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与焓变的区别

合集下载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一、焓变1.焓变和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0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内能差,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02ΔH,单位是□03kJ·mol-或kJ/mol。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ΔH□08生成物的总能量-□09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化学键变化角度理解ΔH□12反应物的总键能-□13生成物的总键能。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14中和反应、金属与□15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16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 反应、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01物质的量和□02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03能量变化。

例如: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表示在25 ℃和1.01×105 Pa下,1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燃烧热与中和热能源1.燃烧热2.中和热(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中和热的测定①装置②计算公式ΔH=-4.18m溶液(t2-t1)n水kJ·mol-1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09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10使碱稍过量。

3.能源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高三化学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高三化学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焓变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Ⅳ3.单位:kJ·mol-14.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5.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焓变包含于反应热包含于热效应,就相当于热效应是最大的集合。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焓变即物体焓的变化量。

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即热函,一个系统中的热力作用,等于该系统内能加上其体积与外界作用于该系统的压强的乘积的总和。

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焓变与反应热的区别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反应之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Q表示。

Q与过程有关,不是状态函数,即使始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不同(如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Q值就不同。

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用符号H表示,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焓是状态函数,它的值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焓变 反应热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焓变 反应热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焓变反应热【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焓变反应热
学习永无止境。

高中是人生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思考,把每件事都做好。

我们整理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反应热焓”,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生。

高中化学
反应原理知识点: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显著性:恒压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是“+”或△ 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高中语文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化学反应④ 金属和酸之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和NH4Cl② 大多数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颜色由排序提供。

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努力学习,实现他们的梦想。

有关更多化学知识点,请单击输入[]。

化学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一讲反应热与焓变一、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反应热1.放热反应: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时,反应释放能量,ΔH 0(填“>”或“<”)。

2.吸热反应: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能量,ΔH 0(填“>”或“<”)。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H)用于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始、终状态焓的变化表示为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反应热的含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反应热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变化而变化,反应热随反应前后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而变化,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它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ΔH)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化学反应热的计算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例题:1. (07年全国II理综)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 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解析: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 kJ/mol+243 kJ/mol-2×431 kJ/mol= -183 kJ/mol变式练习1.(2011重庆)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单位是kJ/mol。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从能量高低的角度分析②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反应、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

【命题角度一】反应热和焓变1.(2014·湖北四校联考)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 键放出E1 kJ能量2.(2014·湖北黄石)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命题角度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与判断3.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4.(2014·安庆模拟)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O3+O===2O2的ΔH=E1-E3B.O3+O===2O2是吸热反应C.ΔH=ΔH1+Δ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1.(2013·上海高考)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

为放热反应,从图中可看出b放出热量更多,故ΔH2<ΔH1。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常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比较。如:
①C(s)+O2(g) CO2(g) ΔH1<0
②C(s)+ 1 O2(g)
2
CO(g) ΔH2<0
反应①为C的完全燃烧,反应②为C的不完全燃烧,|ΔH1|>|ΔH2|,所以ΔH1<ΔH2。
中生成,则CH3OH是反应的催化剂,C项错误;反应②③④中有极性键的断 裂和生成,反应②④中还有非极性键(H—H)的断裂,D项正确。 答案 C
方法总结 分析循环图题时,重点在于判断各物质的类型。一般来说,通 过一个箭头进入循环的是反应物;通过一个箭头离开循环的是生成物;先 参加反应,又在后续反应中生成的是催化剂;先生成后又消耗掉的是中间 产物。
例2 (2022重庆三调,11)香草醛(
)高效加氢脱氧合成4-甲
基愈创木酚(
)是研究木质素转化成高附加值生物质柴油
的重要模型反应,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ΔH1=ΔH2+ΔH3+ΔH4
B.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反应:
+H2
+H2O
C.甲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D.该过程中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
3.燃烧热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反应反应热
能量变化
放热,ΔH<0
含义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在稀溶液里,酸和碱发生中和反
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的量
1 mol
不一定为1 mol

111反应热焓变

111反应热焓变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宏观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微观
△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H<0 放热反应 △H>0 吸热反应
思考与交流:
反应物键能与物质稳定性和物 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关系?
练习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凡是吸热或放热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均称为反应热; C.若△H<0,则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 D.若△H>0,则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
练习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 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Βιβλιοθήκη H>0,反应吸热时Δ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
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2.焓变: 恒温、恒压下的反应热称为焓变
①符号:
△H
②单位: KJ/mol或KJ·mol-1
“+”号不能省略 例:
△H=+131.5KJ/mol
③表示方法: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体系 △H<0或为(“—”)
△H>0或为(“+”)
环境
Q>0 Q<0
思考: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 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学习目标
01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原因; 02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符号及单位; 03 3通过△H判断吸热、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和焓变是描述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概念。反应热指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而焓变则是指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吸热反应则是吸收热量的反应,其焓变为正值。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宏观上,能量守恒作用使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加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微观上,化学反应的过程涉及断键和成键作用,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热化学方程式是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注明温度和压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并且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和焓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热与焓变的区别:
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反应之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Q表示,Q与过程有关,不是状态函数,即使始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不同(如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Q值就不同。

我们研究的反应热通常有两种: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

等容过程反应的热效应(Qv)等于反应的内能变化(ΔU);等压过程反应的热效应(Qp)等于反应的焓变(ΔH)。

通常反应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经常提及的反应热如无特别注明都是指等压下的热效应Qp。

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用符号H表示,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焓是状态函数,它的值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例如系统由状态1(H1)➝状态2(H2),不管经过什么样的过程由1➝2,只要始末状态相同,焓变ΔH=H2-H1就是不变的。

这与Q不同,过程变化,Q值就发生变化。

只有过程是等压过程时,Q值与焓变相等,此时二者可以互求,其它过程二者均不相同,当然计算公式也就不同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