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XX

合集下载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呢,以下是unjs我细心整理的相关内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与了相关沟通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 ,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仔细端详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消失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与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 300 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哈尔威船长》姓名班级学科丁艳红四班级语文工作单位教材版本太平镇小河学校长春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学问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哈尔威船长》是长春版学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 19 世纪法国最宏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

这篇课文叙述了“诺曼底”号在海上失事,船长临危不惧地指挥船员,使船上全部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

哈尔威船长危险时刻舍己为人、镇静机灵、指挥有方的宏大形象永久留在人们的心里。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标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通过语言及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名贵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同学对预备学问的把握了解状况,同学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状况,如何设计预习)四班级同学有肯定的阅读分析力量,喜爱表达,但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确,也不够完整,需要老师提示。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47)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47)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47)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本模块中,我们研究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并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要求原创,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4.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皇帝的新装》姓名:XXX年级学科:七年级工作单位:XXX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研究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XXX的代表作之一,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文通过一个皇帝、几个大臣、两个骗子之间上演的骗与被骗的滑稽喜剧,借助夸张和想象营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世界,讽刺时弊。

研究本文要让学生学会在欣赏XXX夸张想象之能事的故事演绎中品味精妙含蓄的语言,接受文章情感、人格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及能力。

这也是我设计及教学本课的出发点。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为载体,通过使用跳读、寻读等阅读技巧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大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故事,因此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导语:初中数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以下是大学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初中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完全平方公式(1)姓名何祥忠工作单位大关县高桥中学年级学科七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二〉、分析问题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1)原式的特点。

改进后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信息化教学设计

改进后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你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虫子?对他们有哪些了解?老师这里有一些昆虫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师:怎么样孩子们,有什么新发现吗?今天,让我们携手共同走进台湾作家郭枫的优美散文,去认识一些草虫朋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草虫的村落你们留下了什么的印象?课文写了哪些草虫?我们再把课文快速的浏览一次,呆会儿试着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是啊,多么吸引人啊,读着读着,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就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

师:怎么样?概括的不错,是吧。

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学会这样捕捉重要的信息,并加以运用,这也是我们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目光先走进课文的3—9自然段去领略一番这奇异的村落吧。

作者重点介绍了几个游历的场景?请抓住文中表示游历地点的关键词来概括。

师:这部分作者讲了两个场景:“森林”(第三节)是我游历的第一场景,“小丘”“街巷”(4——9节)是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游历的第二场景。

1、理解第一场景师:请同学们拿起笔,轻轻默读第一场景部分,读到令你怦然心动的地方,就把它划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在边上写下来。

师:把你的那份心动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第三段第二、三、四句“一只小虫……终于走出一条路。

”我体会到了这只小虫坚持不懈。

生:我从第三、四句中的“仍”“傲然、左冲右撞、终于”等词体会小虫的勇敢。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生:我从“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打着招呼。

”看出作者把自己也当成了草虫。

师:是啊,作者也变成了小虫,才想急于和小虫子们交流,想想他们会怎样打招呼,交流呢?他们会说?师:孩子们,就像我们刚才这样,聊聊家常,打打招呼,就是文中一个词的意思,哪个词?生:寒暄。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知识点梳理:
(1)信息的编码(什么是编码)。
(2)计算机与二进制数编码(为何选择二进制编码)。
(3)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二进制转换十进制:按权展开。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除二取余(余数从下往上取)。
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
总结课程内容,梳理知识点,并加以巩固。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姓名
1.结合老师的课件及黑板演示,跟随老师一起练习一遍运算流程。
2.上台完成老师课堂练习题目。
3.结合老师评价总结课程内容,改进不足的地方,纠正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通过课堂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及操作方法,并借助课堂互动、教师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足,改正缺陷,完善知识体系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每一种进制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规则却是相同的。为了辨别表示的不同进制,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要注意的,可以在数字后面加上字母表示,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表示。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评价人姓名
课堂表现
回答问题
作业态度
知识掌握
综合评价
寄语
七、教学板书
见附件-板书设计
①: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权展开法。在二进制的每个数码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②: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除二取余法。即把十进制数反复除以2,得到每一次运算的余数,直至商为0,然后把得到的余数序列倒序写出来,就是转换后的二进制数了。
4.请学生自主上讲台,在黑板上完成课堂实例的练习题,并对完成结果做出评价。
六、数制转换:
1.回答学生提问:这个想法是对的,计算机确实是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再进行数据运算处理。不仅是数字,我们使用计算机时所输入的所有信息,比如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都由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先进行二进制编码,然后进行运算处理。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 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名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姓名
张渤
工作单位
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框题主要是学习我国的政治体制、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及其表现是本框体的难点内容。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抽象的理论,更容易理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六、情景回归,反思提问
本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有哪些疑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探究。
(3)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所耳闻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没有深入地理解,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们来说抽象的政治制度很难透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自
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7)学生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引导回顾:谈谈你的
收获。

(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
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
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
个?
学生谈收获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能够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能够用它对自己的学习实行评价)
大声朗读课文我会自主学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XX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XX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难点)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

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

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难点)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

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学生写数汇报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写数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

做练习第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学生写数汇报使学生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巩固改写的方法练习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每人读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小组讨论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大数的改写和省略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白细胞:10000个=1万个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1万 =139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XX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一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对重点段落不能够准确把握,更谈不上从段中理解和运用词语了。

三年级学生不会质疑,如何教学生学会质疑,《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围绕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质疑。

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1、会写“娲、冶、炼”等10个生字,正确读记“轰隆隆、塌下、燃烧、欢歌笑语”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引导想象,体会女娲的不怕危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讲授《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营造新课氛围,引入新课学习。

其次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生字词教学。

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时,课件出示句子,形成形象生动的效果。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并感情朗读。

课件投示学生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进行自学。

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音视频创设的情境将同学们带入当时女娲补天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将女娲的精神将以升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识记“娲”1、学生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3、交流方法课件大屏幕出示图片课本插图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提纲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如果你们小组都能准确读出,就请做好。

2、大家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3、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1、小组合作读出词语。

2、交流抄写词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1、同学们,听,这轰隆隆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赶紧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体会。

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3、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可怕?4、从这些词语中,你都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呢?5、创设情境,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同学们,看,地面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远处,熊熊大火已经蔓延到山顶,人们吓得;瞧那边,水都要淹没房屋了,一位老人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了,只留下拼命地嘶喊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可怕的一幕!同学们,灾难来临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7、(创设情境,感受灾难前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里耕作。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如今,大地上再也没有_________,人们再也不能过着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女娲的心声,既然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孩子,现在她的孩子正面处于危难之中,她哪能袖手旁观?那她都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读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读句子,谈感受。

3、交流重点词语。

4、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个人读。

5、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

谈感受。

6、齐读7、谈感受。

课件:声音课件出示句子(强调:“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词语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定向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____件事。

(2)用“---”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想一想,这是一位 _______的女娲。

1、出示自主学习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自主学习单,请依据提示自学课文自然段。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出示自主学习单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看大家学得这么投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集体展示内容:1、读重点句子。

2、结合关键词谈体会3、随时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朗读感悟。

1、哪个小组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收获?2、让我们继续交流,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是啊,同学们,女娲一找就是几天几夜,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她又找啊找啊)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依然(接读)同学们,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可能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女娲可能来到陡峭的悬崖边,也许会________;女娲可能来到________,也许会________……她的双手______,全身________,终于在________。

同学们,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女娲这一路上得艰辛吧。

引导谈体会:此时,你又有什么话想说?板书:勇敢、善良出示句子重点“找啊找啊”出示句子重点“五天五夜”“找、挖、放等”动词出示图片拓展升华课堂总结女娲的精神就像这天边五彩的云霞,她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记住这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美丽女神吧!课后,请大家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相信会带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推荐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