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最新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最新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最新注意分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注意力分配在多任务处理中的表现及其对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单任务与多任务处理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个体在不同任务类型和难度下注意力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方法:1. 参与者:共招募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无明显视觉或听觉障碍。

2.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2的混合设计,其中任务类型(简单 vs.复杂)为被试间变量,任务数量(单任务 vs. 多任务)为被试内变量。

3. 实验材料: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包括一套定制的软件程序,用于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时间、准确率等数据。

4. 实验流程:参与者首先接受简单的指导和训练,以熟悉实验任务。

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任务处理,第二部分为多任务处理。

在多任务条件下,参与者需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任务之间无直接关联。

实验结果:1. 反应时间:在多任务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单任务条件,尤其在复杂任务中更为明显。

2. 准确率:与反应时间的结果一致,多任务条件下的准确率低于单任务条件。

复杂任务的错误率在多任务条件下显著增加。

3. 注意力分配:通过眼动追踪和脑电波(EEG)监测,发现参与者在多任务处理时,注意力在两个任务之间的切换更为频繁,且在复杂任务中注意力分配不均,导致效率下降。

讨论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力分配在多任务处理中受到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任务时。

这可能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和错误率的增加。

因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合理安排任务,避免过度的多任务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任务对注意力分配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改善多任务处理能力。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分散。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意的广度对任务完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50名参与者参与本次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

训练阶段在训练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的数字识别任务。

他们需要在屏幕上连续出现的数字中,按下键盘上相应的数字键。

训练的目的是让参与者熟悉任务要求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任务类型: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

广度注意任务在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同时关注屏幕上的多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以随机的顺序在屏幕上出现,位置也是随机的。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多个位置上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深度注意任务在深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仅关注屏幕上的一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仍然以随机的顺序出现,但只会在屏幕的固定位置上出现。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单一位置上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结果分析通过对参与者在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效率。

2.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增加错误的可能性,因为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于一个位置。

3.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注意力容量有限,随着位置数量的增加,注意力的分配效果逐渐下降。

这说明在多任务环境中,注意力的广度是有限的,过多的任务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效率的下降。

注意力管理策略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的广度和集中能力:1. 分清主次:在面对多个任务时,要明确主次,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避免分散注意力。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注意分配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注意分配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分析注意分配的影响因素;4. 提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二、实验原理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原理在于大脑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即大脑可以通过不同脑区的协同作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2. 实验材料:随机选择1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者,其他1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3. 实验步骤:(1)实验者与被试分别进入实验室,实验者负责实验指导,被试负责完成实验任务;(2)实验者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被试按照实验者的要求,同时完成以下两项任务:a. 观察实验者手中的卡片,并记录卡片上的数字;b. 听实验者口述的数字,并记录数字;(4)实验者记录被试完成两项任务的时间,并计算注意分配效果;(5)重复实验,观察不同任务难度和被试能力对注意分配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完成两项任务时,注意分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 任务难度越高,被试的注意分配效果越差;3. 被试的能力对注意分配效果有显著影响,能力较高的被试在注意分配实验中表现较好。

五、实验结论1. 注意分配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但任务难度和能力会影响注意分配效果;2. 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注意分配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六、实验讨论1. 注意分配实验结果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验证了大脑的多任务处理能力;2. 实验过程中,被试在完成两项任务时,容易受到干扰,这提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干扰,提高注意分配效果;3. 实验结果表明,任务难度和能力对注意分配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设计任务和培养被试能力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注意分配能力:a.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b. 学会排除干扰,提高自己的专注力;c. 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多任务处理能力;2.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企业和单位在选拔和培训员工时,应关注员工的注意分配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注意力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注意力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注意力集中能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注意力集中能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研究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难度、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并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

2. 比较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

3. 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以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为自变量,以注意力集中成绩为因变量。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1)刺激难度阶段: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难度等级。

(2)试验时间阶段:分为30秒、60秒、90秒三个时间等级。

(3)注意力集中成绩阶段:记录每个被试在每个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下的正确率。

2. 实验对象本实验招募了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刺激呈现,刺激内容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文字。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刺激的识别和判断。

4. 实验程序(1)实验开始前,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2)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

(3)每个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刺激识别和判断任务。

(4)记录每个被试在每个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下的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1. 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有显著影响(F(2,56) = 3.54, p < 0.05)。

具体而言,随着刺激难度的增加,被试的正确率逐渐降低。

2. 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有显著影响(F(2,56) = 5.21, p < 0.05)。

具体而言,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被试的正确率逐渐降低。

注意分配实验

注意分配实验

实验一注意分配实验一、实验原理在体育心理学中,对注意品质的研究,涉及运动员排干扰问题。

研究发现,一个人集中注意于某一活动而忽略其它活动肯定对操作活动的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进行两项或多项工作的能力与注意的分配有重要关系。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是,你所参与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是需要把较多的注意集中在这种活动上,而同时进行的其余活动都是不需注意过多支配的“自动化”的活动。

为了保证我们同时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就需要我们对一些活动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水平。

注意的分配的第二个条件是:我们同时从事的多种活动应当有相互的联系,并且这些活动都是不生疏的,才能使注意分配得恰当、适时。

司机开车即便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也不允许随便与人谈话,那是因为开车与谈话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种活动,而且这两种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同时,开车本身就包含着多种动作,如果给予开车的注意力不够,他就不能把足够的注意力分配给开车所需要的各种动作中,就容易发生事故。

第三个条件是我们能够对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迅速地轮换交替地给予注意。

比如一个熟练的演讲者,他既要讲,又要照应听众的情绪,此时由于他对自己的讲稿已很熟悉,只要看一眼标题或关键的词,就可以讲出下面的内容,他对自己讲演的对象也不生疏,只要看一眼他们的表情就可得知他们领会的程度和褒贬态度,这样他就可以自如地根据听众的情绪来发挥自己的演讲内容,注意是在这两件事中迅速交替的。

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的程度和个体熟练程度。

通常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处于邻近空间内,复杂程度低,个体熟练程度高时的利于注意分配,否则注意难于分配。

二、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注意分配实验仪。

2.验证被试同时做两件事情的可能性。

三、实验仪器EP708注意分配实验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

四、实验程序(一)插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二)检测仪器(试音、试光)。

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

【2013年8月实践成绩为优仅供同仁参考此报告是北大自考心理学专科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注意分配实验报告姓名:组号:准考证号:摘要本实验通过对被试的注意分配进行一系列测试,了解了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并学会了计算注意分配量的方法。

关键词注意分配注意分配值1.引言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当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即同时完成两件以上的工作时就需要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这涉及到一心能否二用的问题。

注意分配有不同的水平,它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即注意分配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之一是:同时并进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

条件之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

如果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注意的分配也较顺利。

否则,注意难以分配。

注意分配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活动的进程的变化,而随时调配的。

具体点讲,注意分配的能力因人而异,同时又与并行操作的工作性质有关。

当一个人同时做两件工作,其中一件较为熟悉,已到达自动化的程度时,他的注意分配量最高可达到100%;而当注意分配量仅仅为50%时,我们就认为他并没有注意分配,而仅仅是用一半时间做这件事,另一半时间做另一件事;如在50%—100%之间即为程度不同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

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

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

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篇一:注意分配实验报告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班级:心理0802班姓名:翟土梅学号:20080605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

男女平均值为0.409。

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

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1.引言: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

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

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

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

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

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

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

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

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论。

他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irend心里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心里资源限制了个体同时操作不同的多种活动。

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报告

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报告

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报告引言双任务范式是一种实验设计,旨在研究人类的注意力分配和认知资源分配。

该范式要求参与者同时完成两个任务,通常是一个主任务和一个副任务。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处理两个任务时的表现,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注意力资源如何在多个任务之间分配,并探索多任务处理的认知机制。

本报告旨在探讨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参与者在同时执行主任务和副任务时的注意力分配和认知资源分配。

通过比较参与者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多任务处理的认知机制。

实验假设我们假设参与者在执行双任务时会表现出注意力竞争的现象,即在处理主任务和副任务时,会出现资源竞争的情况。

我们预计,当主任务和副任务的难度级别相近时,参与者的表现会受到较大的干扰,而当主任务和副任务的难度级别差异较大时,参与者的表现受到的干扰较小。

参与者我们招募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

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在20至30岁之间,没有注意力和认知方面的疾病。

参与者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证按照实验要求参与实验。

本次实验使用了计算机软件作为实验材料。

主任务是一个反应时间任务,参与者需要根据屏幕上出现的视觉刺激,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相应的键盘按键。

副任务是一个记忆任务,参与者需要在完成主任务后记住屏幕上出现的一组数字,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准确的回忆。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顺序设计,每位参与者会进行两个条件下的实验,即单任务条件和双任务条件。

在单任务条件下,参与者只需要完成主任务;而在双任务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同时完成主任务和副任务。

实验顺序在不同参与者间是随机分配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每个条件下的实验次数也是随机分配的,以避免学习效应的干扰。

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记录了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包括主任务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以及副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班级:心理0802班**:***学号:********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

男女平均值为0.409。

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

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1 引言: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

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

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

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

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

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

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

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

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论。

他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irend心里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心里资源限制了个体同时操作不同的多种活动。

此后,诺曼和博布罗进一步精确化了心理资源的概念。

他们认为,对于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因为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而发生相互干扰,从而影响了个体有效地对两个活动的注意。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注意分配的实现,需要同时进行的活动中有个体熟练的技能技巧,且集中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注意分配被证实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发展,它也是从事复杂工作的必备条件。

但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单独的视觉成绩”和“单独的听觉成绩”并不是是纯粹的。

我认为还有一些误差没有控制好,即不同性别的被试的平均水平所得到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同时实验也受被试情绪的影响,状态的好坏也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特别是性别差异这方面有待于下面的分析才能知道是否性别会影响实验结果。

注意分配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来模拟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1983年,坎特维茨等人利用飞行模拟器来研究飞行员的心理负荷能力。

他们实验中让飞行员驾驶模拟飞行器(首要任务)的同时,完成两种或四种音调组成的选择反应的次要任务。

以此测试真是飞行中驾驶员的注意分配能力。

关于注意的分配实验,研究往往采用多种简单任务,或者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相结合的范式,来考察北师大注意分配水平。

此实验就将采用注意分配仪来探讨被试和不同性别的被试的注意分配情况,实验力求探讨:第一,注意分配是否会带来心理负荷的增加,从而导致对视觉或听觉的简单选择任务的作业绩效降低;第二,计算每个被试的注意分配量,并比较分析不同性别被试的差异。

2 方法2.1被试西南科技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0名,女生5名,男生5名。

视力正常,无色盲,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均为右利手,平均年龄21岁。

2.2 仪器EP708A注意分配仪(西科大心理学实验室提供)。

有两个操作盒,一个是光反应盒,一个是声反应盒,每个盒都有红黄绿三个按键。

2.3 程序此实验由3个测试构成,包括测试1对光亮的反应,测试2对声音音调的判断,测试3对声音和光亮的同时判断反应。

均使用注意分配仪完成,在第一个光亮实验开始前可以让被试练习10秒钟。

每个实验设定为30秒。

实验均在一个实验程序里进行,被试可以自己在程序里看到指导语,独自完成实验内容,程序会自动统计实验结果。

被试开始实验时按下“继续”键,被试用优势手对光(声)进行反应。

在光亮实验开始时,程序中呈现的指导语为:“当你看到光亮时,请用你的左手的食指尽快按下与所呈现的光亮相对应的按键(红,黄,绿键),反应越快越好。

”测试结束后,被试休息30秒后,进行第2个测试,即声调反应,指导语为:“当你听到低,中,高3个声音时,请用你的右利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低,中,高3个声音键(红,黄,绿键)。

反应越快越好。

”测试结束后,被试休息30秒后,进行第3个测验声光反应。

知道誉为:“这次要测量你的注意分配能力。

你要一边听声音,一边看灯光。

当你听到低,中,高3个声音时,请用你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低,中,高3个声音键;同时用你的左手食指尽快按下与所亮灯光相对应的按键。

要两边兼顾,反应越快越好。

”测试结束后,让被试休息30秒后,开始对被试进行30秒的声反应。

测试结束后,又让北市休息30秒,最后进行30秒的光亮反应。

依次对10名被试进行测试,系统自动记录每个被试反应的正确次数及相关反应时。

试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表1 注意分配实验结果统计值任务(男)M SD (女)M SD (男女)t值单任务107.70 14.34 101.20 14.27 0.64视觉单任务63.33 18.70 50.60 23.13 0.86听觉双任务47.50 20.08 56.87 22.44 -0.62视觉双任务24.40 9.22 18.87 9.77 0.82听觉3.1 单任务下男女的视觉成绩比由上表1可知,在测试1中的单任务下的男女视觉反应正确次数可得:男生的平均成绩为107.70,标准差为32.07;女生平均成绩101.20,标准差31.91。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t(8)值为0.29,p>0. 05,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单任务下的视觉反应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不同不会严重影响视觉反应的成绩。

3.2 单任务下男女的听觉成绩比较由表1可知,在测试2中的单任务下的男女听觉反应正确次数可得:男生的平均成绩为63.33,标准差为41.81;女生平均成绩50.60,标准差51.73。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t(8)值为0.38,p>0.05,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单任务下的听觉反应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不同不会严重影响听反应的成绩。

3.3 双任务下男女的视觉成绩比较由表1可知,在测试3中的双任务下的男女视觉反应正确次数可得:男生的平均成绩为47.50,标准差为44.90;女生平均成绩56.87,标准差50.17。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t(8)值为-0.28,p>0.05,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双任务下的视觉反应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不同不会严重影响双任务下视反应的成绩。

3.4 双任务下男女的听觉成绩比较由表1可知,在测试3中的双任务下的男女听觉反应正确次数可得:男生的平均成绩为24.40,标准差为20.61;女生平均成绩18.87,标准差21. 84。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t(8)值为0.37,p>0.05,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双任务下的听觉反应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不同不严重影响双任务下听反应的成绩。

表 2 注意分配实验同一性别不同任务的显著性检验性别单任务视觉M SD 双任务视觉M SD T值男107.70 14.34 47.50 20.08 4.88女101.20 14.27 56.87 22.44 3.33性别单任务听觉M SD 双任务听觉M SD T值男63.33 18.70 24.40 9.22 3.74女50.60 23.13 18.87 9.77 2.533.5 不同任务下的相同性别的视觉成绩比较由上表2可知,不同任务下相同性别的视觉反应成绩可得:利用t检验得,在95%的置信区间内,男生的值为4.88,p<0.05,所以结果显示男生在不同任务下的视觉成绩有显著的差异;在测试3中对光反应能力的显著下降,说明新任务的加入耗去了被试的一部分心理资源,降低了被试原有的对光反应的成绩。

女生在不同任务下的值为3.33,p<0.05,所以不同任务下女生的成绩差异显著,说明新任务的加入耗去了被试的一部分心理资源,降低了被试原有的对光反应的成绩。

但是从结果分析,男生差异比女生差异在双任务的成绩比单任务下的成绩下降更明显。

3.6不同任务下的相同性别的听觉成绩比较由表2可知,不同任务下相同性别的听觉反应成绩可得:利用t检验得,在95%的置信区间内,男生的值为3.74,p<0.05,所以结果显示男生在不同任务下的听觉成绩有显著的差异;在测试3中对声反应能力的显著下降,说明新任务的加入耗去了被试的一部分心理资源,降低了被试原有的对声反应的成绩。

女生在不同任务下的值为2.53,p<0.05,所以不同任务下女生的成绩差异显著,说明新任务的加入耗去了被试的一部分心理资源,降低了被试原有的对声反应的成绩。

同样从表中数据看出,可从结果分析,男生差异比女生差异在双任务的成绩比单任务下的成绩下降更明显。

4 讨论4.1 单任务与双任务下作业的成绩比较此实验结果显示,在测试3中的光反应和声反应各自相较于单任务作业时成绩下降。

这表明双任务作业的操作确实给被试带来了心理负荷的增加,降低了同一操作(光反应与声反应)的作业成绩。

从表2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被试两次成绩下降的幅度有所不同。

男生在不同任务下的光反应中单双任务成绩的差距较女生的成绩大,表明男生在双任务下的光反应受到的心理负荷更大,更容易受到干扰。

同样在不同任务下的声反应男生成绩的差距也比女生的差距大些,只是差异不是很明显。

因此性别差异会导致被试最后光反应和声反应的成绩下降出现差异。

4.2 对3种音调正确反应讨论由表1可知,被试对声反应的成绩明显比光反应成绩低。

光反应可以直接通过视觉判断其颜色即可作出反应,但是声反应的低,中,高音对于我们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分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往往会按错键,有时候会随便乱按键,尤其是对于中音键的次数是最少的,因为被试往往不能准确判断音高,因此常常不敢按中音键,因此导致了最后听反应成绩的普遍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