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夫内功者,一曰养气,一曰炼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炼者,锻炼运使之意也。
武当内功尤重修善养,养炼并举。
“气之在人也,周行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导而行之,小可治病,大可延年”,此之谓金丹养生也。
“盖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
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制敌命中,故拳术于养气尤为不可缓也”,是又直指技击之真髓。
武当内功讲究以心为主,以气为用,重意不重形。
其养气功夫纯循道法自然。
以浑圆桩为例:功法要求习练者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缓缓前抬,成抱球状置于丹田处:掌心涵空,虎口撑圆,沉肩坠肘,头正肩正跨正;双腿微曲,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口轻闭颌微收,神光内敛(双眼微闭),顺腹式呼吸,呼吸要深、长、细、匀,意守脐下气海穴处。
此乃守中之法。
《易筋经》云:“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
其所谓积气,实为养气耳。
如是,经百日修炼,大多习者均可腹内结丹。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
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
初炼者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
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
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
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至此,(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接下来就需要意守丹田养它炼它,修习第二层金丹大道。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老一辈武术家们极其看重这丹田的养炼功夫,“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延年益寿才是修炼内功的真正目的。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混元一气桩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混元一气桩功武当混元一气桩功混元一气桩功,是武当拳的内功法门。
没有内功作为基础的拳法,是不堪以临大敌的;故而,武当拳法之秘传,多以“混元一气桩”入手。
练功之时,必须凝神静定,又宜空腹,在早晚时行功最妙。
00全段一步功法1.立身面南,正直端定,平心静气,两脚分开约与肩同宽,足尖微内扣。
双掌心向上,十指交叉,置于小腹丹田前。
(如下图)编辑2.徐徐翻转掌背(仍十指交叉),两拇指侧紧靠小腹之下,如按下之状。
如此可以收束下部关元之气,使其上下流通;全身血气筋脉自然舒畅,故曰“内外功用,以其由外而达于内也”。
(如下图)行功时身体中空,头正且平,眼内神光注视鼻准,舌抵上腭。
3.放开前按小腹交叉之指,双掌垂下,左右排齐,掌心向里,指尖向下,五指紧并,不可散开。
(如下图)4.稍凝定一刻,默数7 数,不可过限。
然后缓缓将掌心翻转向外。
(如下图)5.双掌徐徐并举,手肘伸直平端,不可急忙散乱,恐流行之气不舒,有误开源立柱之功。
直伸双掌,缓缓捧上,直举过头,如双峰并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头如顶天,身与足俱不可移动半点,或摇荡分厘。
身首如常,而呼气吸气,皆用鼻不张口,依照前法,从容徐缓,万不可有意用劲;如用劲有意,即着痕迹,而气机凝滞。
(如下图)6.双掌伸臂上举不变,右掌及臂按原势不动;左掌向上伸二三次,五指尖贯劲,有如插入云霄。
(如下图)7.再伸右掌,方法与左掌伸劲相同。
(如下图)8.双掌并齐,一齐向上伸劲。
(如下图)9.两掌内转成掌心相对,屈肘缓缓下收,两掌停于两肩前,指尖高与耳齐;小臂、大臂均与肩平。
(如下图)胸须舒,背须合,肩须松。
10.静定一刻,两掌尖向内划弧,转腕成掌尖向下,掌背向前;由口角下旁缓缓从胁旁插下,掌心向后,两臂尽量伸直,两掌停于两大腿前。
(如下图)11.静定一刻,先左掌暗力向下插坠,坠而复坠,用暗劲守住;须臾提起,与右掌平齐。
(如下图)12.又将右掌依照左掌坠法一样行之。
(如下图)13.然后,两掌一齐用暗劲下坠。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五行”,是中国古代世界生成论的重要哲学观点,认为太极是阴阳二气的结合物,由太极分化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结合,产生了有具体形象的五行万物。
古代哲人认为,“木、火、土、金、水”作为事物的五种元素,本身具有运动和变化的性质。
五行的特点就在于它互有对立面,能互相配合运行,并生出事物的种种变化。
古代医学也引入了五行学说,并把构成世界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官的“目、舌、口、鼻、耳”,五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一一对应,并指出,养生保健,务必遵循五行规律;遵循五行规律,务必辩证有度。
所以说,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是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出自武当道门修养炼性的养生功法。
什么是武当山精神养生∙最近更新: 2011-06-08 12:45∙浏览次数:76 次∙转帖到:∙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调神养生法1. 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 2、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秘传武当拳十八式图文教学

秘传武当拳十八式图文教学起势、旋转乾坤、蛟龙出海、寒鸡觅食、玄龟戏水、仙人指路、白蛇穿梭、五龙暗渡、金蛇绕梁、青龙回首、灵猫扑鼠、阴阳别翅、猿猴坐洞、童子探海、仙道开门、瑶池卧龙、金殿转运、黄蜂入洞、黑熊反背、收势。
一、基本动作1、手型:扣指掌、八字掌、剑指、虎爪掌、龙爪掌、捶(拳)2、手法:按掌、托掌、撩掌、穿掌、云掌、撞掌、推掌、架掌、旋掌、插掌、撩拳、掳手、掖掌3、步型:熊步裆(弓步)、虎步裆(马步)、狮步裆(仆步)、盘龙裆(歇步)、鸦雀裆(虚步)、含鸡裆(丁步)、鹿步裆(横裆步)、麒麟步(跟步)、鹤步裆(独立步)、跪步、龟形步4.步法:上步、退步、撤步、括弧步、行步、碾步5.肘法:压肘、撞肘6.腿法:勾踢、蹬腿7.发力动作:震脚掳手8.身型与身法:头、颈、肩、肘、胸、背、腰、脊、臀、胯、膝、脚9.眼法:二、基本特点:心静神凝、体松轻灵、呼吸有序、气沉丹田悬顶顺颈、沉肩垂肘膝部松活、十趾抓地上下相随、衔接顺畅静若山岳、动若山河中正安适、纯任自然三、基本技法以意导动,以意导体,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外结合,形神合一,意气劲形,协调完整,全套动作在内与外、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蓄与发、开与合、起与伏等矛盾中相互依存,各动作之间转折变换,旋腕转膀,势势相承,势换劲连,内外合一,在自然而然之中达到形、劲、意、气高度统一,从而内外兼修。
发力动作:周身协调完整,刚柔相济,突出寸劲。
一、基本动作要求(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自然伸直,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形如八字。
(2)虎形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屈拢。
(3)龙心掌:五指微屈,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张开,虎口要圆,手心涵空。
(4)柳叶掌:拇指屈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
(5)拳:五指内屈握紧,拇指第一骨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骨上,拳心向下为平拳;拳眼朝上为立拳。
(6)剑指:中指、食指伸直;拇指、无名指、小指屈拢,拇指尖附于无名指第三关节处。
武当派第一套内功

武当派第一套内功,图中武当臂力和内息为主加,臂力加成近身攻击外功暴击,内息加成内力上限,可见武当为近身高攻击高暴击续航能力高的纯单体DPS职业,1阶内功为本次测试九阴真经必修武学,点满为止,附加两仪剑法威力百分比,直接影响技能套路伤害。
武当套路为两仪剑法,技能加成双剑(看到这单剑控莫慌,因为区域测试中某些原因暂停了武当二套武学的产出,第二套为太极剑法,单剑控福音)两仪剑法分为气招,架招,实招,虚招,怒气实招共六式: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做门派任务获取BUFF技能开启默认为纯阳真气,每次使用两仪剑法套路招式命中目标后则产生一个持续30秒每层增加X伤害的buff,该buff可叠加五次,对敌释展技能阴阳交错切换为纯阴真气时给予自身回复生命值且对敌造成同数值伤害(附加值受套路等级及阳buff层数影响);转换纯阴真气后为自身形成一个持续30秒每层吸收伤害X点,可叠加五层的buff,对敌释放造成每层昏迷1秒效果,唯一神技。
套路建议:内功心法20层以后主力提升技能。
套路伤害技能:连刺对方三剑造成对应伤害受武器加成,两秒的回气时间为套路最短,武当主输出技能,每剑可激发纯阳或纯阴效果。
套路建议:前期必点,PVE中主力输出技能;PVP中该招式对敌产生僵直效果太低,被实招中高僵直技能克制(具体设定见最终3近战对比文)实招:极破虚空(共五层)套路伤害技能:向对方连刺两剑造成对应伤害受武器加成,附带镇退效果,可破部分实招,PVP主力招式,每剑可激发纯阳或纯阴效果。
套路建议:前期必点,附带的镇退效果追敌时必备,附带纯阳真气伤害可观,回气时间过长。
架招:剑生太极(共五层)套路招架技能:招架的同时减少敌方臂力,招架成功额外提升纯阳或纯阴真气一层。
套路建议:招架成功暂时减少对方臂力值,根据目前基本属性臂力加权为约3臂力=1点实际伤害,不建议提升。
套路破架招技能:挑开对方招架状态,造成对应伤害并造成对方减速。
套路建议:此技能表面伤害数字较低,但如对方处于招架状态则造成加倍伤害,建议在具备实招等级不低的情况下提升招式等级。
武当三十六功

武当三十六功武当三十六功三十六功乃武当镇山之宝,来自清末武当山道总徐本善大师。
其中绝技均来自手抄秘本,非常珍贵。
武当三十六功与少林七十二艺齐名,威震武林。
而三十六功更注重内功内劲,乃内家秘传。
第二十一功:子午盘功武当子午盘功子午盘功是武当派常练的静坐之功。
00全段分五步功法(一)静坐前的准备(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
假若条件不许可,可就在卧室中。
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外来干扰。
(2)坐时(坐在床上即可),或另备坐凳,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节,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二)静坐时的姿势——调身1.静坐时的两腿(1)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
先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叫做双盘膝,也叫双跏趺。
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有左右前后的倚斜。
(如下图)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
(2)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之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
(如下图)单盘坐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假使将左胫加于右股之上,那么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假使将右胫加于左股之上,那么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
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坐为宜,只要注意姿势端正,能使身体不倾斜,功效还是一样的。
(3)初学盘坐的时候,双腿必将发生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
练习久后,自然渐渐适应。
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
假使再不能忍受,那么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
2.静坐时的胸部、臀部和腹部(1)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所谓心窝降下,就是使横膈膜松弛。
武当的4大内功绝技!门门都是上乘武功

武当的4大内功绝技!门门都是上乘武功*玄武功玄武功为武当功中上乘绝技。
练者每日清晨择空气新鲜之空旷之处练习。
先面南而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尺许,双手握拳置于腰间,目正视前方。
随后猛吸一口气于喉间,两脚跟向上悬起,以前脚掌牢牢站于地上,舌顶上腭,尽力使身体上悬,但不能跳跃离地。
接着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左转180度,上身保持不动,双腿屈膝成坐盘式,坐于地上。
盘坐落地后,不用蛮力,吐气与击拳同时进行。
然后两脚用力站起,头向上顶,运丹田之气极力向上。
站稳之后,脚跟悬起,握拳置于腰间,吸气贮于胸喉之间,目眦欲裂,二耳外张,咬齿竖发,身体猛向右转,以脚尖为轴右转180度,屈双腿成坐盘式。
落地之后,双拳向左右分击,吐气以助拳力。
随后再起身左转,如此左旋右转反复循环。
此功意为高能上天,低能入地之意。
起则以极力高升,恨不能插翅入云,落则极力收缩,欲不得穿洞容身。
长久以往,功自然而成,则身软如丝绵,柔若无骨,双脚踩立,硬如铜铁,铁铸金刚,无坚不摧。
武当丹田运气周转法自然站立,全身放松,目平视前方,舌顶上颚以贯通任、督二脉,采用逆腹式呼吸法。
二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成侧平举时,翻转手掌,两臂向体前慢慢移动成抱球状,围拢,两手中指指尖相接,大拇指竖起,使肺经畅通。
然后左手缓缓放下,以手掌护住丹田,拇指盖住肚脐眼。
其他四指自然分开各护于丹田四周,再以右手手掌覆盖于左手掌背之上,意守丹田一分钟。
然后两掌随呼吸加以压力:吸气时,腹部入内收缩,掌亦随之加以压力;呼气时,腹部往外鼓起(勿用拙力),掌亦随之放松向外而不用力,鼻吸口呼,呼吸以缓慢、匀、细、长为宜,有节奏进行之,一呼一吸为一次,共作十次。
此功作完.按以上动作及呼吸,使丹田气再左右运转,向左、右各运转12次。
初练时,用手掌挤压腹部肌肉使之左右转动,内气亦随之转动。
练功三月后,不用掌力帮助,内气也能随意念而运动,即意到气到。
武当外气引入丹田法功法:自然站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舌顶上颚以贯通任、督任二脉,自然呼吸。
武当秘传内功修炼法

武当秘传内功修炼法所谓“内功”,就是使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致使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事实。
此套内功修炼法,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最多十日即可产生一定的抗重击能力,增强拳掌的杀伤效果。
在这五个内功修炼动作中,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练或全练。
一、蓄能纵深激荡1、吸气蓄能起式,两脚分立,间距略宽于双肩,脚趾自然抓地,立身中正;双掌垂于体侧,沉肩坠肘,腋部半虚,全身放松(图1)。
随着双臂的内旋,双掌慢慢向上向前平举至将要伸直为止,双掌与胸部同高,掌心朝下(图2);两肘边外撑边使两掌向后回拉至胸前约半尺之距,双手五指斜相对(图3);两腿向下弯曲呈低位马步桩的同时,在两腕外旋的过程中,两掌落于肋前约半尺之距,十指弯曲用力,双手如抱球。
此时务必收臀提肛,保持身体的平衡与重心的稳固(图4)。
在整个动作中,身体各部要尽量放松,以保持呼吸畅通。
即,随着双掌的下按与屈膝蹲身,嘴要闭合,舌顶上腭,以鼻缓慢的深吸气,使丹田乃至整个上下腹都如同充满气的轮胎。
2、喷气撕拉两腕内旋,双手虎口相对,手心向下。
然后,口紧闭,以鼻喷气三次。
在每一次的喷气过程中,双手向外猛力撕拉。
待第三次撕拉动作完成后,双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左手心斜向左下方,右手心斜向右下方(图5、6、7)。
尔后恢复至起式状态稍停片刻,再做第二个蓄能纵深激荡练习,共做3~9个。
要点:喷气时,要快速的将高能物质激荡至全身各部肌群,以便两手在向外撕拉的动作中,使臂部、胸部和背部等均能产生强烈的收缩作用,乃至形成极强的硬度和超强的击打之力。
二、犀牛力拉千斤1、弓步摆臂下肢站呈左式大弓步,躯干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左掌心斜向左胯稍外侧,右掌心斜向右胯稍内侧(图8)。
两臂边内旋边使两掌向前上方平举至两掌与肩同高,掌心朝下;然后使两臂带动两掌向后向下摆动至身侧,两掌心斜向后(图9、10)。
两臂外旋,使掌心斜向前上方,十指斜向前下方。
然后两臂内旋,继而向前上方弧形运动,两掌与肩同高(图1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
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
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
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
静坐家修养之。
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
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
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
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
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
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
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
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
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
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
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
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
②有热胀感,愈胀愈充实。
③热气滚动感。
④热气鼓荡感。
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
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
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
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
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
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
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
步直立,松静站好(图3)。
②正功: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从体两侧向上平举,上举时手心向下(图4)。
转腕,手心向前,呈弧形向胸前合拢。
中指相接,其余指头放松伸直,手心转向胸,目光注视中指相接处(图5)。
两掌拉开,手势不变,两中指相距15厘米左右(图6)。
接着连续均匀缓慢地使两手打开又靠拢,中指拉开又碰上。
③收势:两手合掌松静站立(图7),半分钟后,两手分开侧平举,手心向上,缓缓向上环抱,至头顶时垂腕手心向下,十指相对,沿身前中线慢慢下压至腹前(图8)。
如此连做三次,目光平视远方收功。
初练者一般开合二十次左右,气就在小周天运行一遍,优者开合八次左右运行一遍。
从未练过气功者练习此功时,可能出现命门发胀,或头顶加压重物,或胸发闷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练习,会很快消失。
出现胸闷时,可捣中指靠指尖一节横纹处,意想涌泉,会纠正的更快些。
至于出现身体摇晃两手似有吸力,指泛虚光,这些都是气机开动表现,应顺其自然,不必担忧。
2、大周天功
①预备式:同小周天功。
如做完小周天功接做此功,则可不做预备式。
②正功:两脚分开,松静站立。
两手抬起,手心向上,高与脐平(图9)。
肘自然靠在两腰旁,注意不要露出后腰。
缓慢进行深呼吸,吸气时想涌泉穴,呼气时想劳宫穴。
初练者深呼吸九次左右,气就可走一遍大周天,佳者四五次即可。
③收势:同小周天功。
习练此功者会感到涌泉象吸进什么东西似的,内劳宫发胀,身体摇晃,这些为正常现象,不必管它。
如感原有的疾病仿佛重了一些,这是气功练习中的负反馈现象,千万不要管它,继续练习就会好的。
三、运使功
通过上述功法练习,脉通气行,再运劲使力,具备更高能功夫,既能发气治病,又可硬功技击。
各门练法不同,其理则一,习者可参考别派功法,如“红砂手”、“易筋经”等。
限于篇幅,此仅将本派混元八式名称列如下:
飞龙吸水环球守宫二郎追踪猛虎出洞熊豹拖食三指碾金双肩夹
石双掌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