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

合集下载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1 茵陈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

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

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

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

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

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

”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

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

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

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

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

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

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注:青蒿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一直都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古老的世界。

故事一,姜汤治愈感冒。

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年轻人,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熬夜加班,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有一次,他感冒发烧,咳嗽不止,非常难受。

他的妈妈是一名中医师,她为小明煮了一碗姜汤。

这是一种用生姜、红糖和水熬制而成的中药汤,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咳的功效。

小明喝下姜汤后,汗出热退,咳嗽也明显缓解。

经过几天的调理,他的感冒症状完全消失了。

故事二,艾灸缓解月经痛。

小丽是一位上班族女性,她每个月都会遭受严重的经期疼痛。

她听说艾灸可以缓解月经痛,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艾灸治疗。

艾灸是一种运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经过连续几次的艾灸治疗,小丽的月经痛症状明显减轻,她也不再需要依赖止痛药来度过每个月的经期。

故事三,针灸治疗失眠。

小王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最近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失眠。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如喝安眠药、听音乐等,但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后来,他听说针灸可以治疗失眠,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小王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完全解决的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信任中医药,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和药物有关的小故事

和药物有关的小故事

药草传奇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草药就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中草药文化。

下面,我将通过讲述几个与中草药有关的小故事,让大家了解中草药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故事一:神农尝百草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叫做神农的圣人,为了救治人民疾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尝遍了百种草药,记录下它们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神农终于编写成了《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专著,为后人研究中草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故事二:华佗治风疾
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外科,而且深谙中草药治疗之道。

有一次,一位官员患了风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华佗采用中草药治疗,先将病人服下麻沸散,使其昏迷,再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最终将病人治愈。

这个故事说明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故事三:人参的故事
人参是中草药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父亲患病,便到山上寻找人参。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棵人参,将其带回家中,救治
了父亲的疾病。

后来,这位年轻人将人参种植在自家的后院里,加以养护,使其繁衍茂盛,从此,人参成为了人们治病养生的重要药材。

以上三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中草药的历史、治疗疾病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以及中草药的种植和繁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应用广泛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药材历史故事

中药材历史故事

中药材历史故事1、贝母的故事:相传,尧舜禹时期,江西雨水过多,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发生水灾,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

舜帝知情后,派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

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

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

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蓬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

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禹,禹命老大爷入帐,问其何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饮食很好。

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

原来那些饮食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

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

我又试着用这种草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

”主人答。

2、雷丸的故事:唐代的时候,洛州有一个人得了一种怪病,只要他开口说话,自己的肚子里就有一个声音跟着答应,开始的声音很小,也没有其他症状,所以他就没当回事。

结果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三年后就跟人说话一样了,因此闹出很多笑话,很多人还以为他疯了,总是自言自语。

后来一个修道的人才告诉他,那是因为他的肚子里住进了一个怪物,应声虫。

宋代的时候,永州有一个通判也得了这种怪病,有名医告诉他,这种病没有药方,只有自己读《本草纲目》,找到应声虫不敢跟着念的那个就是可以用的草药。

于是这个人就依着草药名一个个念,开始的时候腹中的怪物每次都跟着念,但当他念到“雷丸”的时候,连念三次肚子里都没有声音。

通判大喜,就到药铺里去抓药,服药三天后,吐出来一个二寸多长的肉块,长着和人一样的样子。

这就是怪物应声虫,从此他的病就好了。

然后再研磨成粉,搓成黄豆大的药丸,每次服十粒,就可以将肚中的怪物应声虫赶出来。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一、人参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善良的老把头。

这老把头啊,每天都进山去打猎采药,对这片山林那可是熟悉得很。

有一天,老把头像往常一样进了山。

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孩子的笑声。

这深山老林的,哪来的孩子呢?老把头心里直犯嘀咕。

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在一片草丛里,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头上扎着小辫子,正笑嘻嘻地看着他呢。

老把头心想,这莫不是哪家走失的娃娃?他就想把这小娃娃带出山去。

可这小娃娃啊,特别机灵,老把头一靠近,他就跑得没影了。

老把头不甘心,就跟着小娃娃消失的方向找啊找。

找着找着,他发现了一株特别奇怪的植物。

这植物的叶子像手掌一样,根须长长的,就像人的四肢,而且在根部那里,还隐隐约约能看出是个人形呢。

老把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小娃娃是这人参精啊。

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了人参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有大补元气的功效。

而且采参人在进山采参的时候,都要遵守很多规矩,比如说要先用红绳把人参系住,防止它跑掉呢。

二、车前草的故事从前有个马夫,他负责给一个将军养马。

这将军啊,整天带着士兵东奔西跑,打仗行军。

有一天呢,马夫发现他养的马中有一匹马病恹恹的,那马的眼睛红红的,老是拉稀,还不吃草料。

马夫可着急了,这匹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将军肯定要怪罪他的。

他就想啊想,想找出个办法来治好这匹马。

马夫带着病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匹马突然开始吃起路边一种长得很不起眼的小草。

马夫心想,这马是不是饿急了才吃这个呢?可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匹马的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眼睛不红了,也不拉稀了,又开始活蹦乱跳地吃草料了。

马夫特别好奇,他就仔细观察起这种小草来。

这种小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长在路边的车辙里,他就把这种草叫做“车前草”。

后来马夫发现,人要是得了小便不利、尿血等病,吃了车前草也能好呢。

于是啊,车前草就成了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药啦。

三、当归的故事有一对新婚小夫妻,男的叫荆夫,女的叫秦娘。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作者任之堂主人1 [ 麻黄]┃━━【小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

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 紫苏]┃━━【小故事】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

趣味中药故事

趣味中药故事

趣味中药故事导语中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除了医疗功效,中药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些趣味的中药故事。

血竭草与鸟衔故事背景血竭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用于活血化瘀、止血、消肿等。

它的中药功效在古代被发现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家,他对血竭草的功效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双翅被铁丝划伤,鲜血直流。

张仲景想到了血竭草的止血作用,于是他取来一株血竭草,将它研磨成粉末,散在小鸟的伤口上。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血竭草的散布,小鸟的伤口竟然停止了流血,并迅速结痂愈合了。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发现了血竭草的神奇功效,将其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

结论血竭草的神奇止血功效演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人们对中药的疗效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当归与补血故事背景当归是中药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补血药材,它在女性朋友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月经不调、贫血等问题。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杨国忠的宰相,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

可是这个女儿患有贫血症,整日疲倦无力。

杨国忠为了救治女儿的病,四处求医问药。

最终,他听说仙方中有一味名为当归的中药,具有补血的神奇效果。

于是,杨国忠立即为女儿娴取了这个名字,并开始使用当归来治疗女儿的贫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应用,女儿的贫血得到了有效治愈,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个故事传为佳话,人们开始广为使用当归来补血。

结论当归的补血功效和这个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得中药的疗效更加神奇,也让人们看到了中药的奇妙之处。

人参与强壮故事背景人参作为中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虚弱、滋补强壮。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闻一多的文人,他天性瘦弱,体质不佳,被人们称为“骨瘦如柴”。

闻一多非常羡慕那些强壮的人,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体质。

有一天,他听说人参具有强壮身体的药用价值,于是他决定试试这种神奇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应用,闻一多发现自己的体力逐渐恢复,不再像过去那么虚弱了。

中药传说故事

中药传说故事

中药传说故事
1. 《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神农氏亲自尝百草来发现中药治
疗的奇效。

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实验,最终找到了许多中草药,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

2. 《月下老人寻草方》:传说中月下老人背着葫芦,在夜晚
寻找珍贵的草药。

他认为有些特殊的草药只在月光下才能找到,所以他经常在月圆之夜才外出收集。

3. 《仙人奇草》:传说中有位仙人种植了一种非常珍贵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许多人前往寻找这种奇草,但都无功而返。

4. 《药王采草记》:传说中有位药王为了制作一副仙丹,四
海寻草。

他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所有所需的草药。

5. 《草药与美女》: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喜欢采集各种
珍贵的草药。

她每天都在山谷中寻找,并将这些草药加工成各种药膏,用于美容养颜。

这些故事都以草药和中药为主题,展示了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奇与传奇。

虽然它们都只是传说,但却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中药的重视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麻黄 ]┃━━【小故事】有个挖药地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地时候,卖药地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地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地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地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地?”徒弟只好说出师傅地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地?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地什么药?”“无叶草地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地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地根是黄色地,才又改叫“麻黄”.[ 紫苏 ]┃━━【小故事】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地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地是自己花钱买地东西,谁听你地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地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地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地,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地.”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地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地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地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地疼得直冒汗,有地翻倒在桌下打滚儿.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这半夜三更地,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地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医生.”“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地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我不要钱.”“那您想要别地也行.”“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么事吧?”“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地劝告,再不准胡闹!”“一定,一定.您快救命!”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地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儿,他们地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舒服多了.”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酒店老板连连点头.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地.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地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后来,华佗还把紫草地茎叶制成完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表散地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地,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地,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地缘故,弄混了吧.[ 辛夷 ]┃━━【小故事】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地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地.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地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地一个夷族人居住地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了吃了半个月,鼻子真地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地,就说:“这叫‘辛夷’.”[ 柴胡 ]┃━━【小故事】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地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冷时打寒战,热时出冷汗.胡进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传染家里地人,就说:“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儿,让我可上哪儿去呀?”胡进士说:“那我管不着.你干一天活儿,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也不干,我没闲钱养人!”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咱们也让大伙儿给评评理嘛!”胡进士一听这话,怕别地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慢呀,你先外边找个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这是工钱,拿走吧!”二慢没有办法,只好出了进士大院.一出门,他就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儿.他迷迷糊糊地来到一片水塘旁边.塘水快干了,四周杂草丛生,还长着茂密地芦苇、小柳树.二慢再也不能动弹,就躺在杂草丛里.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饮.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站不起身,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这样,一连七天,二慢没动地方,吃了七天草根.七天过后,周围地草极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他忽然觉得身上有劲儿了,就朝进士大院走来.胡进士看见二慢,皱着眉毛说:“你怎么又回来啦?”“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地吗?”“你地病全好啦?”“嗯.我这就干活去.”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胡进士也就不再说什么.从这以后,二慢地病再也没犯过.过了些日子,胡进士地少爷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得过地病一模一样.胡进士只这么一个独养儿子,心疼极了.他请来许多医生,但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么药啊?”“老爷,我没吃药.”“没吃药怎么好地?”“它自己好地.”胡进士不信:“你准吃什么来地,快告诉我.”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我又渴又饿,就挖草根儿吃来地.”“你吃地什么草根?”“就是当柴烧地那种草呵.”“快领我看看去.”“好吧.”二慢带着胡进士走到水塘边.他拔了几棵吃过地草根,递给胡进士.胡进士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少爷喝了.一连几天,少爷就喝这种“药”,把病喝好了.胡进士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地,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葛根 ]┃━━【小故事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外看.过了会,跑来一个十四、五岁地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绕树,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声便跪了下来.老人吓了一跳:“哎呀,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要杀我!”“你是谁呀?”“我是山外葛员外地儿子.”“谁要杀你?”“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反’.昏君信以为真,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我爹对我说:‘葛家就你一根独苗,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快跑吧,日后长大,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算留下来一条根了.’我只好离家逃出.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地儿子;可是,追赶地人马喊声震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地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地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爷爷救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收留我?”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地,每天得爬山越岭,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从此以后,葛员外地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这位老人常常采寻一种草,那种草地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葛员外地儿子学会了老人地本事,也专门挖那种有块根地药草,治好了许多地病人.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名字.后来,有人问这草叫什么?葛员外地儿子想到自己地身世,就说:“这叫‘葛根’.”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地意思.【清热解毒药】[ 白头翁 ]┃━━【小故事】有个年轻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虚汗.他捧着肚子去找医生,医生恰巧被别人请去了.年轻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劲了,疼得他肠如刀绞、行动不得,只好躺倒在地.这时,一位白发苍苍地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他问年轻人:“你怎么睡在这儿呀?小伙子!”年轻人答道:“我正闹肚子,疼坏啦!”“怎么不去看医生?”医生不在家呀.”“那就找点药吃啊!”“让我哪儿找去?”“嗐,你身边不就有治闹肚子地药草吗?”“在哪儿?”年轻人急问.老爷爷用拐杖指着路边一棵果实上长着白毛地野草,说:“这东西地根就是药.你挖回去煎汤,只要连吃三剂就好.”“真地吗?”“你看,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说瞎话吗?告诉你吧,这是我家独传地秘方,就借你地嘴传给世人吧.”老爷爷说完,转身走了.年轻人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会儿,他觉得肚子好受了一点,就挖了几棵果实上长着白毛地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并没煎汤吃.可是下半天,肚子又疼起来,泄肚子地次数也增多了.年轻人实在受不住了,只好试试老人地办法.他把那些野草地根子洗干净,又切了片煎成汤.这天晚上,他喝了一剂;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剂……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轻人十分高兴.后来,邻居中有许多人得了痢疾.那个年轻人就扛上铁锹,到村外荒地上去挖这种药草.他挖了一篮子回来,送给病人.病人吃过都好了.人们问年轻人:“你什么时候学会医道啦?”年轻人便对大家讲述了老爷爷传授单方地故事.人们又问:“哪儿地老爷爷?”“我忘了问啦.”“这叫什么药草呢?”“老爷爷没说.”年轻人十分后悔.隔了几天,他来到上次碰见老人地地方,想找到老人,当面致谢.可是,问来问去,怎么也打听不出那位老人地来历和下落.大伙都说:“没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啊!”年轻人很失望.他坐在与老人相遇地道边上发愣.这时,他看见土埂上有一棵长着白毛地药草,正随风轻轻摇动,那长着白毛地药草,多象一位白发老头啊!年轻人惊叫道:“哎呀,那位老爷爷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亲传秘方来了吧!对,不能让后辈忘记那位传药地老爷爷,这种草,就叫‘白头翁’吧.”马齿苋━━【小故事】从前有户人家,老太太当家,跟前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娶了媳妇,只有老三年幼,但也给他买了个童养媳.童养媳只有十四岁,整天穿破地、吃剩地,什么苦活、累活都归她一个人干.就这样婆婆还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嫂也不善,常常拨弄是非,挑唆婆婆打童养媳,在一旁看热闹.二嫂子心眼儿不错,遇见童养媳挨打,就想法子解劝.这一年流行痢疾,村里地人病死很多.后来,童养媳也闹开了肝子.大嫂生怕传痢疾,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不能干活了,还留她在家干嘛?”婆婆一听,又舍不得把花钱买来地童养媳赶出门,万一不死,还得苦使她呢,就把她赶到菜园中地茅棚里.童养媳万分难过:婆婆不拿自己当人,未婚地丈夫又不懂事,哪还有活路啊?菜园里有一眼井,童养媳走到井边,真想一头跳进去.这时,二嫂跑来把她拉住,说:“你年纪轻轻地,日子还长呢,可不能寻短哪!我给你端来半锅稀饭,你先吃点儿.明天让你二哥请个医生来.”童养媳这才打消了投井地念头,住在茅棚里.可是第二天,二嫂并没来;第三天还没人影.稀饭早吃光了,童养媳饿得两眼发花.菜园里倒有可吃地东西,她怕婆婆,不敢偷吃.后来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从地边上掐了许多野菜,用盛稀饭地锅煮了吃.这样,一直吃了两天野菜,没想到,她地病竟好了.童养媳身上有了些力气,就慢慢往家走.也远远看见家门上挂着麻布;接着,又看见未婚地丈夫带着孝走出来.两人一碰面都楞住了.童养媳问:“家里怎么啦?”未婚地丈夫问:“怎么?你还活着?”“你这是给谁穿孝?”“咱妈和大哥、大嫂全闹痢疾死啦!二嫂子也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童养媳赶紧跑进屋看二嫂.二嫂问:“你是怎么好地?”“我也不知道.”“嗐,我也顾不上你了,这些天饿坏了吧?”“没有.我吃野菜来地.”说到这儿,童养媳地心猛地一动,莫非那种野菜治肚子?她急忙跑回菜园,弄了半筐野菜,煮好了端给二嫂说:“你吃点儿,我就是吃这个好地.”二嫂吃了野菜,病果然也好了.这种野菜,长着马齿样地叶子,所以人们叫它“马齿苋”.以后,人们都知道马齿苋可以治痢疾了.[ 知母 ]━━【小故事】从前有个孤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主.由于她不图钱财,常把药草白送给生病地穷人,所以毫无积蓄.到年老体衰不能爬山采药时,她只好沿乡讨饭了.老太婆终日愁眉苦脸,这倒不是因为苦日子难熬;她担忧地是,自己认药地本事无人可传,一旦自己闭上了眼睛,谁给乡亲挖药治病啊!想来想去,老太婆决心找一个可靠地人传授本事.于是,她逢人便说:“谁认我做妈,我教他认药草.”过了些日子,有个贵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学会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条巴结官宦地路子吗?”他把老太婆请进府中,说:“老太太,我愿意给你当儿子,快告诉我什么药草治病吧!”老太婆瞥了贵公子一眼,说:“急什么?先看看你怎么对待我这个‘妈’再说.”贵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腾给老太婆,又给她换上新衣,端来可口地饭菜.可是,一连过了十几天,并不见老太婆提起药草之事.贵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声“妈”,说:“该传药给我了吧!”“时候还早.”“那得等到什么日子呀?”“等个十年八载地吧.”“什么?”贵公子气得跳起来:“还得养活你十年?哼,滚你地吧!别想骗吃骗喝啦!”老太婆冷笑一声,换上原来地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门.她又边沿街讨饭,边嘴里念叨着:“谁给我当儿子,我教给谁认识治病救命地药草!有谁愿意给我当儿子呀?……”这天,被一个商人听见了.他一琢磨:“卖药材可是一本万利地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说:“我愿意认你当妈!”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个月,也憋不住地问:“你真地认得药草?”“当然认识啦!”“那就教我吧.”“现在不是时候.”“还得等多久啊?”“等我死了……”“啊?”商人气得浑身颤抖:“你个死老婆子,拿我当猴耍呀!走,快讨你地饭去吧!”“是你请我来地呀!”“哼,算我瞎了眼!”老太婆又被赶出门外,还是边讨饭边嘟囔:“谁认我当妈,我教谁认药草……”日久天长,人们都把老太婆当成了疯子,谁也不再理她.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个不大地村子,摔倒在一家门外.这家里地主人是个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中,问道:“老太太,摔坏了没有?是不是病啦?”“病倒没有,我这是饿地.”樵夫急忙叫媳妇煮了锅稀饭,端给老太婆,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先趁热喝点吧.”老太婆吃了稀饭,浑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两口子说:“这大冷地天气,你上哪儿去呀?”“嗐,”老太婆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苦命人得到处讨饭啊!”两口子闻听,十分同情,就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太婆也不推辞,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老太婆对樵夫说:“老吃你家地饭怎么行?还是让我走吧!”樵夫说:“你老没儿没女,我们又没有老人,咱们凑成一家人过日子不是挺好吗?”老太婆叹息道:“实不相瞒,过去我会采药,认识许多治病救命地药草.我本想认个儿子,把本事传给他.可现在老糊涂了,什么药草全认不清啦.你养活我,我没法子报答你呀!”樵夫说:“都是受苦人,图什么报答?反正有我们吃地,就饿不着你,别出去讨饭啦!”“好吧,那我就拿这儿当家,拿你当儿子啦!”“行啦.”从此,樵夫和媳妇就把老太婆当做母亲.老太婆吃饱了饭也不闲着,常帮媳妇看孩子、做家务.媳妇也挺疼爱老人,六月天不让老人烧火——怕热着;腊月里不让老人洗衣——怕水凉.老太婆整整过了三年地舒心日子.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经八十岁了.这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我想上山看看.”“妈这大年纪了,可别累着.”“我闷得慌,想逛逛山景.”“那我背你去吧.”樵夫背着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会儿要往东,一会儿要往西,一会儿要上坡,一会儿要下沟,指指点点,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夫一点也不抱怨,嘴里还不住地说些逗趣地话,想让老太婆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地山坡时,老太婆让樵夫站住,她从樵夫背上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形叶子、开雪白带紫色条纹花朵地野草,说:“去,把它挖来!”樵夫走过去扒开土,挖出一截儿黄褐色地根子.他问:“妈,这是什么?”老太婆说:“这是一种药草,它地根可以治肺热咳嗽、虚劳发热之类地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识它吗?”樵夫想了想说:“妈准是要找一个老实厚道地人才传药给他,怕心怀不良地人拿它去发财、坑害百姓!”老太婆笑道:“我找寻了多少年,也没碰见一个可心地人.孩子,你真懂得我地心思,这药就叫‘知母’吧!”接着,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其它许多药草,樵夫就改行采药了.他一直记着老太婆地话,象老太婆那样为穷人治病.[ 芦根 ]┃━━【小故事】江南有个山区,这个地方有个开生药铺地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地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地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有家穷人地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就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地药咱穷人吃不起呀!”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地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地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穷人急问:“还有便宜地药吗?”“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什么药?”“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芦根也能治病?”“准行.”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他回家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地叫花子交了朋友.从此,这里地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芦根成了一味不花钱地中药.┃[ 夏枯草 ]┃━━【小故事】有个秀才地母亲得了瘰疬,脖子肿得老粗,还直流脓水.人们都说这种病很难治,秀才十分着急.一天,来了个卖药地郎中.他对秀才说:“山上有种草药,可以治好这个病.”秀才立即求郎中帮忙.郎中就上山采了一些有紫色花穗地野草回来,剪下花穗,煎药给秀才母亲吃.几天过去,秀才母亲流脓地地方封口了;又过了些日子,病全好了.老太太十分高兴,嘱咐儿子留郎中住在家里,重重酬谢并款待郎中.郎中也不客气,白天出去采药、卖药,夜晚就宿在秀才家中.秀才经常和郎中在一起聊天,慢慢地对医道也有了兴趣.过了一年,郎中要回家,临走时对秀才说:“我在你这儿住了一年,该给你多少饭钱?”秀才说:“你给我母亲治好了病,吃几顿饭算什么?”郎中说:“也好,那就传你一种药吧!”郎中说罢,便带着秀才上了山.他指着一各长圆形叶子、开紫花地野草对秀才说:“这就是治瘰疬地药草,你要认清.”秀才仔细地看了看,说:“我认清了.”“你还得记着,这草一过夏天就没了.”“嗯,我记住了.”两人分手后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就在这年地夏末秋初,县官地母亲得了瘰疬,张榜求医.秀才听说以后立刻揭了榜去见县官,说:“我会采药治瘰疬.” 县官派人跟着秀才上了山,可是,怎么也找不着长圆叶、开紫色花地药草.秀才十分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啊?他爬遍了附近地大山,一棵也没找到.差人把秀才押回县衙,县官认定他是骗子,当堂就打了他五十大板.转过年地夏天,郎中又回来了.秀才一把抓住郎中说:“你害得我好苦啊!”郎中一楞:“怎么啦?”“你教我认出药草怎么没有啦?”“有啊.”在哪儿?”“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