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 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实验报告学号:02A14541 姓名:庄加华日期:2014.11摘要:实验以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
来探究大学生的数字记忆广度。
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数字记忆广度在9-11之间;(2)不同人之间对于顺序、逆序记忆的结果差异较大。
引言: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记忆作为人大脑的重要功能,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少位数字对人的记忆是合适的?超过多少位会使记忆受到较大影响?不同顺序下如何调节记忆信息的长度?这些在工业的设计中都要从人的切身体会出发,才能给人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本次实验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
方法:使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在顺序和逆序两种情况下测被试能记忆的最长数字位数、所用时间、得分和错误次数。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收集多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两位被试在两种测试方式下的平均得分作图如下。
由表中可以大致看出,两名被试顺答的平均分为8.19左右,逆答的平均分为7。
此外,大体上顺答的平均分比逆答高约1分左右。
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差异以及可以发现顺答与逆答的计位数都在10左右。
但不同被试之间顺答、逆答的计位数差异较大。
有被试顺答比逆答多了几近两位数字,也有被试逆答比顺答的计位数还多。
但数据中,不论哪种答题方式都超过了9,即高于数字记忆广度均值7±2。
这个结果是因为后者的测试对象是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因此能反映普遍情况,而本次实验的被试都是19岁左右的大学生,因为年龄和平常的学习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比普遍情况下的平均值高。
2.前面两组数据大体反应了本次实验的均值,期间可能存在造成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有:被试的主观因素、周围环境的干扰程度、机器的系统误差等。
根据查阅资料,发现人的数字记忆广度与人的衰老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测验的最高成绩在16-19岁组,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对数呈抛物线变化[2].结论: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记忆广度的测试,探究被试者的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包括两个部分:数字记忆和图形记忆。
每个部分包括不同数量的测试项目,被试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记住并回忆出测试项目中的数字或图形。
实验结果:经过对10名被试者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被试者的数字记忆能力和图形记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数字记忆能力相对较弱,表现为记忆广度较窄;图形记忆能力相对较强,表现为记忆广度较宽。
此外,被试者的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被试者在数字记忆方面表现较好,有的被试者在图形记忆方面表现较好。
实验结论: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受到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的影响,数字记忆和图形记忆能力存在差异,个体差异也是影响记忆广度的重要因素。
这些发现可以为进一步了解人类记忆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个性化的记忆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 1 -。
短时记忆的广度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研究人员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了实验,以探究人类大脑在短时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和限制。
实验采用了一系列视觉和听觉刺激,要求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回忆这些刺激,从而评估他们的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视觉刺激时表现出更广泛的记忆广度,而在记忆听觉刺激时表现较为有限。
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类型的影响,视觉刺激能够激发更广泛的短时记忆能力。
此外,实验还发现,参与者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刺激时,短时记忆广度会受到限制,表现出更低的记忆能力。
这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复杂性的影响,复杂的刺激会降低人们的短时记忆能力。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类型和复杂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的记忆训练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更多关于短时记忆广度的奥秘。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记忆广度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测试被试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背景记忆广度实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于1966年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这项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提高学习效率、治疗记忆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包括数字、字母、单词、图形和颜色等。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深度,进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治疗记忆障碍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共有五个测试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测试。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 数字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数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数字,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2. 字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字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字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3. 单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单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单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4. 图形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图形,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图形,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5. 颜色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颜色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颜色,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每个测试阶段的时间限制为30秒,每个测试阶段之间有30秒的休息时间。
实验过程中,计算机会自动记录被试者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有30名被试者参加,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
实验结果如下:1. 数字测试:被试者平均正确率为80%,平均答题时间为18秒。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导言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记忆的广度,即在给定时间内个体能够记住的信息的数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限制。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随机呈现的字母序列作为刺激材料,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字母。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练习阶段,旨在熟悉实验过程和刺激材料;第二阶段为正式实验阶段,记录参与者在给定时间内记住的字母数量。
实验过程在练习阶段,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字母序列,每个序列呈现时间为10秒。
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尽可能多地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会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在正式实验阶段,参与者需要记住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字母序列。
序列长度从3个字母开始,逐渐增加到10个字母。
每个序列的呈现时间也为10秒。
与练习阶段类似,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参与者在不同长度字母序列下的平均正确回忆数量。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3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2个字母;在记忆4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3个字母;在记忆5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4个字母;以此类推,参与者在记忆10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7个字母。
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记忆的广度随着刺激材料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参与者在记忆较短的序列时,能够回忆出较高比例的字母;而在记忆较长的序列时,回忆能力下降明显。
2. 人类记忆存在一定的容量限制。
参与者在记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记忆溢出的情况,导致无法准确回忆所有刺激材料。
3. 记忆的广度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提升。
在实验中,参与者在练习阶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有助于他们在正式实验阶段提高回忆能力。
字母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引言记忆广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能够准确记忆并复述的刺激材料的数量。
它是衡量个体短时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字母记忆广度实验,探讨不同条件下个体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测定被试的字母记忆广度。
2. 探讨不同呈现方式、不同难度条件下,被试记忆广度的差异。
3. 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被试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随机排列的字母,包括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共100个。
3. 实验步骤(1)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2)第一组:视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将字母随机排列在屏幕上,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观察并记忆字母。
(3)第二组:听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朗读字母,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记忆字母。
(4)第三组:视觉+听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同时呈现视觉和听觉刺激,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记忆字母。
(5)每组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尽量复述记忆的字母,记录复述的正确个数。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视觉呈现方式、听觉呈现方式和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其中,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显著高于视觉呈现方式和听觉呈现方式。
2. 不同难度条件下的记忆广度实验设置了不同难度条件,包括易、中、难三个等级。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难度条件下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其中,难度越低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广度越高。
五、讨论1. 不同呈现方式对记忆广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显著高于视觉呈现方式和听觉呈现方式。
这可能是由于同时使用两种感官通道进行信息输入,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2. 不同难度条件对记忆广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难度越低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广度越高。
这可能是由于难度低的条件下,被试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容量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探讨不同类型记忆材料对记忆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报告方法对记忆容量测试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被试: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2. 实验材料:随机排列的数字表、无关联的汉字、双音节词、四字成语、七言诗词等。
3. 实验程序:(1)数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3至12位随机排列的数字,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数字长度。
(2)汉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6个无关联的汉字,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汉字数量。
(3)双音节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个双音节词,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词数量。
(4)四字成语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个四字成语,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成语数量。
(5)七言诗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句七言诗词,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诗词数量。
4. 报告方法:(1)即时报告法:被试在记忆结束后立即复述所记忆内容。
(2)延迟报告法:被试在记忆结束后延迟一段时间(如1分钟)再复述所记忆内容。
三、实验结果1. 数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7.8个数字。
2. 汉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个汉字。
3. 双音节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2个词。
4. 四字成语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5.4个成语。
5. 七言诗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5.8句诗词。
6. 即时报告法与延迟报告法比较:在即时报告法中,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7.2个单元;在延迟报告法中,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5个单元。
四、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记忆材料对记忆容量有显著影响。
数字、汉字、双音节词、四字成语、七言诗词的记忆广度依次递减,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
2. 本实验中,即时报告法与延迟报告法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在刺激停止后,信息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大约在几秒到一分钟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被试的短时记忆广度,探讨不同记忆材料对短时记忆广度的影响,并分析个体差异。
二、实验方法1. 被试选择:选择我校心理系大二学生86人为被试,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基本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为两组,一组为无关联数字,另一组为有意义数字。
每组数字均随机排列,共20个数字。
3. 实验程序:1. 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无关联数字和有意义数字的记忆广度测试。
2. 测试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并确保其理解。
3. 测试过程中,主试逐个读出数字,被试听到后立即将其写下。
4. 当被试无法继续记忆时,主试停止读数,记录被试记忆的数字数量。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 无关联数字组:平均记忆广度为5.6个数字。
2. 有意义数字组:平均记忆广度为6.8个数字。
四、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有意义数字组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高于无关联数字组,说明记忆材料的性质对短时记忆广度有显著影响。
2. 本实验的被试均为心理系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实验结果可能与普通人群存在一定差异。
3. 短时记忆广度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有关。
4. 短时记忆广度与注意广度密切相关,注意广度越大,短时记忆广度也越大。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材料的性质对短时记忆广度有显著影响,有意义数字组的短时记忆广度高于无关联数字组。
此外,短时记忆广度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短时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六、实验局限性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本实验研究的是测试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 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数字
一、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其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
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用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
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
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
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
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
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
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
如“5”,“577”,“华东师范大学”这些数字、数字的集合和词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组块,甚至一个谚语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如“勤能补拙”。
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此次实验将通过对少数被试记忆广度的实验,使用数字作为记忆材料,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学习计算记忆广度的方法。
计算记忆广度:F=2.0+0.25Xn (F是被试得分,n为正确回答次数)
本实验做出以下假设: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二、方法
2.1被试
10应用心理班学生2名,女,身体健康
2.2仪器
记忆广度测试仪
2.3程序:
(1)主试将键盘的插头与仪器被试面板上的插座连接好,接通电源。
按下复位键( RST ),由程序将码 1 灯与计分灯点亮,再按 P/T 键确认“ P 灯”数码管显示为 0202 : 00 ,表示基础位长=2,基础分 02.00 分;“ T 灯”数码管显示为 0000 : 00 。
表示出错次数与时间。
被试按下键盒上的回车键( ENTER ),仪器自动提取一个三数组。
被试在见到回答亮〔绿灯〕及一声短蜂鸣后,用键盘按顺序回答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加 0.25 分,被试再按回车键,仪器接着提取下一组以供再次回答。
如一个位组中的四个数组有一个答对,则认为通过了该位组,通过为数加一;如回答错误,仪器答错灯亮及蜂鸣器响,再按回车键,提取下一组数码以供测试,如此循环,直到仪器停机长蜂鸣,测试结束。
(2)仪器在被试连续错误八次或完成测试时,仪器响蜂鸣,主试记录被试测试成绩。
(3)主试在在测试过程中可随时更改码 1 和码 11 。
三、结果
1、被试不同记忆广度得分
表1被试1记忆广度
表2被试2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四、讨论
4.1 本实验显示: 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4.2 结果误差及其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根据相关文献描述,在短时记忆广度范围内,只要记忆项目保持在头脑中,不管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只
要中间没有其他内容的干扰,就不会影响短时记忆的提取成绩。
实验时不仅周围环境要保持无干扰状态,被试自身也要注意力十分集中,如果被试处于疲劳状态或情绪不稳定,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另外,短时记忆可能还会受到长时记忆的影响,在实验中出现的某一组数很有可能恰好是被试所熟悉的数字,有可能和被试的电话号码有一致的数字内容,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形,实验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极端值。
4.3记忆广度的实际应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短时记忆广度的发展成倒U型的趋势,在初中的时候,短时记忆广度可能达到了最高峰,而到了高中短时记忆明显下降,初中生应该抓紧时间多学习一点有关数理化、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中的常数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年代。
当位数大于等于8时,正确率开始下降,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来记忆与之数量相当得单词或其他信息,根据这个规律也许可以使我们的高效的记住东西。
五、结论
5.1不同位数的记忆广度有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郭秀艳,杨治良,心理实验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七、附录
被试记忆广度测试原始实验数据
表1 被试1记忆广度测试结果
表2 被试2记忆广度测试结果
八、意见和改进措施
这是关于记忆的实验,所以外界对被试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主试和其他实验人员必须保持安静,被试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否则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存在问题。
以后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严谨、认真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