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建设进程中景观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等。

同时,城市的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大量的水泥和钢筋建筑和道路等硬质化设施,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可以提供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

一、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来进行统一的城市建设和整体化管理,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使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使城市居民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安慰。

园林景观设计还有助于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比如降低城市的温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道路交通噪音、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等等。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分析1、经济功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生态环境服务和休闲娱乐场所,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作用。

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品位,吸引其他城市居民前来游览和购物,从而增加城市旅游收入和商业利润。

此外,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将乡村景观特色与城市景观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2、生态功能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植被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环境中的噪音、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园林景观还能够更好地维护城市的生态健康。

3、社会功能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城市居民的群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此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能够创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为居民提供舒适和愉悦的居住环境,减少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和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三、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变得更加人性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从城市居民需求入手,情感共鸣、文化自信、人性关怀将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流趋势。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些缺陷加剧了城市污染以及雨洪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当前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我国道路排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四种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对我国的启示,促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中对雨水的控制措施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于水量的控制,其次是水质管理,直到当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新型雨洪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减少雨水陆地聚集为目的,使得雨水更容易进行下渗,汇聚到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修补作用,促进当前城市水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雨洪控制理论1.1最佳管理措施BMP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以及城乡雨水系统控制的最优管理方式(BMP),并且随后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改进。

对于BMP的确切概念和内涵,美国水文管理部门有着自身的独特看法,他们认为BMP没有确切的技术限制,只要是能够减轻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对此有预见性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是BMP。

当前,美国BMP的技术性设施主要有过滤设施、植被控制、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1]。

1.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水敏感性城市建设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同样具有水文价值的景观,主要是从人工建设开发前或者依托于技术手段进行维护的两种水资源处理方式[2]。

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减轻污水和给水的排放量,使得水循环量减少;②注重保护开发前水径流的水体质量和数量;③通过对城市雨水的高效利用。

主要的技术手段有调蓄塘、浅沟、雨水池、植物过滤带等。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

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1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巴蜀文化的孕育环境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

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

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西南巴蜀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元素分析2.1先贤崇拜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

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

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

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论文(3篇)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工程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针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与实践,旨在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管理;关键技术;实践一、引言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关键技术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二、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技术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计划等。

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主要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等。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3. 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保障,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优化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 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包括施工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5. 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之一,通过合理编制预算、加强成本核算、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

三、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探讨1. 施工前期准备(1)勘察设计: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施工图纸审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图纸质量。

(3)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过程管理(1)材料管理:加强材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材料质量。

(2)施工工艺: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景观工程施工概论论文(3篇)

景观工程施工概论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工程施工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景观工程施工的定义、特点、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景观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引言景观工程施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通过对景观工程施工的概述,旨在提高人们对景观工程施工的认识,为景观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景观工程施工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景观工程施工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2. 特点:(1)综合性:景观工程施工涉及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各类专业知识。

(2)系统性:景观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

(3)生态性:景观工程施工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艺术性:景观工程施工强调美学价值,注重营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景观空间。

三、景观工程施工流程1. 工程规划: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景观工程施工的目标、范围和规模。

2. 设计阶段:进行景观设计,包括地形改造、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和园路布置等。

3.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图纸会审、材料设备采购和现场勘查等工作。

4. 施工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地形改造、植物种植、建筑营造和园路铺设等工作。

5.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6. 竣工验收:对施工完成的景观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 后期维护:对景观工程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 设计阶段:严格审查设计图纸,确保设计合理、美观、符合规范。

2. 施工阶段: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全文)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全文)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1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1.1改善环境干净的绿化的环境是人们所喜爱的,也是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利的环境,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不仅是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也是其核心任务。

当今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的进展,科技也在迅速更新,但是在这背后,是以无尽的工业污染的存在作为代价的。

严峻的工业污染,不仅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恶劣的影响,而且在直接和间接方面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园林绿化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愉悦心情,而且可以汲取大量有害气体,释放新奇的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汲取灰尘,减小噪音,给人们呈现出一个宁静清洁的生存环境。

1.2体现精神文明,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园林绿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可以在和谐的生存环境中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健康和活力,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纳当地的民俗、生活习惯、文化符号、特色产品等作为其设计的元素,然后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以景观的手法表现出来,不但简单美丽,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园林中形象意识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家乡自豪感及幸福感,同时可以逐渐形成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2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策略2.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2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在符合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上,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选择乡土植物,就是多选择当地土生生长的植物。

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

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34 建筑与装饰2023年9月上 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张倩茹 张培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设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满足生态建设和生活需要,同时,风格与意境设计决定园林建设成败,有必要设计出集观赏性、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现代园林景观。

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升园林建设的水平,对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园林为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意境Discussion on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Zhang Qian-ru, Zhang Pei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Jinan 2500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modern garden construction are also increas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garden desig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life needs should be m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design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 modern garden landscape that integrates ornamental, functional and entertainment featur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cological garden design, and make due contributions of the garde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is condi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rtistic conception引言园林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出发,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材料来提高景观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1 我国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1.1 景观设计重形式、轻功能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

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

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1.3 景观设计重人工、轻自然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

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

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

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1.4 景观设计重模仿、轻个性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

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

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

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

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

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景观设计
【摘要】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和城市景观理念,园林城市是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诠释,景观设计应协同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在构建城市基础布局的方方面面为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生态和科学的设计指引。

【关键词】园林城市;景观设计;审美;公共空间;街道;人居
《21世纪议程》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60%的人居住在城市。

中国现在正在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规模的城市扩建改建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保持城市发展活力,这需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三方面共同努力,从地域文化根基入手引导城市发展,塑造科学、生态并符合公众期望的城市形态。

1 城市景观设计与公众审美
审美主体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审美潜意识水平是美感质量的基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征直接决定着审美效应的大小。

因此,可以对审美主体的美感层次进行划分,并采取相应的设计对策。

安全感是公众审美的基本要求是产生美感的基本保障,它构成美感的基本层次。

这种要求反映在游人对整个审美过程,所经历环境的总体了解以及在不同视点位置上空间平立面可视性状况和变
化频率等各个方面。

例如,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就很难再有心情去欣赏四周美丽的风景;路途崎岖、沟壑难料的环境会使游人望而生畏。

因此,起码的安全感对公众来说是必要的。

对于工作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环境中过多的冒险是不适合的。

安全感是一个基本要素,这往往是产生美感的必要前提。

风景园林能够使人心旷神怡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适应人的审美要求,这在美感层次上表现为一系列的美感平台,即各种相互融合的风景信息可以提供一个使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给人以持久的舒适感。

随着风景场的转换,不断有新的风景信息来强化对游人的刺激,使美感平台缓慢波动。

但总的来看,在一定时间内,平台“高度”会逐渐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后再缓慢下降。

这时,若没有新的较强烈的风景信息进一步强化刺激,游人的美感平台“高度”将继续下降,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当处于平台区的审美主体受到强烈的风景信息刺激时,美感层次会在前一个平台基础上急剧上升,使审美主体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而后再缓慢下降进入下一个平台区。

新的平台“高度”会因兴奋点的特征及审美主体的审美潜意识而比前一个平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对整个审美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次审美活动美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奋点的数量和质量。

只有在安全感基础上,平台区与激变区不断反复促进才能使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一层层递进,获得较好的审美效应。

通过一般的形式美法则色彩配比、地形及植物处理等手法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园林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城市空间中合理安排兴奋
点,适应和提高公众的审美需求是景观设计发展的更高追求。

2 城市公共空间
如果将中国城市的成长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城市的成长相比照,很明显,这些因制造业、航运、移民和运输业的发展而迅速膨胀拓展的城市,往往都在网格规划方法的控制下进行设计。

随着网格的延伸,人们很快意识到单是网格并不能满足城市及其民众的需要。

例如,在1811年时设计的纽约网格规划布局,虽然对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都起到额推进作用,但没有提供公共建筑的活动场地或者开放的公共空间。

此外,在城市中居住和工作的人们鲜有休憩空间。

由此决定了城市的一部分重要地块需规划用于上述目的,这其中包括了布莱恩特公园和毗邻的新纽约公共图书馆和中央公园。

即使在规划阶段,这些设计的开放空间均被认为是纽约市民的宝贵财富。

随着城市研究的发展,与在历史和规划方面的重要性一样,城市空间与实体的建筑物一样重要。

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话,使得那些占据建筑以及没有占据建筑的人,都能共同分享城市的特质和形象。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之后,城市广场风盛行,数目众多的大体量大手笔城市广场涌现在人们面前,这的确为公众的集会、休憩等需求提供了一些依托,但是其中不乏千篇一律的设计,尺度和城市规模不匹配,过分强调展示功能而忽视使用功能,偏离地域文化根基,追求不合地缘的设计规则。

在城市街道和空间等级越来越明晰的现代城市设计中,更要重视文化、功
能、时间、地点或者传统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3 城市街道肌理的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相关概念街道景观是展示在街道使用者视野中的街道线形、街道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物如山水、土地、植物等和人工物如路面、车辆、建筑物、桥梁等。

街道景观设计是在合适的尺度上将所有的道路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

”正如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所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各种街道类型都需要景观设计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人口数量进行润色和修饰。

新建或者改造的街道景观项目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再创造,而正处于网络大发展时代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提高的通勤率对道路极其景观要求更高,例如通勤主干道要在不牺牲附属景观结构的前提下提高通行效率,缓解通行疲劳,一般道路作为边界时和周边空间关系不致产生难以使用的消极空间,邻里活动街道通过软景和周边建筑产生对话和呼应,形成适合邻里活动的小空间并使其更适合漫游和居住。

街道景观的选材和配景应因地制宜,不盲目追求昂贵的建筑材料。

街道景观的生命力来自于为使用者提供了适合的活动场所和快捷便利富有趣味的通行体验。

4 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
1996年联合国人居ⅱ大会《伊期坦布尔宣言》中提到“在我们迈向廿一世纪的时候,我们憧憬着可持续的人类住区,企盼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倡议正视这个真正不可不得,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建设这个世界,便每个人有个安全的家,能过上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

营造全人类的美好家园,是全人类的美好理想。

以人为本原则是城市规划的要旨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的追求由物质转向精神,人们对人文精神需求越来越大,对建设艺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学技术含量的要求也将愈来愈高。

设计大师蔡镇钰概括了人居环境需满7个方面的要求:空间环境要满足人的居住活动的需求;生态环境要有益人的生理要求;视觉环境要适应人的心理要求;人文环境要照顾人的交往要求;智能环境要预计人的信息要求;管理环境要符合人方便要求。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种误解,且误解有愈演愈烈之势,高指标的绿地可以改善城市或住区的生态状况。

一个时期以来,“高尚住宅区”的出现便是例子,精明的开发商以其低密度、园林化的住区作为新的“理念”包装,以此为买点广而告之。

毕竟这是无可厚非的。

它确实改善了本系统的居住环境。

但我们还应看到其潜在的因素,不加节制在城市郊区无休止地兴建高级住宅区,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及生态环境、景观品质较好地段,加剧了城市的膨胀,同时激化社会阶层的对立。

这些都是有背于城市规划的原则。

而真正生态城市首先应是“紧凑”城市,城市尽可能集约占地并最大限度保
护自然资源,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保护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急功近利的建设,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阻碍创造良好环境的障碍。

城市特色是人类聚居活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特征的反映。

在更贴近公众生活的人居景观方面,景观设计不应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与自然对话”,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应涵盖视觉、触觉、嗅觉等等,为使用者提供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正渗透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不少城市在探索发展道路时已经提出景观先行的理念,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思考,也是对未来社会网络化发展提出的新的城市发展问题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法。

而景观设计作为混合学科,应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创造更多的园林城市贡献其学科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
市生态,1999,vol.12
[2]艾瑞克?j 詹金斯(eric j.jenkins)《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戴碧湘.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3.
[4]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
出版社,2006
[5]李树华.从乡村景观建设的城市化,走向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j].现代园林,2007:1-3.
[6]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