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诗歌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一、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他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本文将探讨白居易在政治和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二、白居易的生平概述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并曾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政治历程。
他先后担任过宰相助理、翰林院编修等职位,在当时朝廷中具有深厚的政治造诣与影响力。
三、白居易的政治才华
1.政绩斐然:作为宰相助理期间,白居易秉持温和稳定的立场,推行了一系
列重要改革措施,例如整顿官吏选拔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并带来社会稳定。
2.率直直言:白居易以其公正和勇敢的性格而闻名,敢于直言谏诤,坚持原
则与道义。
他多次上书君主,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为该时代的政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诗歌创作:白居易被誉为“诗仙”,其诗才高度赞誉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散文写作: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以其优秀的散文闻名。
他善于描绘
人物形象,写出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
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五、总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杰出成就,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他通过其谨慎而稳健的政治态度和卓越才华,在政
治和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也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字数:326)。
[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a0bc477a300a6c30c229fca.png)
[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很多人对于白居易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他的诗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欢迎大家阅读!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白居易这大文豪!白居易啊,那可真是唐朝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作,就像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亲切又可口。
你想想看,他的诗多接地气呀,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从他的诗里找到共鸣。
他就像是个超级摄影师,用他的文字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拍了下来。
比如《卖炭翁》,那可怜的卖炭老人,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谋生的画面,一下子就浮现在咱眼前了,你说神不神?这要是放在现在,那白居易绝对是个超级写实主义大师啊!再看看他的《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描写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那场面,那情感,啧啧啧,真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这就好比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你沉浸其中,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
白居易的诗还特别容易懂,不像有些文人写的东西,云里雾里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的诗就像是和你聊天一样,亲切自然,没有一点架子。
你说,这样的诗人谁能不爱呢?他的影响力那可真是不容小觑啊!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泛流传,后来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咱普通人过日子,不就图个明白、图个乐呵嘛。
白居易的诗就给了我们这种感觉,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诗意。
他的文学成就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呀!你说,要是没有白居易,咱们的文学宝库得少多少宝贝呀!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园丁,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满园的芬芳。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感谢白居易,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诗作。
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能有那么一刻,沉浸在他的诗的世界里,感受那份美好和温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白居易的成就

白居易的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音乐家,他的成就丰富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文学方面,白居易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唯美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琵琶行》以其悲凉的音乐和细腻的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白居易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还赞美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白居易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还在政治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曾经担任过宰相和刑部尚书等高职,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清廉正直而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一致赞誉。
在音乐方面,白居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
他精通琵琶、箫等多种乐器,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情感和艺术性,成为了当时乐坛的佼佼者。
除了文学、政治和音乐,白居易还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文化评论家。
他对古代文化和经典著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的散文作品《临安春雨初霁》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出色的
音乐天赋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文学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成就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成就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大诗人及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主张为后人所称道。
本文着重介绍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白居易的文学主张白居易在《文学领袖论》中曾提出“以正直凝藏情思,以辞赋排遣忧思,用诗招展性灵,以散文随事少为”,即诗予情,赋解怨,散记事,游仙。
他强调诗歌要有表达情感的功用,应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基础,借助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赋则强调排遣心中的愁苦,必须传达出深刻唤起人们共鸣的感觉,尽可能抒发人们的怨恨、痛苦与愿望;散文则强调叙述事情真实、简明、生动,并将主旨情感贯穿其中,以求感人、发人思考;而游仙则是他对诗人的要求,即要保持灵敏的思想触觉,时刻保持对于众生万物的感悟。
二、白居易的成就1.白居易曾被称为“长安最有名的诗人”,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以富有哲理的诗歌为代表,诗歌表现出了唐代的思想和文化特征。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诠释了白居易深刻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操。
2.白居易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除了在诗歌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外,他的散文亦受到了广泛的群体的欢迎。
他的散文有三大特点:一是语言简练生动,二是写作为人民服务,三是高度关注社会问题。
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文学作品,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唐代和后人宝贵的文学遗产。
3.白居易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也取得了成功。
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曾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社会和人民贡献了重要的思想和行动。
他的《新乐府》也是他的政治成就之一,以此宣扬君主缺点与社会丑恶现象,呼吁改进治理。
可谓是在为民解忧,为国担当。
4.白居易作为唐代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将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并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他的传世的大量诗文中,可以看出唐代文学风气的特点和诗人对于唐朝的观察和思考,他的诗歌也为后人所采纳和传颂。
总的来说,白居易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伟大人物,也是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动人的抒情和优美的文学艺术风格而闻名。
这首诗具有许多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既具有叙事性,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悲剧般的
爱情故事,又包含了深沉的抒情情感。
情感真挚、激发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2.细腻的描写: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景物、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
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他运用细腻而富有意境的笔墨,勾勒出了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和历史画面。
3.音韵和节奏感:《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音韵韵律,使得诗篇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4.意境和象征:通过对诗中意象的构建和象征的运用,白居易创造了丰富的意境。
他
用自然景物、情感投射等手法,将杨贵妃的悲剧与时代变迁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意义。
5.文学价值:《长恨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文学
上有着重要地位。
它不断地被后人赞美、吟诵,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文学表达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及其文学地位分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及其文学地位分析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一位出色的诗人白居易,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
白居易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深情绵绵、豪放洒脱和自然妙趣等特点,广受人们的欢迎和推崇。
他晚年更以“中兴三百年之后,文人无出其右者”的自豪之言,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之重大。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作品、艺术特色与文学地位分析三个方面,探讨这位大诗人的传奇人生。
一、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是唐代最为活跃的诗人之一,创作的诗歌范围广泛,涵盖了楚辞、乐府、绝句、长篇叙事诗等不同的体裁,且涉及生活、思想、哲学、历史等方方面面。
他的最高成就便是“八十七首唐诗中二十首以上跻身于现代汉语诗歌的经典级作品”,这说明了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父死》、《钱塘湖春行》、《赋得双峰插云》等,这些作品都是白居易不同时间段作品的代表,涵盖了他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创作风貌。
二、白居易的艺术特色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深情绵绵、豪放洒脱、内敛含蓄、洒脱自然、唯美古朴等特色著称。
其中,清新自然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
例如《琵琶行》,他用诗歌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和人物,通过琵琶女的歌声,营造出了自然的氛围。
深情绵绵,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浓浓的伤感之情上。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表现了他在离别时的悲伤和对故乡的眷恋,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豪放洒脱,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诗歌中自由奔放,语言简洁,文字流畅,富有节奏感。
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运用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钱塘江的壮美景色。
三、白居易的文学地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富个性的一位,而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颇高,不但是唐代诗歌中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对于后世的文坛而言,白居易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的。
诸如辛弃疾、杨万里、唐婉等一批后来的名家,对白居易的诗歌深深感受并进行了借鉴,成为了自己的创作的源泉之一。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白居易养生诗的意象特征
1.酒是伴侣
从古至今,吟诗作画始终与酒相伴,白居易在作诗时也常常小酌。都说酒能消愁,白居易在养生诗中常提到自己感慨世态时举酒邀月,也常把自己对好友的牵挂寄托于酒中。所以酒是白居易不离不弃的伴侣。
2.琴是知音
朋友易找,知音难遇。白居易一生知音甚少,且相聚时间非常短暂,所以他寄情于琴中。他曾在《北窗三友》提到,琴是他的“三友”之一,在心情不适时,可以弹琴以净化心灵,抒发悲愤甚至不满之意。晚年时,白居易身体不佳,行动不便,那时琴更是他所离不开的知音。
3.“松、竹、莲”是人格的写照
在古代,植物的一些特殊品质常被诗人用来表述自己的品质。白居易一生热爱种植,其生活的四周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但在其诗作中描述得最多的就是“松、竹、莲”。松、竹位列岁寒三友之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而莲出淤泥而不染,自珍自爱,正直坚贞。这些其实都是白居易自身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人格意于“松、竹、莲”之中,既含蓄又明显。
(三)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1.喜用口语
白居易的养生诗大多浅显易懂,喜欢用一些口语化的词,使诗词明白晓畅。在白居易的养生诗中处处可见像“渐觉”“不如”“不必”“可以”“只有”等口语化的词,例如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就用到了“应是”和“只有”两个口语化的词。因为白居易作词大多都是即兴有感而发,所以诗句更像是一种口语描述,意思通俗易懂。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
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
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