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元亮,唐朝人,曾创作《秋词》,由下面这四句组成:
海客谈瀛洲,秋波暗亭亭。

有胜无关,萧萧长叹生。

陇头湖,阴山叠,雁塔悬梁满。

日入空汉,落花风自怜。

翻译:
航行在海上,游子谈及瀛洲时,秋风荡漾着晦暗的清气,笼罩着四周。

行经险关,不论胜负,常令人沉醉在萧瑟的思绪中叹息,以及无穷的凄凉之中。

陇头湖边,阴山重叠,倒映着极大的山头,雁塔悬挂在梁间,犹如花园的景象,幽雅地满溢着柔静的氛围。

夕阳落入湖中,形成一片汉纸般的空灵,落花疏风,令人沉醉在怜悯之中。

二.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是刘禹锡创作于晚唐时期的著名诗歌作品,由四句组成,表达了作者柔情伤感、追忆过去的思想。

《秋词》开头一句“海客谈瀛洲”,游子漂泊在远洋彷徨着,流芳百世,思乡之情洋溢于心中,尤其是一望到遥远的家乡,思想更是涌动,表达出思念的无穷深情。

又如“有胜无关”,是游子锦衣夜行上关,受挫和不朽的豪情;“陇头湖,阴山叠”,浓墨重彩的描写了秋天景致的美丽,有如梦境的氛围,深刻映射出刘禹锡的缠绵思念。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刘禹锡《秋词》赏析刘禹锡《秋词》赏析《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中国古代屈原的诗歌《离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古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也是一部值得称道的作品,它表达了刘禹锡对古代文学典范的思考,让读者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体会古代文学。

《秋词》是刘禹锡于公元前326年创作的一部长诗,全首共分六韵,总计二百四十七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涵盖了主题广泛的话题,内容深刻。

它以季节转变的景象为背景,用抒情的语言勾勒出他深邃的思考。

《秋词》采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从客观描述季节变换中天气、地貌、植物等外在形象出发,抒发出令人感动的情怀,表达出人生沧桑、景物更迭、离别思乡之情,抒发出对青春转瞬即逝、子孙后辈衰败、朝代兴衰沧桑的认知。

从抒情主题上看,《秋词》显示出刘禹锡作为一个深情的家国之士的精神状态,他把人的无常和景象的更迭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其文字,实质地把社会观念、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糅合在一起,表达出他对古代文学环境的深刻反思。

《秋词》是刘禹锡对古代文学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它以浅显的辞藻,把“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古典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题材涉及丰富,语言容易接受,构思巧妙,叙述有序,且可以从内容、表达、语言、内涵等多个方面来赏析。

把古诗词融入现代人的思维体系中,需要我们把古典文学里的抒情转化为现在可以理解的概念,《秋词》无疑是一部深具艺术价值的诗歌,尽管它是古老的,但仍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令他们激发深刻的思考。

《秋词》的核心意义在于表达出对古典文学的思考,就此而言,研究它无疑是极具意义的,不仅可以理解古代文学思想,还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文学认识,从而对现代人文学精神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刘禹锡的《秋词》是一部集内涵、表达、语言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其中浓缩的古典文学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能从中得出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

《秋词》古诗_作者徐锴_古诗秋词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秋词》古诗_作者徐锴_古诗秋词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

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秋词》译文及注释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秋词》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秋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唐诗鉴赏

《秋词》唐诗鉴赏

《秋词》唐诗鉴赏《秋词》唐诗鉴赏秋词刘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刘锡唐诗鉴赏:这首诗写于刘锡贬官朗州后,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

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

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

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

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

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

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

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刘禹锡《秋词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秋词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秋词二首》原文|译文|鉴赏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秋词二首》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及注释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⑹入骨:犹刺骨。

⑺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鉴赏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唐诗鉴赏
秋词
刘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刘锡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锡贬官朗州后,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

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

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

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

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

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

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

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