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讲课
人文地理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日耳曼部族入侵 ➢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 人侵犯不列颠。他们借罗马帝国衰落、自顾不暇之机一举侵入大 不列颠诸岛。期间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 个半世纪之久,大不列颠请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 这次外来入侵.对英语的形成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交际性
①语言是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②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③语言在大多数层面上可以代替其它交际工具,但其 它交际工具却不能取代服务面极广的语言。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本质特征】
工具性
①人类的思维活动必须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进 行; ②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交流思 想成为可能。故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强调表达能力的 培养; ③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
人文地理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汉语与发展
【汉语方言及其分布】
1、方言: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 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2、汉语方言的分布: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 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
3、汉语方言特点:
——北方一致性高,南方内部差异大(南繁北齐) 原因? ——地理环境:北方平原辽阔、南方多丘陵山地
§8.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8.2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8.4 语言景观
人文地理
§8.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的传播特性
【语言传播的方式】迁移传播、扩展传播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发展 变化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 生的。 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四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思考题 1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 语言分布特点 3 讨论语言扩散及结果 4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 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 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外延性和连续性 距离衰减性 层序性和阶层性 复合性 竞争性和同化性 演化性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谢 谢!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语族、语支、 一、世界语言谱系:语系 、语族、语支、语 世界语言谱系: 方言、 土语” 言、方言、“土语”等。 二、 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第 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人文地理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
1、社会性
(一)语言的本质属性 2、交际性
3、工具性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3、语言是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三、语言的发展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语言谱系
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 的语言比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 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 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和基本含义如下: (一)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 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二)语族:分类的二级单位。 (三)语支:在划分语族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 分的单位。 (四)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种就是 一种语言 。
1、我国的地名景观 (1)在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在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在反映历史方面 (4)在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在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2、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美国 (2)其它国家
思考题与作业
一、思考题
1、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 社会环境的关系。
2、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 语言分布特点。
3、讨论语言传播及其结果。 4、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
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二、作业
1、概念解释:
(1)语言谱系(2)语言的谱系扩散(根式扩散) (3)语言的波形扩散(4)文字的本质属性(5) “六书”
2、问答题:
(1)阐述“劳动是语言产生的的唯一源泉”这一论点。 (2)简述语言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 (3)简述英语形成的基础及其方言。 (4)简述汉语中七大方言的分布地区。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 8 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内容提要: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产生有一源论与多源论的对立,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性等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总结了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及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在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引用日本学者大岛襄二关于语言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散的影响;最后对语言景观,即文字与地名景观,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第1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没有直接的痕迹,因此只能依靠间接的证据来推测语言的起源问题,如研究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比较人与动物发声器官的区别、辨别化石头骨中留下的大脑和发声器官的痕迹,以及对人类早期祖先生活情况的推测等。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36亿年的生物史中,猿类出现后经过1800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一般认为,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经过近200万年的进化后,才出现了记录它的文字。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
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劳动使类人猿的前肢和后肢逐渐分工,后肢直立行走使人的肺部和声带得到了发育,能够连续发出许多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奠定了语言产生的基础。
人的直立行走,使之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扩大了视野。
由于劳动,人类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食物,增加了大脑的营养,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形成,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习得经验才可以通过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保留下来,历史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有了语言记录,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在共时的空间中更广泛地传播。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共同的语言被视为辨别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民族心理的寄托。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从信息革命的角度看来,任何信息手段(如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的创造和发明都是语言功能的延伸,都表现了语言在以不同的形式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语言在产生以后,随着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等因素,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与其他人文要素相比,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是人类心理上比较稳定的因素。
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随着人群的接触和移动而产生的。
各种语言在接触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主要介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
(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语言。
虽然在英国说英语的只有5500万人,但在英国以外,说英语的却有3.7亿人,再加上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的人数,则超过10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1.英语的形成和统一在大不列颠岛上有史料可查的最早语言是凯尔特语,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公元前55年,罗马人入侵大不列颠,并一直占领了大约500多年,因而使拉丁语进入了该地区,并称为官方语言,凯尔特语的地位下降。
大约公元449年,居住于丹麦与德国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族趁罗马帝国衰落入侵到大不列颠岛上。
他们分别是盎格鲁人(往日德兰半岛中部(欧洲北部的半岛,面积约25,485平方千米,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萨克逊人(往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朱特人(往日德兰半岛北部)。
人文地理学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蒂公爵入侵英国,建 立诺曼蒂王朝--法语,拉丁语,英语并存 公元1832年英语书写的圣经出现,结束了拉 丁语的宗教语言,英语成为全民语言
18世纪以后,英国工业发展,对外殖民统治,语言 走向世界。现在有几十个国家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或第二语言。 标准语言:伦敦地区的牛津和剑桥所用的语言为英 国标准语
(三)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他国家
作业:
3.人口迁移的影响 (1)如果外地移民迁移时间集中,人数较多, 或较当的土著居民有较优越的政治工作,经济 和文化地闰,那么些移民所带来的语言就有可 能取代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 (2)移民所带来的语言渗透到当地语言中, 对当地语言产生影响。 (3)移民的语言被当地语言排挤并最终消亡
4.经济条件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语言的对外影响 力成正比,其原因是: 一是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对语言的创造 起到了带动力作用。 二是落后地区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千里的科学技 术知识,促进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 交流,有必要学习发达地区的语言。
第八分类与分布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它是一种表达 . 思想.促进交流的工具。 一般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惟一源泉,没 有劳动就没有语言。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 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 和意义要素。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 过程中形成的。
(二)汉语的发展 汉语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1. 北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于黄河中下游,随着统治集团政治管辖范围的不 断扩大而扩展,现分布范围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 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一带;湖北(东南角 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 湖南的西南角。面积占汉语地区的3/4,使用人数8亿, 占汉语人口的70%,为世界第一大语言,由于使用面 积较大,各地语言也稍有差异,一般又分为北方、西 北、西南、江淮四个方言区
人文地理学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二、人文因素与语言的关系
• • • • • • (一)语言与政治的关系 1、对语言传播的影响 2、对目前语言政治问题影响(如非洲国家边界) 3、地位较低的少数民族语言常被忽视。 (二)移民与语言的关系 移民对语言的分布的影响,除了该语言的分布范围之 外,还由于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其他效果。 • 1、移民人数不多,形成“语言岛”,与原语言脱离, 形成“化石”语言 • 2、在当地语言格局已基本定型,如果移民不多,移民 与当地居民杂居,被当地语言所取代。 • 另外民族与社会等与语言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1、地理集团的影响 2、行政区划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影响 4、经济条件的影响
四、语言景观
• 指的文字。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明显地反映在商 业性广告中,但对地理学家来说,重要的反映 在地名上。 • 1、地名景观特点 • (1) 特殊性(2)符号性(3)变异性 • 2、我国地名景观 • ① 反映自然环境 • ② 经济活动方面 • ③ 历史方面 • ④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五、中国语言地理
• • • • • • • • • • • • 1、中国的语系 目前我国各民族使用独立语言至少有八十种,分属五个语系 (1)汉藏语系(32个民族) 分布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阴山—大兴安岭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2)阿尔泰语系(18个民族) 分布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阴山—大兴安岭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3)南亚语系 分布滇西南(佤、崩龙、布朗等3个民族) (4)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高山族 (5)印欧语系 分布西北边疆,俄罗斯族和塔吉克族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 一、语言生态学 • 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语言的 词汇,语言的保存以及语言传播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 叙述。 • (一)环境与词汇 • 在语言词汇中,不少是反映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社 会集团所生活的环境的。 • (二)环境对语言的保护作用 • 1、环境对语言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 • 2、山地语言避难作用非常明显 • (三)环境在语言传播中作用
人文地理 第八章第四节 语言景观教案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能分析归纳语言景观的世界文字及其特点、地名景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节重点掌握:1文字的本质特征;2汉字的形成特点;3地名景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将采取板书与电子投影仪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以阅读、讨论、提问、总结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明白重点,掌握要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引入(课堂导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语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各民族呈现不同的语言景观,除不同语种发音语调不同之处,文字和地名表现尤为突出。
五、教学内容⑴文字本质特征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使语言反映的文化得以保存、传播和发展。
这就是文字的本质特征。
和语言符号相比,文字符号的特点是:“形”、“音”、“义”三字的结合。
其中字形是文字的特有要素。
文字需要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达,通常这些符号表达某种语言要素,如:音节、音素、词素、单词。
传统上根据文字的发展过程将文字划分为三种类型:表形文字(或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广义的拼音文字)。
⑵汉字形成特点?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字形为方块字,是词符文字过渡到词素文字的典型。
汉字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陕西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的两处仰韶文化陶器刻画符号为其作佐证。
最早的汉字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真正比较成熟的,且经常被应用的文字体系是到商代晚期才开始出现。
汉字经过多种字体后,在秦朝得到了统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书同文”出现小篆、隶书、草书、行、楷字体都是汉字书法的变化。
汉字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造字的规律或条例,将汉字体系发展更加完善。
六种又称为“六书”,“象形”——把字画成象代表的东西的样子;“指事”——用具体的笔画表抽象的意思;“会意”——用两个以上的字或字形结构单元组成;“形声”——用两个偏旁组成一个字;“转注”——指一类意义相近的字;“假借”——对一种根据语义造不出来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汉语的发展
三、语言的社会功1 北能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 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四、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3具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4介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语言是人类进行智力开发5的闽工方具言的形成与发展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6体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7 客家方言形成与发展 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河南河北: 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河南河北 之间流过,两省即以黄河为界。 山西、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之西东而得名。 湖南、湖北:因位于洞庭湖之南北而得名。 广东、广西:因其辖境宋时分别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当时简 称广东、广西,故名。 黑龙江、辽宁、浙江:因其境内河流黑龙江、辽河、浙江(钱塘 江旧称)而得名。 安徽、江苏、甘肃、福建:旧时分别取其境内的安庆、徽州;江 宁、苏州;甘州、肃州;福州、建瓯两地的首字命名。 江西:名字中的“江”指的是长江。全名因其境唐属江南西道, 简称江西,故此得名。并非指长江以西。 云南:旧时因位于云岭之南得名。 贵州:旧时以境内有贵山而得名。 四川:旧时因宋置川陕路,后分置为益、梓、利、夔四路,总称 四川而得名。 青海:因其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
第4节 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二、地名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1 文字的本质特征 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
现者,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是语言的发展,使语 言反映的文化得以保存、传播 和发展。这就是文字的本质特征。
2 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 汉字 阿拉伯文字 希第2节 第3节 第4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语言景观
第1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产生
一般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1 动社就会没性有语言。
二、语言的本质属性 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2 必交须际有性足够的声音材料和
第2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一、世界语言谱系 二、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一、世界语言谱系
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 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 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 等级的类别,列出详略不等的语言分类表。谱系分类的等 级体系和基本意义如下: 1 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 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2 语族:分类的二级单位。 3 语支:在语族单位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单位。 4 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一)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与通达性对语言扩散传 播的影响
(二 ) 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1 行政区划的影响 2 经济条件的影响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1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2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3 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 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 语言 6 多语言国家出现
唐县话国家四级考试
• 阅读理解(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 。共 20分) 南门内个挑担可莫介楚西里,眼虎子不强 儿吧,还充愣。内灰上集上卖鸽子其俩, 看见一个人宝招一团团子米昂货,他揍稳 日啊:“你这羊油多少钱儿哎?”海个人 儿乜斜他一眼,说:“这是羊油翁,这是 米昂货;揍你这眼,还玩儿鹰里!” 20、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1、另一个人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用象形文字和僧侣体书写的相同的段落。埃及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 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 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 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 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 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
汉字书体的演变
二、地名景观
一、地名景观的作用 二、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地名景观 我国地名景观
1 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2 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3 反映历史方面 4 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5 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1 美国 2 其它国家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 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 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 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 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 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偶有了个BF,偶挺稀饭的,周末偶们一起回来, 给你瞄瞄。
青蛙 GF、“MM” “美媚”、大虾(大侠)、菜 鸟(新手)、 “酱紫”(这样子)、“PMP”(拍马屁)、 “稀饭”(喜欢)、野猪 、摔锅、粉丝
1414 意思意思。 7456 气死我咯。 8147 不要生气。 84 不是。 848 不是吧。 886 拜拜喽! 88 ,白白,拜拜,再见。 9494 就是就是。
二、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一、印欧语系 二、汉— 藏语系 三、闪— 含语系 四、乌拉尔— 阿尔泰语系 五、非洲语言 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七、其它语言
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一、语言传播特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三、语言的扩散及其结果
一、语言传播特性
语言的传播通常有迁移和扩展两种方式来实现。迁移传 播一般由使用该种语言的人由甲地迁往乙地而形成;扩展 传播则是指文化通过人群的迁移,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 个地区。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 性;层序性和阶层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等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