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合集下载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生平简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白居易生平简历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诗三十首

白居易诗三十首

白居易诗三十首 1、《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吴萸,遥听弦管暗看花。

2、《别州民》耆老啰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肢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3、《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将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至春风。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百福而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离师》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逢,心无一事时。

6、《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看舞颜如玉,听到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是春风旧,无嫌酒盏浅。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7、《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后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难于钓,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往来,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导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总结,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进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8、《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浮生,年年并在此宵中。

9、《浪淘沙》之句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0、《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玩月》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多寡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存有去年会,李道彦晴明强壮并无。

11、《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容思,迎愁益怨拖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势故姬归院夜,没红头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2、《望月有感于》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徙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看明月应当泣,一夜乡心五处同。

1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白居易20首经典古诗

白居易20首经典古诗

白居易20首经典古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20首经典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忆江南》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早春》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7、《初冬即事忆皇甫十》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

欲寻联句卷,先饮暖寒杯。

帽为迎霜戴,炉因试火开。

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8、《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0、《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精选白居易的十五首古诗

精选白居易的十五首古诗

精选白居易的十五首古诗: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4.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白居易古诗集锦10首

白居易古诗集锦10首

白居易古诗集锦10首《宿紫阁山北村》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竹枝[唐] 白居易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竹枝[唐] 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唐] 白居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

重赋[唐] 白居易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唐] 白居易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新秋[唐] 白居易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新秋[唐] 白居易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1、忆江南词三首【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2、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寒食野望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江楼月[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5、春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6、东城桂三首[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7、端居咏怀[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8、谪居[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9、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西岩山[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唐朝白居易古诗十首

唐朝白居易古诗十首

唐朝白居易古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朝白居易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

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

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

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

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

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

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

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

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

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

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

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

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

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

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

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

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

陈室可曾扫,陶琴不要弦。

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

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

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

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

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

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

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

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2、《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

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术丛。

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

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
摘要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且许多诗作迄今仍脍炙人口,影响深远。

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诗魔长恨歌通俗易懂讽喻
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3040首。

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

但他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

代表作《新乐府》50首,集中体现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谏之辞。

如《卖炭翁》序为:苦宫市也,揭露朝廷以宫市方式强行劫夺百姓资财。

但《新乐府》诗也存在著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

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长恨歌》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前半篇对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有所讽刺,这是引起长恨的原因。

后半篇却以充满同情笔法描写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诗的主题思想从讽刺转为同情的美意——杨的执著爱情。

这是长恨的正文。

在艺术的表现上,前半篇写实,后半篇穿插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仙境。

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进,勇於将白话并入诗中,将老旧的诗词格式进行改造,白居易主张君爱咬文嚼字,我爱老妪能解。

一次行於孤山寺,在堤上走呀走,吟出《钱塘湖春行》,并将诗吟给堤旁的老婆婆。

老婆婆听了觉得此诗极好,但是
帮白居易改了一个字。

白居易竟然大喜,便依了老婆婆,还连声谢过。

因此在当时已经流播很广,甚至远及日本、暹罗(泰国)诸国。

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

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

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喻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

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

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

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

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长恨歌》歌咏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

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
盎然。

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

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巅峰人物。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升根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

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

其《策林》七十五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

《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

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白居易认为文学是反映自己道的工具。

而依自己的现况,又可分为兼济、与独善两类。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本人特别重视两类诗文:其一是作为兼济工具的讽谕诗,其一是则是反映自己独善心志的闲适诗。

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虽然白居易曾说过: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他似乎并非当真轻视长恨歌此类的作品。

他曾写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诗句,陈寅恪据此认为白居易自诩长恨歌为其压卷之杰构。

白居易的个人修养,可用知足二字概括。

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知足思想,是源於老子知足不辱的想法。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也常表现在诗文之中,例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其后官职调动而调整俸禄时,白居易也多有诗文记载,大多也都能反映其知足常乐之情,例如:任左拾遗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任太子宾客分司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任太子少傅月俸百
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退休(致仕)后领取半俸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从最初的月俸一万六千钱,至最高的月俸十万钱,以及退休后的月俸五万钱,白居易大多都表现出知足的心态。

即使是被贬谪至江州司马,处於极不得志的时期,他仍能说出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以此自我宽解。

白居易的诗文流传很广泛,然而历代对其评价则不一致。

元稹评价白居易的诗文:「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

夫讽谕之诗长於激,闲适之诗长於遣,感伤之诗长於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於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於情,赋、赞、箴、戒之类长於当,碑、记、叙、事、制诰长於实,启、奏、表、状长於直,书、檄、词、策、剖判长於尽。

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

对白居易推崇备至。

然而杜牧为李戡所作的墓志铭,就记载了李戡对元、白的批评:「诗者可以歌,可以流於竹,鼓於丝,妇人小儿,皆欲讽诵,国俗薄厚,扇之於诗,如风之疾速。

尝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於民间,疏於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后世许多人批评杜牧自己的淫言媟语也非常多,为白居易抱不平,然而亦由此可见在唐代,对白居易的评价已有不一致的状况。

苏轼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

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

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

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参考文献: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2003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白氏长庆集》
《新唐书白居易传》
陈友琴编《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