-cell contact
淋巴结 脾
APC处理提呈抗原 T 淋巴细胞 T 细胞增 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粘膜进入的抗原
MALT
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 原 增殖分化成浆
细胞 特异性抗体
外周免疫5%,B细胞约占25%。 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巨噬细胞:散在表达低水平的MHC-Ⅱ 类分子。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简单发育过程: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 通过胸腺被膜下区进入皮质区 (成为胸腺细 胞),向皮髓质交界处移行,再向髓质区移行, 在移行过程中逐渐成熟。
在移行中胸腺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见下 图。
细 标胞 志主 的要 变表 化面 阴阳 性性 选选 择择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
被膜下区
CD4- CD8-
细胞类型 “双阴性”
皮质区
CD4+ CD8+
皮质、髓质 CD4+或CD8+ 交界处
髓质区
“双阳性” “单阳性” 成熟T细胞
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是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 所;是免疫应答的发生的部位。
组织进入的抗原 血液进入的抗原
B
Secreted Factors - CYTOKINES
Stromal cel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nurture developing B cells
neu ery pl
mφ nk
CD8+ CD4+
CTL
mye lym
thy
TH1
TH2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ocyte in bone marrow
1.骨髓
骨髓(bone marrow)在出 生前后,主要承担造血功能, 是各类免疫细胞以及T细胞的 前体细胞的发生场所。
骨髓是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发育的 组织部位,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 可分化为各种免疫细胞。
骨髓组成:主要为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小梁 皮质淋巴窦
髓质淋巴窦
毛细血管
生发中心
被膜 髓质
输入淋巴管
HEV 静脉 输出淋巴管 动脉
髓索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浅皮质区含有滤泡,由B细胞聚集而成的 不带生发中心的为初级滤泡。带有生发中心 的为次级滤泡。
在受到抗原刺激后,B细胞便会活化增殖, 初级滤泡发育成次级滤泡。
生发中心是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进行抗 原依赖期分化发育的场所,主要由增殖的B 细胞组成,还有抗原特异性T细胞、滤泡树 突状细胞(FDC)和Th细胞。B细胞在此经历类 别转换和亲和力成熟,进入髓质发育成为浆 细胞。
HEV 是T、B淋巴细胞离开血液循环进入淋 巴结的特殊结构,其血管内皮细胞呈高柱状 不紧密连接。
2. 脾
微环境构成
胸腺基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成分
胸腺小叶结构示意图
胸腺小叶中靠近边缘的皮质区密集地布满了胸腺细胞, 靠近中心的髓质区则细胞稀少。胸腺为胸腺细胞的发 育、成熟提供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 种方式:① 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② 分泌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较集中存在于皮质-髓质交 界处,表达高水平的MHC-Ⅱ类分子。
2. 胸腺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在胸腺分 化成熟的T细胞主要是αβT细胞,此外尚有γδT 细胞和NKT细胞。如果没有特别强调,胸腺T 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是专指αβT细胞。
分泌多种激素,促进胸腺细胞分化。
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春期达30-40克, 此后胸腺开始萎缩。
胸腺(thymus)
位于前纵隔、胸骨后、 心脏的上方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为深皮质区,也称 为副皮质区,为T细胞定居的场所。
副皮质区有许多由内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 管后微静脉,称为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HEV)。HEV允许淋巴细 胞穿过,是沟通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的重要通 路。
•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高 内皮毛细血管后微 静脉)
种类 发生
中枢淋巴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
胸腺,骨髓(哺乳类),腔上囊 淋巴结,脾,扁桃体,
(鸟类)
血结,血淋巴结
发生早,性成熟后逐渐退化
发生迟,终身存在
支架
淋巴细胞 功能
上皮性网状细胞(上皮细胞, 胸腺与腔上囊) 来源于骨髓淋巴干细胞
培育淋巴细胞
网状组织
来源于初级淋巴器 官 免疫应答场所
一、初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
淋巴结的功能
滤过、清除抗原异物
进行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 浆细胞增多。
细胞免疫,副皮质区扩大。 免疫反应剧烈时,淋巴结肿大出血,是 临床与检疫常检器官。
淋巴细胞定居和再循环基地
淋巴结 淋巴结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门处有动、静脉神经和输出 淋巴管。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靠近被膜的浅层皮质区有生发中心。右图 显示生发中心的显微结构。
青春期时最大,随年 龄增长而逐渐萎缩
胸腺由胸腺小叶组成,每个小叶由胸腺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组成胸腺基质细胞;由胶原蛋 白、网状蛋白纤维、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组成细胞 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成分。以上组分共同 构成T细胞发育的微环境,影响胸腺内T细胞的增殖、 分化和选择性发育。
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 器官与细胞












免疫器官的分布
第一节 淋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由胸腺、骨髓(人和 哺乳动物,而禽类则是法氏囊) 、淋巴结、 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所组成。
免疫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 疫器官及组织。
中枢淋巴器官与外周淋巴器官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