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4 古诗两首》研讨课课件_12

《泊秦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万般无奈
治国之道
杜 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 骊山,东西秀林, 繁花似锦,十分美 丽!山顶的华清宫 千重山门依次地打 开。一匹快马卷风 扬尘,奔驰而来, 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 远望,知道是最心 爱的荔枝被运来, 欣然而笑。
泊秦淮
杜牧
译文:浩渺寒江之 上弥漫着迷蒙的烟 雾,皓月的清辉洒
烟笼寒水月笼沙,
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在秦淮河畔,临近
酒家。金陵歌女似
商女不知亡国恨, 乎不知何为亡国之
恨黍离之悲玉树后庭
花》。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忧国之虑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
江 南 春
积累有多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是 黄莺婉转啼叫,到 处是绿叶映衬红花 ,水边的村落,靠 山的城镇,酒帘迎 风招展。 南朝建有四百八十 座寺庙,多少楼台 隐现在迷茫的烟雾 般的细雨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我设计的问题既有针对诗句内容的深入剖析,也有关于诗人情感表达的探讨,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共享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古诗,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欣赏和感悟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教育学生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爱国、尊师、重教。
三、教学策略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首古诗进行深入学习、讨论。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古诗,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月光光》开始,通过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随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夜晚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月亮?有没有想过,古人是怎样描绘月亮的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地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静夜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古诗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古诗两首》这一章节,选取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静夜思》和《春晓》,旨在让学生通过品味、感悟、吟诵,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古诗的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古诗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孝感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古诗两首教案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3)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二、学习第二首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3、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二)《江南春》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1、板书课题《江南春》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1)自己读(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3)需要理解的词语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4、朗读诗句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四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3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牧和程颢,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1.谈话: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三月天了,你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吗?谁能来背背?(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2.导题: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
(板书:江南春)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江南的春天。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
)4.过渡:自古美景出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⑴指导读准字音(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莺”、“郭”、“旗”。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
(强调“莺”是后鼻音“郭”是三拼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旗”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旗”字吗?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强调不能丢掉右上的“撇、横”。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3)这两句诗在这里是表面的景观写的是哪些?
实际怎样呢?
实际是抒情的诗句,借描写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 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人民谋利。
(4)这首诗,前边两句写的是江南明媚的风光,后两句写的是江南的烟雨,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演示第32-44张幻灯片)
1.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那么诗人在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扶着人面,当时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
(4)“绿映红”说的是什么呢?
(5)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千里的江南,绿草红花交相呼应,临水的村落、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你们感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啊?
(6)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4.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看到诗名,你们觉得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
3.那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百花盛开,红绿交映,临水的村落,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都历历在目。
(2)“千里”指什么?
(3)“莺啼”指的是什么呢?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相关链接:(演示第28、29张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欣赏法: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和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古诗《春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背景。
然后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
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
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
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
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新课标第一网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新课标第一网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