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含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辅导讲义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课前一开心开学前夕为什么下雪?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凄凉凄惨忧伤的气氛3、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4、揭露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5、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情节埋下伏笔……知识梳理阅读思路: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典语段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金题精讲题一: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复习目标:1.了解小说阅读在环境描写鉴赏方面的命题特点。
2.学习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方法指津第2课时:练习及讲评【课前预习】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小说里一般会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3)渲染某种气氛。
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一种特定的氛围。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有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书籍、茶具等,显示出他保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5)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是语文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恰到好处,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沉睡的城市》这篇课文中,环境描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城市的沉睡状态。
课文中描述了一个城市在夜晚的景象:“夜幕降临,慢慢地,她脱下短褂,穿上一袭银纱,躺在江边。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城市似乎进入了一个沉睡的状态,生动而美丽。
语言简洁明了,图画清晰,读者可以清楚地想象到这个场景。
此外,在《人生的旅程》这篇课文中,环境描写被用来展现主人公旅行的过程和环境变化。
课文中描述了主人公经过一片茂盛的森林:“沿途,迎面走来一群群崇山峻岭,躲在漫天藤萝的茂密丛林中。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增强了整个故事的感染力。
在《掌声与笑声》这篇课文中,环境描写被用来表达主人公走上舞台的紧张与激动的心情。
课文中描述了台上的灯光:“灯光像绽放的鲜花,一盏一盏消失,把我推向舞台。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到主人公置身于舞台光芒之中,感受到了他的紧张和激动。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描写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总的来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恰到好处,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进一步提升对语文的审美能力。
期待更多这样精彩的环境描写出现在课文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阅读乐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辅导讲义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课前一开心开学前夕为什么下雪?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凄凉凄惨忧伤的气氛3、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4、揭露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5、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情节埋下伏笔……知识梳理阅读思路: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典语段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金题精讲题一: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四讲: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四讲: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渲染了××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2.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一)父亲的阳光北雁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
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
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
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
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
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
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
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
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
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
小说阅读考点3:分析小说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含答案)

考点三分析小说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文本展示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点透视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景物描写是营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同时也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关注景物描写在整个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近几年高考江苏卷中一个高频命题点。
江苏卷在20XX年有涉及景物描写的表现特色的试题,20XX年有涉及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的试题。
应予以一定的关注。
典题例析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宗璞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isyourwar!”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
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
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
”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
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景物描写方法及鉴赏角度(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景物描写方法及鉴赏角度【知识梳理】一、环境描写的定义(1)环境描写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其中包括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附:导致景物特征不同的因素季节的不同:一年有春夏秋冬季节,每个季节景物都有不同的特征。
时间的变化:同一季节的同一天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往往各有特征。
气候的不同: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不同。
地理的不同:南方、北方城市乡村等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景物特征。
二、景物描写中经常运用的方法1、运用各种色彩进行渲染。
用各种颜色来“装饰”景物,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的色彩通过色彩的结合和渲染,注重色彩描绘,使文章画面感强烈。
2、从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又称“五觉法”。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声音、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3、从多个观察角度进行描写。
上、下、近、远,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我们鉴赏景物时,应注意其写景角度的变幻,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
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题一:微笑的可乐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
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开头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题二:人性的爱抚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
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
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
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
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
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
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
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
”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
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
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⑪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
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
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⑫“是的,”他说。
“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②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③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他一边迫,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离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不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⑧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
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⑨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眼见着天黑了。
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
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⑩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⑪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⑫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⑬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⑭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中第②和第⑬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题四:小扇轻摇的时光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
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
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赖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
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赖下去的理由了。
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
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
”我心里涌满羞愧。
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
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的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
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
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
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
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
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
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
”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