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关于注意广度的实验报告

关于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的实验报告黄煌(上海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上海,200438)摘要这是关于研究注意广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注意的广度很早就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对它进行实验研究。
本实验研究注意的同时广度,与其与知觉对象的差异性的影响。
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并了解注意广度的条件。
实验验证了知觉对象越集中,规律,简单,注意广度就越大,反之越少。
关键词:注意广度,阈限,同时广度1.引言注意的广度也就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实验用来测定对随机分布的目标点的注意广度。
并学习使用注意广度实验系统测量不同条件下注意广度的方法。
“同时可以注意到多少个项目?”这是心理学家从哲学家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个问题。
哲学家通过思辩认为,这个数目必定有个限度。
1871年W.S.Gevens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在白盘子里抛撒黑豆并估计黑豆数目的实验研究就是这类问题。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注意广度、知觉广度或者领会广度。
本实验拟采用对比法,验证前人的研究结论。
2.实验方法2.1被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选择两名被试,一男一女,均为18周岁,本科在读。
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2.2.1仪器JGW-B1型心理实验台---- 天津市某厂家JGW-B1型记时记数器----天津市某厂家2.2.2材料2.2.2.1点子图卡片2组,每组9张,每张卡片上有点子3-15个不等;其中第一组卡片上的点子为规则排列,第二组卡片上的点子为不规则排列。
2.2.2.2背景卡片一张,练习卡片一张。
2.2.2.3记录用纸2.3程序2.3.1主试将每组卡片随机排列好,在记录纸上标明卡片的排列号及点子的个数。
2.3.2接上电源:速示器电源选择“ON”,灯亮表示接通。
用明度测试卡调节A、B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工作方式选择”栏,将A选“定时”,B选“背景”,选“A-B”顺序方式;在“时间选择”栏,将A定为“0100”。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分散。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意的广度对任务完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50名参与者参与本次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
训练阶段在训练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的数字识别任务。
他们需要在屏幕上连续出现的数字中,按下键盘上相应的数字键。
训练的目的是让参与者熟悉任务要求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任务类型: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
广度注意任务在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同时关注屏幕上的多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以随机的顺序在屏幕上出现,位置也是随机的。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多个位置上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深度注意任务在深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仅关注屏幕上的一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仍然以随机的顺序出现,但只会在屏幕的固定位置上出现。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单一位置上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结果分析通过对参与者在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效率。
2.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增加错误的可能性,因为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于一个位置。
3.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注意力容量有限,随着位置数量的增加,注意力的分配效果逐渐下降。
这说明在多任务环境中,注意力的广度是有限的,过多的任务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效率的下降。
注意力管理策略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的广度和集中能力:1. 分清主次:在面对多个任务时,要明确主次,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避免分散注意力。
【优质文档】注意广度实验报告-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篇一: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周晓莉(上海体育学院10级运科心理班,上海201X38)摘要实验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规律的黑点报出的正确点数的正确率远远高于无规律的。
从而证明了注意广度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1 引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也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把握4~6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以及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
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并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同时探究实验的缺陷。
2 方法2.1被试选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的一名大一学生。
2.2仪器2.2.1 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记录用纸。
2.2.2 点子图卡片2组,每组13张,每张卡片上有点子3-15个不等;其中第一组卡片上的点子为规则排列,第二组卡片上的点子为不规则排列。
2.2.3 背景卡片一张,练习卡片一张。
2.3程序2.3.1.主试将每组卡片随机排列好,在记录纸上标明卡片的排列序号及点子的个数。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篇一: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周晓莉(上海体育学院10级运科心理班,上海200438)摘要实验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规律的黑点报出的正确点数的正确率远远高于无规律的。
从而证明了注意广度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1.引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也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把握4~6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以及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
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并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同时探究实验的缺陷。
2.方法3.1被试选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的一名大一学生。
2.3.8.两组实验完毕之后,要求被试写出其判断点子数量策略。
4.结果表1 同一被试对规则黑点注意广度的实验数据(单位:个)实验次数实际黑点数被试所报黑点数5 524 437 743 3514 14615 15710 10813 1399 910 6 6表2 同一被试对不规则黑点注意广度的实验数据(单位:个)实验次数实际黑点数被试所报黑点数1.5 52.7 73.13 114.12 95.6 66.11 117.10 88.15 139.3 3108 810.讨论11.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报告】在当今社会中,实验报告是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一项任务。
实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然而,很多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实验报告的广度。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注意广度在实验报告中是如此重要,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撰写广度有深度的实验报告。
1.实验背景每个实验都有其背景和目的。
实验背景应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该实验的相关历史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不仅能增加实验报告的广度,还能让读者对该实验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假设我们进行关于植物生长速度的实验。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介绍植物生长速度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解释为何需要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并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来支持这一点。
2.实验设计实验报告中的实验设计部分应该清楚地解释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这是确保实验可重复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然而,在撰写实验设计部分时,我们也应该在必要的情况下扩展我们的论述,以增加报告的广度。
我们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实验设计决策背后的思考和背景知识。
假设我们的植物生长实验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设计部分,我们可以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土壤,其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样做不仅展示了实验设计的深度思考,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3.数据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
在撰写这部分时,我们应该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我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然而,要注意广度的话,我们也可以与其他已有研究进行比较,探讨结果的一般性和可能的应用价值。
以植物生长实验为例,我们在这部分可以不仅简单地比较不同组的平均植物高度,还可以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某些特定影响。
我们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
这样做可以使实验报告更富有深度和广度。
注意广度实验

注意广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
2、测定对随机分布的远点的注意广度。
二、实验原理注意广度测验,亦称“识别广度测验”。
是指一般能力测验的一种。
测查被试面对很多事物时一瞬间所能清楚识别辨别或把握对象的最大数量。
事先准备好很多物体(如书、笔、毛巾、杯子、镜子、钉子、拖鞋等)或一些文字、非文字材料(如一些单字、符号、图形等),只让被试看一瞬间,然后要求被试凭记忆将刚才看到的所有物体或材料说或写出来,根据被试说对或写对的项目数决定被试的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也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也表示知觉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三、实验步骤1、屏幕上将快速呈现包含若干红点的图片(每张圆点呈现时间为0.25s)。
2.看清红点的个数,3.在屏幕的下方,按相应数字键输入圆点个数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菜单进行输入)。
4、点击确定。
一共要做80次。
5、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映的百分数,从5个点开始算起。
6.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映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
四.实验结果及自我分析8.80,处于平均水平。
试验证明意广度是极为有限的。
但是由于本试验的被试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无法推广试验结果,无法说明普遍现象。
不同的被试对试验材料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认为红色很简单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红色让自己感到紧急或焦虑。
试验室较为嘈杂,可能影响了被试的留意安排。
试验发现,当消失的红点数越少,被试回答的正确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不同个体的留意广度存在差异。
但大部分被试的留意广度值在8到9之间。
13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注意广度姓名:张雪琳地点:绵阳师范学院一教203基础实验室学号:1406020105时间:2015.11.14 班级:教科院2014级1班【摘要】注意的广度是注意的基本品质之一,指的是在一瞬间人们能够清除的把握对象的数量。
这个数量是有限的到底多少?长期以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都进行过研究。
著名心理学家杰文斯(W.S.Gevens)1871年把一个白色盘子放在黑背景上,扔下一把黑色豆子,使豆子有些落在白盘子里,豆子刚落下,就立即报告数量。
杰文斯重复做了上千次,结果发现,当盘子上有5个豆子时,估计误差开始出现,超过8-9个,错误估计数量超过50%,落在盘子里豆子越多,估计误差越大。
应用心理物理法去计算,即有50%的可能性估计对的那个数量就是注意的广度。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呈现时间时,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知识经验和练习程度等,因此测定注意广度的时间必须相同。
【关键词】注意广度估计误差【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视觉注意广度的方法,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
2.测量个体的视觉注意广度。
【实验设备】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示仪,点子卡片2组,规则排列和不规则排列各13张,注视卡1张,练习卡2张【实验步骤】1.先将卡片按随机原则排列好(先排规则再排不规则),并记录纸(附后)上标出卡好及点子数目。
2.将主机和附机EPT801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 联机模式→注意广度→学号→姓名→A视场(0.1秒)→间隔(5秒)→被试(2次),将练习卡片插入A视场,主试卡片插入B视场,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
被试见绿色指示灯后,按附机上<确定>键试做几次。
试做完毕,主试选再做一次,设置次数13(已默认),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正式实验可以开始。
主试按记录表排定的顺序在屏幕上“►”对着间隔时,依次插入卡片。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背景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够清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它反映了个体知觉的范围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注意广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为提高个体注意广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注意广度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2. 探究不同任务、年龄、性别等对注意广度的影响;3. 为提高个体注意广度提供实践指导。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高校大学生100名,男女各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2. 实验工具:采用注意广度测试软件,包括数字、字母、图形等多种刺激材料;3. 实验步骤:(1)被试者进行基本信息登记;(2)进行注意广度测试,包括数字、字母、图形等任务;(3)分析不同任务、年龄、性别等对注意广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数字任务:男性注意广度为7.1±1.2,女性为6.8±1.3;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广度逐渐下降;2. 字母任务:男性注意广度为6.2±1.1,女性为5.9±1.4;年龄对字母任务的影响与数字任务相似;3. 图形任务:男性注意广度为5.9±1.5,女性为5.3±1.6;年龄对图形任务的影响与数字、字母任务相似;4. 不同任务对注意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数字任务注意广度最大,图形任务最小。
五、结论与讨论1. 注意广度受年龄、性别、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注意广度逐渐下降;男性在数字任务中注意广度优于女性,而在字母和图形任务中差异不明显;2. 不同任务对注意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数字任务对注意广度的要求较高,而图形任务对注意广度的要求较低;3. 注意广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提高的。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注意广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六、建议与展望1.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个体的注意广度,提高其认知能力;2.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注意广度训练方案,提高个体的注意广度;3. 开展更多关于注意广度的研究,为提高个体注意广度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为了掌握注意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实验利用Psykey心理测评系统的注意光度测试测量了一位被试的视觉注意广度。
该被试的注意广度值为8.67,处于一般成人的水平。
关键词:注意广度视觉
1 前言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广度的问题。
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
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
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Psykey心理测评系统测评被试的注意广度值,掌握注意广度的概念和测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12级男学生一名,年龄19岁,矫正后视力正常,智力正常。
2.2 实验工具
装有Psykey心理测评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材料为随机呈现的无规律排列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
2.3实验程序
实验材料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
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值。
3 实验结果
注意广度值:8.67
------------------
水平正确率(%)
------------------
590.00
6100.00
780.00
870.00
940.00
1040.00
1110.00
1230.00
------------------
序号. 实际个数-判断个数
1. 10-10
2. 5- 5
3. 10-13
4. 6- 6
5. 12-14
6. 9-10
7. 12-12
8. 7- 7
9. 8- 7 10. 8- 7 11. 6- 6 12. 9- 8 13. 7- 7 14. 9- 8 15. 7- 7 16. 12-12 17. 5- 5 18. 9- 9 19. 5- 5 20. 7- 7 21. 9- 9 22. 11- 8 23. 5- 5 24. 12-12 25. 10-10 26. 11-11 27. 7- 7 28. 12-10 29. 11-10 30. 6- 6 31. 5- 5 32. 5- 5 33. 8- 7 34. 6- 6 35. 10- 9 36. 8- 8 37. 10-10 38. 7- 6 39. 11- 9 40. 6- 6 41. 6- 6 42. 11- 9 43. 6- 6 44. 10- 9 45. 8- 8 46. 5-10 47. 8- 8 48. 7- 7 49. 10- 9 50. 11-10 51. 6- 6 52. 6- 6 53. 11-10 54. 12-10 55. 9- 9 56. 12-10 57. 8- 8 58. 9- 9 59. 11- 9 60. 11-10 61. 11-10 62. 7- 7 63. 12-11 64. 10-10 65. 6- 6
66. 7- 6 67. 7- 7 68. 8- 8 69. 12- 9 70. 8- 8
71. 9-10 72. 12- 9 73. 5- 5 74. 10- 9 75. 5- 5
76. 10- 9 77. 5- 5 78. 8- 8 79. 9- 8 80. 9- 8
4 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该男性成年被试的视觉注意广度值为8.67,处于平均水平。
实验证明注意广度是极为有限的。
但是由于本实验的被试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无法推广实验结果,无法说明普遍现象。
不同的被试对实验材料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认为红色很容易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红色让自己感到紧张或焦虑。
实验室较为嘈杂,可能影响了被试的注意分配。
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能够解决视觉注意广度与听觉注意广度在数量上的差异,并得出普遍的注意广度值。
5 结论
实验发现,当出现的红色点数越少,被试回答的正确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
不同个体的注意广度存在差异。
但大部分被试的注意广度值在8到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