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观察物体(二)(1)(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表格式99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表格式99页)

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
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 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
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
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
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4 的倍数有:
预习提纲
我的方法是 我是这样找 4 的倍数的:
我的发现
5 的倍数有:
通过观察我发现
了,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
我是这样找 5 的倍数的:
,其中最
小的倍数是
()

一个数( )最
大的倍数
思考并讨论: 你能把上面 4 或 5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为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流程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预习提纲
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通过自学课本第 5 页,我能解决下面问题
我来说一说
我还能举个例子
① 3×7=21,我们就说()和() 是()的因数,( )是()和 ()的倍数
② 8÷2=4,我们可以说 8 是 4 的 ( )数,4 和 2 是 8 的( ) 数
2、找一个数的因数(自学课本第 6 页例 2)
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我的方法是
18 的因数有:
16 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我的提醒
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
数是
,其
中最小的因数

,最大的因
数是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流程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教案(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观察物体一》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很好地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提高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并板书重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具学具: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分层练习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三、课堂总结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预设: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预设: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预设: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观察物体二教案观察物体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

”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回答: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师: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物体,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四人小组拿出一个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见的动物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汇报:你看到的是哪个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

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4、课件出示:小朋友真仔细观察得真仔细。

这有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场景,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吗?5、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

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个角度看到的画面,就到走那个方向。

2、猜物体。

(1)课件出示玩具汽车的一面,这是什么,这是从那个角度去观察的车?变换图形,再问。

(2)出示圆点。

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

看来单从一面判断是不行,我们要更全面些。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提出问题和做出预测。

【教学重点】
1.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2.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物体提出问题和做出预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哪些,让学生列举。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
二、观察物体(15分钟)
1. 带领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它们。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3. 学生们轮流依次描述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并将描述内容写在黑板上。

三、问题与预测(15分钟)
1. 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物体提出问题,如“这个物体会怎样变
化?”、“它有什么特点?”等等。

2.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已有知识做出预测。

四、小结(5分钟)
总结观察物体的要点,强调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并描述,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的能力。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和做出预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预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观察焦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物体供学生观察,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探究1. 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

《观察物体(二)①》(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①》(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材料
《观察的艺术》:该书介绍了观察的本质和方法,以及观察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该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观察的意义和价值。
《几何形状的世界》:该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示了各种几何形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对称之美》:该书介绍了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对称在数学、艺术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发现新的解题思路。
5.合作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察物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欲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在观察物体和空间想象方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物体对称的认识:学生可能对对称轴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判断物体是否对称。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4)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模型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形象,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操作、讨论、示范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
(1)物体形状的认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形状,如圆柱、圆锥等,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特征,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2)物体位置的描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位置,但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用更准确的语言描述,如“东南方向”、“西北方向”等,这需要教师进行明确的指导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 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1.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

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

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3.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4.观察4个正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

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3)从两侧观察
①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

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②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

开始吧!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课堂作业】
教材第1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5页练习四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开头的导入环节,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本课又从复习前面知识入手,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最后引入本课的内容,重在学生观察,能在平面上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