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诗歌》欣赏

合集下载

牛汉《夜》赏析

牛汉《夜》赏析

牛汉《夜》赏析英雄主义的个性宣言——牛汉《夜》赏析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林承雄夜牛汉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1997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

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严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

每节行数有着严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

从诗歌内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

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方的冲突。

“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方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

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方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

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

“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这一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黑暗的凶残。

“千万只爪子”,从数量上突出黑暗势力之无比强大;“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从时间从强度上渲染黑暗势力的贪婪残暴。

在如此强大、暴虐而嚣张的“黑暗”面前,“灯”的亮光显然太过脆弱,太不堪一击了。

这两节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黑暗之于“我”的压迫,可谓触目惊心。

读到这里,作为读者,我们的心,必然地要为之揪紧!五、六两节,是故事高潮和结局,“我”在黑暗的逼迫、重压下,“我”毅然选择了新的战斗武器——诗歌——来对抗那来势汹汹的挑战。

这两节使用了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

“灯在颤抖”,表明先前“我”用以抵抗黑暗的“物质”的武器——灯——已然无效了。

牛汉诗选

牛汉诗选

牛汉诗选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鹰的诞生啊,谁见过,鹰怎样诞生?在高山峡谷,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家筑在最高的大树上(哪棵最高就筑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十分粗陋,没有羽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雨,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色蓝得象晴空,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飓风十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又有谁看见过,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它们那黑亮的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汗血马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的目光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从肩脚和臀股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汗腺相通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落雪的夜北方,落雪的夜里一个伙伴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半棵树牛汉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

以“半棵树”为题目,给读者的视觉造成一种残缺,一种与其通常生活经验中的作为完整形象的“一棵树”相背离的陌生感,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了一个悬念。

第一节,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愤,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

第二节,则由上一节的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推进,“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

如果说上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侧着身”。

这种沉默挺立的斗争方式有没有效果?风暴可能躲过,而“雷电”呢!第三节,接着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这幅画面尤其触目惊心。

“从树尖到树跟”这个介宾短语,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形容词状语,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的势力的强横凶残。

第四节,承上节,交代树遭摧残、迫害的结果。

“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地表现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时期是古代汉朝政治盛行的时期,其诗歌形式独特。

牛汉时期的诗歌不仅表达汉人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思想。

它们描绘了战争场景,表达了人们的政治和军事思想,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牛汉时期的诗歌值得细细品味。

这段历史上的诗歌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而且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例如,《楚辞》中有许多古老的史实信息,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原文明的蓬勃发展。

此外,在《楚辞》中,特别是《楚辞九章》,还反映了楚国政治文化的崛起。

牛汉时期的诗歌也表达了人们的哲学思想。

例如,《列子》中的《桃夭》,表达了天命论的思想,即“宇宙间一切都受天调之令,故应归定”。

此外,《荀子》中的《哀桑》,描写了桑树虽然被毁,但其根却依然活跃的意象,表达了人民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牛汉时期的诗歌还表达了汉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例如,《东坡诗稿》中的《桂林之游》,写到桂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反映了汉人对自然的情谊。

此外,《诗经》中的《湘夫人》,表达了汉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反映了当时汉人的宗教信仰。

此外,牛汉时期的诗歌还表达了人们的爱情观念,例如《西汉文学》中的《玉台新咏》,表达了视爱情如宝贵珍宝之美好愿望,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及热爱。

总之,牛汉时期的诗歌宝贵而独特,它们表达了当时汉人的文化精神,反映了汉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现实、爱情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

今天,它们仍然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珍藏和研究。

牛汉《华南虎》赏析

牛汉《华南虎》赏析

高的灵魂。生命之火在暗夜中显示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灵魂之光在苦难中得 到令人惊异的升华。诗人把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充满激情的想象,把自己的人 生体验,影印到处于困厄之中的华南虎身上,控诉了制造苦难历史的十年浩 动,嘲讽了冷漠与麻木的“围观者”,颂赞了顽强的生命,同时也倾诉了自己 炽热的情感。 1、诗人笔下的这只华南虎具有什幺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 以说明。 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有关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 抗争。 2、如何理解“观众”“铁笼”和“我”? “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 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不 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 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 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 争,显得那幺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 是,对自己的“悲哀”却不自知。这首诗中的“观众”是冷漠的市侩的缩影,是 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是人类制
掠过我的头顶 பைடு நூலகம்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 年 6 月 (选自《诗刊》1982 年 2 月号) 《华南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 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 年代开 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 《祖 国》 、 《爱与歌》 、 《温泉》 、 《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牛汉在 “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 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牛汉诗作虽为数不多,却能 “写出一点生气”,构思亦很精巧。 《华南虎》一诗写于 1973 年 6 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这是 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牲灵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 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 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 有生命的肌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 《华南虎》为华南虎构筑的,也 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 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这既是现实性的描述,又是超 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 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虎,在这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符号,铁笼恰是邪恶与 困厄的象征,正是它扭曲了原本属于旷野、属于深山、属于野性的生命;也 正是在这扭曲中,这生命才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显示出更顽强的意志,更崇

07《落雪的夜》(牛汉)低年级诗选(徐晓彤)

07《落雪的夜》(牛汉)低年级诗选(徐晓彤)

落雪的夜牛汉北方,落雪的夜里一个伙伴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①,我没有火。

祖国呵,你是不是也寒冷?我可以为你的温暖,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你温暖了,我也再没有寒冷。

1947年春天,开封据首次发表的原诗补上末两行牛汉(1923.10.2-2013.9.29),本名史承汉,后改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细细解①贫穷:没有钱。

在北方,下雪的晚上十分寒冷。

一个朋友知道我贫穷,没钱购买取暖的木炭,他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这包能散发出温暖的木炭让我联想到了祖国,在这个不和平、不安宁的时候,我愿意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让祖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安宁。

国是千万家,祖国温暖了,我也就温暖了。

轻松悟1947年,24岁的牛汉正值青春年少,一腔爱国热情,却无处挥洒。

于是,在“北方落雪的夜里”,当“一个伙伴”给“寒冷”、“贫穷”、“没有火”的牛汉“送来一包木炭”时,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祖国。

祖国在这里被意象化为人。

诗人感到寒冷,有人送给了诗人“一包木炭”,那么祖国呢?诗中的抒情主体“我”,在祖国寒冷的时候,宁愿“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赤子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展示出了一个勇敢地追求光明,无畏地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慢慢读我的第一本书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牛汉《华南虎》赏析

牛汉《华南虎》赏析

牛汉《华南虎》赏析华南虎牛汉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象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1973年6月(选自《诗刊》1982年2月号)《华南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

牛汉诗作虽为数不多,却能“写出一点生气”,构思亦很精巧。

《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

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牲灵的年代。

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

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作者介绍:牛汉诗歌赏析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曾任《文艺报》、《新观察》主编,著有诗集《温泉》、《新战歌》,散文集《雕花烟斗》、《故都的秋》、《海星》、《绿色的自行车》、《秋天的男神》、《山中杂记》,中篇小说《屠场》,电影文学剧本《寻找刘三姐》、《芙蓉镇》等。

牛汉与臧克家、何其芳、卞之琳等人是20世纪40年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称赞他的诗具有“朴素浑重”的艺术风格,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一位抒情诗人”。

译者介绍:翟大兴,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翻译研究领域:诗歌翻译、西方诗歌。

牛汉出生于湖南浏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使得牛汉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牛汉常到家乡附近的溪边玩耍。

溪水里不仅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石头,而且还有着鱼虾。

玩累了,坐在石头上歇息时,牛汉便顺手拣起一块石头,用力抛向水面。

这时,鱼儿便争先恐后地抢食,牛汉的口袋也因此满了。

更令牛汉难忘的是,每次他从溪里回来时,总会带几条小鱼。

那些鱼虽然不是什么珍贵品种,但对小牛汉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他把它们当宝贝似地保存着。

对牛汉而言,鱼儿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乐趣。

在牛汉6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家境一落千丈,一家人陷入困境。

童年失去父爱,缺乏母爱,加上贫困的折磨,使得牛汉变得特别坚强,但他并没有被这些所压倒,反而养成了一种倔强不服输的性格。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努力追求,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处境。

这一点,对牛汉日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牛汉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他很小就立志要做一个诗人。

因此,在读小学时,他就特别喜欢写诗。

他经常写诗,也常有诗作发表,这令同学和老师都感到惊讶。

到了初中,由于进步较快,受到老师的器重,他开始正式发表作品。

一年级时,牛汉写了一首诗,并发表在《幼狮》上;二年级时,他又写了两首诗,并发表在校内的黑板报上。

在初中的时候,牛汉正式开始写作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汉诗歌》欣赏
一、鹰的诞生啊,谁见过,鹰怎样诞生?在高山峡谷,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家筑在最高的大树上(哪棵最高就筑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十分粗陋,没有羽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雨,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色蓝得象晴空,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

飓风十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又有谁看见过,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牛汉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它们那黑亮的
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华南虎(选自《诗刊》1982年2月号。

)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三、汗血马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
的目光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内部求援从肩脚和臀股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珠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汗腺相通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汗血马》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赞颂了它顽强不息、倔强的奋斗精神。

四、根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牛汉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

牛汉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的代表诗作有《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改不掉的习惯》。

诗集有《海上蝴蝶》、《温泉》、《祖国》、《爱与歌》、《彩色的生活》,自选集有《蚯蚓和羽毛》、《我的第一本书》、《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