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在基础翻译阶段所掌握的词汇量和一定的习语后,要涉猎、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等方面的一般性词语。

(2)文化素养

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

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

(3)翻译能力

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论说文和国情介绍以及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译成英语。

译文达到忠实愿意,语言流畅。

三、教学安排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涉及到双语的各项能力,因此技能测试是检查教学效果

和检查学生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各个教学阶段结束时安排测验和考试。测验着眼于考核

学生的应用和技能的发挥。平时安排阶段测验,期末安排考试。课程学时安排:每周二学时,分别于第

六、七学期完成。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1、概括论述和介绍关于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

2、分若干章节,通过译例,介绍汉英翻译常用和方法和技巧;各部分均配有专项翻译练习题。

3、学生掌握了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有了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

第一章翻译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

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式,笔译与口译,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中国翻译史,

翻译练习

【说明】

2

1.

本章主要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和介绍我国近现代翻译史。学完本章后,学生应该对以上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有意识地逐步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形成良好的译风。

2.

通过大量的例词、例句来讲解翻译的基础知识,并进行讨论,提高他们对翻译的认识:简单地掌握源语和目的语,再借助于一两本好字典,并不能产生理想的译文。

第二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英、汉语言共性与差异的介绍,使学生懂得分析两种语言的特点,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翻译中语言差异问题的处理

【教学内容】

英汉语言的共性与差异:词汇层面与句法层面的比较。要完成的内容包括:词义的选择、语气的表达、英汉不同词类的比较、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句子内容表达、翻译练习

【说明】

1.

本章从翻译的基本单位——单词——入手,对词义的选择和语气的表达两方面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对英汉词汇异同的分析,说明翻译实践中严谨译风的重要性,并为句子翻译打下基础。然后,使学生对英汉句法现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有粗略的了解,并对英汉翻译中的几种常用技巧建立初步的认识

2.

讲授本章之前,学生预习《英汉翻译教程》中第三章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然后在课堂上根据所读内容提问、讨论和总结。

3.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翻译练习,并针对译文进行课堂讨论,选取不同译文供学生对照评析。

第三章英汉互译常用技巧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理解英文及翻译英文中难点的介绍,使学生逐步懂得分析这些难点,把握它们的规律并掌握对策,提高在英译汉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增补法、引申法、重复法、词类转换法、视点转换法、倒译法、名词从句的翻译技巧、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状语从句的翻译技巧、相关翻译练习

【说明】

3

1.对中国学生而言,汉译英比英译汉更具难度,但两者基本原理相同。因此,本章主要从英译汉的角

度来讲授翻译技巧。

2.省略法基本上是增补法的反面,所以课堂上对省略法一节不再讲述,而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3.严格地说,引申法属于增补法的一个范畴,倒译法属于视点转换法的一个范畴,但由于引申法和倒

译法在实践中实用比较普遍,且涉及内容较广,故两者均作为独立的节进行讲授。

4.学完本章后,学生应能将所学翻译技巧较灵活地运用于实践,能从事一般大众读物的英译汉翻译,

并能将较浅显的汉语材料以成英语。

第四章习语的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往往也是学习者较难掌握的部分。本章旨在通过对习语特点的分析和习语翻译技巧的讲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鼓励他们日积月累,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提高翻译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习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翻译练习

第五章译文的润色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在翻译实践中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既对原作者负责,又对译文读者负责,精益求精,使译文锦上添花。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译文润色过程中的严谨、琢磨、创新;相关练习

第六章长句的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分析英汉长句的不同特点以及在翻译实践应该如何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4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英汉长句在语序和表达方法上的差异、长句翻译中的各种技巧、相关练习

第七章文章标题与书名的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文章标题与书名翻译的标准和处理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中英文章标题的翻译、中英书名的翻译、翻译练习

【说明】

1. 书名和标题好比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眼睛,译好书名和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初学翻译者在翻译书名和文章标题时常常表现出机械主义的倾向。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在翻译书名和文章标题时不可拘泥于原文的词义,而常常要根据译文3.

习惯做出灵活处理。

第八章不同文体的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要求,并能将各类翻译技巧灵活运

用于不同文体。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广告文体的翻译、科技文体的翻译、论述文体的翻译、其他文体的翻译、相关练习

【说明】

1. 讲授不同文体的翻译,是为了避免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对材料的选择趋向单一性,而忽视了实用性和社会性。

2. 补充适当的翻译材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九章文学体裁的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文学体裁的语言特点和翻译要求,并能将各类翻译技巧灵活运

用于不同体裁。

5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小说的翻译、散文的翻译、诗歌的翻译、戏剧的翻译、相关翻译练习

五、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基本理论的教授中,可以采取讲授法,小组讨论的方法,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在基本技能教授中,可以采用学生实际操作法、互评法等互动式的教学法,主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翻译技能。

3.

在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时,可以采取译例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译本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期章内容学时

一翻译概述 6 一二英汉语言的对比8

三英汉互译常用技巧22

四习语的翻译 4

五译文的润色 6

六长句的翻译 6 二

七文章标题与书名的翻译 2

八不同文体的翻译10

九文学体裁的翻译8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