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PPT课件(3篇)

练一练
7.⑴写出下图中图A,图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的比以及周长
与周长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⑵写出两个正方形面积与面积的比,这个比与边长之间的比能
组成比例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方法突破
把等积式改写成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多个比例式,在改写是必须要
满足: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
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练一练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练一练
5.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
例写出来。
练一练
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三个不同的比例。
也可以用对角相乘的方法做
10×900=9000
500×20=10000
所以打字总数与时间不成比例。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2)
同步练习
用上面的方法判断并写出比例。
因为4∶0.5=8
48∶6=8
所以:4∶0.5=48∶6
也可以用对角相乘的方法做
2×3.5=7
1.6×5=8
所以总价与铅笔数量不成比例。
返回
宽的比都是3:2。
2.4:1.6 =3:2。
国旗长5m,宽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1)
课堂练习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
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
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绘制校园平面图

4. 一幢教学楼的平面图上,量得楼长16 cm,宽7.2 cm。已知比例尺是1∶250,这幢教学楼的 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250=4000(cm)=40(m) 7.2×250=1800(cm)=18(m) 40×18=720(m2) 答: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方形,长10 m,宽6 m,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只画 边界并在边上注明长度)
画在一张图纸上,
50 m=5000 cm 5000× =5 (cm) 答:图上的长和宽各是5 cm,4 cm。
40 m=4000 cm 4000× =4 (cm)
3. 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为15 m,用如下图所示的比例尺画平面图,边长应画多少厘米?
15÷6=2.5 (cm) 答:边长应画2.5 cm。
10 m=1000 cm
6 m=600 cm
1000× =5 (cm)
600× =3 (cm)
因此,画出的这个乒乓球室的长是5 cm,宽是3 cm,画图如下:
数学好玩
绘制校园平面图
1. 测量计算填空。
基础巩固 胜利小学平面图
比例尺1∶2000
(1)绕操场跑一圈是( (2)花坛占地面积是( (3)这所小学长 (
)m2。
)m。
108
)m2。
) m,宽 ( 314
136
8432
) m,占地面积是( 62
2.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 m,宽40 m,如果把它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图上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 (完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 下册全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 比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旋转后会得到哪个图形? 想一想,连一连。
圆柱
圆台
球
圆锥
操作活动:
准备两块橡皮泥,捏成圆柱和 圆锥;用看、滚、剪、切等多种 方式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上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下面的哪个图形?
2.找一找下面图中的圆柱或圆锥,说说圆柱 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1 3.14 22 1.5 3 =6.28(m3)
答:小麦堆的体积是6.28m3。
1.下图中,圆锥的体积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比例
12:6=8:4
内项 外项
12 = 8 64
6:4=3:2
6=3 42
3:2=15:10 2:3=10:15 10:2=15:3 2:10=3:15
1.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
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
新的发现。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再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 例。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 比例。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 比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旋转后会得到哪个图形? 想一想,连一连。
圆柱
圆台
球
圆锥
操作活动:
准备两块橡皮泥,捏成圆柱和 圆锥;用看、滚、剪、切等多种 方式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上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下面的哪个图形?
2.找一找下面图中的圆柱或圆锥,说说圆柱 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1 3.14 22 1.5 3 =6.28(m3)
答:小麦堆的体积是6.28m3。
1.下图中,圆锥的体积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比例
12:6=8:4
内项 外项
12 = 8 64
6:4=3:2
6=3 42
3:2=15:10 2:3=10:15 10:2=15:3 2:10=3:15
1.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
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
新的发现。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再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 例。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 比例。
《正比例与反比例整理和复习》示范教学PPT课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整理和复习
一知识呢?请你结合 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变化的量
变量的意义
比例
正比例 画一画
什么是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形
反比例
什么是反比例
一、复习回顾
一、变化的量
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 这两个量都叫做变量。
一、复习回顾
每天修的米数/m 10 20 30 40 需要的天数/天 30 15 10 7.5
(2) 20 天
(3)12 m
再见
二、基础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每时生产零件个数”“生产时间”或 “生产零件总数”。 ( 生产零件总数 )一定,(每时生产零件个数)和( 生产时间 )成反比例; ( 生产时间 )一定,( 生产零件总数)和(每时生产零件个数 )成正比例。
二、基础练习
2. 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
(1)10×80=800(千米) (2)600÷80=7.5(时)
四、拓展练习
2. 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1)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要的天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每天修15 m,修完这条水渠共需要多少天? (3)修完这条水渠一共用了25 天,每天修多少米?
(1)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 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项是( 1
)。
3
(2)已知A÷B=C(B≠0),当A一定时,B和C成( 反 )比例;当B一
定时,A和C成( 正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正 )比例。
(3)某地上午10时电线杆的高度与地上留下影子的长度比是4∶3, 已知影子长6米,电线杆的高度是( 8 )米。
二、基础练习
整理和复习
一知识呢?请你结合 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变化的量
变量的意义
比例
正比例 画一画
什么是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形
反比例
什么是反比例
一、复习回顾
一、变化的量
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 这两个量都叫做变量。
一、复习回顾
每天修的米数/m 10 20 30 40 需要的天数/天 30 15 10 7.5
(2) 20 天
(3)12 m
再见
二、基础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每时生产零件个数”“生产时间”或 “生产零件总数”。 ( 生产零件总数 )一定,(每时生产零件个数)和( 生产时间 )成反比例; ( 生产时间 )一定,( 生产零件总数)和(每时生产零件个数 )成正比例。
二、基础练习
2. 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
(1)10×80=800(千米) (2)600÷80=7.5(时)
四、拓展练习
2. 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1)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要的天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每天修15 m,修完这条水渠共需要多少天? (3)修完这条水渠一共用了25 天,每天修多少米?
(1)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 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项是( 1
)。
3
(2)已知A÷B=C(B≠0),当A一定时,B和C成( 反 )比例;当B一
定时,A和C成( 正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正 )比例。
(3)某地上午10时电线杆的高度与地上留下影子的长度比是4∶3, 已知影子长6米,电线杆的高度是( 8 )米。
二、基础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整数》(课件)

知识梳理
说说你整理的结果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特殊情况: 1.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2.相邻的两个数互质。 3.1和任何数都互质。 4.2和任何奇都互质。
知识梳理
举个例子说明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1万棵树的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就是150亩地。
1亿张纸就有1万米高,比珠穆郎玛峰还高。
知识梳理
说说你整理的结果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x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x 偶数=(偶数) 偶数x 奇数=(偶数)
知识梳理
说说你整理的结果
知识梳理 同桌合作,写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知识梳理
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亿亿亿
方 万方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计
数 单
方 千 百 十
亿亿亿
亿
千 方
百 万
万 千 百 十个
位
整数是十进制计数,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知识梳理
看一看,说一说。
都吃了,没有了
最高气温是零上6摄 氏度,最低是零下2 摄氏度。要用新数才 能表示零下2摄氏度。
知识梳理 。
(1)8÷2=4
4÷2=2 2÷2=1 1÷2=?
算一算,想一想
(2)4-2=2
3-2=1 2-2=0 1-2=?
这几道题的结果是整数吗? 这个结果是多少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课件

课件PPT
课件PPT
探索新知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 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 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呢?
课件PPT
典题精讲
按4: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课件PPT
典题精讲
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课件PPT
学以致用
下面哪个图是图形A按2:1扩大后得到的图形?
课件PPT
学以致用
按3: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 放大到原来的2倍。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也就是各 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课件PPT。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 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 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
课件PPT
2.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件PPT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 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 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 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你好棒! ! 你好棒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正比例课件

x 已 知 y与成正比例关系,将下表补充完整。
x 20
480 60
y
0.5 6
120 5
作业:
练习册本节内容填完。
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S=r2 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圆的面积 半径
3.14 1
12.56 2
28.26 3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相等。
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表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谁? 时间和路程
(2)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越长路程越远, 时间越短路程越近。
二、探究新知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 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 么?
三、拓展延伸
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 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 什么。
边长/cm 1
2
3
4
周长/cm
4
8
12 16
边长/cm
1
2
3
4
面积/cm2
1
4
9
16
三、拓展延伸
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它们有什么关系?
边长/cm 1 2 3 4 周长/cm 4 8 12 16
2.根据下表中底是6cm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 应的数据,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6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1
12 18 24 30 2345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因数和倍数课件PPT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倍数 整数乘法(非0自然数) 因数 质数 合数
公倍数 公因数 互质数
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a× b = c (a、b、c都是非0自然数)
a和b都叫做c的因数;c就是a和b的倍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叫做 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 因数,叫做合数。
5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
一、判断题:
1、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1是所有自然数(0除外)的公因数。 3、是2的倍数一定是偶数。 4、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5、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6、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7、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 ( ( ( ( ( ) ) ) ) ) ) )
四、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因数。 36和48 13和5 42和14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哪些是2、3的倍数?,哪些是2、5的倍数?哪些是 3、5的倍数?哪些是2、3、5的倍数?
18 30 45 70 75 84 124 140 420
三、1、把1到20中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写出来。 2、写出5个7的倍数 ; 30的所有因数。
3、写出12和18的所有公因数;100以内6和8的所有公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底面积24平方厘 2、底面半径 2 厘
米,高12厘米。
米, 高 5 厘米。
5
12 24×12
2 3.14× 2 × 5
2
图1:
h=h 甲
讨论题: 1、甲圆柱与乙圆柱谁的体积大?
乙
2、它们的什么条件是相同的?
3、圆柱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图1:
h=h 甲
讨论题: 1、甲圆柱与乙圆柱谁的体积大?
顶点
有一个顶点 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 锥 高只有一条 有一个底面,是圆形
侧面
高 底面
圆柱的表面积
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 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这是要求圆柱 的表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 容易求,圆柱 的侧面积怎么 求呢?
侧 面
长方形的长
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1、有两个底面:
圆 锥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V= S × h
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等于?? 因为变换成长方体后,底面积 和 高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圆柱的 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
直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例4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 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和高( h ),你会计算圆柱的 体积吗?
面积相等
2、一个侧面: 长=底面周长
高宽
长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侧面积:2 ×3.14 ×10 ×30=1884(平方厘米)
(2)底面积:3.14 ×102 =314(平方厘米)
(3)表面积:1884+314 × 2=2512(平方厘米)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分米。 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1)水桶的侧面积: 3.14 ×4 ×5=62.8(平方分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 ×(4÷2) 2=12.56(平方分米) (3)需要铁皮:
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高h
O
r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h。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 )
(√ ) ( ×)
(√ )
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 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 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 征吗?
说出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高 侧面 底面 高有无数条 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有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形
乙
2、它们的什么条件是相同的?
3、圆柱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图1:
h=h 甲
讨论题: 1、甲圆柱与乙圆柱谁的体积大?
乙
2、它们的什么条件是相同的?
3、圆柱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柱体的大小与底面积 有关!
高相等时底面积越大的 体积越大。
图2
将一个圆柱截相等时, 高越长的体积越大。
1 2 [3.14 2 1.5] 3
6.28 (米 )
3
答:这堆小麦的体积是6.28立方米。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 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 2 [3.14 (10 2) 3] 3
78.(厘米 5 )
3
答:这堆零件的体积是78.5立方厘米。
点旋转形成
→
圆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茶 叶
它们都是圆柱体。
底面
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O O
高
O
高
O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无数条
高
深 厚
由于圆柱位置的不同,在日常生 活中,有时把高叫做长、厚、深。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数 学
全册优质课件
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 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 空间观念。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 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 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 和高( h )呢?
一、填表。
高 h 圆柱体积 V (平方米) (米) (立方米)
底面积
s
15 40
3
4
45 160
二、填空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的体积
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
底面积(
相等
)。
2、一根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的圆柱形钢材,长是2米,它的
体积是(
2000
)立方厘米。
三、判断对错。
1、圆柱体体积与长方体体积相等。
(×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 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
)
3、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成反比例 。 ( √ ) 4、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
体积越大。
(× )
(× )
5、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 大。
四、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62.8+12.56=75.36(平方分米)
一个圆柱形木棒,底面半径2厘米,高3 厘米,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 增加( B )平方厘米。
A: 6 B: 12
C: 24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圆柱体积
怎样求它们 的体积呢?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πr
S=π r
2
r
长方形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形的体积= 棱长×棱长 ×棱长
√)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 体积是( )立方厘米。
2
(2)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 半径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体积是18立 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
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 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 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这堆小麦的体积 是多少呢?
圆锥的体积 怎么求呢?
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V圆柱=sh
1 V锥=3
sh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1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X ) 3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 一定相等。(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