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
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遗骸、微生物及其对各种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一、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土壤有机质主要由腐殖质、木质素、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组成。
其中,腐殖质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形成的具有粘结性和团聚性的有机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有机质之一。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土壤中可以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纤维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二、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具有多种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土壤有机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例,它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碳氮比越高,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此外,土壤有机质的酸碱度也对它的分解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碳、氢、氧等元素,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此外,土壤有机质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同时,土壤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管理措施等。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从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砂质土壤由于其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综上所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质。
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组成。
2来源(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2)动、植物残体是自然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3)作物根茬、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有机质3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耕作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土壤;20%以下的称为矿质土壤。
4有机质的组成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其次是P和S。
化合物组成:主要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植物残体及微生物残体以外的有机物质总称。
由非腐殖质物质和腐殖物质组成,占土壤有机质的90%。
(1)非腐殖物质: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一些经微生物改变的植物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蜡质、木质素、树脂、核酸、有机酸等。
在土壤中存在时间短、易被降解和作为基质被微生物利用,占土壤腐殖质的60%~80%。
(2)腐殖物质: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难降解的组分,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1单糖的分解: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并产生还原性的甲烷及氢气。
2纤维素的分解:首先分解为单糖,然后进一步分解。
3含氮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
包括4个过程:(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2、腐殖酸的化学性质
腐殖酸的主要元素组成是碳、 氢、氧、氮、硫,此外还含有 少量的钙、镁、铁、硅等灰分 元素。不同土壤中腐殖酸的元 素组成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 相差很大。腐殖质含 碳55%-60%,平均为58%, 氮3%-6%,平均为5.6%, C/N比值为10:1-12:1
腐殖酸分子中含各种功能基。其中主要是含氧的酸性功 能基,包括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上的羧基(R-COOH) 和酚羟基(酚-OH),其中羧基是最重要的功能基团。此 外,腐殖物质中还存在一些中性和碱性功能基,中性功 能基主要有醇羟基(R-CH2-OH)、醚基(R-CH2-O-H2-R)、 酮基(R-C=O(-R))、醛基(R-C=O(—H))和酯(R-C=O(-OR)), 碱性功能基主要有胺(R-CH2-NH2)和酰胺(R-C=O(-NHR))。富啡酸的羧基和酚羟基含量以及羧基的解离度均较 胡敏酸高,醌基较胡敏酸低;胡敏素的醇羟基比富啡酸 和胡敏酸高,但富啡酸中羰基含量最高。我国各主要土 壤中胡敏酸的羧基含量在270~480cmol/kg之间,醇羟基 在220-430cmol/kg,醌基在90-189cmo1/kg之间。富啡酸 的羧基含量为640-850cmol/kg,是胡敏酸的2倍左右,富 啡酸的醇羟基和醌基的含量分别在500-600和5060cmol/kg之间。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有 机 质 是 土 壤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土壤肥力、 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 发展等方面 都有着很重 要的作用和 意义
一方面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对土壤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农药等各种有机、无机 污染物的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土壤有机 质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影响 -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土壤有机质

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2、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 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矿化,最终生 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 物。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 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
4、工农业副产品及生活污水废物等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
1、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0-5%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
表5-1 中国某些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类 棕色森林土 褐土 黄壤 红壤 黑土、黑钙土 砖红壤、赤红壤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 黄棕壤、黄褐土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3. 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 通气性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 温度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
1、物理状态
2、C/N比***
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
在嫌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
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 醇等中间产物。
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还产生CH4、H2等还原物
质,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三、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常见的化合物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及脂类。
土壤有机质

对土壤肥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及组成
(一)主要来源
(二)存在形态
(三)组成及性质
(一)主要来源
一般土壤:
生长在土壤中的高等绿色植物残体;
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
施入的有机肥料; 作物的残体及根系分泌物。
其中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是最主要的来源。
己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糖类物质的分解是土壤中 生物物活动的主要能源(生物热)。(4~5千卡热/克有机物)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2.含氮物质的分解 蛋白质 多肽
蛋白酶 肽酶
氨基酸
氨NH3
氨化细菌
硝酸根NO3硝化细菌
硝化作用 (nitrification)
水解作用 (hydrolyzation)
Stabilized organic matter acts like a sponge and can absorb six times its weight in water
HUMUS
Newly-formed humus a) combination of resistant materials from the original plant tissue, b) compounds synthesized as part of the microorganisms' tissue which remain as the organisms die. (Fluvic and Humic Acid) humus is resistant to further microbial attackN and P are protected from ready solubility.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一、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形成的具有碳为主要化学元素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三大部分:生物体的残体和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残体、以及土壤胶体和氧化态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
二、土壤有机质的形成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输入、积累和降解三个阶段。
1. 输入阶段输入阶段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进入土壤的过程。
植物通过死亡和腐殖作用,将部分有机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也是有机质输入的重要来源。
2. 积累阶段积累阶段是指有机质在土壤中的逐渐积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稳定的有机质,如腐殖酸和腐殖质。
这些稳定的有机质较难被分解,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在。
3. 降解阶段降解阶段是指土壤有机质逐渐分解和降解的过程。
在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和酶,它们能够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出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这个过程通常较为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1.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通过增加土壤的胶粒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有机质与土壤胶粒结合形成胶体团聚体,增加土壤的胶体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土壤的根系渗透和水分的保持。
2. 调节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吸附和释放无机养分,调节土壤的养分供应。
它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离子,防止这些养分流失;同时,当植物需要这些养分时,有机质也能够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
3. 提供营养物质土壤有机质经过分解和降解可以释放出丰富的有机氮、有机磷、有机硫等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3 土壤有机质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 矿化作用 4. 腐殖化作 用 7. 腐殖化系数 8. C/N 9. 腐殖酸 10. 褐腐酸 11. 黄 腐酸 12. 激发效应
多元酚理论(较为盛行)
(2)支链化合物:一些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肽类等。 第二阶段:合成阶段:将分解转化的基本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缩合和聚合
合成结果复杂的腐殖质。
图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一、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二、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
游离态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一.土壤有机质来源
(一)来源于数目众多微生物 1.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成为最早的土壤有机物 质来源 2.微生物数目繁多,生活代谢周期短。1g肥沃的表土含有细菌可 在10亿以上。最多细菌为杆菌,每英亩细菌活质可超过2000磅, 每公顷2000公斤。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 (二)来源于各种动植物残体及其它们的代谢物 树木、灌丛、草类、和其它植物残体。植物生长量成为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主要依据 土壤动物:蚯蚓、蚂蚁、鼠类、昆虫等的残体及分泌物 (三)来源于施入的各种有机肥。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坚持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
经济原则
(二).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1、施用有机肥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 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 沙、鱼肥、河泥、塘泥、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2.种植绿肥 田菁 紫云英 紫花苜蓿等
休闲绿肥、套作绿肥
养用结合: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组成,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组成相当复杂。
各种动、植物残体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因动、植物种类、器官、年龄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动植物残体主要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水化合物、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分别占52%-58%、34%-9%、3.3%-4.8%,3.7%-4.1%。
其次是P和S,C/N比在10左右。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5%-27%。
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
糖类有葡萄糖、半乳糖、六碳糖、木糖、阿拉伯糖、氨基半乳糖等。
虽然各主要自然土类间植被、气候条件等差异悬殊,但上述各糖的相对含量都很相近,在剖面分布上,无论其绝对含量或相对含量均随深度而降低。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木本植物残体含量较高,两者均不溶于水,也不易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果胶质在化学组成和构造上和半纤维素相似,常与半纤维素伴存。
甲壳质属多糖类,和纤维素相似,但含有氮,在真菌的细胞膜、甲壳类和昆虫类的介壳中大量存在,甲壳质的元素组成或为(C8H13O5N4)n(2)木素木素是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性的聚合物。
木素在林木中的含量约占30%,木素的化学构造尚未完全清楚,关于木素中是否含氮的问题目前尚未阐明,木素很难被微生物分解。
但在土壤中可不断被真菌、放线菌所分解。
由C14研究指出,有机物质的分解顺序为:葡萄糖>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3)含氮化合物动植物残体中主要含氮物质是蛋白质,它是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在各植物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代表土壤肥力水平。
它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条件,并改善土壤的吸收和缓冲性能。
如果土壤有机质过低,土壤免疫力就会降低,容易硬化和酸化,农作物容易生病。
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使根系更多、更健康。
土壤有机质具体指什么呢?土壤有机物(SOM)是指源自土壤中生命的物质。
它主要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留,其中高等植物是主要来源。
从狭义上讲,土壤有机质通常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复杂和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一种具有生命功能的稳定长期物质。
它几乎包含了农作物和微生物所需的所有营养。
土壤有机质可以丰富土壤中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会导致土壤pH值暂时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有机物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微生物代谢和自溶物质可以在土壤中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增强不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溶解度,
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合成的腐殖质和其他有机胶体可以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混合形成胶体,从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和孔隙率,降低堆积密度,改善土壤水肥保持性能,增加土壤缓冲能力,加速盐碱土壤的脱盐,减少红壤中活性铝和游离铁的危害。
有机质包含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尤其是土
壤中的氮。
土壤中有机态氮含量超过95%。
除了施用氮肥外,土壤氮的主要来源还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土壤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
此外,有机物还是土壤中磷,硫,钙,镁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因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较高,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
有机质中的腐殖酸可以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增强养分的吸收。
同时,有机物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胶体,带大量负电荷,吸附能力强,能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和水,其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水率是几十倍甚至几十倍比粘土颗粒大两倍,因此它可以提高土壤保留肥料和水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土壤对酸和碱的缓冲能力。
土壤有机质提供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不能与土壤有机质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