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新课讲解
三、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性质:氧气能供给人呼吸
决 定
用途:氧气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登山、潜水、航空等领域。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强化练习
1、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方法点拨】明确物质的用途依据物质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判断。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解析】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C、食盐易溶解于水,可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强化练习
3、下列关于氧气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使食物腐烂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方法点拨】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能使食物腐烂,是利 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是化学性质;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是物理性质;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笔记: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 能、会”等字,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 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 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 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试管
蒸发皿
坩埚
燃烧匙
2、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
集气瓶
漏斗
药匙
集气瓶可作反应的容器,量筒 不能作反应容器。
四、药品的取用:
•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 (1)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 • (2)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 “一横二放三慢 竖”.
3、一般情况,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 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
进行实验
步骤1
各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和两瓶空气
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
有气泡从瓶口 向外冒出
步骤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一瓶呼出气体 和一瓶空气中
现象:空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无明 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木条很快熄灭
2、割 止血贴。
3、烫
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
伤: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
4、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并请医生 处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 1、取用药品的“三” 不原则:不摸不尝不猛闻
•2、注意节约药品: •⑴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⑵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 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丢弃不 放回不带走.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1.pptx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纲与考点分析
1.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纲要求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考点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程度
考查点
2008年
选择题、 填空题
点。 氟里昂在日光照射下产生的氯原子在反应中,可以重复使
用,少量氟里昂能消耗大量的臭氧
。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
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
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
识: 禁止使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寻找对环境无影响的制冷剂 。
9
考点整合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 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 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 性等。 注意:区分性质和变化时,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这些词语: “能……”,“会……”,“可以……”,“易……”,“难……”。
10
考点整合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体现 两者关系:变化性质
决定
11
例题与练习
例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C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纲与考点分析
1.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纲要求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考点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程度
考查点
2008年
选择题、 填空题
点。 氟里昂在日光照射下产生的氯原子在反应中,可以重复使
用,少量氟里昂能消耗大量的臭氧
。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
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
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
识: 禁止使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寻找对环境无影响的制冷剂 。
9
考点整合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 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 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 性等。 注意:区分性质和变化时,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这些词语: “能……”,“会……”,“可以……”,“易……”,“难……”。
10
考点整合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体现 两者关系:变化性质
决定
11
例题与练习
例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C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教学课件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物 变化后有无新
质
的现象
质
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酸 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 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1(4)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 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 水的烧杯里。
总结
比较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 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 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 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化学性质。例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探讨
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小明: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小红: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聪明的你知道谁对谁错吗?
温馨提示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 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 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电灯通电 时发光也放热,但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 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 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 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 过程及其现象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
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化学与科技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生活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生产化肥和农药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 合成药物
用 化
——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学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 纹彩陶盆
越王勾践青铜剑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唐 代 蜡 染 屏 风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近代化学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 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讲授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 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自然界中的水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燃料及其利用
01
绪论
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 式。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火,并掌握 了制陶、冶金等工艺。
近代化学时期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水的净化和软化
水的净化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 变得清澈透明。
硬水的软化
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将硬水 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 ,从而得到软水。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软水。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提高化石燃料的开采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种类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目录
• 绪论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自然界中的水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燃料及其利用
01
绪论
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 式。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火,并掌握 了制陶、冶金等工艺。
近代化学时期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水的净化和软化
水的净化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 变得清澈透明。
硬水的软化
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将硬水 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 ,从而得到软水。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软水。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提高化石燃料的开采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种类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

探究一、化实学验变现化象和的物记理录变化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有蒸汽, 液态的水 玻璃片有水滴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胆矾
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
溶液
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 有气泡放出, 二氧化碳气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就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中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物理性质
⑴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矾溶液
1-4石灰石与盐 酸反应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实验一: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表面皿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石(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体等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物
理 变 化无有源自化 学变化
有
[讨论1、交实流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
21、.什实么验是3物和理实变验化?4有什什么是么化共学同变特化征??
32、.物实理验变1化、与2化与学实变验化3分、别4有有什什么么特本征质? 的区别?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2张PPT)

2.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棒熔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是〔 C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3.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2.物理 性质
颜色、状态 形状、气味 味道、密度
不需要物理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
硬度、熔点、沸点 需要物理变化
溶解性、挥发性等 才能表现出来
学都 变不 化需 来通 表过 现化
描述性质常用能、易、难、有、会、可等字词
找找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以下有关 铜的表达中:属物理性质的有 __①___③__④___⑤__⑥____, 属物理变化的有___②___,属化学性质的有_⑦___⑧___, 属化学变化的有__⑨_____。 ①有紫红色光泽 ②加热到1083.4℃时熔化成铜水 ③沸点2567℃ ④铜能拉成细丝 ⑤密度8.9g/㎝3 ⑥导电导热性良好 ⑦铜在枯燥的空气里很稳定 ⑧铜在潮湿的空气里外表会生成一层绿色铜锈 ⑨在空气中灼烧铜丝,铜丝外表变成黑色。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SS1 物
钢铁生锈
物质的两种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
【实验1-1】 (1)水的沸腾
1.记录现象:试管中水沸腾并产生许多气泡,管口 冒白雾,玻片上凝结有许多小水珠。
2.分析推理:
水 遇热 水蒸汽 遇冷 水雾 凝结 水珠
(化学 性质)
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件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复习课
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 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 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 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 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 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 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 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 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 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 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
物质生成的变化。
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
变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镁带 燃烧。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 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的用量一般为灯容积的______________。灯焰有 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加热时应使用__________。在①烧杯、②试管、 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集气瓶、⑥量筒、⑦漏斗、⑧锥形瓶中,不能用来加热的 仪器有,给液体加热可以用,给固体加热可用,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加热要垫 上石棉网的是。
4.如被加热的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加热开始应先,给固体加热,试管口, 给液体加热,所加液体不能超过容器体积的,试管应与桌面呈角度,管口不能, 以免。
5.过滤可以分离和,操作中的“一贴”、“两低”、“三靠”分别指:一贴:, 两低:,三靠:。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先将,再,看到则气密性良好。
你来选
你来选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 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 再用清水冲洗 9、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 三种用途的是()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有沉淀生 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 方法
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 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 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挥发性。
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 虑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你来选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A、锥形瓶B、烧杯C、量筒D、试管
你来探究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
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
(3)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
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
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 B、倒到指定容器中
可燃性、热稳定性、 氧化化性、还原性、 化合、分解、酸碱性 等。
你来填
1.使用药品不能,不能,不能。没说明用量时固体取用一般,液体。用剩的药 品不能_________,也不要,应该。实验完后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2.取用粉末可用,取用块状固体可用,倾倒液体时标签应,以免;取用少量液 体可用,准确量取25mL液体,需mL量筒(10、20、50)和,正确读数的方法是, 假如要量取20mL蒸馏水,仰视读数的结果是实际取液20mL(=、<、>)。
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 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 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复习课
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 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 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 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 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 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 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 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 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 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 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
物质生成的变化。
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
变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镁带 燃烧。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 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的用量一般为灯容积的______________。灯焰有 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加热时应使用__________。在①烧杯、②试管、 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集气瓶、⑥量筒、⑦漏斗、⑧锥形瓶中,不能用来加热的 仪器有,给液体加热可以用,给固体加热可用,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加热要垫 上石棉网的是。
4.如被加热的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加热开始应先,给固体加热,试管口, 给液体加热,所加液体不能超过容器体积的,试管应与桌面呈角度,管口不能, 以免。
5.过滤可以分离和,操作中的“一贴”、“两低”、“三靠”分别指:一贴:, 两低:,三靠:。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先将,再,看到则气密性良好。
你来选
你来选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 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 再用清水冲洗 9、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 三种用途的是()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有沉淀生 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 方法
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 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 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挥发性。
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 虑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你来选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A、锥形瓶B、烧杯C、量筒D、试管
你来探究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
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
(3)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
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
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 B、倒到指定容器中
可燃性、热稳定性、 氧化化性、还原性、 化合、分解、酸碱性 等。
你来填
1.使用药品不能,不能,不能。没说明用量时固体取用一般,液体。用剩的药 品不能_________,也不要,应该。实验完后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2.取用粉末可用,取用块状固体可用,倾倒液体时标签应,以免;取用少量液 体可用,准确量取25mL液体,需mL量筒(10、20、50)和,正确读数的方法是, 假如要量取20mL蒸馏水,仰视读数的结果是实际取液20mL(=、<、>)。
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 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 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