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改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技木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路

可持续发展 。 2企业技术创新是振兴和发展企 业的必然要求。技术创新可
以使企业能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利润 ,领 先~步获得超额利润 ,从 居 于核 心地位 。企 业的各级 领导是企业文 化的贯彻者 .在企 业 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下面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来分析技术
文化建设 中起着 关键性的承上 启下的作用 。 员工是企 业文化 的 创新对企业竞争 力的影响 .可作如下假设 :第一 .厂商追求利润 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 际收益 MR 等于边际成本 MC :第 执 行者 ,是企业 文化最终产 生影响力 的群 众基础 。企 业家倡 导 二 市场处于完全竞争 状态 .市场均衡价格为 P,第三 .短期内 . 和设计的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领 导和员工来说 是外在的东西 .只 厂商A所在行业中不变要素投入保持不变,所有厂商均无超额利润。
维普资讯
经 营 管 理
企 业效 益的行为等 。企业领导和 员工 的上述失信行 为 ,不仅 侵 害 了企 业 .投资者 的利益 ,而且也侵 害了其他 守信 领导和员 工 的利益 ,是建立企 业内部信任关系 的最 大障碍 。 为了克服企 业
领导和 员工 的失信 行为 避 免由此 而产生 的互 不信任现 象 ,就 必须象卢曼所讲 的那样 ,在企 业领导和 员工可 能发生失信 行为
缓解能源 、交通 、重要原材料供应方面的 ” 瓶颈 ” 用 ,后者 比前者发挥 作用更持久 、影 响更广泛 。信任 产生 的文 利于节约资源 , 制约 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 用效率 从而实现经济的 化机制是沿着下列路 线进行 的 企业 家是企业文化 的倡导者和 设 计者 .有什 么样 的企业家 就有什么样 的企 业文化 企业 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是企 业家 的人格 化 ,企 业家在企业 文化 的形成 中
创新精神的名词解释

创新精神的名词解释一、创新精神的含义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打破常规、提出新的设想和方案并积极付诸实践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对于中国来说,要在21世纪世界强国之林中站稳脚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二、创新精神与企业管理(1)创新精神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保持活力与动力,永葆生机与活力。
(2)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的原动力。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及时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3)创新精神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企业,迟早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活力。
因此,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创新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1)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2)创新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创新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使得企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这种特色既包括先进的技术,也包括创新的精神。
没有这种特色,再好的技术也无法体现出来,只能成为技术的“模仿者”。
(3)创新精神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
员工是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因素,也是创新的主体。
调动员工的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四、如何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1)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加强教育,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次,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提倡不同观点的交流和讨论。
第三,建立奖惩制度,给予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长空间。
第四,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安心地、专心地投入工作。
(2)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首先,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商场)

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引言在今天的商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探讨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商场中实施创新策略。
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理念、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来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能为企业带来以下重要优势:1. 提高竞争力创新能够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不断引入新产品或服务,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2. 适应市场变化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只有通过创新,企业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和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3.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或流程,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商场中的创新策略在商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采取创新策略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商场中常见的创新策略:1.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最常见的创新策略之一。
通过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设计或性能,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发全新的产品来探索新的市场机会。
2. 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指通过改变服务的方式或增加新的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更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价值。
3. 渠道创新渠道创新是指通过改变产品销售渠道或采用新的分销策略来拓展市场份额。
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直销模式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等方式来实施渠道创新,并达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4.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摘要: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竞争。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再好的企业也会逐渐衰弱。
21世纪是一个划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对人类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充满创新精神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一环必将倍受重视。
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和实施技术创新是目前我国现有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出发,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分析我国目前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知识经济市场政策实施方案Abstract: Innovation is an eternal theme, is a nation, nationality andenterprise development unremitting power.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n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y ar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competition, it is new product new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motive force, no consta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ain good enterprise will gradually weakness.21 century is a landmark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is a landmark new things, which appears to human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thinking way, way, way of production will produc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full of innovation spirit,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an enterprise to manufacture management activity will be a key link in the more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our country's existing enterprise out of trouble,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This paper, from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briefly reviewed, and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shortage.Key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 knowledge economic market administration implementation plan一、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大趋势.一、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具有了巨大的创新潜力.要想顺利实现在新世纪的头2 0年,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而在中国,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超过半数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另有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一个福特汽车公司当年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半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不搞短期行为,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为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留下充分的资源、空间和条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是基础,经济持续增长是条件,社会持续进步是目的.为三大持续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的科技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鸿沟——科技研究与开发游离于企业: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远离企业和市场,研究的许多项目目标不明确,甚至不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研究开发机制.近20年,我国企业的进步非常大,但这个进步基本上是靠引进成果.引进是要受到限制的,靠引进推动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思想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例如,海信的生存与发展就得益于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是海信的技术观,以技术孵化产业是海信创新科技的特色.二、科技创新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因此企业经营必然表现为不断地创新.联合国人士间曾流传一个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的差距.”把这个论断演绎到企业界,同样可作这样的论断:“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也在于创造力的差距,即科技创新的差距.”在市场经济史上,凡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企业,都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最大财富,时时处处致力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日本的索尼公司在刚起家时,仅20名员工、500美元资本,但在经营决策上坚决走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在别的企业都大上普通电器时,索尼公司独家开发出的录音机;在晶体管刚刚诞生时,索尼公司又及时抓住机遇,迅速推出应用晶体管的袖珍收音机……这样,平均每年推出上千种新产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创新,终于缔造了一个“电器帝国”,在总结其成功的奥妙时,仅归结为四个字“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调整要注重科技创新来获得更新换代的效果.北京建筑五金实验厂原先只生产传统的老产品铸铁水龙头,由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乏力,企业陷于亏损;1993年通过转换产品创新机制,积极开发了换代产品陶瓷片水龙头,在性能上做到了使用60万次约20年不漏水,外形上更推出了铜镀铬、镀钛的流线型,企业立即取得了效益,走出了困境.实践证明,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而企业的最大财富技术创新是使产品摆脱疲软的根本手段.三、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内部看,任何企业都有三大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这三大系统之间,经营是企业的龙头,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及动力.我们必须强调,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不必多说.但是科技只是工具及动力,科技也不是目的.科技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要前进,就要拿出升级换代、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离开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这是办不到的.我们要搞电子商务,离开科技创新也办不到.管理要前进,这要搞ISO900 0贯标、ISO14000贯标,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搞信息管理,离开科技创新也不行.经营管理的前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如果科技创新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高层次的竞争,高在内心,高在创新.大家都很熟悉海尔,因为它是搞家用电器的,家用电器在价格上打的这么厉害,你看到过海尔降价吗基本上没有.许多人要问,市场经济不就是价格竞争吗应该说市场经济价格竞争是永恒的,尤其是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价格竞争档次并不高,比价格竞争档次高的是特色竞争、设计竞争、创新竞争.海尔不搞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搞高层次的特色竞争,设计竞争.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海尔不降价,海尔到处是老大.我们看一下海尔的商品经营: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研发课题.2001年海尔在开国际经理人大会的时候,海尔的美国经理针对学生公寓对冰柜要求的信息提出,应该开发出一种抽屉式的冰柜.海尔总部一听,很有道理,马上下令开发抽屉式的冰柜.结果怎么样经过十七个小时,居然拿出了两代经过改进的第二代抽屉式冰柜的样机,十七个小时拿出了两代抽屉式冰柜,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就送到了会场上,这样的快速反应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海尔的商品经营相当优秀.至于“市场疲软”的观点,是思想僵化者自我束缚.其实,市场是棵常青树,市场是永远不会疲软的.市场是需求的反映,而人类的需求是不会终止的:许多需求都是永恒的,并且是发展的;数量需求会到质量需求;旧的需求会到新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会到高层次的需求,永无止境.至于中国的市场,这是有12亿人口支撑的最大、最肥的市场,又是极不成熟的市场,更是不可能疲软的市场.那么多的外商企业,都在盯着中国的市场眼红,待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更是惊呼:中国的钱真好赚不难发现,外商打入中国市场,,往往不选择高科技、高精尖的项目,而最愿意进入的,则是我们许多经营者口口声声在喊“疲软”的量大面广的低技术领域.然而他们的产品一旦打入我国市场,虽然总比我们的传统产品卖得贵得多,但市场却也立时不见“疲软”,让这些商品迅速取得了市场霸主的地位.他们都不喊“市场疲软”.例如最简单不过的牙刷,在质量与品牌的基础上,外资企业的商品在每一局部的形状,表面防滑诸方面精心设计,刷毛则更是加上了波浪型的形状设计,然后在电视广告上一演示:这样刷牙最干净.怪了,市场的大门马上为其敞开,卖得决不便宜,但马上成了市场上的“老大”.其实,真正的道理很简单,这是设计与策划的竞争,即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就是外资企业的财富,也是他们发展的动力.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既然技术创新是工具,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驾驭并保证科技创新使企业腾飞1、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企业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是干什么的在市场竞争中打仗,并且必须打胜仗.要打仗,要打胜仗,没有秩序不行、没有纪律不行、没有积极性不行.管理创新就是解决企业的秩序、纪律和积极性的.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搞好企业离不开管理.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而科技创新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仍需经营管理创新作保障.2、具体措施保证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加上市场才等于科技创新.我们的企业里也有科技人员,但是基本上只有科技工程师一类,科技工程师习惯于技术导向,不去研究市场,搞了半天还是技术进步,往往脱离市场,并非科技创新.我们企业里的科技力量之所以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市场导向、保证科技创新.3、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 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世界上评论:企业的科技投入如果只占销售额的1%,则无法生存;如果只占销售额2%,则勉强生存,如果占销售额5%,才可以有竞争力.仅国外很多优秀企业的科技投入都占销售额的5%甚至达到10%,我们在口头上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就不顾科技投入,根子在什么地方片面强调勤劳致富.旧的观念不解决,新的观念进不来.总之,只要存在竞争,存在优胜劣汰的制度,总有企业被淘汰,可又有更多的企业在崛起、在成长、在腾飞.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新陈代谢.事关每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当然都想知道:有没有永葆青春的诀窍历史告诉我们确有永葆青春的诀窍,这就是不断创新.尤其到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创新经济,企业的新陈代谢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面对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成长、要腾飞,始终离不开不断创新.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因为,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面对WTO,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经营,最差的能力是创新,最需要转变的是观念,最应当提高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围绕创新主题讨论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围绕“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发言。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企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在此,我将从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实践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创新的重要性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
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2.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3. 创新是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的方法1.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树立创新观念,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突破自我。
我们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前沿技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2.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团队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要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组建高效的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实现人才优势互补。
3.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对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对创新失败给予宽容,让员工在创新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4. 深化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5. 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企业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三、创新的实践1. 技术创新。
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2. 管理创新。
(整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江苏精科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精科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80年代末处于濒临倒闭的一个国有企业。
1995年5月,江苏精科公司大胆开创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先河,实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和资产重组。
近年来,公司依靠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推进管理、研发和人才三大机制创新,企业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生产高压互感器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先后荣获江苏省著名品牌、江苏省著名商标、国家星火计划承担企业、江苏省科技自主创新型先进企业等荣誉。
一、管理机制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为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公司首先着手进行了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创新。
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改革,使产权制度多元化,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骨干队伍的积极性。
改制后,我们重点抓市场、抓管理、抓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做法是:合并企业管理部门,设立三大部,即:生产供应部、销售部、技术中心。
把产品设计、技术工艺、质量管理、技术检查等职能都放在技术中心,使有限的技术人员得到充分使用。
新机制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近五年来,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速均在30%以上。
二、研发机制创新,是推动产品创新的关键所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意识到:要想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靠单一产品企业永远没有发展空间,必须靠自主创新、靠高科技项目、靠高精尖产品。
为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我们突出抓了三点:(一)是确立加快产品研发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整合产品结构、向高等级产品迈进。
十几年来公司从35千伏产品迅速扩展到110千伏到220千伏,2006年已经开发出500千伏产品,研发的速度在同行业是绝无仅有的、在类型上有油浸、干式、气体、光电,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生产创新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
生产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与生产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力量,以下是我对生产创新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壮大的动力源泉。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精神。
生产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
在参与生产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创新能够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从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技术创新使得续航里程不断提高,充电速度不断加快,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其次,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再次,创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通过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二、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想实现生产创新,企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创新意识:企业领导层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将创新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2. 技术储备:企业要注重技术研发,积累一定的技术储备,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3. 人才队伍:企业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包括研发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
通过引进、培养、激励等手段,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4. 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管理体系,明确创新目标、任务、责任,确保创新活动有序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改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9-914x(2012)26-0069-01
前言:
人类历史近现代以来,生产生活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期,层出不穷的新生产品、事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
其中科学技术的改造创新是人类生活渐进完善的保障。
是企业能否制造提供有价值的产品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世界各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创新。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起源于欧美,他们创新改造的工业科技产品,风靡世界。
但他们发展的道路和我们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1、以德国为例:
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国,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丘吉尔说:“要清理德国战后的废墟瓦砾需要十年的时间”。
而短短几十年后我又看到了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世界强国——德国。
是什么使战后困境中的德国迅速崛起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德国大众公司的发展历程吧。
德国大众始建于1934年1月17日,波尔舍组建了一个由34万人入股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沃尔斯堡的“大众汽车城”里,第一批“甲壳虫”汽车问世,但仅仅生产了630辆就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产。
二战后,拥有汽车制造核心技术,的大众公司迅速从零
重建。
凭着不断创新的技术改造革新,所生产的“甲壳虫”汽车以技术性能、价格低廉,很快风靡德国和欧洲,1955年“甲壳虫”汽车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并一直生产至今。
1985年3月,大众集团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与中方合资组建上海大众,大众集团控股50%,也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企业,直到今天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依然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大众汽车公司在全世界有13家生产性子公司,海外有7个销售公司,23个其他公司。
国内子公司主要是大众和奥迪公司,国外有西班牙、墨西哥、斯柯达和上海大众公司等。
其主要产品有:高尔夫、桑塔纳、帕萨特、柯拉多、奥迪和奥迪科贝等。
从此不难看之所以德国再次成为制造工业强国,技术创新改造是核心所在。
2、以美国为例:
美国同德国一样为近代史的后起工业国。
但其工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又与德国有所不同。
第一、美国本土辽阔物产丰盈。
第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都未影响到美国本土。
美国的历史很短,但美国的企业的技术发展创新延续之长世界瞩目,他们凭借技术的创新改造,不仅生产出波音飞机、福特、通用汽车、航天飞行器,还把技术的改造创新,引入到了餐饮、文化、管理、软件、金融等行业如:麦当劳,好莱坞、贝恩、华尔街、微软、苹果等。
企业在不断的技术创新改造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3、日本为例: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学习欧洲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企业有了
一定的技术能力。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企业、生产、生活几乎回到了石期时代,加以国土面积小物产匮乏。
日本的企业岌岌可危,但是他们凭借着不断地技术创新改造,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亚洲、世界的众多高端企业。
如丰田、ntt、佳能、松下等。
以佳能公司为例:二战后佳能公司的御手洗毅来到芝加哥时,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报道bell and howell公司29岁总经理的事迹,于是想办法拜访了该公司。
当时bell and howell不仅是一家久负盛名的高技术企业,而且具有相当规模的8mm和16mm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销售网络,御手洗毅希望能与这家公司达成代理协议,将佳能公司打入美国市场。
然而bell and howell公司并非不认可佳能相机的质量,他们还认为佳能的工厂都是木制建筑,容易着火。
但他们同时表示,如果打上他们的品牌就可以销售。
这个提议被御手洗毅当场拒绝。
回国之后,御手洗毅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改造工作。
到今天佳能公司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照相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医疗设备、光学仪器的核心技术,并以此占据着绝对权威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的企业技术改造和困境。
自2008美国金融海啸的快速蔓延,使得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时期。
在评估这种调整影响时,国外相关机构预测由于美国经济极速走弱,中国将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最大国,实际上在2007年中国已经承担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
中国在全球新的制造业形势中面临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自身也
面临着调整和挑战。
目前是中国国内制造业遭遇了最大一次挑战,而这次挑战主要来自国内。
同时,中国国内制造业的紧张局面,涉及面广、形势最为严峻的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中小制造业量大面广,多为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代工企业。
我们相当一批企业生产为代工厂模式比如:服装、日用品、家具、电子设备类产品等。
以空调为例:
我们“中国制造”的空调在国际上销售的所谓的世界名牌伊莱克斯等等均来自于中国制造,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依赖于给别人制造世界名牌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恰恰在世界上给人们留下的是低端产品的印象。
我们国家的众多企业并不缺乏巨大的生产力,而缺少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长此以往就只能永远扮演国外企业产品加工者的角色。
三、技术改造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途径
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以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流程、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的管理方法,对现有设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升级的投资行为。
技术改造内涵与外延的延伸变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技术改造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间的竞争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则是技术实力的较量,而技术改造正是将先进适用技术物化到具体产品中的
重要过程。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采取先进适用工艺,可以迅速转化创新成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只有不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改造提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注重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注重产品更新换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在危机中不仅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反之,那些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且平时不注重加强技术改造的企业,一旦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经营将很快面临困境,甚至关停倒闭。
五、技术改造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单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微观过程,而众多企业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在宏观上就体现为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今天的投向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从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经验看,今天有什么样的投资结构,明天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
在很大程度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结构决定着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从优化投资结构、实施技术改造入手。
只有坚持不懈地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升级。
总结:在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调整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是转型调整的关键。
纵观世界企业的成功发展模式无疑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改造。
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决定了一家企业能不能占领全球产业领导者的高地,有没有在国际上具有领导者地位的企业,这决定了整个国家产业的命运。
随着“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些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
我们的企业在面临考验的同时,也是发展调整的时机。
企业本身要强化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对于广大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改造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