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3年考研真题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堰塞湖2.河流劫夺3.地域分异规律4.动力变质作用5.沉积建造6.生态幅7.径流模数8.潜水9.土壤潜在酸度10.气团二、简答题(4×15)1.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简述生态系统组分和结构。
3.简述河流补给形式及其特点。
4.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和土壤诊断学分类制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2×30)1.试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举一地区实例具体说明。
2.试述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说明理由。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堰塞湖答: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①原有的水系;②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③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④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2.河流劫夺答:河流劫夺是指一条河流溯源侵蚀使分水岭外移,导致一条河流夺取另一条河流上游河段的水流,从而占据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
被夺河上游改道,下游因失去源头而成为断头河。
3.地域分异规律答:地域分异规律。
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后者又包括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干湿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带性分异两个方面。
4.动力变质作用答: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动力变质,主要发生于断裂带。
相应的变质岩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5.沉积建造答:沉积建造是指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
精编版-2006-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6-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2006一、名词解释∶1.环境决定论2.人生地理事实的三纲六目3.文化的刺激性扩散4.形式文化区5.实力适度人口6.环境问题二、问答题∶1. 联系实际谈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2.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文化整合的关系。
3. 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资源问题的内涵与实质?4.阐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及其促使其人口转变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分析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2.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在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3.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谈谈文化景观建设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之间的2007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5分)1.文化适应2.制度文化3.人文地理学4.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5. 麦金德的"大地腹地说"6.人口的两重性7.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8.罗士培的适应论二、问答题(共 110分)1.试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0 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
(10 分)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0 分)4.试析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10 分)5.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异同。
(15 分)6.试以中国的某个特区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15 分)7.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举例说明区域人地关系协调的复杂性。
(20 分)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实际,评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
(20分)2008一、名词解释1农村聚落体系2 人口年龄构成3文化史层4 文化生态论5 行为地理学6 国际人口迁移7 城市景观8 多核心城市二、问答题1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 试结合中国的一个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3 什么是经验主义方法论?试结合一实际例子说明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它?4 试结合实际例子说明为什么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要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为出发点?5 结合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文化扩散的形式及特点?6什么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有何意义?2009一、问答1.何谓人口构成?试析人口构成对社会经济大战的影响。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1.分水岭2.构造土3.土壤微域分布4.生物群落5.趋异适应6.行星风系7.动力变质作用8.水的总矿化度9.径流模数10.绝热冷却二、简答题(每题15分)1.什么是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有哪些?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中有什么特点?3.我国河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点?举一条河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
4.全球降水分布有什么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举例分析你熟悉地区的降水特征和原因,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1.变性土有哪些特性?试分析其成因。
2.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又是如何影响地形?低纬度气候有哪些类型,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1.分水岭答:除山脊外,高原、丘陵、平原,甚至一条冰川,一个洪积扇都可成为分水岭。
分水岭的移动常常导致主山脊线与主分水线不一致。
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及分水岭距局部基面远近不同,分水岭两侧岩性、构造与地貌特征不一致,都可引起溯源侵蚀差异和分水岭移动。
2.构造土答:构造土,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标志。
由疏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
根据组成成分,可分为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
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
石环从平面上看它是一种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砾所围绕的圆形地貌。
3.土壤微域分布答: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指在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变种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
如在黑钙土地带的高地上,相应地见到淋溶黑钙土、黑钙土和碳酸盐黑钙土;在黑钙土地带低洼地上则出现盐化草甸土、盐渍土或盐化沼泽土。
4.生物群落答: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其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相对丰盛度、营养结构等。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3.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研]答: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1)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0×3)1.径流系数2.土壤质量3.潮流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5.生态因子6.植物生活型7.达尔马提亚海岸8.自然环境二、简答题(4×15)1.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什么是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原则。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4.河流补给的形式与特点三、论述题(2×30)1.分析雾霾的形成原因。
2.论述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0×3)1.径流系数答:径流系数是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水量χ之比,可以表示为,常用百分数表示。
降水量大部分形成径流则α值大,降水量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和下渗,则α值小。
2.土壤质量答: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一定生态系统内支持生物的生产能力,净化环境能力,促进动植物及人体健康的能力。
土壤质量的内涵可包括:①土壤肥力质量,是指土壤充分供给植物养分提高生物产量的能力;②土壤环境质量,表明土壤能容纳、吸收、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③土壤健康质量,显示土壤无污染、洁净,生产的食品无公害,保障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的能力。
3.潮流答:潮流是指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潮流也分为半日潮流、混合潮流和全日潮流三种。
若以潮流流向变化分类,则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流向在半日或一日内旋转360°的称为回转流;近岸海峡和海湾潮流因受地形限制,流向主要在两个相反方向上变化的称为往复流。
此外,涨潮时流向海岸的潮流可称为涨潮流,落潮时离开海岸的潮流可称为落潮流。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基础,以定量化、标准化为特点。
为了完全与国际土壤分类接轨和便于交流,引用一些国外成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更多地采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第一篇: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2012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习策略 2角色扮演法 3智者派 4壬戌学制 5性善论 6要素教育论二、简答题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意义2课程内容逻辑规定,及课程内容组织编排时要处理好的逻辑组织形式关系3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4教学中的讨论法及其应用要求三、论述题1现代中小学教学制度的改革内容,联系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对于改革要有什么要求。
2教学中这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3中世纪大学特征及意义4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2013年一、名词解释1.朱子读书法2.全人生指导3.先行组织者4.形式训练说 5.助产术 6.导生制二、简答题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简述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以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4.简述教学评价的种类。
三、论述题1.学校德育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奖惩。
2.评述庚款兴学。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教育启示意义。
4.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及意义。
2014年一、名词解释1、三纲领八条目2、苏湖教法3、骑士教育4、巴尔福法案5、自我效能感6、移情二、简答题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学生在教学中接受学习的基本阶段。
3、简述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4、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内涵和要求。
三、论述题1、论述现在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2 论述“五四”运动中的平民教育思潮和科学教育思潮。
3、论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一.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1.什么是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并以此原理解释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马太效应。
2.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有哪些特点?3.拉文斯坦人口迁移的规律。
4.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特征。
5.如何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线,并说明其特征。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 858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地理科学学院201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主要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分异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问答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综合分析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Ⅲ 考查范围一、自然地理学部分考试大纲1 地球1.1地球的圈层构造1.2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2 地壳2.1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2.2大地构造学说2.3 火山与地震2.4 地壳的演变3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3.2 大气水分和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4.3 海水的运动4.4 海平面变化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6 河流4.7 湖泊与沼泽4.8 地下水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6海岸与海底地貌5.7火山地貌6 土壤圈6.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关系6.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6.4 土壤类型6.5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生物与环境7.2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3 生态系统7.4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8.5人地关系研究二、人文地理学部分考试大纲1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1.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年试题(2002-2011)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年试题(2002-2011)2002年人文地理学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二、综合分析题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2003年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综合人文地理学3、资源问题4、环境问题5、人地协调论6、人地适应论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8、区域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三、问答题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2004人文地理试题一简答1 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分析说明人地关系的动态性2 运用美国学者巴罗斯人类生态论的观点,说明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