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作文寓意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命题作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尝试》《肩膀》《愿景》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如: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2017年天津卷)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从内容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如《说纽带》《谈医患关系》。

如: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寓意类作文优秀范文

寓意类作文优秀范文

寓意类作文优秀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小事。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我亲身经历的这么一件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去公园溜达溜达,放松一下心情。

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遛弯的老人,嬉戏的孩子,还有甜蜜的情侣。

我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好不惬意。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卖金鱼的小摊。

五彩斑斓的金鱼在透明的鱼缸里游来游去,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扇子,轻盈地摆动着,特别迷人。

我忍不住停下脚步,蹲在小摊前观赏起来。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

他看我对金鱼感兴趣,便热情地向我介绍起来:“小姑娘,这些金鱼可漂亮啦,买几条回去养着,给家里添点生气。

”我心动了,挑了两条最喜欢的金鱼,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

回家后,我把金鱼放进了一个漂亮的鱼缸里,还在缸底铺上了彩色的石子,又放了几株水草,希望能给它们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这两条金鱼一条是红色的,一条是金色的。

红色的那条特别活泼,总是不停地游来游去,探索着新环境;金色的那条则显得比较文静,常常静静地待在角落里,偶尔才游动一下。

每天放学回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我的金鱼。

给它们喂喂食,换换水,看着它们欢快地游着,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愉悦。

可是,没过几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红色的金鱼总是抢着吃食物,而金色的金鱼每次都只能吃到一点点。

渐渐地,金色的金鱼变得越来越消瘦,游起来也没了精神。

我着急了,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想个办法。

于是,我开始控制喂食的量,每次只放一点点食物,让它们都能平均分到。

可是,红色的金鱼还是那么贪吃,总是迅速地把食物吃光,然后眼巴巴地盯着我,好像还没吃饱。

我又尝试着把食物分散地投在鱼缸的不同位置,这样金色的金鱼也有机会吃到。

这招果然有效,金色的金鱼终于能吃到足够的食物,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

看着两条金鱼又能欢快地在鱼缸里畅游,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要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

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现象见本质——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文篇一:关于一句古诗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关于一句古诗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不光是一切迂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

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面对“浮云”,我们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

想当年,大雪山、草地这些连神仙都打怵的地方,红军并不因之畏惧,“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迎难而上,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些人不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浮云”,登山峰,攀悬崖,横渡江河,穿越沙漠??尧茂书第一个去漂长江,他失败了,他把生命献给了浩浩荡荡的江水。

但这并不表示长江不可征服,人们不为他失败这块“浮云”所惧,历尽艰辛,洛阳漂流队终于到达了吴淞口,征服了这条从未有人征服过的长长的扬子江。

他们为了发现人类力量的伟大,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探险、寻求、开拓,敢为“天下之先”,他们是那样乐此不疲、百折不挠。

可是我们也有为这遮眼的“浮云”所畏惧的时候,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就认为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这便是没有树立起与“浮云”抗争信念的表现。

与“浮云”抗争,需要胆识,需要辨清方向,更需要有远见。

古人说:“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这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王安石不也说“只缘身在最高层”吗?红军之所以能够完成长征,就是由于他们站在党的英明决策的高峰。

诸如此类,这些锐意进取的开拓者们“不畏浮云遮望眼”,正是“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作为任重道远的21世纪的建设者,要想“不畏浮云遮望眼”,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永远向上,向最高层挺进。

篇二:2017届高三作文训练文档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寓意型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

寓意型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

寓意型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是眼睛欺骗了我们。

[文题设计]某人喂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

然而,殊不知月亮其实并不亮,他只是围绕地球转圈的一块巨石,一块漆黑无光的巨石。

由此可见,我们所见并非全为实。

有时候是有伯乐而没有千里马,即使再会相马也没用;有时候是有千里马而没有伯乐,即使再能跑,也基本上被埋没了;碰到有千里马又有伯乐,并且恰巧千里马遇上伯乐或是伯乐遇上了千里马的时候是少之又少啊!其实千里马即使运气没那么好,遇到火眼金睛的伯乐,只要“才美外见”,而且“见”得多一点,一般有脑子视力好的人也能“相”得出来啊!是雄鹰,就应该搏击长空;是千里马,就应该驰骋奔腾;虎啸深山,鹤舞白沙,鱼翔浅底,表现出自己的极致,show 给别人看!谦虚固然可贵,但一个人要是谦虚到了连自己有多少料都让人发现不了,那么这样的谦虚就不再是“美德”了。

一天,主人从鸡笼旁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在草窝里产蛋。

达到为之疯狂的地步。

其实,月亮原来是个贼。

[写作导引]寓意型的话题材料是用来说明道理的,语言简约,意旨隐蔽。

曾经读到过一篇寓言,大意是:某人养两鸡,一喜唱,一喜静;喜唱者唱后主人总能从其旁拾一蛋,遂愈爱之,而对喜静者却不闻不问。

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原来所有的鸡蛋都不是喜唱者所产,恍然大悟!我猜他一定也会感叹“真‘鸡’不露相,露相非真‘鸡’”啊!我纳闷,怎么鸡也“藏着”?当然,鸡不是人,“藏着”也便谈不上,只是作为主人,却长期蒙在鼓里,不知道哪只才是“真鸡”。

那只爱叫的鸡也没有错,它只不过是坐在了蛋上,有错的只是它的主人,站在一个时刻上看“过程”。

月亮曾经是个贼,因为李、苏当时不知,现在我们知道了,她却又不是贼了,而只是一个为我们所了解的客观事物——坐在夜空下,月亮依然明亮。

然而事实往往与我们眼见的相反:是另一只鸡下了蛋后走开了,此鸡就趴在蛋上“咯咯咯”地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谦虚为美德,即使你饱读诗书,通晓天文地理,身怀绝技,在别人面前也要“藏着”,深藏不露,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出手,甚至“该出手时也不出手”。

201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作文

201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 8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 自然与社会” 行万里路), 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 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

对于文体,本则作文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主旨单一的材料把握材料立意即可;含意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先分析“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是什么,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何要读这三本书,如何阅读这三本书,阅读之后会怎样等角度立意作文。

2017-2022年全国卷二高考满分作文

2017-2022年全国卷二高考满分作文

2017-2022年全国卷二高考满分作文20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活出自信,成就真我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诚如是,一个人只有充满扭转乾坤的气魄和自信,才能活出真我,活出一世繁华。

从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吟诵中体悟自信的风韵;从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低吟中潜思自信的雅致;从鲁迅“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呐喊中洞悉自信的睿智……些许人皆有扭转乾坤的气魄、洞悉时空的慧眼,因自信而高洁出众,傲骨不群。

由此可见,自信能助你活出真实个性的自我。

自信向前,展现自我真风采。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从中我读出了韩寒洒脱而睿智的自信。

他意气风发,以一颗质朴之心遍览世间人情冷暖;他激扬文字从冷静理性角度讽刺那不为人知的黑暗。

尽管饱受争议,但他独特的个性、蓬发的自信从未改变。

他依旧孤傲,依旧任由他人评说,依旧洒脱,挥毫泼墨间展现自我风采。

自信向前,追寻自我真心声。

正如萧伯纳所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传奇。

”阿西莫夫,一位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当他毅然告别实验室时,有人说他膨胀得像帝国大厦。

但他自信而又有魄力的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不属实,否则我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

”事实上,正是阿西莫夫直入人心的自信,书写了他的个性人生。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201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江苏卷题目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评分标准一、审题1.对作文材料的基本认识作文材料的三句话,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车引出“车'的话题,从车的种类、形态这些车本身具有的特点,拓展到车作为载体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情;进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

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

总之,今年的作文材料更贴近考生,更有烟火气、生活味,也更有历史人生的纵深感。

2.对“车”的基本理解材料提示考生,车中有情,车中有理。

车的背后有观念,有哲理。

生活中可以以车代步。

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豪车代表财富和进取,自行车象征绿色和健身:专车保护隐私,共享车“美美与共”;战车指向克敌制胜,残疾车指向温暖大爱。

“车”可以抽象出“快”与“慢”,“车头”可以抽象出领头和动力,“车如流水”则抽象出繁华和流变。

考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生发议论,也可以多角度综合评说。

材料将考生的目光聚焦生活寻常事物,可以唤醒记忆,激活思维,发挥才华。

考生可以就车谈车,可以就车说人,可以说古今、话远近,可以迁移故事、绾结人情。

3.对最佳立意的界定这是一则开放而思辨的材料,故立意上最好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

材料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来审题立意。

故而,立意上也应兼顾,且有层次,即:从某特定的视角来看车,审视车的千姿百态,丰富寓意。

按材料索意,可为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

如此,是为最佳立意。

二、判分1.判分原则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往往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它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

那么,面对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明中心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一)抓关键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第三自然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钻石如何对待别人光芒的方式——借用、利用。

立意:懂得借力;善用人者得天下;因你闪亮而闪亮;善假于物;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等等。

(二)巧概括有些寓意类材料,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几乎找不到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这时就要通过分析层次、筛选信息、提炼整合等方法巧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

【例】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

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

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

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

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

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等。

二、找对象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一)单一对象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等等。

(二)多个对象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

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对象的主要行为;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三、析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一果多因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

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二)多果多因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例】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

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

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

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

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

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四、看褒贬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一)情感倾向惟一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二)情感倾向多维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五、求异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一)求同法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

第一则写仙人掌在不利的环境中卷起叶片以求在大漠中生存下去;第二则写沙漠大黄伸展叶片从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虽然仙人掌和大黄面对干旱的沙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立意:适者(智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等等。

(二)求异法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首先也要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仍以上述那两则材料为例,我们还可以运用求异的方法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