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_杨四娥

合集下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度及表面积的多孔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活性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净水、净气、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和脱色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由于其吸附能力逐渐减弱或饱和,活性炭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热处理,将吸附到表面上的有害物质或离子从活性炭上去除,使其恢复到吸附能力较好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有热再生、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再生方法之一,其过程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装入炉中,用高温热气流清洗,使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污染物脱离并流出,再冷却后即可再次使用。

对于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物理再生方法可以采用水蒸气、氮气、空气、超声波等来使吸附分子从孔隙中脱离。

而针对吸附无机离子的活性炭,采用酸碱洗脱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吸附的离子。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如电弧放电再生、微波再生和超声波再生等。

电弧放电再生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放入放电装置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弧在活性炭粉末中产生,使活性炭重新激活;微波再生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点和活性炭的特殊吸波性能进行再生;超声波再生则是在超声波作用下,开启活性炭孔道,使有害物质脱离表面,再用气流进行清洗。

这些新型的再生方法在能耗、工艺和效率方面都较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除了再生方法,还有一些改性方法也可用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或重复利用性能。

其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

物理改性是通过改变活性炭形态或结构、特别是孔径大小和形状来提高其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技术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进行表征。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对活性炭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或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善其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化学还原、酸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而生物改性则是利用生物分子或细胞来对活性炭进行表面修饰,以达到改善吸附性能的效果。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1 9期
20 0 8年 l

Vo . N . 9 Oc . 2 0 18 o 1 t 08
17 —89 20 )95 6 -5 6 1 1 1 (0 8 1 —4 30
S in e T c n lg n gn e i g ce c e h oo y a d En ie rn
(4 a) (S a)
维表 面 酸 性 官 能 团 的 含 量 , 别 使 活 性 炭 纤 维 对 分
图 2 活性 炭 表 面 含 氮 官 能 团
S 的动 态 吸附 能力 提高 6 % 和 3 % ; c 处理 O 5 2 用 l
的活性炭纤 维表 面极性 改 变 , S 的动态 吸 附 能 对 O 力提 高 4 % 。王琳等 强氧 化剂 对 活性 炭 进行 5 巧用
团主要有 羧基 、 羟 基 、 基 、 酚 羰 内酯 基 及环 式 过 氧 基
构( 如孔容、 孔径大小与分布等) 改 变活性炭表面 ;
的酸 、 性 ; 者 在 活 性 炭 表 面 引 入 或 去 除某 些 官 碱 或 能团使活 性 炭 具 有 某 种 特 殊 的 吸 附 性 能 和 催 化 特
途径 , 活 性 炭 行 业 未 来 发 展 方 向_6。 活性 炭 改 是 4 . J 性 主要是 通 过 一 些 物 理 、 学 处 理 , 变 其 孔 隙 结 化 改
化 学结 构进 行化 学 改性 , 其 吸 附具 有更 高 的选 择 使 性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活 性 炭 表 面 官 能 团 一 般 分 为 含 氧官 能 团( i 和 含氮 官 能 团 ( 2 ; 氧 官 能 图 ) 图 )含
㈤ 2 活 性 炭表 面化 学 改 性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多孔性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化学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长期的应用和多次使用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会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处理手段,使其恢复吸附能力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吸附物从孔隙中蒸发出来,并将炭表面氧化还原,以去除表面的致密层,提高孔隙度和孔隙径。

化学再生是指通过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和残留物质,但这种方法会导致炭的孔结构和形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吸附性能。

微波再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再生方法,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保持了炭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除了再生,改性也是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手段。

活性炭的改性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式。

物理改性包括高温炭化、氧化、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改变炭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和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炭表面引入一些功能基团来扩展其吸附范围和吸附能力。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铁、锰等过渡金属的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改性可以增强炭对重金属、有害气体的吸附特性。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法来进行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蒸汽吸附、防毒、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但是,由于它的高价和不可降解性,其回收再利用和环境友好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关于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有物理再生法和化学再生法两种。

物理再生法是将废弃的活性炭通过高温、低压、气体气流、微波等方式进行热解,从而实现去除吸附剂上的吸附物质的目的。

热解过程中,吸附剂脱除吸附物的条件取决于温度、时间和气体环境等因素。

根据热解温度、持续时间及氩气流量等因素的不同,物理再生法可以分为高温活性炭再生法、顺序热解再生法、微波再生法和压差脱附再生法等。

化学再生法是使用氧化剂或酸碱等化学试剂进行再生。

氧化剂可用过氧化氢、臭氧、氯气等常见氧化剂;而酸碱则常用的有盐酸、氢氧化钠等。

化学再生法的优点是去除能力强,且可同时改善活性炭的物化性能;缺点则是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液,处理成本高,并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改性方面,则可以通过表面改性、催化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方式进行。

表面改性是优化活性炭表面化学活性。

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沉积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和聚合物等复合材料等。

由于表面改性能控制吸附器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因此它能够有效增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提高其循环利用效率。

催化改性则是利用催化剂对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反应进行改造。

常用的催化改性方法包括碲酸盐改性、蒙脱石改性等。

催化剂的作用是在反应体系中提高活性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进而降低其环境污染。

复合改性则是将活性炭与其它物质复合在一起,制备成新的复合材料。

复合改性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聚合物、石墨烯、铁氧物、超细纤维等。

通过复合改性,活性炭的机械性能、水中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体而言,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取得新进展。

在进行活性炭回收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关注活性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寻求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手段。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在环保和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活性炭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的探索,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生物再生等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再生技术之一,通过高温使废弃的活性炭中的吸附物质挥发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化学再生则是利用化学溶剂或氧化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去除,而生物再生则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而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探讨中,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改性等方法。

物理改性通常是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结构或比表面积来提高其吸附性能,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表面修饰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表面改性则是利用纳米技术等手段对活性炭表面进行修饰,增强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吸附能力。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恢复和重复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材料的技术方法。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材料,在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热再生、溶剂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等几种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再生技术,通过高温处理活性炭可以恢复其吸附性能,但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溶剂再生则是利用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溶解出来,再进行脱溶剂处理,使活性炭重新恢复吸附性能。

化学再生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去除,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2024年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环保成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热议话题。

生物炭作为一种环保的能源与改良剂,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它具有巨大的碳封存潜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物炭的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性能的局限性等。

因此,生物炭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生物炭的改性方法、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生物炭的改性方法生物炭的改性主要目的是提高其稳定性、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以及表面官能团的含量等,以改善其应用性能。

目前,生物炭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

1.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主要包括热解温度控制、气氛调节、颗粒大小控制等。

适当的热解温度与气氛条件有助于生成具有良好结构与性能的生物炭。

此外,通过球磨、研磨等方法可以调整生物炭的颗粒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利用化学试剂或催化剂对生物炭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酸、碱、盐等。

化学改性可以增加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提高其亲水性、吸附性能等。

3. 生物改性生物改性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因子对生物炭进行改性。

这种方法可以引入更多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改善生物炭的生物学性质,如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等。

三、性能优化及应用研究通过上述改性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生物炭的性能,并拓展其应用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方向:1. 土壤改良生物炭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和养分保持能力,经过改性后的生物炭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研究显示,改性后的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 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经过热解可制备成生物炭。

利用生物炭吸附农业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再将其作为肥料还田,既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能改善土壤质量。

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引言】生物炭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吸附能力,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改性生物炭的方式,提高其性能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和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生物炭的改性方法】1.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生物炭的物理特性,如加热、压缩、碾磨等方式进行。

这种改性方法简单易行,但改性效果较差,一般应用于生物炭的初步处理。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通过引入化学物质来改变生物炭的性质。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酸处理、氧化处理、硝化处理等。

这些方法能够增加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改善其吸附性能和增强化学反应活性。

3. 生物改性:生物改性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的生长代谢活性对生物炭进行改性。

如通过微生物菌种进行生物固氮,将氮元素有效地固定在生物炭中,从而提高其肥力。

4. 物理化学复合改性:物理化学复合改性是将多种改性方法进行组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整体改性效果。

例如,先使用化学方法引入表面功能化团,然后再利用物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压,增加孔隙度和稳定性。

【生物炭改性的应用研究进展】1. 环境污染治理: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固定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

例如,将改性后的生物炭应用于废水处理中,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此外,生物炭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

2. 能源开发利用: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材料。

通过热解和氧化等方法,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并作为替代煤炭的燃料。

此外,生物炭还可以用于制备电池电极材料,提高电池的性能。

3. 农业生产应用: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具有较大潜力。

生物炭不仅可以作为高效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可以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等。

同时,改性后的生物炭具有缓控释肥料的特性,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4. 健康与医疗应用:生物炭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承载能力,在健康与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医药和食品工业等。

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和饱和,导致吸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保持其吸附性能。

本文将针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是指将已被使用过的活性炭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获得较好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气相再生、溶剂再生和微生物再生等。

1. 热再生热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氧化的方式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热解或氧化脱附出来,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热再生的温度、时间和气氛条件对再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热再生可以有效地去除活性炭上的有机物,但对于一些无机物质的再生效果不佳。

气相再生是指通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气体流中,利用气相传质的方式来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逐渐脱附出来,从而实现再生。

气相再生常用的气体有空气、蒸汽、氮气等。

气相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挥发物质的再生效果较差。

溶剂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浸泡或洗涤,以溶解固定在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质,实现再生。

溶剂再生通常采用的溶剂有醇类、酮类、醚类等。

溶剂再生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去除一些难以在热处理或气相传质条件下脱附的污染物质,但对于一些高温不稳定的污染物质不适用。

4. 微生物再生微生物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吸附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实现再生。

微生物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质效果不佳。

活性炭的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以增强其吸附性能或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表面, 而不会对活性炭表面酸碱性产生明显影响的改 性
图1 活性炭表面芳香环上酸性含氧官能团的简单结构
[11 ] [33 ] , 可提高活性炭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 。
Agarw 等研究 FeCl3 负载活性炭对废水中苯酚和氰化物 的去除, 结果表明, 负载处理后活性炭对苯酚的去除率从 72. 89% 增加到 91. 82% , 对氰化物的去除率从 75. 99% 增加 到 95. 57% , 同时吸附平衡时间从 33 h 减少到 27 h, 吸附剂用
[11, 24 ] [19 ]
, 如图 2 所示,
实现了活性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反应方程式可表示如 : + n( - COOH) ( COO) n M + nH + M
n+
42 卷 9 期
杨四娥等
活性炭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713
导致活性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属离子形成竞争机制, 降低 1. 3
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 ( 2013R006 ) ; 集美大学创新团队 基金( 2010A007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2010Y3011 ) 。 作者简介 杨四娥( 1988 - ) , 女, 云南大理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环境污水处理。* 通讯作者, 副教授, 博士, 从事环境化学 研究。 0224 收稿日期 2014基金项目
2+ + 环境下活性炭吸附 Pb 的量与其表面羧基释放 H 的量成
; 采用 Ag 和 Ni 负载改性活性炭去除水溶液中的氰化
[34 ]
物, 发现负载改性后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去除能力分别为改性 前的 2 倍和 4 倍 ; 采用 SDDC 负载改性活性炭去除废水中
[24 ]
由此阐述了活性炭处理含铅水溶液时离子交换作用的 比例, 发生
[3 ] 量从 30 g / L 减少到 10 g / L 。Nafa 等采用 TBA 和 Cu 负载
Meenakshi 等在研究活性炭吸附 Cu2 + 的机制时发现, 氧 受到 O 原子的攻击, 形 化处理时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 C = C, 成羧基、 内酯基等酸性结构。在水溶液中酸性官能团水解出 H , 使活性炭的表面形成带负电的接触位点, 从而与溶液中 带正电的金属离子结合
通过改变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 氧化处理, 达到提高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目的。 酸改性后, 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引入, 可提高活性 COOH) 在活性 炭的亲水性、 选择吸附性。其中引入的羧基( 炭吸附金属离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螯合反应, 羧基上的氢和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作用 下
摘要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 常被用作吸附剂, 广泛应用于工业、 饮用水净化、 废水处理等领域,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 污染物种类繁多, 对水质要求高, 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 通过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 可提高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改性由此成为热点。从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微生物改性等三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的 改性技术, 概括了不同改性方法的特性, 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技术改性前后对水中特定吸附质吸附性能的差异, 为活性炭的改性研究提供 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微生物改性 中图分类号 S 18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14) 09 - 02712 - 04 Review of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Its Application YANG Sie,LIN Jianqing et al ( School of Bioengineering,Jimei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21 ) Abstract Activated carbon is often used as adsorbent,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drinking water purification,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fields for its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chieving remarkable results. Curr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is limited for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aminants in the water treatment and the high demand for the water quality. Research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hown that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activ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order to prepare a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which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the different pollutants in water treatment. In this paper,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the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inorganisms modification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the adcluding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phys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microsorption capac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the modified ones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study of activ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Physical modification; Microorganisms modification
[25 ] +
改性活性炭去除邻苯二甲酸酯, 发现 TBA 和 Cu 负载活性炭 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能力分别为 改 性 前 的 1. 7 倍 和 2 倍
[33 ]
。相关研究采用 HNO3 对活性炭
2+ 2+
研究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的 Pb 吸附效果, 结 进行改性, 果表明, 改性后活性炭对 Pb 的吸附作用提高, 且在适当 pH
[25, 31 ]
。 活性炭的负载改性是指将活性炭在被负载
负载改性
[3 ] 物溶液中 进 行 浸 泡 处 理 ( 除 了 酸 碱 改 性 ) , 使 金 属 ( Fe 、 33 ] Cu[32 - 33]、 Ag、 Ni[33 - 34]等) 或化合物( 四丁铵( TBA) [24, , 二乙 [24 ] 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SDDC) 等表面活性剂) 结合到活性炭
。此外, 活性炭可作为催化剂载体
[7 ]
, 还可
浓缩和脱色 用于分离、
等。
[8 ]
性炭的化学改性, 即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处理活性炭, 共同决 改变活性炭表面固有的官能团, 制得具有特定吸附性能的吸 附剂 1. 1
[2 ]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由其表面物理、 化学性质
影响活性炭的吸附 定。物理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主要由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影响 容量; 化学性质, 活性炭与极性或非极性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活性炭 的物理、 化学性质与原材料、 生产工艺( 活化技术) 、 后处理技
[10 ]
Cu、 Zn、 Cr, Zn、 Cr 的去除能力分别 发现改性后活性炭对 Cu、 4 倍、 2倍 为改性前的 4 倍、 。此外, Lin 等调查研究了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 明, 经改性处理后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能力提高为原来 的3 倍 1. 4
[35 ]
和极性
, 很大程度上决
[12 ]
。据报道, 世界活性炭年均消费量大
[5 ]
定了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的种类和吸附能力的强弱
。因 。活
, 多作为吸附剂应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去 、 电极材料
[6 ]
此, 可通过改变这些官能团的含量, 改变活性炭表面化学特 继而改变活性炭对特定物质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性,
[13 ]
[8 ] 术( 改性技术) 等 密切相关。商业活性炭即为一定生产原
。常用的化学改性技术有酸改性、 碱改性、 负载改性、 活性炭羧基、 羟基、 羰基、 酚羟基、 内酯基等 ( 图 1 ) , 通常采用 团,
[7 ] Boehm 滴定[14]、 FTIR[15]、 X 射线光电 程序升温脱附 TPD 、
。Badie 等研究表明, 经 H3 PO4 预处理后热解改性的
2+
方法可促使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形成, 对 Pb 的吸附量
[26 ] 。 可达 299 mg / g( 约为改性前的 2 倍)
。 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高效、 易操作、 环
等离子体改性
境友好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在最近的很多研究中, 等离子体 在活性炭改性中发挥着重 改性技术作为活性炭改性新技术, 要的作用。 它可导致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改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