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__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2、导游书籍的出版 1845年,托马斯·库克编印了《利物浦
之行手冊》,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3、运输业与旅游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1822年,英国人罗伯特·斯麦脱经办了
轮船旅游业务。
4、商业饭店的诞生和发展
随着近代旅游的发展,过去只为特权 阶层提供服务的豪华饭店和普通的客栈已 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与此同时,出现了类似的旅游组织,如公路 旅游服务社,但所有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 实力较弱。
(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
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 1876年起铁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广九铁路、中东铁路。 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 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 定的条件。
1908年斯塔特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 商业饭店。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商业饭店得到迅 速发展。
•2021/1/20
•36
6、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旅游地的建设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国家和 私人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各种旅游活 动的情况。
•2021/1/20
•37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存在着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主要表现为奴隶 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在西方,这种享乐旅行的 参加者还包括自由民(多出于宗教目的外出旅 行)。少数奴隶主等特权阶层的外出消遣活动 已经有了现代旅游的意义。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活动性质与特征 第五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把4家旅行社今年9月下旬的预约人数与去年同 期比较后的结果显示:有意赴华旅游者约为2650人, 减少53%。
• 对于赴华旅游方面,日本某大型旅行社担心地表示 “旅游需求低迷大概会持续下去”。对于激烈的反 日游行导致日企店铺和工厂受损,有意见指出: “虽然我们确认了当地的安全性,但客户仍然有顾 虑,还有不少人反感地表示‘不想在中国花钱’。” 从各旅行社来看,业界龙头JTB的赴华旅游预 约人数减少51%。JTB表示:“与反日游行蔓延开来 的9月中旬相比,取消预约的情况已稳定下来,但 许多新客户仍在观望之中,前景不容乐观。”近畿 日本旅行社、日本旅行和日航旅行社的预约人数则 分别减少了64%、56%和48%。
• 钓鱼岛“国有化”后,原定20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环 境技术博览会“2012日中绿色博览会”也被取消。
中日运动员均因“安全原因”放弃前往对方国参赛
• 因日本执意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外交关 系及民间交流均受到影响。据日本共同社9 月19日报道,日本乒乓球协会19日宣布,日 本女兵选手石川佳纯已放弃参加将于21日在 中国黄石开幕的女乒世界杯。而另外也有中 国选手因“安全原因”,放弃参加将于22日 在东京开幕的射箭世界杯总决赛。
• 西博会开幕前一天的24日傍晚,主办方突然通知佳 能公司及广岛县等正在会场做准备的日企和相关团 体“请暂停参展,撤下展台”。这意味着这一由欧 盟各国、韩国等约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家企业 参展的大型国际博览会独将日企排除在外。计划和 日中经协一同参展的北海道的一名负责人表示: “本想向中国内地市场宣传我们的旅游资源,不能 参展非常遗憾。”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二、住宿业的作用
1.住宿业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娱乐环境的服务 基地
1.团体包价旅游业务
(1)团体旅游 10人(含导游)成团
(2)包价旅游 1)什么是综合包价旅游。(P164) 2)综合包价旅游的由来。 3)综合包价旅游的内容。 4)综合包价旅游的普及的原因。(P164) 5)综合包价旅游的发展。 小包价旅游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2.散客旅游业务 ⑴什么是散客旅游业务 ⑵接待散客是旅游地接待条件成熟的重要标志 ⑶散客旅游呈现扩大的发展趋势 ⑷针对散客开展的业务
旅游事业与旅游业:
(1)事业——指有明确目标、活动范围、方法 手段并能有所作为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
(2)旅游事业——就是通过大规模发展消遣性 旅游以提高人们社会活动的总和。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3)旅游事业与旅游业的区别: 旅游事业并非以发展经济为唯一目的;而旅
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通 过对旅游的推动、促进和提供便利服务来从 中获取经济入。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小包价旅游服务项目
①从国内出发到目的地的交通; ②在目的地的住宿; ③在目的地期间的早餐。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第三节 饭店与住宿业
一、住宿业的性质及演进
1、19世纪中叶以前的客栈时期
2、19世界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饭店发展时期
3、20世纪中叶以来以饭店为主力的多种住宿设 施竞争时期
第五章 旅游业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业
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 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 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 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 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有所反映或表现,从而使旅游活动成为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案例——丽江古城旅游属闲暇或休闲活动,是使人们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紧张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因此,旅游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一)审美性旅游者在活动中寻求娱乐和消遣,以得到美的享受。
旅游活动是一种寻求美、探索美、欣赏美、享受美的综合审美实践活动。
(二)娱乐性是指旅游者求趣、求乐的目的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首先是由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所决定的。
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空间转移的只能是购买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者。
其次,异地性还受到人们探新求异心理的影响。
目的地的异地性越强,它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
(三)异地性(四)暂时性旅游活动与迁徙活动活动的本质区别就是暂时性。
迁徙是人们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定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生存,不再返回原地;而旅游则是人们离开其常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访问,并在访问结束后仍然回到常住地的活动。
通常情况下,旅游者是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旅游活动的,受到闲暇时间的限制,人们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所以说,旅游是人们的一种暂时性的活动。
(五)综合性旅游活动是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服务都有需求,从而体现出需求的综合性。
旅游者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消费同样具有综合性。
旅游消费既包括生存性消费,又包括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是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综合。
其二,是旅游活动所需服务的提供者具有综合性。
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既有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通讯业等经济型部分,也有公安、海关、卫生等非经济性部门,只有与众多相关产业和部门进行全面的协调与合作,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名词解释

1.迁移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3. 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跨越本国边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3.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
4.大众旅游:首先指的是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另一层含意则是大众型旅游,即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5.奖励旅游:现代旅游活动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来激励员工的手段。
6.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性旅游,即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雇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7.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某一给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
8.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9.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10.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11.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12.闲暇时间: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任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一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旅游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以及媒体;熟悉旅游活动的六个基本要素;了解各种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对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思考1.为什么选择旅游管理专业?2.你对旅游管理了解多少?3.你高中毕业之前出门旅游过吗?谈谈你以前距离最远一次的旅行经历。
4.在各类旅游相关职业领域里,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学习旅游专业,毕业以后有哪些职业机会?旅游直接相关部门(如旅游城市、旅游区、旅行代理、接待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目的地营销、旅游教育)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机会(据Pearce,2005,有修改)我国提出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增至1亿人左右2008年8月27日来源: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意见》提出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就业规模;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就业结构;培育规范旅游市场,挖掘旅游就业潜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就业能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改善旅游就业环境;实施就业行动计划,开展旅游就业试点。
第一节旅游概述现今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而且持久不衰的产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据调查,全世界每10名就业人员中就有一名服务于旅游业,那么旅游业作为这样一个新兴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行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1.学生异地读书2.民异地打工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4.三峡大移民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6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7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8 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9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10 日常上下班的往返交通过程一、旅游概念的形成人类早期旅行主要是出于经商、贸易以及政治的需要,旅行的目的和内容较为单一,旅行的规范和范围有限,社会影响也较小,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行”一词只作为一个日常用语,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第二节 近代人类的旅游活动(十九 世纪四十年代至二战)
一、产业革命与近代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 .造就了近代旅游活动的队伍 2.产生了近代旅游的需求市场 3.提供了近代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二、近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点
1.参与对象的广泛性 2.有组织的团体旅游方式盛行 3.旅游活动空间获得很大扩展 4.旅游活动的规模已有很大发展
7000
入境旅游人次(百万) 外汇收入(亿美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百 万 人 次 , 亿 元
国内旅游人次(百万)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二、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
1.大众性 2.广域性 3.多样性和提升性 4.可持续性和波动性
三、邓小平对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远见卓识
1.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形成 2.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对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旅游活动特点 教学过程: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第一节 古代的旅行游览活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
一、古代人类旅行游览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萌芽和发展 2.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古代旅行游览活动 的发展 3.中国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发展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二、古代人类旅行游览活动的特点
亿人次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图2-1 战后国际旅游人数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Tourism 2020 Vision》,http//
3.中国现代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
百万人次,亿美元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实战演练
一、课堂讨论 1.徐霞客作为一个古人为什么会被当代人尊称为“游圣” 2.托马斯•库克其人其事形成的原因 3.中国现代旅游业腾飞原因 二、复习思考题 1.以中国为例说明古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2.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在世界旅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4.近代旅游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异同 5.举例说明现代旅游活动的波动性特点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书名:现代旅游学概论 ISBN: 978-7-111-31325-0 作者:杨载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让
学生掌握古代、近代、现代旅游活动产生和 发展的原因、基本特点,以及了解古代、近 代、现代旅游活动其人其事;认识对当代人 类最具影响的社会文化事业和最大经济产业 部门旅游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1.旅行游览活动形式多样,但商务旅行地位突出
西方国家:航海探险旅行,矿泉疗养旅行,宗教旅行,自然风光旅 行; 中国:帝王巡游,士人漫游,学者考察,出使旅行等,都是较为盛 行,规模十分可观。
2.出行规模可观,但各阶层的活动行为有异 3.旅行设施和服务有基本保证,但层次效益很低
规模小,数量少,服务效率有限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三、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活动的贡献
1.伟大的创举 2.历史的新篇章 3.辉煌的业绩
第三节 现代人类的旅行活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一、现代人类旅行活动的发展
1.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战后世界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9 8 7 6 5 4 3 2 1 0 1950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3.徐霞客
徐霞客(1585年—1641年),他从22岁开始出游直到 56岁去世,三十余年间历尽艰辛,其足迹遍布当时的十四个 省(相当于今16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还可 能到过四川、重庆和辽宁),考察了祖国的大部分河山,热 情洋溢的歌颂了祖国的河山胜景。 著有《徐霞客游记》 ,被称为“游圣”,公认为“拓荒 的巨人,时代的先驱”,并尊奉为“游圣”。
案例分析提示: 1、陈光甫对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贡献; 2、陈光甫有哪些经营理念值得借鉴。
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旅游景观审美
古罗马斗兽场 埃及金字塔
希腊宙斯神庙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东方丝绸之路
印度泰姬陵
三、技能训练 1.仔细观察和理解图2-1、图2-2、图2-3的含义,并模 仿制作 2.网上搜索并整理当代中国主要党政领导人对中国现 代旅游发展的有关谈话 3.网上搜索并整理陈光甫及其中国旅行社建国前关于 服务的经典范例 4.网上搜索徐霞客晚年祖国西南万里行壮举的基本情 况,草绘其行踪线路图,并标注沿线所经过的主要 城市和风景名胜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三、古代著名旅行活动家
1.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意大利人,他17岁 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横渡黑 海,经过两河流域到达霍尔木兹,然后越过荒凉恐怖的伊 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从陆路来到中国的 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在元朝当官任职达17年。他先 后旅行考察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 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北及北京等地,还出 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菲律宾等地。回国后著有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见 闻记》)
现代旅游学概论ppt 课件
2.伊本•巴图特
摩洛哥人,1304年出生,伊本•巴图特横穿北非来到亚 历山大和开罗;乘船沿尼罗河到达阿斯旺,直达红海沿岸; 回到开罗后又向北行穿越叙利亚,来到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和 麦地那。接着他穿过阿拉伯半岛来到巴士拉,沿着幼发拉底 河直道底亚克科尔。返回麦加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 东非的征途,向南一直到达蒙巴萨和库拉。此后,带着妻儿 和一大批随从侍者开始了大规模的远征考察活动,曾去过土 耳其、高加索,沿着伏尔加河抵至保加利亚,又南来到了撒 马尔罕,最后一直到达新德里。著有《旅行者的欢乐》,是 当今难得的世界历史考察文献。
【案例2-1】:杭州赶香市 案例提示: 1、赶香市是否属于旅行活动; 2、参与赶香市活动的香客构成。
图2-4 杭州香市
【案例2-2】:邓小平视察黄山谈话要点
案例分析提示: 1、邓小平谈话涉及到旅游供需市场的哪些方面; 2、邓小平视察黄山时的谈话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案例2-3】:陈光甫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