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母鸡 湘教版(2016)

合集下载

课文《母鸡》优秀教案

课文《母鸡》优秀教案

课文《母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总结作者写作手法。

(2)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母爱主题。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评价。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3. 收集有关母鸡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5.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母爱的伟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母鸡》一文。

内容主要包括:描写母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母鸡孵小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感知母鸡的伟大母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敬仰,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孵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母鸡的形象。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母鸡孵小鸡的过程。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子仿写。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造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主要内容:母鸡的外貌特征母鸡的生活习性母鸡孵小鸡的过程3. 重点词语和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母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仿写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表达对母爱的理解。

2. 答案:母鸡的外貌特征:羽毛灰白色,尖嘴,黄色脚。

母鸡的生活习性:勤劳、勇敢、护子。

仿写句子:母爱如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进行分享,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认识并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3)能够正确运用一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2.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小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Warm-up1. Greetings and daily report.2. Revision: Show some flashcards of animals and ask students to name them.3. Lead-in: Ask students if they have seen a hen before and how does it look like.Step 2:Presentation1. Show the picture of a hen on the screen and asks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Teacher introduces the target language:hen/mother hen.2. Play the audio of the text while students follow.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3.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chick, duckling, little piggy. Act out the actions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s.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line by line and explain any difficult parts.5. Ask the students to circle the correc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text on their books.Step 3: Practice1.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ke turns to read the text.2. 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ey 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 n: “The hen is…” or “The chick/duckling/little piggy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the hen and use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4: Consolidation1. Ask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writings with the class.2. Play a game called “Guess the Animal”. The teacher describes an animal and the whole class should guess what it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do a group work. Each group needs to make a story using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5: Homework1.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more animal words and make a list.2.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avorite animal.六、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通过理解课文,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母鸡教案(精选13篇)

母鸡教案(精选13篇)

母鸡教案母鸡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母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鸡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由慢到快,由神秘到热烈的音乐情绪。

2、借助图谱、故事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语言表达音乐的变化。

【活动准备】动漫、图谱、头饰。

【活动过程】1、欣赏音乐,随音乐进行猜想。

导语: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乐曲,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段音乐中会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听音乐。

提问:你想到了什么?2、讲故事,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1)讲故事,帮助理解音乐。

(播放动漫)听故事《母鸡和狐狸》。

启发语: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呢?故事:今天,母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地跟在了母鸡的后面,只听“啪”的一声,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狐狸好疼啊,可是它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

“噗咚”一声,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母鸡走上了山坡,狐狸也跟着走上了山坡,一不小心,这只倒霉的狐狸被钉子扎了脚。

这时母鸡发现了狐狸,赶紧钻过小篱笆,淌过小水塘回到了家。

狐狸在母鸡的家门口,敲呀,敲呀,门怎么也敲不开,气得狐狸直跺脚,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2)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师:我们再听一次音乐,请你仔细听,并想一想在这首乐曲当中什么地方表现的是母鸡前面走,狐狸悄悄的跟在后面?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跑,狐狸追呢?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提问:你认为音乐当中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前面跑,狐狸偷偷跟着呢?哪儿表现的是母鸡跑,狐狸追呢?(3)听听音乐里面母鸡与狐狸发生的事情。

边听音乐,教师边放母鸡与狐狸的卡片,边语言提示。

3、创编动作(1)导语:母鸡在前面走,狐狸偷偷的跟在了后面,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被钉耙打了头)狐狸被钉耙打了头是什么样子?学一学。

第二次,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了池塘里)狐狸掉到池塘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表演。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学习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母鸡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母鸡》,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母鸡的形象?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慈爱”、“呵护”、“无私”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技巧: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5.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并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2.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3.是否能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六、教学资源1.课文《母鸡》。

2.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写作指导和范文。

《母鸡》教案备课案例分享

《母鸡》教案备课案例分享

本文分享的是一节小学语文课《母鸡》的备课案例,本次备课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文章内容,背诵“一根管子究竟属于谁的”,并通过讨论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生能会读写汉字“母鸡”和“小鸡”,了解母鸡与小鸡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3.学生能够观察母鸡和小鸡,发现小鸡在母鸡照顾下成长的过程,激发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内容介绍文章名为《母鸡》,作者是刘徽。

本文讲述了母鸡卵生小鸡的传奇养成历程,从母鸡孵卵到小鸡崭露头角,以及小鸡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殊体验。

文章蕴含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的内涵。

2.课时设计1)热身活动“找图片”游戏,将有关于母鸡的图片张贴在班级黑板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其中的母鸡和小鸡图片并用轻松的语言简单描述,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朗读文本请学生轮流读课文,要求主要声音准确、语调自然,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的朗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文素养。

3)词语学习学生学习“母鸡”和“小鸡”两个词语,老师同学一起说出单词,进行正确的画写练习,以及围绕词语进行联想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快乐的学习感受。

4)阅读理解让学生结合课文,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答题的方式回答问题,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5)情感教育在活动中加入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关注小动物,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保护,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的意识。

6)综合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观察母鸡和小鸡的成长过程,了解小鸡在如何在母鸡的保护下成长,以及小鸡的特点和习性。

中间穿插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小动物的爱护。

三、实践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探索和尝试,本节课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表现出了旺盛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学生们会通过一种亲近感去关注小动物,理解关于生命和生态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 母鸡 湘教版(201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 母鸡 湘教版(2016)

24、母鸡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颤巍巍”“如怨如诉”“警戒”“尖锐”“凄惨”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2、理解“不敢讨厌母鸡了”和“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播放录音,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听,它是谁?——播放母鸡的声音。

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母鸡)2、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母鸡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3、那么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老师来检查下你们朗读的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玩个字词闯关游戏吧。

读一读——开火车读2、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老师已经情不自禁地要为你们鼓掌了。

3、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不够在听录音时,老师要提出两点要求了。

(教师朗读听录音要求。

)4、看到同学们个个都听得这么聚精会神,相信你们都找到答案了。

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请将“一向”这个词再读一遍,一向是什么意思? (一直,表示讨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从出生就开始讨厌了。

)5、作者从刚开始描绘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这里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叫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指为了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同学在也可以学习这种手法运用到你的写作之中。

6、会学习的孩子会思考,会思考的孩子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指生答)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过渡语:让我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你将作者讨厌母鸡的关键句子划记出来。

2024年《母鸡》教案(精选8篇

2024年《母鸡》教案(精选8篇

2024年《母鸡》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母鸡》一文,出自某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结构的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母鸡形象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孵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生字词,教师指导并讲解。

4. 文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变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母爱的伟大,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母鸡》2. 生字词:罗列生字词,用不同颜色标出。

3. 文章结构:画出文章结构图。

4. 修辞手法:列出修辞手法,并举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如《妈妈》等,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字词学习和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和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板书设计中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展示。

6. 作业设计中的运用修辞手法写作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母鸡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舍眼里的母鸡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母鸡生齐读课题。

2.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
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提示: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⑴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4.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5.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
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6.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