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四. 乡土小说--主要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 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鲁迅首开乡土小说创作风气。 主要作家:彭家煌(湖南) 许杰(江浙) 蹇先艾(贵州)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一.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茅盾:《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老舍:--市民诗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文学之先河。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八月的乡村》
四. 左联外民主主义作家
主要代表:叶圣陶《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李颉人《死水微澜》
五. 京派小说 指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
之后,继续留在北京的或其它北方 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派。是左联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 主要代表:沈从文《边城》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寻根文学:阿城的《棋王》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韩少功的 《爸爸爸》)
先锋小说:格非、孙甘露、余华
新写实小说 : 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 《单位》、《一地鸡毛》 叶兆言的《艳歌》 新历史小说:莫言的《红高粱》 陈忠实的《白鹿原》 刘震 云的 《故乡天下黄花》 苏童的《妻妾成群》
人性与人道主 义 : 戴厚英《人啊,人》。刘心武的《爱的位置》,张炫的《被爱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一)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 1928年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关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推广 2.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 立。 1936年春解散。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讨 论。
大学语文
第二部分 文学作品赏析
第九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现代:modem (1917-1949) 当代:contemporary (1949- )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文化的催生和新文学对外来文化的择取。 2.自身历史孕育的结果,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 启蒙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强调用现代知识照亮人们的 头脑,用科学民主理性来启蒙。“立人”(“五四”运动称 为“人的运动”)。梁启超提出“新民”,新的是思想, “欲新一国民,必新一国之小说”。 李大钊《晨钟报》: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 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 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 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 必须革新旧文学。

(五)文学革命的功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思潮涌入:把西方几千年的思潮在几年内全 部搬演一遍 3.社团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4.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5.创作实绩 1918年5月《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问世
三、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
三个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 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 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 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互相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 的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全套课件253P)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全套课件253P)

《小说月报》——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
立场与宗旨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简章》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 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人相信 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 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宣言》

势 种 《 《 《 《 ( 社 留 当 田 吾 郁 员 东 月 一 物 《 。 创 创 共 异 洪 创 学 时 汉 、 达 有 京 成 九 , 创 先 造 造 廿 军 在 等 夫 郭 立 二 水 造 造 生 张 , 显 后 月 周 六 突 日 日 沫 于 一 》 , 资 、 最 示 》 , 办 刊 报 期 起 本 若 日 年 平 初 出 等 》 创 都 成 季 》 》 ) 之 有 的 本 七 成 一 刊 、 造 是 、 仿 , 刊 、 、 、
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 起,成员多为英美留学生。新 月社成员较复杂,本来不是一 个专门的文艺团体,带有文化社交俱乐部的性质, 1925年,徐志摩接偏《晨报副刊》,1926年4月在 《晨报》副刊上开辟《诗镌》栏目,宣称“要把创 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在徐志摩的周围 形成了一个诗人群,成为新月诗派,包括闻一多、 朱湘等诗人。

创 造 社
立场与主张
只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的活 动罢了。——郭沫若

创造社转向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 1925年“五卅”为界,分 前后两期,“五卅”后, 冯乃超、彭康、朱镜我、 李一氓、阳翰笙等进步作 家加入创造社,随着革命 形势的发展变化,郭沫若 等又提出了“革命文学” 的口号。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彼岸》:表现“人与人的牵制关系”主题。戏剧提 供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2)支配人生的是“爱”和“美” ❖ 冰心(1900-1999) ❖ 《斯人独憔悴》:写父子 ❖ 代沟与矛盾; ❖ 《两个家庭》:探索妇女 ❖ 在中国社会与家庭中的 ❖ 地位与作用问题 ; ❖ 《超人》: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王统照(1897-1957) ❖ 《微笑》:写一青年囚 ❖ 犯的转变,爱与美的力 ❖ 量; ❖ 《沉思》:写模特琼逸 ❖ 的悲剧,显示爱与美的 ❖ 幻灭; ❖ 《湖畔儿语》:写下层 ❖ 劳动者的家庭生活的苦难
多《<女神>之地方色彩》、王伯祥《文学的 环境》,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 (3)鲁迅小说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A《故乡》族类:王鲁彦《童年的悲哀》:阿成哥; 废名《竹林的故事》:三姑娘;蹇先艾《老仆人的 故事》:老仆人林富;
❖ B《祝福》族类:台静农《红灯》,王鲁彦《李 妈》;蹇先艾《乡间的悲剧》:祁大娘;黎锦明 《唐寡妇》:唐寡妇;
俗);《黄金》:表现乡村原始的冷酷,如 史伯伯尘嚣的宗法社会田园牧歌 ❖ 废名:淡泊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
的交融 ❖ 《浣衣母》中的李妈“善的化身” ❖ 《河上柳》中的陈老爹 ❖ 《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美的化身”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与堕落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相对立:
第二章(一) 2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一、“问题小说” ❖ 1、产生的原因: ❖ 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反封建传
统,探索问题,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 ❖ 五四时期小说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罗斯文学,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导语PPT课件

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导语PPT课件

-
2
《封锁》:陌生的视角 人生的常态对人实际是 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 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 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 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
-
3
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 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 这是天才作者张爱玲用《封锁》告诉 我们的。
-
4
《游园惊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 术技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游园只见 钟鸣鼎食、灯红酒绿,往事已不堪回 首;惊梦才觉浮生若梦、美人迟暮,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
单元导语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 山作
他深邃的目光,穿过历史
的迷雾,以超人的勇气借
“狂人”之口振聋发聩地
揭示出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发
-
1
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那是 为民族的前途而痛苦、焦虑的心声, 是觉醒者向封建文化的宣战,是走出 沉默的鲁迅数十年对中国社会历史的 思考和认识。
-
5
今日只留下无尽惆怅。那些曾经的旖 旎风光,那些流转的风花雪月,还有 那沉浸于记忆中的淡淡的感伤,都在 惊醒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天,成了感喟。-6
《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 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 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 钟,却给沉睡千年的山 村带来巨大的冲击。清纯如玉的山里
-
7
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 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 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页
乡土小说
• 1923年前后出现于文坛,首先由鲁迅提出这个概 念。鲁迅:“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 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 学。”因此,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描写 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 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 “乡土小说”1923年前后出现于文坛。它主要是 针对“问题小说”的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而产生 的。
主页
三、现代小说的特点
• 在作品形式上,采用白话文写作。 • 在作品内容上,猛烈攻击封建制度、封建道德,
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现实,同时提出了知识青年 挣脱旧家庭束缚、争取恋爱婚姻自由、探索生活 道路等要求。
主页
1920年代的小说
• 1问题小说
• 2乡土小说
• 3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主页
• 然而必须同时看到,梁启超并不只是一位文论家。可以说, “提升”小说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其手段。他看 中的是小说之“力”,小说那“支配人道”的“不可思议 之力”。因而,梁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 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 必新小说”。此后《小说原理》(夏曾佑)、《论文学上 小说之位置》(狄平子)、《余之小说观》(徐念慈)等 文先后发表,它们的共同倾向是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 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 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 “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被鲁迅称做“谴责小说” 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受到普遍 的欢迎。由于同样的原因,还开始翻译和介绍了西方作品。
门文学这三个组成部分。
主页
一、如何阅读鉴赏中国现当代小 说?
• (一)了解小说写作的背景,正确掌握作 品的思想内容。
• (二)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认真品味作品 的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 (三)能够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 方面全面把握作品的特点。
主页
“小说界革命”
• 梁启超于190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戏剧历来被正 统的封建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戊戌变法前后却得到 了重视。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 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谈起。这是近代文学 史上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 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 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 小说也。小说因它最“易感人”而最易“易人。文论家、 文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梁启超对小说价值的提升,它对促进 近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繁荣起了巨大的作用。
主页
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是产生于1918~1921年间的一场文学思 潮,实际上是一股“题材热”。周作人曾经给它 下了一个定义:“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 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问题小说” 的宗旨是为人生,“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 一般的问题”,共同目的是对人或社会的价值追 问。“问题小说”的最有影响的作家有冰心、王 统照、庐隐、许地山等。“问题小说”的形成原 因: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 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 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主页
• 鲁迅《孔乙己》、《风波》、《故乡》,王鲁彦 《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恿》, 台静农《拜堂》,此外还有许钦文的《鼻涕阿 二》,许杰的《惨雾》、《赌徒吉顺》;蹇先艾 《水葬》,废名的《菱荡》、《竹林的故事》等
• 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便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 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 “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 狭小天地,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 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转到农民身上。作为一个 潮流,一个流派,乡土小说对于现代小说的确立 是有不小贡献的。
主页
• “自叙传”小说作者主要集中于创造社。他们受十九世纪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 文艺活动”;同时又吸收了1921-1926年间正风靡日本的 “私小说” 的创作特点,主张作家的写作应该是再现自己 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侧重作家“心境” 的彻底暴露,包括暴露私生活中肉欲的苦恼和变态性心理, 以此向旧道德挑战。加上受到中国传统文人心态的影响。 总的来说,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 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作者不着意于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 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郭 沫若把这种小说的美学追求称为“主情主义”,这在中国 现代小说史上是一全新的样式,也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一 个新的发展。
主页
• 问题小说涉及当时青年关心的家庭礼教、婚恋家 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等诸多方面。 其时因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 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问题小说”比 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 “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大体上说当时作者的 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 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 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 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所以,概念化、简单化 的毛病便伴生了。
主页
自叙传抒情小说
• 20年代的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形式是“自 叙传”小说。代表作家有:创造社的郁达 夫、郭沫若、张资平、叶灵凤,浅草—沉 钟社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 等人。
•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还 是从郁达夫(1898-1945年)1921年出版的 《沉沦》小说集开始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的代表作家首推创造社的郁达夫。
主页
教学目标:
• A、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脉 络。
• B、指导学生掌握鉴赏现当代小说的基本要 点。
主页
一、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的定义及区分
• 按历史时间区分:现在一般默认1919— 1949年为现代文学,1949年至今为当代 文学。
• 在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根本 特征及历史定位时,必须有一个基本的 价值判断,这个价值判断的标准,就是 人、社会和文学的现代化。
主页
• 中国现代文学
–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正式发端。 – 这次文学革命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使Βιβλιοθήκη 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主页
• “中国当代文学” 的提法涉及三个内容:
– 文学的时段性,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 – 文学的政治性,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文
学”,又叫“社会主义文学”; – 文学的地域性,包括大陆文学、台湾文学及香港与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