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教学目标】1、弘扬尊师重要的优秀传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明确“角度”与“视角”概念的不同。
3、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不同角度。
4、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
【重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角度难点: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
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
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
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二、过程指导·方法建议——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园丁赞歌》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园丁赞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怀。
(2)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园丁赞歌》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园丁赞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园丁赞歌》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园丁赞歌》,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扫除生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园丁赞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园丁赞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园丁赞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园丁”为主题的记叙文。
2.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园丁赞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园丁赞歌》,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园丁赞歌》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重点探讨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角度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辛勤付出,激发他们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记叙文写作技巧,特别是选好角度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有创意的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园丁赞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教师辛勤工作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付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园丁赞歌》,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
3. 写作技巧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分析如何选好角度进行写作,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给出几个写作角度,如“教师的微笑”、“教师的关爱”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5. 例题讲解:展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分析其选角、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优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
7. 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展示、评析习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写作技巧选好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有创意表达2. 课文《园丁赞歌》主题:赞美教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在我眼中,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求学的道路。
我选择的角度是“老师的耐心”。
那天,我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明白。
课后,我找到了老师,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一遍又一遍。
在她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了那个难题。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精品教案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园丁赞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选取记叙文材料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角度。
3. 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感悟园丁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会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角度。
2. 新课内容:分析《园丁赞歌》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讲解选材与构思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敬爱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描述这位老师的形象和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赞美老师的文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2. 内容:a. 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b. 不同角度的观察与体验c. 赞美老师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d. 实践练习:选取角度,赞美老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园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赞美你敬爱的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值得赞美的对象,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教案1:《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园丁赞歌》第二课《记叙要选好角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好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动作、表情和环境,激发学生对园丁的敬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讲解选好记叙角度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选好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让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分享(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选好角度2. 关注细节3. 表达真情实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选好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录像、讲解知识、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作品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掌握园丁赞歌的基本写法,学会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园丁赞歌的特点及选好角度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园丁(教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园丁赞歌的基本写法,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园丁赞歌的情感表达,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园丁赞歌案例,使学生了解选好角度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园丁赞歌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一批优秀园丁赞歌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园丁赞歌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园丁赞歌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园丁赞歌?为什么要选好角度进行记叙?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园丁赞歌案例,分析案例中选好角度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选好角度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现场创作园丁赞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园丁(教师)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8.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善园丁赞歌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
10. 学生反馈: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环节的积极性。
2. 创作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创作园丁赞歌的能力,特别是在选好角度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园丁赞歌》这篇文章,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整体理解、主题思想提炼、记叙角度分析以及赞美语言赏析。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文章第一至三段,重点讨论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园丁赞歌》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记叙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赞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选好记叙角度。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和赞美语言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园丁赞歌》学习笔记、写作素材积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园丁工作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园丁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园丁赞歌》。
2. 课文回顾: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3. 讲解:分析文章记叙角度选择,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
a. 讲解第一段,从作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辛勤工作。
b. 讲解第二段,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奉献精神。
c. 讲解第三段,从被赞美者角度出发,表达对园丁敬意。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某一赞美园丁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美好事物,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和赞美。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园丁赞歌》2. 记叙角度:作者角度、旁观者角度、被赞美者角度3. 赞美语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榜样”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记叙角度和赞美语言。
2. 答案示例:从我角度:他课堂生动有趣,让我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从旁观者角度:他耐心解答学生问题,不管多晚都会在学校辅导我们。
从被赞美者角度:他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相信自己,勇攀数学高峰。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园丁赞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记叙文选好角度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选好角度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特点融入描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角度拍摄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记叙文选好角度。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园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位园丁,注意观察到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园丁赞歌》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绘园丁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赞美园丁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与技巧2. 园丁赞歌——不同角度描绘园丁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一位家人的形象。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勤劳能干,如同一颗永不磨灭的螺丝钉。
从厨房到客厅,她总能发现需要整理的地方。
她的双手,犹如魔法师般,让杂乱无章的家变得井井有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的美,用文字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教学目标】1、弘扬尊师重要的优秀传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明确“角度”与“视角”概念的不同。
3、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不同角度。
4、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
【重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角度难点: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
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
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
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二、过程指导·方法建议——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
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
你的美貌使我心中充满了惊奇之感,你的通达事理使我倾倒,你的善良使我膜拜。
情欲使我颠倒,疑虑使我迷惘,急躁的心情使我受尽折磨。
——【英】斯末莱特《蓝登传》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如:烙印除掉之后,海丝特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耻辱和苦闷的重荷,从她的精神上离开了。
啊!多么怡然轻松!在她没有感觉到自由以前,她是不晓得它有多么重!由于另一种冲动,她取掉那束着头发的一般规格的帽子,于是浓密乌黑的发落在她的双肩上,在丰茂中即刻现出光与影,而且使她的容貌增添了柔和的美。
仿佛从女性内心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灿烂温柔的微笑,戏舞在她学嘴边,并从她的双眼里发射着光芒。
在她那久已苍白的颊上,烧起一片红潮。
少女的希望和前所未有的幸福,就都一起聚集在此刻的幻术圈里。
——【美】霍桑《红字》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声音洪亮自然。
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
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
他的热忱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英】萧伯纳《康蒂妲》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三)第二人称的记叙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
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
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
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
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
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三、素材资源·资讯分享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许许多多的老师,头脑中留下许多难忘的情景,有些老师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作家也一样,作家们通过记叙来赞美他们的老师的崇高品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难忘的老师。
搜集一些颂赞老师的文章或片断,在作文课上交流。
1.陈老师个子很高。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
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
一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李祥森《小学老师》2.孙先生是我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国文女教师。
在我记忆的画廊里,她永远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身材修长,风姿绰约,雍容大方。
有一次她穿一套垂地的天蓝西式衣衫,又罩上一件深蓝色的披肩,远远看去像外国童话里的天使。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却成为几个淘气的同学借以嬉笑的话题。
她毫不在乎,一笑置之。
其实她那时才二十五六岁,没有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中学里当教员。
——何为《老师对我说》3.初二教我们物理的,是刚从师专毕业的一位男教师,姓何。
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单薄,叫人想起郑板桥的竹子;他的头发黑而柔,呈三七分匍匐于最高海拔上,很顺服很有条理;黑发下是一帧白净清香的脸,很年轻很有书卷气;何老师没戴眼镜,一对眼珠,很黑,不动时似乎在亲切微笑,偶尔蝌蚪般地倏忽游动时,便将蕴藏的一股灵气泻了出来。
——乐晓薇《红脸儿》4.袁老师大眼睛,短头发,中等个,端庄,穿着永远得体,不戴项链,不戴戒指,黻没有让你感觉到她没有钱,而是让你感觉到她比很多戴项链戴戒指的有钱,只化淡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不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
——梅子涵《女儿的故事》5.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6.这位新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面目的丑陋和身材的矮瘦。
他的眼睛出奇地细小,里面滚转着一颗黄豆大的瞳仁,连颜色也是黄黄的。
鼻子显得分外尖削,嘴角边还生有一撮稀疏的黄须。
因为年纪大了,腰背也就十分伛偻,仿佛永远俯屈着身子。
看到他,很容易使你联想到一只胆小的鼬鼠。
不过,外表虽然引不起人家的尊敬,据说他的文理倒是很亨通的……——王西彦《私塾师》四、表达实践·写作指导题目设计和思维分析——我的老师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老师”是这个文题要写的中心人物。
“我”限定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是所有民族传统、道德的规范,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
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
“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
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
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
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佳作展台】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
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
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
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