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

合集下载

由《人民的名义》说开去

由《人民的名义》说开去

由《人民的名义》说开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2017年第23期《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连达康书记的表情包也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

该剧在风格上,贴近新时代特征,把握住了新时期观众的审美趣味,将厚重、敏锐题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浅出、日常生活化的处理。

观众在被其紧凑而充满悬念的剧情吸引的同时,也看到了腐败与反腐中的种种复杂人性,并从中获得警示、思考和希望。

【素材在线】周梅森谈创作在《人民的名义》之前的近八年时间里,周梅森没有再出版过类似的小说,但他从未停止写作。

作为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的目睹者和记录者,周梅森时常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有义务写出来”,他的抽屉里其实已经有了好几部未完成小说的底稿,最多的有二十多万字。

在创作过程中,根据生活本身的规律,尽可能还原生活本身,而且坚信生活本身没有模式。

“如果不是我有切身体会,没法想象实体经济目前的乱象,尤其在某些地方非常严重。

我就是被不诚信的、充满乱象的经济包裹,有着切肤之痛,所以我也将自己的痛苦移情到了郑西坡和这帮工人身上,带着深深的同情写郑西坡和工人的疼痛。

”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是有要求的,必须创造出鲜活的文学人物,要原创。

他写作没有提纲,开始写作的时候,谁好谁坏并不知道,人物根据他们自己的性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身不由己,这就是创作。

在拍摄过程中,周梅森严格要求剧组,要求导演和演员必须创作。

吴刚和张志坚当时找过他,问怎么去演李达康和高育良,他说你们自己琢磨去。

和他们说了,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因为他们太优秀了,都是大表演艺术家。

吴刚演得这么好,这就是创作。

编剧在创作,导演在创作,演员也在创作。

深度解读1.扛起责任。

文学不该承载太多,但也不能什么都不承载,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应在社会重大矛盾和人民冷暖疾苦面前沉默不语,作家应为时代进步和政治文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融入生活。

想象力有时是苍白的,现实生活永远都是真实的。

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

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也能做素材哟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以载道,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

《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

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人生。

所以这部剧,是我们读懂当下中国的一个契机,是我们感悟生活和人生的一个大好机会。

这些,都在剧中那些人物身上,尤其是下面这些主角。

赵德汉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谚语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区区一个处长竟贪了2亿多。

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这个数字,也是那满满一墙壁和一床底的崭新钞票,而是他说的三个字——穷怕了。

这世上最害人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穷怕了”,一个就是“富惯了”。

前者让人沦落,后者使人堕落。

是什么让人穷没了志气,人富没了底气?空虚。

这个时代,人心的空虚是最大的绝症。

因为空虚,因为没有在内心根本支撑着自己人格的东西,所以在穷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压力,在富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贪婪和外在的虚荣。

这个时代,失了根,丢了本。

祖宗的话早已被忘掉,高贵的精神已经被抛之九霄。

李达康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俨然已经成为剧中最火的人物,被称为整部剧的流量担当,甚至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段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清官,更因为他是一个背锅侠——被下属瞒,被妻子坑,被同僚打击……所以我们爱他的人,敬他的品,怜他的遇。

更深一层,他遭遇的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遭受的艰难的写照,人心不古,谁也靠不住,一切都看利益。

所以我们心理上需要一个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英雄,给我们力量;我们内心中渴望多些这样的官员,为我们顶起一片天!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达康书记身上的那种精神——在做人上,不管拥有怎样的权力,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底线,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第二磅来了】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

【第二磅来了】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

【第二磅来了】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也能做素材哟编者按昨天发的本专题第一磅深受大家欢迎,阅读量飙升至600+,可见《人民的名义》这个热点远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温,今天我们将发表本文的后续,包含剩余的五个人物。

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以载道,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

《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

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人生。

所以这部剧,是我们读懂当下中国的一个契机,是我们感悟生活和人生的一个大好机会。

这些,都在剧中那些人物身上,尤其是下面这些主角。

陈岩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陈岩石老人是一个太让人敬重的人,敬重到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至少是几乎没有。

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人最珍贵的品质,便是那份始终不渝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而理想和信念在这个时代几乎成了人人撇嘴的贬义词,等同于不现实、大忽悠、吹牛皮。

现实和利益成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才是最悲哀、最可怕的。

陈岩石作为曾经的一省的老检察长,地位很高,却以80多岁的年龄为大风厂的职工权益奔走呼号。

以他的地位,本可以舒舒服服颐养天年,却选择把分给他的房子卖了把钱捐了,自己带着老伴住进养老院。

官场最重要的就是人脉,可他生生把自己那里搞成了“第二人民检察院”,为老百姓打抱不平,把自己弄得官怨沸腾。

明知道检查工作的危险性,仍让儿子进入了这个职业,结果一场谋害的车祸让儿子成了植物人……但他仍然无悔。

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要有多崇高和坚定,才做得到如此?很多人都认为理想和信念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固然崇高,没有也不会影响什么,全错了——因为理想,是人生的方向盘;信念,是人心中的定盘星。

人民的名义申论范文

人民的名义申论范文

人民的名义申论范文《以人民的名义》申论范文。

《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由周梅森执导,根据周梅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该剧以反腐为主题,以人民的名义为出发点,展现了一场官场斗争的惊心动魄。

在这部电视剧中,通过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塑造了一群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本文将从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中的反腐主题出发,探讨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以及官场的腐败现象,为人民的利益呼吁。

首先,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中的反腐主题是对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抨击,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官员们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以权谋私,甚至不择手段,对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而电视剧中的反腐斗争,正是在为人民的权益和利益而战。

通过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让人们意识到,只有坚决打击腐败现象,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人民的权益和利益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政府的责任所在。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基石,是社会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因此,政府应该为人民谋福祉,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却忽视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只顾自己的私利,导致了一些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

因此,反腐斗争不仅仅是一场对腐败现象的抨击,更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最后,官场的腐败现象是对人民的背叛,也是对国家的损害。

官员们在担任公职的时候,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忽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在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中,通过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让人们看到了官场腐败的严重性,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官员们的背信弃义。

因此,反腐斗争不仅仅是为了打击腐败现象,更是为了彻底清除官场的腐败现象,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之,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通过反腐主题,为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呼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政府应该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忽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申论作文 人民的名义

申论作文 人民的名义

申论作文人民的名义
近年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该剧通过展现反腐斗争的底层逻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权力腐败问题的思考。

然而,这一现象也凸显出我们社会对反腐斗争的迫切需求,需要我们深化反腐,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

剧中角色塑造深入细腻,展现了官场腐败的各个方面。

这让人深刻认识到腐败的威胁有多么严重,以及它对社会稳定和信任的巨大冲击。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其次,电视剧中展现的反腐斗争也提醒我们要法治思维,加强制度建设。

剧中的角色秉持法律正义,坚决打击腐败,表达了对权力腐败的强烈不满。

这提醒我们,反腐斗争不能止步于个案处理,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监督,打造一系列抵御腐败的机制。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巩固反腐败成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此外,电视剧中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反腐斗争远未结束,需要从源头预防。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基层抓起,打造廉洁的干部队伍。

同时,还要加强全民参与,建立起广泛的反腐教育体系,使全社会形成对反腐斗争的拥护和参与。

总之,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启发下,我们应加深认识,认识到反腐斗争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只有增强法治意识,加强
制度建设,以及从源头预防腐败,才能拔除腐败的根源,建立起清廉的政治生态,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公平正义的权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反腐斗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民的名义 申论作文

人民的名义 申论作文

人民的名义申论作文2002年的旧麦城,热血沸腾,激情四溢。

林华杰,一个执着正直、勇往直前的反腐斗士,迈入高检系统,挑起重任。

亲历并揭露了一系列贪腐案件后,他被任命为贾敬文案主办法官,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震撼大战。

一部《人民的名义》开启了悬疑重案剧的先河,引爆了广大观众对反腐的热情和呼声。

《人民的名义》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对反腐败斗争的强烈呼唤。

剧中所展现的贪腐现象不仅存在于剧中的虚构城市旧麦城,更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剧中那些吃肉的官员们,通过权力滥用、受贿行贿,使得老百姓艰难度日;而这一切背后,却是法律的漏洞和监督的缺失。

无独有偶,我们现实中也不乏类似的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腐败高官被查处,不胜枚举。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通过《人民的名义》这一艺术创作,让广大观众对反腐败斗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廉洁政治的热衷追求。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问题。

贪腐案件的刑事责任与政治责任并行的表述,使得观众们深刻认识到了个人的道德与行为对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巨大影响。

其次,剧中刻画了一系列艰辛卓越的人物形象,警示观众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担当精神。

再次,剧中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让人们对反腐败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人民的名义》不仅仅是一部引人入戏的悬疑剧,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

通过这部作品,观众们不仅获得了心灵的满足,更加深入了解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作为看似遥不可及的电视剧,却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严谨的剧本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

《人民的名义》穿越银幕,穿透屏幕,深入人心。

它所彰显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与理念。

唯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担当精神,推动着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名义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

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也能做素材哟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以载道,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

《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

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人生。

所以这部剧,是我们读懂当下中国的一个契机,是我们感悟生活和人生的一个大好机会。

这些,都在剧中那些人物身上,尤其是下面这些主角。

赵德汉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谚语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区区一个处长竟贪了2亿多。

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这个数字,也是那满满一墙壁和一床底的崭新钞票,而是他说的三个字——穷怕了。

这世上最害人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穷怕了”,一个就是“富惯了”。

前者让人沦落,后者使人堕落。

是什么让人穷没了志气,人富没了底气?空虚。

这个时代,人心的空虚是最大的绝症。

因为空虚,因为没有在内心根本支撑着自己人格的东西,所以在穷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压力,在富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贪婪和外在的虚荣。

这个时代,失了根,丢了本。

祖宗的话早已被忘掉,高贵的精神已经被抛之九霄。

李达康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俨然已经成为剧中最火的人物,被称为整部剧的流量担当,甚至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段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清官,更因为他是一个背锅侠——被下属瞒,被妻子坑,被同僚打击……所以我们爱他的人,敬他的品,怜他的遇。

更深一层,他遭遇的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遭受的艰难的写照,人心不古,谁也靠不住,一切都看利益。

所以我们心理上需要一个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英雄,给我们力量;我们内心中渴望多些这样的官员,为我们顶起一片天!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达康书记身上的那种精神——在做人上,不管拥有怎样的权力,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底线,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第30期【素材回放】前不久,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热播,第一集虽然遭遇中国对阵伊朗的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两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

而最终大结局时,收视率破8,网络点击量高达220亿等数字更令人瞠目结舌。

此剧由作家周梅森编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柯蓝、徐光宇、胡静、张凯丽、赵子琪、高亚麟、白志迪、丁海峰、冯雷、李光复、张晞临、侯勇、李建义等组成让人赞叹的明星阵容,从一开播几乎就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

吴刚老师所饰演的“达康书记”更是成为了行走的表情包,在网络爆红。

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反腐”,反腐题材广受欢迎,这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剧热潮中就得到了证明。

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惩治,极大改善了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

此时,推出一些反腐败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反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巩固反腐败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文件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总局共立项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打虎上山》《天网行动2015》《反贪风暴》《高位》《利剑出击》和《悬崖边》。

这些反腐影视剧,同样值得期待。

反腐题材影视剧通过对腐败黑幕的“暴露”,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观察现实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现实。

这是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对于国家变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影视剧市场也亟须一场供给侧结构改革。

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有些类型的作品供给严重过剩,有些则严重不足,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盘点一下荧屏,多年来一直被“辫子戏”、抗日神剧、宫斗剧、玄幻剧统治着。

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现实类题材,并不多见。

观众喜闻乐见的没有,早已看腻的摆脱不掉,此种情况亟待改变。

改革需要问题意识。

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名义》十大人物角色,也能做素材哟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以载道,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

《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

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人生。

所以这部剧,是我们读懂当下中国的一个契机,是我们感悟生活和人生的一个大好机会。

这些,都在剧中那些人物身上,尤其是下面这些主角。

赵德汉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谚语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区区一个处长竟贪了2亿多。

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这个数字,也是那满满一墙壁和一床底的崭新钞票,而是他说的三个字——穷怕了。

这世上最害人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穷怕了”,一个就是“富惯了”。

前者让人沦落,后者使人堕落。

是什么让人穷没了志气,人富没了底气?空虚。

这个时代,人心的空虚是最大的绝症。

因为空虚,因为没有在内心根本支撑着自己人格的东西,所以在穷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压力,在富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贪婪和外在的虚荣。

这个时代,失了根,丢了本。

祖宗的话早已被忘掉,高贵的精神已经被抛之九霄。

李达康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俨然已经成为剧中最火的人物,被称为整部剧的流量担当,甚至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段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清官,更因为他是一个背锅侠——被下属瞒,被妻子坑,被同僚打击……所以我们爱他的人,敬他的品,怜他的遇。

更深一层,他遭遇的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遭受的艰难的写照,人心不古,谁也靠不住,一切都看利益。

所以我们心理上需要一个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英雄,给我们力量;我们内心中渴望多些这样的官员,为我们顶起一片天!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达康书记身上的那种精神——在做人上,不管拥有怎样的权力,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底线,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在做事上,脑筋要开,思维要活,“法无禁止即自由”,敢想敢干,永远保持拼搏精神。

达康书记的脾气——点火就炸、见谁怼谁,也是我们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啥?真实!这就像庄子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他的脾气,是因为他有一颗精诚的心;因为有一颗精诚的心,他才能永远保持初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全错了——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需要另一点的保驾护航——对现实和人心深刻的洞察和把握。

就像祁同伟对程度说的:“达康书记的政治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匹敌的。

”有真性情又能把控局面,才能鹤立鸡群,才是真正的洒脱自在。

所以一个人还需要伪装,一定是因为他还不够强大,不能掌控很多东西。

一个强大到能掌控自己和现实的人,就能真实而自由地活着,并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侯亮平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李渔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

——黄宗羲“猴崽子”侯亮平,是个典型的伟光正形象,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公正无私。

要说有什么打动人的人格化之处,首先就是好兄弟陈海的车祸,成为他毅然以身赴险,义无反顾地踏入险恶的汉东腐败官场的重要情感原因。

有情有义的人,已经不多见了。

再就是他的魄力。

机场高速上直追并拦截省委常委李达康的专车,将其涉案前妻欧阳菁从车上带走,这事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李达康这种位高权重的人,只有中央才有资格动,而他仍然做了,这就叫魄力。

什么是魄力?魄力不是傻大胆,不是莽撞冲动,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和信心。

事后他对陆亦可说,李达康会在心里深深地感谢他。

果然,不仅李达康感谢他,省委书记沙瑞金同样感谢他,感谢他挽救了一个能干事的改革大将的政治前途。

可见他是想清楚了的,他的“胆大妄为”只是一时。

所谓魄力,就是一颗看透和把控全局的头脑,一份当机立断的勇气。

成大事者,必有魄力。

蔡成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菜根谭》伏久者飞不高,开先者谢独早。

——《菜根谭》蔡成功是剧中的一个配角,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

侯亮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这个评价实在很没水平——剧中的反派,大多不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决定人能爬多高的是能力和机会,但决定人走多远的,一定是人品。

没有人品打底,不先把人做好了,能力越强,机会越大,越毁人坏事,不论对人对己。

蔡成功没上多少学,为了能出人头地,极尽不择手段、油嘴滑舌之能事,骗贷款,借高利贷,和副市长丁义珍勾结开煤矿……最后搞得负债10亿,为了保全性命只能千方百计进监狱,否则等着他的只能是黑社会的报复。

何其凄凉,何其悲哀。

每个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太精明,可又如何?而这样的混社会模式,不也正是社会上很多人的写照吗?他们的结局,其实也已经注定了,必定是自己坑了自己。

蔡成功这样的“成功模式”,包括当下的炒房,本质上都属于投机。

投机不赢则罢,赢得越多、越大,最终输得就会越多、越大。

因为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把这得到当回事,会自然地以为下一次也是这么容易,惯性地认定下一次一定还是好运气,于是赌性就越大,投入就越大。

最后,不仅会把以前得到的都还回去,可能还会倒贴进去更多。

或者直到栽在一个自己不能承受和承担的大坑里,万劫不复。

这一幕,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人们前赴后继的原因无外乎两个:自己的贪心,钱来的容易。

前者是一碗砒霜,后者是一条不归路。

所以做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事,还是要踏踏实实。

没有比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更为靠谱的事。

而现在的人,总是太急。

陆亦可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汉·李延年陆亦可的年纪应该不小了,都做到了处长。

对于她的婚事,她妈连离异、丧偶、有孩子的都考虑上了。

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少女式的纯真,并且毫不做作,有着一种真实的可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身上有着女人最珍贵的两种品质:忠于自己的心,并且独立。

因为忠于自己的心,所以她不愿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因为独立,她得以与外在的压力对抗。

陆亦可称自己是“齐天大剩”,剩女的最高境界。

而她的心态,大概最能代表广大的剩女阶层——择偶上未必都是物质条件的高不成低不就,更多的应该是情感上的不妥协,内心的坚定,和生活的独立。

谁不想有个知心中意的伴儿呢?没有必定是因为太多的不得已。

对他们,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陈岩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陈岩石老人是一个太让人敬重的人,敬重到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至少是几乎没有。

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人最珍贵的品质,便是那份始终不渝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而理想和信念在这个时代几乎成了人人撇嘴的贬义词,等同于不现实、大忽悠、吹牛皮。

现实和利益成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才是最悲哀、最可怕的。

陈岩石作为曾经的一省的老检察长,地位很高,却以80多岁的年龄为大风厂的职工权益奔走呼号。

以他的地位,本可以舒舒服服颐养天年,却选择把分给他的房子卖了把钱捐了,自己带着老伴住进养老院。

官场最重要的就是人脉,可他生生把自己那里搞成了“第二人民检察院”,为老百姓打抱不平,把自己弄得官怨沸腾。

明知道检查工作的危险性,仍让儿子进入了这个职业,结果一场谋害的车祸让儿子成了植物人……但他仍然无悔。

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要有多崇高和坚定,才做得到如此?很多人都认为理想和信念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固然崇高,没有也不会影响什么,全错了——因为理想,是人生的方向盘;信念,是人心中的定盘星。

没有方向盘,就只会横冲直撞;没有定盘星,人的底盘就太轻。

人生路崎岖不平,阻碍太多,没有理想和信念,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翻车。

剧中那些反面人物,不都是例子吗?况且,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最大的价值,是能反赠给自己一样最珍贵的东西——无悔。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想自己这一生,你会觉得值。

而不是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却一样带不走;我活了一辈子,却活成了鬼不鬼人不人。

陈岩石的理想和信念来自哪里?来自他少年时代血与火的淬炼——15岁时在抗日战争中与战友扛炸药包一往无前、生死置之度外的荣誉和使命。

可见年少时所受的教育和历练有多重要,尤其值得家长们注意和重视。

祁同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论语》中讲了太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我们的祁厅长,却对其中小人的那部分,包了场。

他永远考虑的是利益,怎么说怎么做才对自己的仕途有利,恩师不能再对自己的提拔有利就往李达康靠拢。

他总是在忧虑,在高育良面前一再询问着沾什么光、避什么雷。

他定期搞汉大政法系的同学会,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势力。

他总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而从不想自己是否做得有问题……这样的结果呢?恩师高育良越来越疏远他,李达康不屑搭理他,同事同行打心底里看不起他,反映到大领导沙瑞金那里自然就是否定他。

一个人混得没了人心,他的结局也便已经定了。

隋代王通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大抵如此。

利益可以谋,手段可以用,但根本上还是要厚道。

因为那是人的元气、阳气,能化解人的戾气、邪气,于是才能摆脱病气、死气。

君子即使爬不高,但一定不栽跟头。

小人或许爬得高,摔死的是大多数。

高小琴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高小琴是剧中叱咤于政界和商场的“女强人”,气质优雅,精明干练。

她依附于官场,自以为看得破宦海的阴谋算计、商场的尔虞我诈,可以在一帮男人中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却注定只是一颗棋子,早晚成为弃子,结局注定悲惨。

职场、商场、官场,这类的女人都有很多。

女人不是不可以参与当前还属于男权的角逐,只是如果所走的不是正道,所行的不是正当,下场往往比男人更惨。

因为女人还额外背负着名誉的压力。

再就是美貌的“使用”问题。

美貌什么时候才是优势而不是祸水?可以作为获取婚姻、事业资源的途径,但不可以是主要途径、根本途径。

有了面子,还要修炼修养、涵养、教养和学识的里子,只有这才能化解美貌对自己命运的先天负面作用决定女人命运的,只能是里子。

美貌,只是可以锦上添花。

沙瑞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汉东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是作为正义一方的大boss而设定,自然是要主持正义的。

出场至今,他最打动人的一点,则是他新上任到下面调研回来后,看望陈岩石和他老伴的那一段。

陈岩石与沙瑞金的大伯在抗日战争时,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沙瑞金又是陈岩石和老伴看着长大的,自然有感情,来看望本来平常。

难得的是,沙瑞金是在身居省委书记高位,并且是在历经多年之后,到任不久即来看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