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合集下载

诠释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叙事医学实践探索

诠释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叙事医学实践探索

诠释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叙事医学实践探索
张优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8
【摘要】文学与医学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始于20世纪美国医学院校的文学课堂。

20世纪末21世纪初,基于文学与医学跨学科研究,叙事医学得以提出和发展,其倡导者丽塔·卡伦教授(Rita Charon)在现象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模仿三阶段的基础上,借助诠释学方法,提出医学叙事中的“关注”“再现”与归属感建构学说。

针对医学生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呼应此学说,倡导通过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细读实现对故事的“关注”,并在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性写作实现对故事的“再现”。

通过培养医学生“关注”与“再现”的能力,使其在临床环境中能够关注、再现患者叙事,并完成医患归属感的建构。

【总页数】3页(P213-215)
【作者】张优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语言学视角下的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适应性教学研究
2.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析
3.认知
叙事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研究4.叙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人物塑造手法解析——《金色笔记》5.语言学视角下的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适应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姜淑芹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5
【摘要】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认知诗学关注文本解读,将文学能力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理念对英美文学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以此理念为基础编写以认知话题为纲的英美文学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测评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在学生的日常认知体验与文学认知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姜淑芹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3
【相关文献】
1.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J], 李丹
2.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J], 石慧
3.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J], 石慧;
4.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J], 卢华
5.基于认知诗学视野的英美文学教学 [J], 王楚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高校也开始逐步开设了“期待视野”英美文学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旨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供多元化的文化视角,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英美文学的历史、地理与人文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具体而言,探索“期待视野”的英美文学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选定适当的教材选择适合授课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

一些经典作品,如《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小妇人》、《妙手回春》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经典文本,也能给学生们提供深度的文化理解和人性洞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在国内不那么出名的优秀作品,如欧·亨利的《懊悔录》、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以及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资源,也能创造更富有趣味性及互动性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讲解英美文学的深刻内涵和丰富人文意义往往来自于其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批评和解读文本的同时,注重作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全貌。

例如,在讲授《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时,教师可以先解释一下小说当时笼罩在19世纪英国社会选择类门族阶层思想的背景下,让学生背景下阅读并理解、推断这部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行为逻辑和命运轨迹等。

三、采用兴趣导向的教学法要让学生对英美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兴趣导向的教学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文化的好奇。

在讲解作品时,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解读方式,如生动的比喻、小故事、图片解析、电影对比等等,增加获得信息和自我感知的多元途径。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课程汇报、小组讨论等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和交流。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对于英美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更加宽广和开放的视野来探索英美文学课程的内容和方向。

本文将针对“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课程设置在英美文学课程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和传统文化,还要引导他们关注当代英美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英美文学的历史和演变,同时也能够理解当代英美社会和文化的现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整和立体的英美文学视野。

二、注重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英美文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其中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文学传统。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融。

这种跨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下的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和理解能力。

三、强调文学与社会的联系英美文学是与英美社会和历史密切相关的,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我们需要强调文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

这种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四、引入当代文学理论和方法在“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入当代文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和进行文学研究。

可以引入后殖民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拓展他们的研究视野。

通过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多重意义和文学性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研究能力和批评意识。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学教育2。

18。

7学教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摘要: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在认知诗学视野下开展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通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 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我国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诗学视野下英美文学教学认知诗学是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做到有效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

而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对认知诗学做到充分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的应用其引导功能和指示功能,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 认知诗学理念一直以来,认知文体学主要是强调在文学学习中对语言进行高度关注,而认知诗学而是对文章进行全面把控,主要是对文学艺术进行体。

和认知文体学 ,认知诗学发展的 更早,其在的,有相关的 员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在这研究过程中,其受到了方的响,而认知诗学可以 到文学的中,是和的文学 在 的,其更注文章的和 。

关于认知诗学,其是来自 关认知学的,过用关的认知理论对文学作品做到有效的解 ,从而人了解作者关的,对文章做到更 的把握和理解。

在这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和文学L二. 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文学在 的高 教学中有 要的 ,是一主要的程。

在 高校的课程中有的作用。

的关高 教学 可以指导,文学教学的的,主要是 学生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以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 和 能 ,掌握文学 的方和。

学生过对文学的 和分,从而来提高自身的 语言功,在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对文学 ,提高自己对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英文学程的展中,其对提高学生的语能自己的以对方文化的了解起到了的作用,是,在 I在 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在 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过分注对文字的教学、语的分和句式、句子结构的分,把 文学堂变成了一节的语教学堂。

认知诗学视“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应伟伟(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

但是就目前来看,英美文学教学的开展并不顺利,反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认知诗学更注重的是对文本自身的解读,让学生把实际中的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结合到一起,这给了英美文教学启发。

在认知诗学视野下进行英美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涵。

下文将通过从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认知诗学;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意义【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12-02作为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教学,也是各大高校重点改革的教学内容。

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让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英美文学教学必须做出改进和创新,这就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在认知诗学的视野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这不仅可以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一)人们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下降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速度的提升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

英美文学教学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去提升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就衍生了一种消极的怠慢情绪,对它的重视程度一天不如一天。

(二)英美文学教学方式单一死板,无法让学生获得真知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都是教师硬性的传授知识,课堂比较沉闷,教学方法也偏单一化。

在此般教学模式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无法很好的引出作品中的精髓部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英美文学教学没有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文学名著的赏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探索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在“期待视野”下,如何打造一门富有活力和多样性的英美文学课程。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通常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期待视野”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可以调整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还要求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是关键。

在“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中,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多元文化的作品上。

除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外,我们还可以引入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例如非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中,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和文学作品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期待视野”下,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利用新技术手段,例如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果, 结 合现 在新 的观点 来探 析文学 内容 , 分 析阅读 过程 中作 者
心理 活动 的 阅读 方式 。 三、 加 强对认 知诗 学的理解 和应 用 以老 师讲课 为主 ,课本 内容 为辅 的传统英 文美 学 的课 堂 教学 模式 已逐渐 被淘 汰 。 因为在 这样 的课堂 里 , 老 师 只会 照本 宣科 , 重 视 的只 是讲 解其 背 景 , 或 是作 者 的光辉 事 迹 . 亦 或 是 文章 内容 的结 构和 中心思 想 。 从 而轻视 了文 本细读 的过程 . 导 致读 者不 能更好 地去 理解 作者 的心理 活动 和写作 意图 。因此 强化 认知 诗学 的重要 意识 是我们 需要迈 出 的第 一 步。 唯有这
反映 批评 理论等 。 因 此 本 文 笔 者 在 这 些 理 论 提 出 的基 础 上 , 略
( 二) 通过 认知 学 的运 用增 强学 生的理解 记忆 能力
一般 情况 下 , 我们可 以这样 来定义 记忆 的概 念 , 即是 一 种
论 了认 知 诗学在 英美 文学教 学 中的运用 , 详 述如 下 :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1 1 — 1 8 3 — 2
的枯燥 课堂 , 因此严重 降低 了其 阅读 兴趣和课 堂效率 。同时 也 严 重违背 了认知 诗学教学关 注阅读心智 活动 , 注重体验 与理解

引言
在科学 日益 进步 的今天 ,英美 文学 已成 为各大 高校英 语
成 一种 新的观 点或 是思想 的能力 。 经 研究 , 诸多 文学作 品在被
阅读 过程 中 的身 临其 境 ,以提高 读者 的互动 能力 和语言 表达 能力 。综 上所述 ,所 谓 的认知诗 学就 是根据 前辈 探索 出的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而已。


尽管同一文本对不 同文 化 、不 同时代 的读者来说可 能“ 味” 意 着不 同的东 西 , 者 由于 自身个体 的诸多 读 原因可能对文本生成不 同的理 解 ,但读者对文本 的
理解诠释 应该 以原 文本 为基础 。“ 解在历 史 中变 会
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 这句接受 美
杨 玉 英
( 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四川 乐山 640 ) 100

要: 英美文学课程 的教学 目的正 在于在教学过程 中采取教师 引导 、 学生独立思考与发现的方法 , 导学 生运用正 指
确 的方 法将 自己在文 学作 品鉴赏过程 中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 英文 准确地表达出来 , 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 同时培养
学 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英语 的写作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 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素质。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 的过程 中去找寻 、
发现 、 阐释文本 的原意 、 会现实意义和读者 自己的会解则是英 美文 学教学与鉴赏的重要任务。 社 关键词 : 阐释学 ; 英美 文学教学 ; 文本意义 ; 会解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8 6 ( 0 1 1- 0 9 0 10 — 6 6 2 1 )1 0 9 — 3
第2 6卷 第 1 期 1 2 1 年 1 月 01 1
乐 山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a fL s a e c esC l g o r lo eh nT a h r ol e n e
Vo .6No1 1 , .1 2 N V2 1 O .0 1
阐释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解” 正如美 国诠释学家赫希( . . r h 12 一 所 。 E D Hic ,9 8 ) s
理论对 “ 本 的意义究竟 是什么”做 出了不 同的 阐 文 释 。主观主义的解释学认为 , 文本在 阅读前没有 固有 的意义 , 只有在读者 阅读 时文本 才有意义 , 文本 的意 义不是作 品固有的 , 而是读者 阅读 生成 的 , 同的读 不
( a sG ogG ra r10 — 0 2 ,不 同的解 释学 H n — er adma,9 0 20 )
各异其趣 。但这句话 中的后半部分也形象而 明确地
表达 出了文本与意义生成 间的另一特征 , 在 阅读 即, 哈姆雷特时 , 同读者 眼 中见到的是“ 不 哈姆雷特 ”而 , 非其他的人物 。原文本 , 以原作者 的创作主体为依 据 ,在尊重文学作 品本 身的客观存在和作者原初创 作意 图的基础上 产生 的 , 否则 , 读者 的理解 、 阐释就 会变成对 原文本 异想 天开 、 五花j  ̄ 的“ k- 误读 ” “ j 、 曲
学 和读者反应批评 学派常用 的名 言形 象 、准确地 表
化, 本义 却经久不 衰 ; 者创造 本义 , 作 读者则 决定会
收稿 日期 :0 10 — 9 21-92
基金项 目: 乐山师范学院教 改课题 的研 究成果( 目编号 : 0 一 B 1 ) 项 J 9 Y 0 3 G
作者简介 : 杨玉英(99 )女 , 16一 , 乐山师 范学院外 国语 学院副专 , , 究方向 : 嫩 博士 研 英美文学、 比较文学。
对理解 与文本意义之 间关系的论争成 了长期 以 来没有定论 的问题 。究竟 是读者的理解生成 了文本 的意义 , 还是读者 的理解是对文本意义 的把握 呢?从 德 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 ( rnHeegr1 8 — 9 6 、 Ma i dge,89 17 ) t 法 国现 象 学解 释 学 的 代 表 里 科 尔 ( al i er P u R c u, o
认为 , 文本意义是 指文本 的含义或 文本的原 意 , 即作
认为的 ,一部文学作 品的意义可能有多种不 同的有
效解释 , 但这些意义全都在作 者意义所能允许 的“ 典
型的期待 和可能性的系统 ” 内活动 。[5 之 1 也就是说 , 1 7
者通过文本所 表达 的思想 。文本 意义的生成是不 依 赖 于理解者 的 ,理 解者只不过是 去把握文本本身 的
者生成不 同的意义 。理解是让 文本意义显现 、 示 、 展
出场 ,文本 意义是指文本 在理解 中即在与理解 者 的 相遇 中所呈 现 出来 的意义 ,这 种意义 同时也 就是 理 解者所领会 到的意义 , 是在不 同的时代 、 同的理解 不 条件下所呈 现出来 的意义 。而客观主义 的解 释学则
解。 0 可 以说 , ”1 7 5 正是 由于不 同文化、 同时代读者对 不
文章 即是美 国科 学 家 、政治 家 富兰 克林 ( ejm n B na i
原文本 的不断解读 , 才使文本 的意义不断 丰富 , 而 从 更加具有不衰的持 久生命力 。
文学作 品是人 类生活和 时代 的审美表 现。而 阅 读欣 赏人类 文 明所创造 的优秀 的小说 、 诗歌 、 戏剧 、 散 文作品则是重要 的认 知和审美活动 ,并且 已经成 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 中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 。阅读 、 鉴赏英美文学 ,实 际上就是在翻阅英美各个特定 时
Fakn10 —70的《 r l ,76 19 ) 自传》 1 自传 》 ni 田 。《 的写作前
后历时近二十年 ,它不仅是美 国第一 部成功的传记 体作品 , 而且也 是美 国民族文学 的早期 代表作 , 其价 值和影响经久不衰 。如何让学 生理解作者创作这部 作 品的真实意图?又该如何正 确理解《 传记》 的价值
达 出了笔者对 阅读理解 与文本 意义生成之 间关系 的 理解。这句名言常用来阐释读者在文本 阅读过程中 ,
由于个体所处的不 同时代 、 不同的文化背景 、 同的 不
审美情趣 、不 同的生 活经历与知识 阅历 以及不 同的 意识形态 ,使得他们在 阅读时对文本 的理解必然会
11一)到 德 国现 代 哲 学 解 释学 的代 表 伽 达 默 尔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