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公共支出分析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第5章:公共支出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第5章:公共支出

5.1 公共支出的结构
5.1.1 公共支出:理论分类
按公共支出的性质分类(重点分析) ——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公共支出的目的分类 ——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按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 ——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 按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 ——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3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5.3.4 一个简化了的事例:食品券补贴
对低收入家庭发给“食品券” 对低收入家庭发给“食品券” 受领着可凭券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 区别食品券、货币两种形式食品补贴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3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食品券补贴小结
食品券补贴可有效地增加受领者的食品消费量 食品券补贴可有效地提高受领者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货币形式的食品补贴较之食品券形式的食品补贴, 在增加受领者食品消费量上的效应小,在增加获得 总体效用水平上效应大 食品补贴的发放,无论是以食品券形式,还是以货 币形式,作用范围不仅仅限于食品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
(第二版)
高培勇 编著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5章 公共支出
重点问题
公共支出的结构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消耗性支出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公共支出模型: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现 象的解释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学分析

对财政 的公共支 出绩效 评价 , 本人认 为 , 政府 支 出
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行为, 因此, 可以从短期和长期绩
)河南平顶山人 ,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财政政策与税收理论。
维普资讯
重大项 目绩效 考评 , 以此来 指导 和改 进预 算管 理 , 并在

要进行 的事后评价 。率先进 行该 项 工作 的部 门有 国家 计委 、 财政部 和国 家审 计署 等 综 合部 门 , 以及 交通 部 、 铁道部 、 利部 等行业 管理 部 门。 目前 , 评价 工作 仍 水 后 主要在上述 中央部 门中进 行 。丛 树 海 等 (0 5 从 绩 效 20 ) 评价 的内涵出发 , 为 只有 能 找 到一 套 科 学 的度 量 绩 认 效的指标体 系 , 能 准确 地 度 量 出一 项 公 共支 出 的实 才 际效 果 , 构建 了一套 多 层 次 的公 共 支 出绩 效 评 价 指 并 标 体系 。李 有智 (05则 从 国 际 比较 的角度 对我 国公 20) 共 支出绩效 提 出借鉴 意 义 , 以此 促 进 公共 财 政 体 制 并 改革 、 进 民 主 政 治 和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 窦 玉 明 推 (04认 为 当前 的财政支 出绩 效 评价 体 系几 乎完 全在 20 ) 政府 系统 内进 行 的 , 种 结果 可 能 直 接影 响到 评 价者 这 政 府主管部 门的既得 利 益 , 在这 种 制度 安排 下 , 评 价结果 往往是模 糊 的 , 保证 不 了评 价 者本 身 的独 立 性
一Hale Waihona Puke 、现 状综述 我 国财 政支 出绩 效 评 价 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 主
术支 持。陆 庆 平 (0 3 则 从 公 共 支 出绩 效 管 理 的意 20 ) 义、 目标、 内容、 原则、 方法上进行 阐述, 认为从 目前国 内外 财政 支 出绩 效评价工 作还 没有 一套成 熟 全面 的工 作方法 , 和 推行 我 国 的公 共 财政 支 出绩 效 评价 工 组织 作, 应该充分 的尊重 我国的基 本 国情 , 密切 的结 合 财政 工作 的实际 。张新 (03从 介 绍西 方 国家 的公 共支 出 20 ) 绩效考评 制度 人手 , 析 了我 国 开展 公共 财 政 支 出绩 分 效管理 的必要性 , 认为依 据我 国 的实 际情况 , 议我 国 建 政府公共 支 出绩 效 考 评 模 式 可 以借 鉴 澳 大 利 亚 的 做 法, 即采取 由财政部 负责组 织 实施 , 效考 评 的重点侧 绩 重政 府部 门 的公 共支 出。同 时应 建 立绩 效 考 评制 度 ,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知识。

这一章中,主要是关于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如何解释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小结。

首先,看一下公共支出的规模。

右图反映了我国公共支出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中,公共支出(很明显)的规模。

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的,并且在90年代后期,公共支出的规模增长得比较快。

在相对值上,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大致类似于V型或U型,也先下降后上升。

从这张图中能看出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统计数据显示,在这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增长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其次是社会福利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计划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行政管理费用的主要是公务员的工资的几次上调。

总的来说,20多年中公共支出的增长比较迅速。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上也是如此——财政支出或公共支出的规模上升得比较快。

1930年前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上升比较缓慢,到了20世纪70年代,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中国在这段时间公共支出增长比较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也比较快。

如何解释这种发展的趋势呢?有四种主流的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第一个是比较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认为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的是不断上升的。

因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首先,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摩擦增加,政府是我介入、保护、调节、管理经济的活动相应增加。

其次,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以后,民众对分配问题更加关心。

另外,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民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需求层次也更高,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原因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原因分析

结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 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后来,其追随者伯尔德[英] 指出了公共支出增 长的原因,提出了“瓦格纳法则”的现代模式。
阿道夫· 瓦格纳(1835~ 1917)是德国最著名的财税 学家,优秀的经济学家,是 社会政策学派财政学的集大 成者,资产阶级近代财政学 的创造者。 代表作有:
“阶梯式”增长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 和魏斯曼(Wiseman)在20世纪60年 代初对英国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 了经验分析,提出了英国公共支出的 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 原因是公共收入的增长。导致公共支 出增长的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
财政支出/GDP
财政支出
私人投资
阿道夫· 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
《政治经济学教程》(1876年) 《财政学》(1877~1901年)
“瓦格纳法则”现代模式的内容包括:
(1)瓦格纳所谓的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和保护职 能的扩大导致公共支出增长,其原因在于公共经 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作用增强; (2)瓦格纳认识到并直接指出了社会文化福利 支出的明显增长,特别是与教育和收入再分配紧 密相关的支出的增长; (3)瓦格纳认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规 模扩大、私人垄断力量增强,政府必须抵消私人 垄断力量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或者取而代之。
《财政交换理论》,1939年,经济学季刊; 《比例税与风险承担》,与埃弗塞· 多马 (Evsey David Domar)合作; 《不同收入群体的税款的分布》:1948年的案 例研究,1951年,国家税务杂志; 《财政学原理》,1959年; 《财政学经典理论》,与A.T.匹考克共同主编, 1958年; 《比较财政体制》,1969年; 《财政理论与实践》,与佩吉· 马斯格雷夫, 1973年; 《最大最小、不确定性和休闲之间的权衡》, 1974年,经济学季刊; 《哥伦比亚的税制改革》,1979年。

公共支出增长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增长因素分析姓名:宋财华班级:经102-2学号:201053502203摘要:公共支出就是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按政府职能一般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一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在没有什么商业和制造业可言的国家,君主所处的境地,自然会使他奉行积蓄所必要的节约,在那种境地,就是君主的费用,亦不能由他的虚荣新所支配。

关键词:瓦格纳定律、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增长控制、预算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分析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支出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社会就业,稳定物价水平。

一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面对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公共支出,各国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

一、瓦格纳定律十九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经过对英、法、美、德、日等国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公共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他认为,国家有一个向公共领域扩张的明显趋势。

因为,伴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加了公众或企业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第一,伴随工业化的扩张而引起的市场的扩张,市场规模扩大,参与人增多,众多市场中的参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愈加复杂,从而因产生的经济冲突和矛盾的增多而对商业法律和契约产生更加迫切的需要。

第二,政府增加公共支出以维护社会和经济的正常秩序。

其次,市场发展而带来外部效应等市场失效的问题,政府为纠正这些问题对资源配置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参与市场资源配置。

这必然导致公共支出的增加。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7)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7)

预习报告一、实验名称: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二、实验目的: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通过实验了解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图书网络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1、通过上网搜集与公共支出有关的资料,然后查找相关书籍2、利用已有的资料,运用判别分析法进行讨论3、针对问题,提出方案4、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摘要:公共支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公共支出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引起不少争议,尤其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6%,在过去15年间上升了大约8个百分点。

下面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公共支出。

一、公共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的支付。

通过对公共支出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支出具有以下突出特性:(1)公共服务性,(2)非市场盈利性,(3)计划性。

公共支出作为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成本,斯蒂格利茨合把公共支出的作用总结为七点:1)再分配,2)反垄断,3)纠正由于缺乏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所造成的影响,4)消除长期不均衡,5)纠正外部性,6)提供公共物品,7)有益品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从纠正市场失灵、平衡社会分配的意义上来说,公共支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简称CBA)是针对政府实现职能所需公共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支出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公共支出方案。

这种方法多用于公共支出中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比如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新建一座水库、城区改造、土地征用、修建新机场或建一座核电站等。

这种方法在评价公共支出项目时采用长远和广泛的目光,包含了对所有相关成本和收益的列举和评估,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确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与私人部门项目决策只关心个人成本收益不同,政府部门决策的目标函数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考虑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效益。

5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

5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
,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弱,说明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变得 鼠目寸光。商业上的毁约,政治上的失信,对设备保养掉以轻心,对 环境破坏无动于衷,对下一代人不负责任,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都 是社会贴现率高所表现的心态。所以社会贴现率上升是一个危险的信 号,它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与人的联系减弱,机会主义的泛滥。PDV NhomakorabeaR0
R1 1 r
R2 (1 r) 2
(1
Rt r)
t
RN (1 r) N
PDV 105 100 1 0.05
PDV 100 95.238095 1 0.05
PDV是贴现值的缩写,Rt是某一投资在t时期获得的净收益,r是利 率。
公共经济学 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经济学 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 公共支出水平的决定
三、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 一般而言,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可以根据以下一些因素来解
释公共支出的增长: 1、产出水平决定 公共部门的产出水平是由中间投票人的效用函数所决定的。 2、服务环境因素 公共支出的增加,有时并不是由于服务水平或效率下降所致, 而是由于社会环境恶化所引起,当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时 ,增加公共支出水平是一种合理的决定。
公共经济学 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 公共支出水平的决定
财政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它意味着这类公共支出的机会成本是其他部门的产出量。 并且,由于公共部门的低效率,挤出效应对于社会来说将 会产生负面影响。
公共经济学 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 公共支出水平的决定
或用死亡估算法 如果公共支出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伤亡事故或降低相关风险,那 么,由此而避免的经济损失也就成为该项公共支出的收益。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摘要: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5年数据,将公共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上述经济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引言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政府政策的反映。

通过公共支出的分析,可以对政府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对纳税人负责做出更好的判断[1]。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支出不完全等同于财政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定义,我国大量存在着的预算外支出实际上也执行着公共支出的职能。

但是由于中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广、项目多,资金使用情况复杂,各地事实上大量存在着的不可统计的“小金库”也使得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所以本文中的公共支出在处理中等同于财政支出。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1/3。

2004年,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82%。

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18.53%。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对现实经济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明显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特别是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突破了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的转换,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思考题9.3
▪ 哪个层次教育的外部性比较强?
▪ 一般而言: ▪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公共教育支出
▪ 公共教育支出 ▪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 是指公共部门用于教育的各项支出。包
括对公共免费教育的公共支出&对于收 费教育的补贴。
▪ 实践中,教育是混合提供的。各国政府 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公共支出,为 什么?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
公共教育支出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9
专题 外部性
▪ 如何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解决外部 性带来的经济扭曲?
▪ 合并(外部性内部化)
▪ 私人之间的谈判,讨价还价 ▪ 科斯定理——
▪ 在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只要初始权 利是明确界定的,那么无论初始权利如何 界定,各方之间的谈判最终会形成一个帕 累托有效的配置。
益,果园主也无须向养蜂者付费。这是一个典型 的相互造成外部性的例子。
▪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 正外部性。
▪ Public bads?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5
专题 外部性
▪ “竞争性市场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这个福 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只有在经济活动不存在 外部性的假定下才能成立。
▪ 这两个是消费中的ຫໍສະໝຸດ 部性问题。 ▪ 整容?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4
专题 外部性
▪ 也有大量生产中的外部性,比如化工、钢铁、炼 油等污染严重行业的厂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 废气等污染物会给其他生产者与消费者造成损害, 但是污染物的排放者却没有给受害者以应有的赔 偿。
▪ 现实中还存在着相互的外部性。比如果园主扩大 果树种植面积会使养蜂者受益,养蜂者无须向果 园主付费。在果树授粉期养蜂者同样使果园主受
▪ 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人的活动使他人
受损,而造成他人受损的人却没有为此承
担成本。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3
专题 外部性
▪ 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都有可能产生外部性。
▪ 比如消费者在自己的住宅周围养花种树, 净化环境会使他的邻居受益,但是他的邻 居并不会为此向他作出任何支付。
▪ 消费者在公众场合抽烟、扔垃圾则会影响 他人健康,但他也没有向受害者支付任何 形式的补偿费。
▪ 为什么公共支出要用于教育? ▪ 1、教育是一种很强的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
(或称作准公共产品) ▪ 2、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优值产品(merit goods),
也就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大于私人对教育的 评价。 ▪ 3、商品平均主义——从道义和公平的角度,人 人都应该受到起码的学校教育。(起点公平) ▪ 4、由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 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结果公平) ▪ 5、通过资本市场提供教育贷款可能失效,从而 要求政府部门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
▪ 渔民遭受损失的程度与钢厂产品产量同方 向变化。钢厂生产的产量越多,排放的污 染物越多,渔民遭受的损失越大。
▪ 渔民的损失是钢厂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社会 成本。
▪ 以下图表示钢厂生产活动的均衡与后果: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7
专题 外部性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8
专题 外部性
▪ 对于钢厂而言,它的最优产出水平是QH,因为在 这一产出水平,钢厂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出 售产品的边际收益(对于竞争性市场来说,边际 收益曲线即需求曲线)。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0
专题
▪ 政府干预—— ▪ 庇古税 ▪ 排污标准 ▪ 可转让许可证
外部性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1
专题 外部性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2
专题 外部性
▪ 庇古税税率的确定—— ▪ 等于排污者在效率产量水平上造成的边际
损害(即边际外部成本)。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3
专题 外部性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2
专题 外部性
▪ 当某个经济行为人(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 对他人的福利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即这种
影响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那么经 济中就存在着外部性(externalities) 。
▪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有利的外部性)与 负外部性(有害的外部性)。
▪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人的活动使他人 受益,而收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
▪ 但是QH的产出水平并非是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因 为该产出水干并没有把钢厂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成 本考虑进去。
▪ 对于社会来讲,QH的产出水平太高了,造成的污 染也太多了。
▪ 符出合水社 平会 边最 际优 社的 会产成出本水等平于是生Q产S者,的因边为际在收QS益的。产在 QS产出水平,生产者承担了决策的社会成本。
▪ 一旦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外部性, 经济运行的结果将不再满足帕累托效率的 条件
▪ ——外部性使竞争性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受到损失。
▪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6
专题 外部性
▪ 首先以生产中的负外部性为例,讨论外部 性问题及其后果。
▪ 假定小河上游的某个钢厂排放的污水损害 了下游的水质,使下游渔民遭受损失。
MPB+MEB=MSB=MC ▪ 补贴率 s=MEB /(MPB + MEB)
=MEB /MSB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7
思考题9.2
▪ 教育的商品属性? ▪ 私人产品 or 公共产品?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8
教育的层次
▪ ——基础教育(初等、中等)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4
专题 外部性
▪ 正外部性 ▪ 教育产生了很强的正外部性,体现在:
▪ 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犯罪率下降; ▪ 生产率提高; ▪ 提高了他人的收入。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5
专题 外部性
公共支出分析 第九讲
16
专题 外部性
▪ 私人提供教育没有效率,因为 ▪ 私人边际收益MPB小于社会边际收益MSB ▪ 解决方案—— ▪ 补贴 ▪ 最优时应该满足,
计算题 9.1
▪ 某商品的私人边际收益为12-X,其中X表示消 费的单位数量。生产该商品的私人边际成本保持 在6元。每生产一单位该商品,给社会成员带来 的外部成本是2元。
(1)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有多少该 商品被生产出来?
(2)该商品有效率的产量水平是多少?
(3)提出一个能使产量达到效率水平的庇古税率。 政府通过此税能筹措到多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