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活性炭,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因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水处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原始的活性炭在某些特定应用场合下可能表现出吸附容量有限、选择性不高等不足,这就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水处理中的性能。
本文旨在探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并分析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我们将详细介绍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多种方法,并阐述其改性原理和效果。
接着,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如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色度等。
我们将对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活性炭基础知识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性的炭质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水处理领域。
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活性炭的改性方法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活性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灰分组成,其中碳元素含量一般在80%以上。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赋予了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孔结构包括大孔、中孔和微孔,这些孔的存在使得活性炭能够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各种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和孔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这些官能团可以影响活性炭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孔结构则决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活性炭,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色度、异味等污染物。
其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通过这两种吸附方式的共同作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饮用安全性。
活性炭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整理)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摘要: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电子云和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影响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应用要求,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对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采用碳沉积技术对孔结构的改变,针对不同应用条件对活性炭表面极性的改性等。
关键词:活性炭;表面改性;改形;极性基团Abstract: unsaturated electron clou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hetero-atom affecte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order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must be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method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 the shap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change, using carbon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urface polarity of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etc.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Change shape; Polar groups前言1【活性炭应用领域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高吸附、多功能、高强度”的总要求下,(减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突进)【4,6】。
活性炭改性研究进展

活性炭改性研究进展韩严和 全 燮 薛大明 赵雅之 陈 硕(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116023)摘 要 本文从表面结构特性、表面化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3个方面叙述了国内外在活性炭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表面结构特性改性主要是从增大比表面积和控制孔径分布两方面展开,从而增大吸附量;表面化学性质改性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改变表面含氧酸性、碱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以及负载金属改性,从而改变对极性、极性较弱或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电化学性质改性主要是通过加微电场改变活性炭表面的带电性和由此而产生的化学性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吸附性能。
最后,本文还从活性炭的吸附性质方面,客观地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表面结构性质 表面化学性质 电化学性质 活性炭 改性Advance of research on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Han Yanhe Quan Xie Xue Daming Zhao Yazhi Chen Shuo(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 ian 116023)A bstract The paper depicts the advance of research on modified active carb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surface structure properties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The modification of surface structure properties is m ainly done by enlarg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o ntrol porosity ,according -ly enlarging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modification of surfac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s done by redox to modify relative content of o xygen containing acid g roup and base g roup and loading of metal compound ,ac -co rdingly modify the adso rption capacity of dipoles ,w eak dipoles and non -dipoles molecules .The modifica -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s m ainly done by exposing activated carbon under w eak electric field to modify the charge of the surface and chemical character change ,accordingly modify the adso rption capacity .In the end ,advance of research is proposed in the future fro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ctivated carbon .Key words surface structure properties ;surface chemical character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 ;activ 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收稿日期:2002-10-13作者简介:韩严和(1976~),男,安徽安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主要是水处理),现研究课题为活性炭电改性处理染料废水。
改性活性炭2

1 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化学吸附特性。
化学性质主要指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官能团,可分为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含氧官能团又可分为酸性含氧官能团和碱性含氧官能团:酸性基团有羧基、酚羟基、醌型羰基、正内酯基及环式过氧基等,碱性氧化物普遍认为是苯并噁口英钅翁的衍生物或类吡喃酮结构基团。
酸性氧化物使活性炭具有极性的性质,有利于吸附各种极性较强的化合物;碱性化合物易吸附极性较弱或非极性物质。
2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化学官能团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而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主要是由生产活性炭的原材料所决定,从而对成品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就有一定的意义。
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改性可以从氧化改性、还原改性、酸碱处理改性、负载金属改性、酸碱改性等方面进行。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2. 1 氧化改性一般活性炭属于非极性物质,由于它的疏水性,使它可以在水溶液中有效吸附各种非极性有机物,但吸附溶液中具有一定极性的亲水性的溶质就有困难。
天然有机物中的非腐殖质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质、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和色素等许多低分子量有机物以及藻类有机物等。
一般说来,这类有机物易被微生物分解。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水中的非腐殖质部分的天然有机物,按DOC 计算,与腐殖质部分的天然有机物形成的消毒副产物相比,二者比例相当。
而这部分物质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作用较弱,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活性炭表面碱性和酸性基团的含量,从而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以提高对此类物质的吸附能力。
氧化改性主要是利用强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对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进行氧化处理,从而提高表面含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极性。
表面极性较强的活性炭易吸附极性物质,从而可以达到吸附回收或废水处理的目的。
当前对活性炭氧化改性研究主要以硝酸氧化改性为主,此外针对过氧化氢和次氯酸的研究也较多。
对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处理可使其化学性质和微孔结构同时发生改变,缓和的氧化改性处理可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集团增多,结构的微孔变化不大,吸附性能变化也不大;强氧化改性则使其微孔结构遭破坏,过渡孔系增多,吸附性能明显降低。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学 报
!"#$ 年 $! 月 !% 日
后处理技术 ! 主要是表面改性技术 " 因此 ! 在生产条件确定的情况下 ! 通过采取特定的技术对活性炭进 行表面改性 ! 可以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进行定向调控 ! 从而改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 近年来 ! 国内外研究人员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 ! 通过改变活性炭的表面结构特 征和化学性质 ! 试图增强它们在吸附环境中特定污染物的性能 " 目前 ! 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已经成为活 性炭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 围绕这一课题 !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 !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 " 这些研究为扩展活性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 从国内外已经报道的研究来看 ! 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很多 ! 总结起来 ! 主要包括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 #国外文献常称作酸性改性和碱性改性 $$%&" 近年来 ! 采用等离子体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也逐渐开展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 " 在这 & 种主要的改性方法中 ! 表面氧化改性方法的研究历史较长 ! 研究成果较为丰 富全面 ! 因此 ! 笔者主要对活性炭的表面氧化改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
基本原理 黄伟等 $'%在研究中指出 ' 表面化学官能团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 其中含氧官
能团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因此 ! 活性炭的表面氧化改性技术主要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利 用强氧化剂 ! 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 从而提高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 ! 增强表面极性以及对极性 物质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目前 ! 国内外研究者在活性炭的氧化处理中采用的改性氧化剂种类很多 ! 主要有硝酸 ( 过氧化氢 ( 臭氧 ( 硫酸 ( 盐酸 ( 氨基酸 ( 单宁酸等 $(&&%! 其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改性效果较强烈的是硝酸改性和臭 氧改性 )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吸附极性气体

第26卷 第1期2003年1月煤炭转化COAL CONV ER S I ONV o l .26 N o.1Jan .2003 1)博士生;3)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00083北京;2)研究员、博士生导师;4)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100013 北京收稿日期:2002210220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吸附极性气体单晓梅1) 杜铭华2) 朱书全3) 张文辉4) 摘 要 活性炭的微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对其吸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概述了通过调整活性炭孔隙结构,引入化学基团,改变其酸碱度和极性,提高其吸附极性分子能力的方法.介绍了炭表面化学结构,分析了炭微结构、表面基团和吸附质性质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对近年来活性炭表面的改性在吸附SO 2和VOC s 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活性炭,表面改性,吸附,表面特性中图分类号 TQ 424110 引 言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炭素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和电子等诸多领域,特别在环境保护水处理和气体处理方面.活性炭质材料用于烟气净化的特点是能同时脱除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如SO 2,NO x ,烟尘粒子、汞、二口恶英、呋喃、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及其他微量元素等.[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s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源,活性炭质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最常用的控制和回收低浓度VOC s 的方法.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特别是活性炭结构(基本微晶结构、孔隙结构和化学结构)、吸附质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2]一般控制活性炭质吸附剂的性能主要集中在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两大方面.虽然吸附容量主要取决于结构特性即孔隙结构和孔隙容积,但许多情况下表面性质可决定其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吸附行为以及作为催化剂和催化载体的活性.[3,4]这意味着活性炭的吸附行为不能只根据结构特性(比表面积和孔隙大小分布)容易地解释,还必须考虑化学表面性质.然而,目前发表的文献绝大多数是描述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对吸附的影响,有关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性能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5],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在吸附低浓度极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等综述如下.1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结构由于碳固体表面原子不饱和性的存在,它们将以化学形式结合碳成分以外的原子和原子基团,形成各种表面功能基团,因而使活性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吸附特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化学基团主要是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6]Boehm 等[7,8]认为活性炭表面可能存在的几种含氧官能团有8种:(a )羧基,并排的羧基有可能脱水形成(b )酸酐;单独位于“芳香”层边缘的单个羟基(c )具有酚的特性;羰基(d )有可能单独存在或形成醌基(e ),如与羟基或羧基相邻,羰基有可能形成(f )内酯基或(g )乳醇基;氧原子有可能简单地替换边缘的碳原子而形成醚基(h ).官能团(a ,b ,c ,f ,g )表现出不同的酸性,一般来说,活性炭的氧含量越高,其酸性也越强.具有酸性表面基团的活性炭具有阳离子交换特性,氧含量低的活性炭表面表现出碱性特征以及阴离子交换特征.[7]除了含氧基团外,含氮官能团也对活性炭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活性炭表面的含氮官能团主要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引入:(1)活性炭与含氮试剂反应,如与氮反应;(2)用含氮原料制备.活性炭表面的可能存在的几种含氮官能团有两类[8]:①酰胺基,酰亚胺基,乳胺基;②含氮基团经高温处理后可生成的吡咯基和吡啶基.2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通过研究活性炭表面化学基团性质来了解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化学因素.而表面基团的形成与活性炭经历的过程条件有关.[4]所以通过一些物理、化学处理,可改变活性炭材料微孔结构,在炭表面引入不同化学基团,使活性炭质材料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处理、湿(干)氧化、胺化和浸渍于一些无机化合物等.另外,采用不同活化法或不同的活化剂及其用量在制备不同孔径分布及不同表面化学特性的活性炭方面也灵活有效.含氧基团性质与活性炭处理的温度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低于100℃时氧与炭表面反应生成氧的络和物;在300℃~500℃形成的表面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基团;800℃~1000℃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热处理,在空气中冷却形成表面碱性基团.目前为了使活性炭具有特殊吸附性能,采取在活性炭炭化、活化工程中加入催化剂,催化炭与水蒸气的活化反应,改变活化成孔机理.[1,9]Ch ristopher[10]将炭化前体物先酸处理再空气活化,使活性炭的表面富含有酸性官能团.Park[11]针对性地利用30%HC l和N aOH处理活性炭,提高对N H3和CO2气体的吸附.对活性炭的表面氧化改性主要通过活性炭与氧化性气体(如O3,NO x和CO2等)或氧化性溶液(如HNO3,KC l O3和H2O2)进行反应产生酸性基团.表面酸性度增加对酸性有机物的吸附降低,对水分的吸附改善.然而,有时这样处理会引起原来活性炭孔隙结构特性的改变.[1,2]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即可引入含氧基团又保持了表面积和孔隙网络不变.[4]氧化处理在活性炭表面增加羧基等酸性基团的含量,而这些基团也可通过高温处理去除且不影响由氧化引起的微孔变化.[6,13]通过与碱性气体(N H3)反应(800℃)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引入含氮基团,增加碱性同时调整孔径、比表面积,提高对酸性气体、胺类和含氮有机物的亲和性.[14,15]虽然活性炭的碱性特征可归因于碳微晶表面的一些含氧基团,如吡喃酮结构式或吸附分子氧(以过氧离子形式存在)[7,8],但也可认为活性炭的碱性主要是由于其无氧的L ew is碱表面,即活性炭的碱性主要是由于酸性的含氧基团的缺失,因此也可通过高温(800℃以上)处理或经氢化处理去除表面氧而获得碱性特征.[13,16]表面氧的脱除其亲水性减小,进一步疏水化,可提高对水分气流中有机物的吸附.在活性炭上添加一些过渡金属如铜、铁、锰等的盐类或氧化物,通过催化转化来有效地除去N H3和H2S的混合臭气,在A CF上负载酚箐钴类化合物,具有仿酶化作用,可对硫醇、吲哚及醛、硫化氢等进行酶氧化脱除.[17]金属添加剂的加入可直接与待吸附的气体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者改善活性炭的催化性能,或者添加物本身对被吸附物质的反应就有催化作用.[2,6,18,19]活性炭表面存在金属还可以降低再生温度和提高再生效率.[2]3 活性炭对极性气体的吸附因普通活性炭表面具有非极性和疏水性,按照非极性气体分子吸附在活性炭上的微孔填充机理,由于微孔的两个相对壁面相对很近,表面势能重叠,使吸附量大大增加.因此,即使非极性气体分子的相对压力很低,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也很大.非极性气体通过扩散作用富集在微孔中,而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却与表面含氧组分有关,当极性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越受到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性质和数量的影响.[20,21]所以极性气体的吸附不仅受到微孔结构的影响,而且更多受到活性炭质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而对选定的吸附剂,在通常的相对压力下吸附能力主要受到吸附质性质的影响.[22]3.1 气体特性和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的影响为研究吸附剂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质性质与吸附过程的关系,了解表面氧化物对气体吸附的影响,获取更多炭表面氧化物吸附的系统数据.T am on[12]用湿氧化法以111N,616N和1312N的HNO3处理活性炭,分别对11种不同极性的有机和无机气体(蒸汽)进行吸附实验.随着氧化浓度的提高炭表面氧化物增加,特别是1312N HNO3强氧化后其酸性提高为原来的9倍,而比表面积由942m2 g下降到181m2 g,对N2吸附量W0随微孔体积V p的减少而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形成的表面氧化物部分堵塞了微孔入口,使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为下降.因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的减少使非极性分子苯、环己烷、长链弱极性丁醇和丙醇的吸附量下降.极性分子C2H5OH,(CH3)2CO,CH3CN,SO2,H2O和表面氧化物都拥有未成键的弧电子对易形成氢键,氢健的形33第1期 单晓梅等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吸附极性气体 成使炭表面亲水性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极性分子(CH 3)2CO ,SO 2,CH 3CN 和乙醇,表面氧化物并没有增加活性炭对其吸附能力,反而随着氧化物增加吸附能力下降.笔者认为,这可能因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的下降使吸附量减少掩盖了表面氧化物对极性分子作用有利于吸附的影响.不同的是强氧化后增加了对可极化度小的极性分子N H 3和H 2O 的吸附能力.研究者认为由于未氧化的炭表面疏水性,在吸附N H 3和H 2O 时几乎没有微孔填充,而强氧化后由于表面氧化物亲水性提高,在吸附N H 3和H 2O 时发生了微孔填充使吸附能力大为提高.高温解析实验发现,强氧化后表面氧化物大大增加了对碱性气体的吸附活性位,并部分发生了不可逆吸附.Rodriguez 2R eino so 等[20]研究了活性炭的微孔率和表面氧功能团对不同极性4种气体的吸附影响.实验用相似的原料,制得4种不同烧失率的活性炭,并用氢气热处理使表面氧基团数量降到最少,然后再用空气、HNO 3或H 2O 2以较温和的氧化条件处理活性炭,在没有较多改变孔隙率情况下,使炭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比较等温吸附曲线图可见(见图1),在低的相对压力范围内吸附量下降速度顺序为:N 2>SO 2>CH 3OH >H 2O ,这种差别与它们的永久偶极矩对吸附间的作用有关(N 2=0,SO 2=116D ,CH 3CH =117D ,H 2O =118D ).此外,由于表面氧基团与吸附分子间形成氢键,这两种影响的结合,造成SO 2与H 2O 吸附量的差别.对于H 2O 除大量氢健作用外,另一种可能是由于H 2O 的可极化率低,H 2O与炭表面间相互作用也弱,造成H 2O 与CH 3OH 吸附量的差别.这种现象与T am on [12]的实验一致.另外从等温吸附曲线(见图1)可见,当吸附接近饱和状态时它们的吸附量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图1 不同极性分子的吸附等温线比较F ig .1 A dso rp ti on iso ther m s of N 2(77K ),SO 2(262K ), CH 3OH (298K ),and H 2O (298K )3.2 活性炭吸附极性气体SO 2活性炭材料用于烟气脱硫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在仅有SO 2的情况下,活性炭材料对SO 2的吸附量很小,而在烟气中的O 2与水蒸气共存的条件下,活性炭质材料吸附烟气中SO 2并将其催化氧化为H 2SO 4而贮存在其孔内,这时SO 2吸附量急剧增加.[23,24]活性炭质材料的吸附催化SO 2的能力是由其孔隙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二者对其脱硫能力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李开喜[6]考察了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SO 2的因素后认为,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要适当,而含氮官能团增多,有利于对SO 2的吸附.表面官能团通过与SO 2分子的相互作用而使低分压下的SO 2分子容易吸附在炭表面上,然后由于协同效应,其他的SO 2分子比较容易吸附在炭表面上,D avin i 研究发现,SO 2的吸附量与炭表面碱性有密切关系,具有吡喃酮或类吡喃酮结构的表面碱性官能团,能极大地促进活性炭对SO 2的吸附.当炭表面碱性提高时,炭表面上SO 2吸附中心(表面碱性官能团)增多,SO 2的吸附量相应增加;当表面酸性提高时,炭表面上的酸性官能团增多,对SO 2的吸附量下降.[19,25]关于活化条件对活性炭质材料脱硫性能的影响,李开喜[6]和刘清雅[26]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烟气除尘后的温度大都降到80℃~150℃之间,在此温度范围里活性炭脱硫化学吸附为主,脱硫效率受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活性炭脱除SO 2分为三步:(1)SO 2,H 2O 和O 2在炭表面的吸附,受表面积大小控制;(2)SO 2催化氧化成SO 3,进一步生产H 2SO 4,表面化学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3)H 2SO 4从炭表面脱附,使吸附继续进行,受孔体积大小制约.当研究所用活性炭比表面积比较小(S N 2<20m 2 g ,S CO 2(298K )<400m 2g )时,(1)成为控制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当活性炭比表面积比较大,此时(2)便成为控制步骤,表面化学结构上升为主要因素.所以,对低比表面积炭化料,活化以增加比表面积为主;而高比表面积炭化料,活化的目的主要是改变表面化学结构.3.3 活性炭脱除(低浓度的)极性有机气体Ch iang[2]研究了担载金属对吸附VOC s 性能的影响,用M g (NO 3)2和B a (NO 3)2处理活性炭,比表面积、孔隙容积和孔隙直径有所下降,处理后活性炭43 煤 炭 转 化 2003年的表面含氧和含氮量增强,表面极性增强.担载金属后的活性炭,对醋酸(极性)的吸附容量大于苯(非极性)的吸附容量,归因为其对醋酸的吸附能小于对苯的吸附能,醋酸可被吸附在极性和非极性点,而苯只能被吸附在非极性点上.因此提高了对醋酸的吸附容量.也有人认为浸渍后的样品经热处理,其吸附容量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说明热处理可以脱除样品表面的杂原子而在表面留下许多活性位.[27]H uang等[28]利用极性的甲2已酮m ethy2ethyl2 ketone(M EK)和非极性的苯(它们具有相近的沸点、分子量和饱和蒸汽压)在黏胶基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了吸附质的极性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吸附质浓度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大时,苯的吸附量大于M EK;当吸附质浓度低(<100×10-6),吸附剂比表面积小,吸附M EK能力大于吸附苯.实验者认为,和低比表面积相比,在高比表面积上由于微孔填充增加的吸附量大于受表面含氧基团影响的吸附量;而低比表面积时,微孔填充吸附量相对减少,表面含氧基团对吸附影响增大,所以极性的M EK吸附量增加.Cal等[29]研究苯、乙醛、甲2乙酮、丙酮和水蒸气在由于活化时间不同而得到三种不同比表面积活性炭纤维布(A CC)上的竞争吸附情况,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对同一浓度的极性吸附质乙醛或丙酮,相对低比表面积的A CC吸附能力大于另两种比表面积相对大的A CC.这一结论也与L ee等[28,30]研究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活化时间短,低比表面积A CC上含氧基团多,乙醛在氧浓度足够高时可转化为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吸附能力.[30]但相对于实验中的其他VOC s和A CC对乙醛的吸附能力最小,这主要是因为室温下乙醛的低沸点和高蒸汽压.虽然从实验结果总的来说,相同的浓度范围内非极性的苯在不同比表面积A CC上的吸附量都大于另外几种极性吸附质.但低浓度范围(<100×10-6),低表面积的A CC非极性的苯吸附能力大于高比表面积A CC,这一点与H uang[28]的实验结果不同.另外,Cal等实验发现在10×10-6~1000×10-6(体积分数)浓度范围内,三种A CC对M EK的吸附能力与苯的相当.王成杨[31]用吸附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及吸附剂的表面性质解释了不同VOC s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不同吸附剂对相同VOC s的吸附量大小关系是:黏胶基A CF>沥青基A CF.这是因为黏胶基A CF表面各种含氧官能团含量大体上都高于沥青基A CF,这一特征使前者的表面极性增大,因而在色散力主导作用下提高了它对有机分子的吸附能力.而A CF对不同VOC s吸附量的大小关系为:CC l4>CS2>C3H6O>C6H6.其中CC l4的相对吸附量大大超过其余三种有机蒸气.这被解释为A CF的微孔孔径较小,接近分子尺寸,吸附势能主要由分子间力提供.吸附非极性分子时色散力贡献最大,而色散力常与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CC l4蒸气的相对吸附量大于其余两种非极性有机蒸气.对于极性分子,其他形式的分子间力(取向力、静电力、氢键等)也很重要.所以C3H6O比C6H6吸附能力强.但由于C3H6O的极性较弱,非色散力不足以起主导作用,因而比CC l4等有机蒸气的吸附量低.对CS2的吸附量大于C6H6和C3H6O的吸附量,这是因为CS2分子呈线状,在A CF孔道中的运动以蠕动爬行方式进行,虽然分子有一定长度,但在通过微孔时所受阻力较小,易于进入微孔;而C6H6分子为平面六角形,C3H6O分子为三角形,相对来说C6H6和C3H6O分子所占体积大,不易穿过缩颈.实验也说明在极性相同和分子尺寸小于A CF微孔的前提下,有机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所含电子数越多,则极化率越高,色散力的作用也越大,从而越容易被吸附.综上所述可知极性分子在微孔炭上的吸附过程.首先吸附分子在极性吸附位上开始吸附;然后由于吸附质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引起进一步的吸附;再进一步吸附质进入微孔中,从而引起整个微孔容积的填充.不同的实验结果说明极性分子在炭质吸附剂上的吸附在较低分压下由炭材料的表面化学所控制,而在高相对分压下由由孔结构控制.[20]所以,总的来说对于脱除低浓度极性分子,应考虑采用具有极性表面的低比表面炭质材料.4 结束语活性炭对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是一种非选择过程.[4]不同吸附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不同,主要取决于吸附质的性质(具有官能团的类型)和吸附剂的活性吸附点(表面化学基团)及微孔结构的作用.而活性炭上的化学基团的类型取决于它们所经历的处理.碳2氧官能团是活性炭表面上最重要的化学基团,它们可作为酸性基团、碱性基团或中性基团出现.此外,炭结构中的杂原子(如氧、氮、硫、磷、氯等)以及灰分中的微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极性或可极化物质的吸附有显著影响.因此,对选定的53第1期 单晓梅等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吸附极性气体 活性炭通过用含氧、硫、氯、氮化合物和金属盐类对活性炭进行单独或联合处理,可改变其表面化学结构使其吸附变为更具选择性,是许多应用场合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参 考 文 献[1] de Barr J A,L izzi o A A.A dso rp ti on of SO2on B itum inous Coal Char and A ctivated Carbon F iber.Energy&Fuels,1997,11:2672271[2] Ch iang H unglung,H uang C P,Ch iang P C.Effect of M etal A dditives on the Physico2chem 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tivatedCarbon Exemp lified by Benzene and A cetic A cid.Carbon,1999,37:191921928[3] Sun J ian,H i ppo E J,M arsh H.A ctivated Carbon P roduce from A nillino is Basin Coal.Carbon,1997,35:3412352[4] Dom ingo2Garcia M,L opez2Garzon F J,Perez2M endoza M.Effect of Som e O xidati on T reatm ents on the T extural Characteris2tics and Surface Chem ical N atural of an A ctivated Carbon.J Co lllo id Interface Sci,2000,222:2332240[5] Guo J,Chonglua A.Effect of Surface Chem istry on Gas2phase A dso rti on by A ctivated Carbon P repared from O il2pal m stonew ith P re2i m p regnati on.Separati onand Purificati on T echno logy,2000,18:47255[6] 李开喜.活性炭纤维对模拟烟气中SO2的脱除:[博士学位论文].太原: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1999[7] Boehm H P.Som e A spects of the Surface Chem istry of Carbon B lack and O ther Carbons.Carbon,1994,32:7592769[8] L ahaye J Q.T he Chem istry of Carbon Surfaces.Fuel,1998,77(6):5432547[9] 刘植昌,吕春祥,凌立成等.金属催化气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炭素技术,1999,105(增刊):17220[10] To les C A,M arshallW,JohnsM M.Surface Functi onal Group s on A cid2activated N utshall Carbon.Carbon,1999,37:120721214[11] Parkand S J,K in K D.A dso rp ti on Behavi o rs of CO2and N H3on Chem ical Surface2treated A ctivated Carbons.J Co llo id andInterface Science,1999,221:1862189[12] T amon H,O kazak iM.Influence of A cidic Surface O xides of A ctivated Carbon on Gas A dso rp ti on Characteristics.Carbon,1996,34(6):7412764[13] Jagiello J,H andous T J,Schw arz A.Inverse Gas Ch rom atograph ic Study of A ctivated Carbons:T he Effect if Contro lledO xidati on on M icro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 ical Functi onlity.J Co llo id&Interface Science,1992,151(2):4332445[14] M angun C L,Benak K R,Econom y J et a l.Surface Chem istry Po re Size and A dso rp ti on P roperties of A ctivated CarbonF ibers and P recurso rs T reated w ith Ammonia.Carbon,2001,39:180921820[15] M angun C L,D ebarr J A,Econom y J.A dso rp ti on of Sulfur D i oxide on Ammonia2treated A ctivated Carbon F ibers.Carbon,2001,39:168921696[16] M enedez J A,Ph illi p s J.X ia B et a l.O n the M odificati on of Chem ical Surface P roperties of A ctivated Carbon:In the Searchof Carbon w ith Stable Basic P roperties.L angm uir,1996,12:440424410[17] 杨全红,郑红堂,王茂章.恶臭治理中的炭质吸附剂.新型炭材料,1996,11(3):18219[18] Cal M P,Strick lera B W,L izzi o A A.H igh T emperature H ydrogen Sulfide A dso rp ti on on A ctivated Carbon I:Effects of GasCompo siti on and M etal A dditi on.Carbon,2000,38:175721765[19] D avini P.T he Effect of Certain M etallic D erivatives on the A dso rp ti on of Sulfur D i oxide on A ctive Carbon.Carbon,2001,39:4192424[20] Rodriguez2R eino so F,M o lina2Sabi o M,M nnecas M S.Effect of M icropo ro sity and O xygen Surface Group s of A ctivatedCarbon in the A dso rp ti on of M o lecules of D ifferent Po larity.J Phys Chem,1992,96:2707[21] L ee J K,Juh D J,Park D et a l.Sulfur D i oxide A dso rp ti on over A ctivted L ignite Char P repared from F luidized Bed Pyro lysis.Chem Eng Sci,1994,49,4483[22] W u Jufang.T he Influence of Physico2chem ical P roperties of VOC s on the A ctivated Carbon A dso rp ti on Capacity.In:Internati onal Confenence on Carbon,Beijing,2002[23] Zaw adzk i J.Infrared Studies of SO2on Carbon :T he SO2Species A dso rbed on Carbon F il m s.Carbon,1987,25(4):4952502[24] 程振民,蒋正兴,袁渭良.活性炭表面SO2的催化氧化三相反应动力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7,23(1):7213[25] D avini P.A dso rp ti on and D eso rp ti on of SO2on A ctive Carbon:T he Effect of Surface Basic Group s.Carbon,1990,5652571[26] 刘清雅,李春虎,赵法宝.活性炭脱硫剂制备影响因素分析.煤炭转化,2000,23(3):27231[27] 荣海琴,郑经堂.改性PAN2A CF s对甲醛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新型炭材料,2001,16(1):44248(下转第88页)参 考 文 献[1] 黄格省.硫磺深加工产品开发浅析.兰化技术,1997(3):45246[2] 叶进春,筱 辉,李国平等.不溶性硫磺制备研究.精细化工,1997(3):30231[3] 梁大明,刘 英,潘学敏.新型活性炭活化设备——外热式回转活化炉.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6(3):9210[4] 王 力,刘泽常.煤的燃前脱硫工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1272133STUDY ON INS OL UB L E SUL FUR PROD UCT I ON B YCOAL-PY R ITE D RY-W ET M ETHODHuang Renhe L iu Zh ip i ng and L i Ha ibo(S hand ong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T echnology,250031J i′nan)ABSTRACT T he thesis p u t fo r w ard coal2p yrite com p rehen sive u tilizati on new techno logy. O n the conditi on of the certain tem peratu re and reducti on2atm o sphere,coal2p yrite pyro lysis w as p roceeded,w h ich get pyro lysis so lid and gas p roduct—FeS residue and H2S,SO2ven t gas. In so lub le su lfu r has been p roduced by catalyst2ox idizing p yro lysis so lid and gas p roduct.In so lub le su lfu r p ercen t conversi on reaches m o re than50%in the techno logy.In so lub le su lfu r con ten t reaches m o re than90%.Stab le p rop erty reaches m o re than90%.T he techno logy p rovides the new m ethod fo r coal2p yrite com p rehen sive u tilizati on.KEY WOR D S coal2pyrite,dry2w et p rocess,catalyst2ox idizing,in so lub le su lphu r(上接第36页)[28] H uang Zhenghong,Kang F,Zheng Y P et a l.A dso rp ti on of T race Po larM ethyl2ethyl2ketone and N on2po lar Benzene V apo rson V isco se R ayon2based A ctivated Carbon F ibers.Carbon,2002,40:136321367[29] Cal M P,Rood J M,L arson S M.Gas Phase A dso rp ti on of V o latile O rganic Compound and W ater V apo r by Physico2chem icalM ethod on A ctivated C lo th.Energy&Fuels,1997,11:3112315[30] L ee W H,R euft P J.V apo r A dso rp ti on on Coal and W ood2based Chem ically A ctivated Carbons :A dso rp ti on of O rganicV apo rs.Carbon,1999,37,15220[31] 王成杨,冯丽萍,何 菲.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特性及其对有机蒸气的吸附研究.炭素,1999(4):327A SURVEY OF ACCT IVATED CARB ON SURFACE CHE M I CALMOD IF I CAT I ON AND ITS APPL I CAT I ON INAD S ORPT I ON OF POLAR MOL ECUL ESShan X i aom e i D u M i nghua3 Zhu Shuquan and Zhang W enhu i3(Ch ina U n iversity of M in ing and T echnology,100083B eij ing;3B eij ing R esea rch Institu te of Coa l Che m istry,Ch ina Coa l R esea rch Institu te,100013B eij ing)ABSTRACT T he su rface p rop erties and m icro structu re of activated carbon p lay a sign ifican t ro le on adso rp ti on.T he p resen t paper gives a review of i m p roving the adso rp tive capacity on po lar m o lecu les th rough changing m icropo ro sity and m odifying chem ical su rface p 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T he functi onal group s on su rface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described in th is paper.Effect of po ro sity and su rface oxygen group s on adso rp ti on esp ecially of SO2and VOC s on m 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s are discu ssed as w ell.KEY WOR D S activated carbon,su rface chem ical m odificati on,adso rp ti on,su rface p rop erties。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摘要】防水材料是经过高温高压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无定形碳素材料。
这种碳素材料为多孔固体,孔隙结构发达,其表面积每克约有500-1500m2。
活性炭对于溶液、气体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以及颗粒,都有很好的渗透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使活性炭更加功能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或许必然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活性炭材料改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势态他们还提出了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活性炭;改性;发展趋势;前景与树脂、硅胶等吸附材料相比,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中发达、表面积大的特点,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由此,交叉学科助剂的应用领域也就随即扩大。
在科技、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向前发展的今天,对于活性炭的要求也若干的有所提高。
在“高吸附、多功能、高强度”的基本要求下,出现明显了专用炭质吸附材料,而且它的需求急剧市场也在不断的增大。
在目前的情况下,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活性炭一般满足一般需求,对于有特殊市场需求的订单,传统工艺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现象,对聚乙烯活性炭表面进行表面改性,有望成为了解决活性炭应用的有效手段。
一、活性炭的结构与特性第一、活性炭的孔隙构型活性炭的颗粒结构指的就是孔容、孔径分布以及孔的形状。
因为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非常复杂,孔径分布范围广,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活性炭的吸附专业知识能力要强大许多。
活性炭本身具有吸附性和催化性,这二者之间的转化也全依赖于它自身的多孔隙结构。
活性炭的孔隙众多,而且每新颖一种空隙都以各自独特的功能:在活性炭中,微孔(直径小于2nm)数量很大,且比表面积巨大,活性炭将会呈现它强大无机的吸附性;中孔(又被称之为介孔,直径在2~50nm之间)可用于负载触媒及化学药剂的脱味剂;活性炭的大孔(直径大于50nm),通过在其中繁殖微生物,可以做到无机碳材料发挥出生物质的高分子功效。
这三种尾端都具有吸附的特性,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微孔,所以说,活性炭的吸附存储空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微孔的数量有多少。
活性炭的改性及吸附性能的报告,800字

活性炭的改性及吸附性能的报告,800字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环境保护材料,它可以有效吸附污染物,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活性炭的改性与吸附性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改性是在活性炭的基础上附加各种表面活性剂,改变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实现优化性能和有效应用。
常用的改性方法有氯离子水解改性、嵌入改性、外层改性和复合改性等。
这些改性方法都可以改变活性炭的结构,提高它的表面硬度、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指它能够有效吸附污染物,一般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是由活性炭表面的尺寸大小、形貌、pH值、温度及物质的分子结构而产生的,它主要是通过偶然的力作用来吸附污染物。
化学吸附是指污染物与活性炭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无毒无害的自然反应物,从而实现净化环境的效果。
活性炭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清除空气中的VOCs,净化水源,降低污染物的毒害,保护环境。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及其吸附性能,提出不同的改性方法,以实现更高的吸附性能和净化环境的效果。
因此,活性炭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是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未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摘要: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电子云和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影响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应用要求,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对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采用碳沉积技术对孔结构的改变,针对不同应用条件对活性炭表面极性的改性等。
关键词:活性炭;表面改性;改形;极性基团Abstract: unsaturated electron clou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hetero-atom affecte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order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must be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method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 the shap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change, using carbon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urface polarity of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etc.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Change shape; Polar groups前言1【活性炭应用领域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高吸附、多功能、高强度”的总要求下,(减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突进)【4,6】。
出现了对专用炭质吸附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多的趋势。
目前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活性炭只能识活性炭表面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可行的途径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现在的活性炭种类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功能化高品质专用的活性炭,【3-5】】一、前言与树脂、硅胶、沸石等吸附剂相比,活性炭具有许多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特性。
活性炭吸附剂的优点1、活性炭的表面特性活性炭具有的表面化学性质、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不同,是活性炭具有选择性吸附的主要原因。
2、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再生活性炭的化学性质稳定、能耐酸、耐碱,所以能在较大的酸碱度范围内应用;活性炭不溶于水和其他溶剂,能在水溶液和许多溶剂中使用。
3、催化性质活性炭作为接触催化剂用于各种异构化、聚合、氧化和卤化反应中。
它的催化活性是由于炭的表面和表面化合物以及灰分等的作用。
4、有较发达的孔隙结构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除了活性分子筛以外,孔径分布范围较广,具有孔径大小不同的孔隙,能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各种物质。
5、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
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
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附,起净化作用。
而且可以去除异味和某些液体的颜色。
活性炭因为这些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理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有机,无机,细菌及尘埃等污染物。
【1-3】而且,活性炭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本文中粒状活性炭的微晶结构中为微孔和中孔。
1.1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理论1.1.1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活性炭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有:形状、外观、比表面积、孔容积、比重、目数、粒度、耐磨强度、漂浮率等。
主要化学性能指标有:PH值、灰分、水分、着火点、未炭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硫酸盐、酸溶物、醇溶物、铁含量、锌含量、铅含量、砷含量、钙镁含量、重金属含量、磷酸盐等。
【活性炭的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去除活性炭液相和气相中杂质为物理吸附类。
凝聚现象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或静电引力)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分子可产生强大的吸力,将杂质吸附到孔径中。
因为要求杂质孔径必须小于活性炭孔径,所以需不断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制备出不同的孔径结构的活性炭。
化学吸附是活性炭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作用力是化学键。
化学吸附可解释为电子对共享或电子转移,并不是简单的活性炭表面含有的氧化物及络合物可与被吸附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将被吸附物质结合到活性炭的表面。
活性炭的吸附是两种吸附作用综合的结果。
】1.1. 2活性炭的吸附机理1.1.3活性炭改性的原理及方法1.2 分析活性炭吸附剂性能的理论依据1.3此课题研究的现状1.4研究此课题的意义1.1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理论活性炭的主要原料几乎可以是所有富含碳的有机材料,如煤、木材、果壳、椰壳、核桃壳、杏壳、枣壳等。
这些含碳材料在活化炉中,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被转换成活性炭。
在此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而所谓的吸附过程正是在这些孔隙中和表面上进行的,活性炭中孔隙的大小对吸附质有选择吸附的作用,这是由于大分子不能进入比它孔隙小的活性炭孔径内的缘故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
因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二级出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有:活性炭的特性;被吸附物的特性和浓度;废水的PH 值;悬浮固体含量等特性;接触系统及运行方式等。
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氯代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还能吸附苯醚、正硝基氯苯、萘、乙烯、二甲苯酚、苯酚、DDT、艾氏剂、烷基苯磺酸及许多酯类和芳烃化合物。
二级出水中也含有不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的中间降解物质,比原有的有机物更难被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对THMS的去除能力较低,仅达到23-60%。
活性炭吸附法与其他处理方法联用,出现了臭氧-活性炭法、混凝-吸附活性炭法、Habberer 工艺、活性炭-硅藻土法等,使活性炭的吸附周期明显延长,用量减少,处理效果和范围大幅度提高。
1.1.1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缓慢作用过程。
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其与表面张力、表面能的变化有关。
引起吸附的推动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溶剂水对疏水物质的排斥力,另一种是固体对溶质的亲和吸引力。
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多数是这两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其吸附能力,在选择活性炭时,应根据废水的水质通过试验确定。
对印染废水宜选择过渡孔发达的炭种。
此外,灰分也有影响,灰分愈小,吸附性能愈好;吸附质分子的大小与炭孔隙直径愈接近,愈容易被吸附;吸附质浓度对活性炭吸附量也有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是随吸附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的。
另外,水温和pH值也有影响。
吸附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1.选择的活性炭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2.活性炭中酸碱度,氯化物,硫酸盐不合格或炭粒过细使溶液染色不易滤清,影响了质量。
3.活性炭中锌盐,铁盐不合格,铁盐含量高时,会使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对氨基水杨酸等变色。
4.脱色力差或不合格,导致制剂杂质含量增加。
活性炭质量差,本身所含杂质较多能污染药液,往往导致制剂澄明度和微粒不合格,而且还影响制剂的稳定性,所以在配制大输液时,一定要选用一级针用活性炭。
1活性炭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必须要深入了解其表面化学结构。
活性炭的表面结构随着原料及制备工艺的不同而不同,影响其结构的因素主要是不饱和电子云以及炭结构的杂原子两方面1.1不饱和电子云的影响由于制备工艺的原因,活性炭的基本微晶结构受到了晶体结构不完整的石墨层的干扰,明显改变微晶结构骨架中电子云的排列,出现了不完全饱和价(剩余价)或不成对电子,而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特别是影响对极性物质或可极性化物质的吸附。
1.2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的影响活性炭中含有两种类型的杂质,一种以化学结合的元素为代表,如氧、氢、氮、磷、硫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中有的是由于炭化不完全保留在活性炭结构中,有的是在活化时化学结合于活性炭表面或由于炭表面被氧或水蒸气氧化二化学结合于表面上。
它们在活性炭表面上形成多种官能团,主要以含氧官能团的形式存在。
表面含氧官能团主要有羧基、内酯基、羰基、酚羟基、醌基等。
另一种类型的杂质是灰分,这是产品的非有机部分。
活性炭内的灰分首先取决于原材料和活化方法,其组成主要是氧化物以及少量的硫酸盐、碳酸盐及Fe、Ca、K、Na、Mg等金属的化合物,根据原料不同还有不等量的硅。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取决于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而表面化学性质决定了活性炭的化学吸附【9】。
化学性质由表面的化学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表面杂原子以及化合物决定,不同的表面官能团,杂原子和化合物对不同的吸附质的吸附有明显差别【16】,使活性炭有更高的选择性对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面改性是很有意义的。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一般分为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含氧官能团多为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基及环式过氧基。
含氮官能团一般以两类酰胺基,酞亚胺基,乳胺基,类吡咯基,类吡嘧啶基等【11—13】。
【探讨氨水浓度和改性时间对活性炭吸附CH4和N2的等温线、分离因子以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氨水改性后活性炭对甲烷吸附量提高了2.08%,并且分离系数由原始的5.02提高到5.38,其中吸附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活性炭样品的孔径大小,另外改性后在表面引入了碱性基团,改变了样品的极性,其中12 h,10%浓度氨水改性活性炭效果最佳。
】2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有很多种,按照其改性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改性和改形。
改形一般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其外观、形状进行改性或对其孔状结构进行修饰,从而满足某种要求。
改性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从而改变其吸附、催化等性能。
2.1活性炭的改形2.1.1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由于活性炭产品一般呈现黑色,且会因移动或使用时相互摩擦而损耗,并产生黑色粉尘。
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水清洗,但这种方式只能除去表面浮灰不会除去黑色。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涂层,在不影响吸附性能的基础上,给活性炭表面涂上一层薄膜,这样既消除浮沉又使其具有多种外观。
(表面涂层剂粒径为0.01~0.1μm 合成树脂水性乳液粒子最好,缺点:涂层剂部分隐藏炭表面的活性点和表面官能团。
)活性炭成型物是将粉末状活性炭用胶粘剂粘连在一些多孔质基材上如无纺布,纤维质毡,进而制成过滤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