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材料性能及其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牙科材料与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牙科材料与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牙科材料与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牙科医疗方面也越来越重视。

牙科材料与种植技术作为牙科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也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牙科材料与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牙科医疗领域的发展。

一、牙科材料的研究进展1.1 资生堂瞬间修复材料在牙科材料领域,资生堂瞬间修复材料是近些年来备受瞩目的材料之一。

该材料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能够利用光固化进行修复。

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该材料填充到患牙处,再利用特定光照射进行光固化。

不仅修复速度快,而且具备着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度。

1.2 智能化材料的发展以智能化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材料正在逐渐地发展壮大。

基于其自身特性,这一类材料能够对人体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病变进行反馈,从而实现早期诊断。

举个例子,近些年来研究呈现出来的一种可塑性材料即可通过温度的变化而颜色的变化进行变化的展现,进而实现对各种因素的反应。

1.3 空穴态多元材料此外,空穴态多元材料也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之一。

由于该材料具备着欠完整网格结构,因此能够顺畅地通过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延长牙科修复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该材料还具备着较好的磨灭性以及强大的对磨损作用的抵抗力,因此可以更好地适应于口腔环境。

二、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2.1 基于生物学的种植体材料第一代种植体材料是钛合金,它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本身质地较硬,因此容易导致骨质破坏和疼痛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代种植体材料已经开始应运而生。

该种植体材料利用了珍稀的生物医药物质进行加工制作,具备着更好的兼容性和生物学特性。

另外,通过同步对组织的调节,该材料还可以使种植后的牙体迅速愈合。

2.2 激光种植技术传统的种植技术中,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有一定的风险。

而激光种植技术可以完全摆脱这些困扰。

通过激光技术的运用,植体可以更方便的完成放置以及牙骨的修复过程。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随着口腔颌面部植骨技术的不断发展,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植骨材料的种类、生物学性能以及骨整合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种类目前,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主要分为自体骨、异体骨、人工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四种。

自体骨是指从患者自身身体其他部位获取的骨组织,其成分与人体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

但是,自体骨获取过程痛苦且损伤较大,同时供体骨量也存在限制。

异体骨是指从其他人体中获取的骨组织,其优点在于可避免自体骨获取过程中的痛苦和供体骨量限制,但由于异体骨来源的多样性和质量差异,可能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

人工材料包括钛合金、羟基磷灰石等,其优点在于可避免自体骨和异体骨获取过程中的痛苦和供体骨量限制,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

但是,人工材料的生物学活性相对较弱,可能存在植入后长期稳定性差等问题。

生物活性材料包括人工骨基质、生长因子等,其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诱导作用,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和修复。

但是,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二、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包括生物相容性、生物学活性、机械性能等方面。

生物相容性是指植入体与周围组织之间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并能够长期稳定存在。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避免植入后引起炎症反应和排异反应等不良反应。

生物学活性是指植入体对周围组织具有诱导作用,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以促进植入后的骨组织再生和修复。

机械性能是指植入体对外力的承受能力和稳定性。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避免植入后出现移位或断裂等情况。

三、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骨整合效果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骨整合效果是衡量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骨整合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植入体种类、植入部位、手术技术等。

口腔种植牙技术的材料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口腔种植牙技术的材料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口腔种植牙技术的材料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牙科医学中,植入种植体来替代缺失的牙齿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口腔种植牙技术的发展为患者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种植牙材料的选择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口腔种植牙技术的材料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二、材料性能的要求及研究进展1. 材料的机械性能口腔种植牙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咀嚼力的作用。

金属材料,如钛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度的韧性,被广泛应用于种植牙技术中。

然而,金属材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陶瓷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磨损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其力学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2. 材料的表面特性种植牙材料的表面特性对于细胞黏附、生物膜形成和牙周炎的预防至关重要。

微观和纳米级的表面结构对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如研磨和酸蚀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黏附性,但其效果有限。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种植牙材料的表面特性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如纳米结构表面和生物活性涂层的应用。

3. 材料的耐腐蚀性种植牙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以确保其长期稳定性和材料的寿命。

口腔环境中的酸性和腐蚀性物质可能对种植牙材料造成损害,并引发组织炎症反应。

目前,钛合金等耐腐蚀材料在种植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抗腐蚀性能仍然需要改善。

三、生物相容性的要求及研究进展1. 组织相容性种植牙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是其应用的基本要求。

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要尽量减小,并且能够促进周围骨组织和牙周组织的愈合。

目前,大多数种植牙材料都能良好地和周围组织接触并促进骨整合,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免疫排斥现象。

2. 生物活性及细胞相容性种植牙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以与周围组织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促进骨整合和牙周情况的稳定。

此外,材料应与周围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干扰生理功能。

种植体表面修饰影响骨结合机制研究进展

种植体表面修饰影响骨结合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种植体; 整合素; 骨结合; 表面修饰
[中图分类号] R782.13 318.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979( 2007) 02-0181-03
Recent Studies of Implant Sur face on Influence of Osseointegr ation WAN Peng-bo,CHEN Wan-tao
万澎波, 等. 种植体表面修饰影响骨结合机制研究进展 WAN Peng-bo, et al. Recent Studies of Implant Surface on Influence of Osseointegration
பைடு நூலகம்·183·
于未分化细胞表面受体, 使其分化为成骨细胞。 Cooper 等[22]用氟化物处理钛表面 TiO2 涂层发现, 经 过处理过的钛表面增强了未分化细胞向成骨细胞分 化的能力, 在骨形成初期及 21 d 的时候, 经过处理 过的钛表面骨形成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成骨细胞 向骨细胞转化过程中, 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早期 表达,随着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泌特异的 蛋白质, 如骨桥蛋白、骨涎蛋白、蛋白多糖、硫酸软骨 素、α2 巯基糖 蛋 白 ( α2HS-glycoprotein) 。 李 德 华 等[24] 用喷砂联合草酸酸蚀处理钛种植体, 所形成的粗糙 表面特征有无数微小的二级窝洞,直径约 2μm,用人 胚成骨细胞培养,4 d 时处理的种植体表面细胞层碱 性磷酸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 量均高于光滑表面对照组。骨桥蛋白等被定向吸附 于种植体表面, 在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一层厚 约 0.5μm 不含胶原的粘合线, 粘合膜通过矿化基质 骨桥蛋白、骨涎蛋白为骨组织和种植体的结合起到 了桥梁作用, 种植体- 骨界面的粘合线, 与骨折愈合 时, 在新、旧骨界面形成的粘合线一致。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

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研究骨整合是指植骨材料与周围骨组织之间的结合,是影响植骨材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口腔颌面部植骨术中,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骨整合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研究中需要关注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植骨材料与机体组织之间相互耐受、无毒、无过敏反应的性质。

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减少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感染的风险,并促进骨组织的生长。

因此,研究应当包括对植骨材料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植骨材料对骨细胞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等方面。

其次,研究中需要关注植骨材料的骨诱导性。

骨诱导性是指植骨材料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激活局部组织,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最终实现骨整合的能力。

研究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估植骨材料对骨细胞的增殖、表型特征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植骨材料对新生骨组织的诱导能力。

另外,研究中也需要关注植骨材料的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是指植骨材料在植入过程中所承受的力学负荷和应力情况。

合适的机械性能可以保证植骨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避免植骨材料的移位和破坏。

因此,研究应当包括对植骨材料强度、刚性、韧性和形状恢复能力等机械性能的测试和评估。

此外,研究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骨整合效果还需要考虑植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是指植骨材料在植入后逐渐被机体组织吸收和代谢的过程。

生物降解性的植骨材料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和不适感,并促进新生骨组织的形成。

因此,研究应当对植骨材料的降解速度、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和对骨细胞的影响等进行评估。

总之,口腔颌面部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与骨整合效果的研究可以全面评估植骨材料在植入后的相容性、诱导骨生长的能力、机械性能和降解性等方面的性能。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提高植骨术的成功率和口腔颌面部重建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于惠【摘要】种植义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结种植体获得早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成功率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种植体材料的选择、外科植入技术、种植体表面设计、患者自身骨质条件及修复体设计制作等内容,并总结其对种植体-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implantology,implant supported den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often used to restore the loosing teeth. How to gaining the primary stability and long - term success rate of dental implant is a key point,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the investigators.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choice of implant materials, surgical technology, the surface of implant, the patient's bone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s' design,analyze and addres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osseointegration.【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4页(P305-308)【关键词】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作者】于惠【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44;烟台市口腔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Branemark于20世纪中期提出了骨结合的概念,即在光镜水平上,正常的改建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其承受的负荷能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持续不断地传递分散到周围骨组织,从而开启了现代种植学的大门[l]。

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综述

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综述

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综述一、口腔种植体材料概述口腔种植体材料是用于替代缺失牙齿的人工牙根,其材料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口腔种植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口腔种植体材料的技术创新进展,包括材料选择、表面处理技术、生物相容性改进以及新型种植体设计等方面。

1.1 口腔种植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口腔种植体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金属合金到现代的生物活性材料的转变。

早期的种植体主要使用不锈钢、钴铬合金等金属材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生物相容性差、易腐蚀等问题。

随着对生物材料认识的深入,钛合金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种植体材料。

1.2 当前主流的口腔种植体材料目前,钛合金是口腔种植体中最常用的材料,尤其是纯钛和钛六铝四钒合金(Ti-6Al-4V)。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毒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然而,纯钛的弹性模量较高,可能导致应力屏蔽效应,而钛合金虽然降低了弹性模量,但生物相容性仍有待提高。

二、口腔种植体材料技术创新进展2.1 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种植体与骨结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种植体的表面特性,促进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加速骨整合过程。

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酸蚀、阳极氧化、等离子喷涂、微弧氧化等。

2.2 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够与机体组织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材料。

在口腔种植领域,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玻璃(BAG)等生物材料被广泛研究。

这些材料能够与骨组织形成化学键合,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成功率。

2.3 多孔材料的开发多孔材料因其优异的骨整合性能而受到重视。

多孔钛合金、多孔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血管化,从而加速骨整合。

此外,多孔材料的弹性模量更接近自然骨,有助于减少应力屏蔽效应。

口腔种植体体内实验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口腔种植体体内实验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7月 第6卷/第20期V ol.6, No.20 July. 201938口腔种植体体内实验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王 欢,魏彤梅,郭赵梁,戚孟春*,孙 红(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摘要】种植已经成为目前修复口腔牙列缺损或缺失的热门手段,而种植体的体内研究效果是评价种植体临床应用可行性必要的途径。

骨结合已成为体内实验中重要的检测指标,常通过对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故种植体-骨结合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口腔;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手段【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0.38.01近年来,种植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口腔修复方法[1],各学者热衷于对口腔种植体的体内研究。

骨结合已成为体内实验中重要的检测指标,而对其的评价常通过对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情况进行检测观察[2]。

体内实验是检测种植体研发成果的重要检测方法,为种植体临床应用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故本文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1 宏观观察通过对比不同标本观察种植体松动情况和种植体周围新生骨质沉积现象,以评价种植体-骨结合情况。

但宏观观察无法客观反应真实情况,受主观影响较大。

2 影像学检查X 线检测可以观察骨生长情况、种植体的位置、骨质密度区别、不同时点对比的骨吸收程度等,并且因其成本低、便捷操作、辐射剂量低,在体内实验中也广泛应用。

但X 线检测只能对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相应检测指标在二维层面上做出定性描述,但对实质骨吸收、缺损等呈现骨密度增减或有无透射区等粗略的定性结果评价种植体周围骨情况。

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CBCT)可以对种植体-骨结合区域进行扫描,构建三维立体图像,通过种植体周围阴影区域、密度等参数来评价骨结合能力,并可粗略定量分析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的骨吸收现象,可以三维重建种植体骨内位置以及评价种植体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SEDG LEY C M.J Endod,2007,33(5):5612566.[5]LEE W,L I M S,S ON H,et al.J Endod,2004,30(4):2092212.[6]S HON W,L I M S,BAE K S,et al.J Endod,2005,31(5):3692372.[7]R: AS IN,SI Q UE I RA J F JR,S ANT OS K R.J Endod,2004,30(5):3152320.[8]LOVE R M.I nt Endod J,2001,34(5):3992405.[9]HAAP AS ALO M,ORST AV I K D.J Dent Res,1987,66(8):137521379.[10]APPELBE O K,SEDG LEY C M.O ral M icr obi ol I m munol,2007,22(3):1692174.[11]D I STEL J W,HATT ON J F,GI L LESP I E M J.J Endod,2002,28(10):6892693.[12]P ORTE N I ER I,HAAP AS ALO H,ORST AV I K D,et al.J Endod,2002,28(9):6342637.[13]CH#VEZ DE P AZ LE,BERGENHOLTZ G,DAHL∗N G,et al.I nt Endod J,2007,40(5):3442355.[14]DUGG AN J M,SE DG LEY C M.J Endod,2007,33(7):8152818.[15]DAV I S J M,MAKI J,BAHCALL J K.J Endod,2007,33(5):5672569.[16]SCH I RR ME I STER J F,L I EBENOW A L,BRAUN G,et al.JEndod,2007,33(5):5362540.[17]P ORTEN I ER I,WALTI M O T,ФRST AV I K D,et al.J Endod,2006,32(2):1382141.[18]ESTRELA C,ESTRELA C R,DECURC I O D A,et al.I nt EndodJ,2007,40(2):85293.[19]W I L L I A M J,MOHAMED I,BRADF ORD R,et al.J Endod,2007,33(10):123921242.[20]AN I T A A,JAMES K,JAMES S,et al.J Endod,2006,32(2):1452147.[21]KRAUSE T A,L I E W EHR F R,HAHN C L.J Endod,2007,33(1):28230.[22]CHOG LE S,M I CKE L A K,HUFF AKER S K,et al.J Endod,2005,31(11):8142816.[23]METZGER Z,DOT AN M,BETTER H,et al.I nt Endod J,2007,40(2):1202127.[24]ELDE N I Z A U,OZER F,HAD I M L I H H,et al.I nt Endod J,2007,40(2):1122119.[25]章建益,吴佩玲,张维新,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4):2082212.[26]ASS OUL I N E L S,F USS Z,MAZ OR Y,et al.J Endod,2001,27(6):3982400.(收稿日期:2007-11-05)・综述・口腔种植材料性能及其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治强 综述; 钟良军 审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 口腔种植材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纯钛、生物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如何使种植材料更有利于形成骨结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证明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化细胞型种植材料更有利于形成骨结合。

【关键词】 口腔种植材料; 骨结合; 纳米技术; 组织工程【中图分类号】 R7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45(2008)增刊-663-03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是上世纪口腔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以其良好的固位、逼真的美观效果,改善了牙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在保留和维护健康牙的基础上,恢复咀嚼和美观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几十年来,如何使种植材料有利于与骨结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适宜的种植体和对种植体表面的处理被证实可增加骨界面的生物学整合度、生物力学强度及促进骨结合形成,其目的是使种植体与骨界面有更强的抗旋转、抗拉、抗压稳固性,这些对种植体在骨内长期的稳固起着重要的作用[1-2]。

口腔医学的发展与口腔材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口腔材料学的水平又基于整个材料学的发展,人类对材料的开发研究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步。

目前,材料学已从观察、解释阶段进入了预见阶段,逐步达到能指定性能材料。

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口腔医学的交叉,促使传统牙科材料向口腔生物材料过渡[3]。

牙种植材料近年来发展较快。

由于新材料与生物技术以及分子、细胞水平的临床基础研究的推动,齿科种植体的研制获得了巨大进展,从原来的义齿种植为基础,扩展应用到了颅颌面部,正形成颅颌面种植的新型工程学[4]。

笔者就近年来种植体材料的发展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种植材料研究1.生物玻璃陶瓷自Hench[5]发明与骨有较好相容性的玻璃陶瓷(bi o2 glass,BG)以来,已相继开发出与骨、牙无机组成相近的磷酸三钙陶瓷(tricalciu m phos phate,TCP)、羟基磷灰石陶瓷(hydr oxyapatite,HA)和磷酸钙水门汀(calciu m phos phate ce2 ment,CPC),其基本成分为HA[6],已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骨引导作用,尤其钙磷陶瓷与钛的复合材料,既可获得骨种植结合界面,又能保障材料的强度,促进了骨种植与牙种植的发展。

但生物玻璃陶瓷在强度、韧性、可塑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后来纳米陶瓷的出现使这些不足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7]。

2.纯钛1952年B rane mark证明纯钛与骨产生直接持久地结合,骨界面未产生低分化的软骨层,钛长期在软组织中也无吸收和排斥反应,预示钛与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B rane mark 称之为骨整合(osseointegrati on)[8],并率先于1965年把钛人工牙根用于无牙颌患者[9]。

但在骨种植体早期愈合的同时,周围软组织附着速度较慢,影响了种植体早期愈合的成功率。

而随后钛种植体表面涂层技术的出现,即底质材料为钛金属,而在其表面涂上一层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加速了与周围软组织的附着,使种植体早期愈合的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10]。

3.复合材料1984年美国CALC I TI K率先推出系列柱状HA涂层种植体I N TEGRAL,其底质材料主要为钛、钛合金及钴铬钼合金,涂层为末状的人工羟基磷灰石晶体[11]。

HA涂层种植体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金属底质共同的理化性能,充分利用H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金属材料适宜的强度,互为补充。

HA涂层植入体与宿主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及嗜骨特点(superi or bi o2 l ogic and osteophilic p r operties),与其它类型植入体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①植入体与宿主骨之间无纤维组织介入;②植入体的周围迅速产生骨适应(fast adap tati on of bone)。

一般认为,纯晶体结构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是生物材料学研究发展的方向[12]。

4.纳米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这一崭新的概念提出以来,引起各学科领域的兴趣。

随着纳米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许多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作为其中之一的纳米口腔医学也取得了初步成果[13]。

从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发展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即口腔种植学。

它在一开始就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密不可分,也必将与纳米技术紧密结合,并推动口腔种植学的发展。

(1)表面纳米技术 表面纳米技术是将一些材料制备成纳米级的粉末固定在物体表面,从而使材料获得一些新功能。

2002年Karlss on等[10]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涂结纳米多孔氧化铝涂层并与人成骨细胞在体外联合培养,生物化学和形态学检测显示:成骨细胞成正常生长,细胞数量增加,植入2d后纳米涂层可吸附纤维连接蛋白,有利于骨种植体早期愈合。

涂层材料与周围软组织形成附着,种植体很快与结缔组织形成接触。

这种良好的软组织附着可能是纳米涂层启动了磷酸钙的核化和生长。

(2)纳米陶瓷材料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是指在陶瓷基体中加入纳米级第二相颗粒从而使其性能提高。

纳米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陶瓷材料的缺点,在强度、韧性、可塑性等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

英国著名材料学家卡恩说,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7]。

目前,纳米陶瓷的研究重点是纳米复合陶瓷技术。

纳米氧化铝和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提高了成骨细胞功能,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14]。

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陶瓷具有对微裂纹扩展的高度抵抗性,可用于人工关节修复体。

二、材料对骨结合的影响纳米级人工骨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结构单元可为1~100n m)可以满足不同形状和大小骨缺损的需要。

材料孔隙的形态结构和大小为微米级,可以调节骨细胞的迁移生长。

其表面化学立体微观尺度为纳米级,可以调节与其接触的骨细胞的黏附、伸展和基因表达[15]。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上,如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磷酸三钙等,它们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机械性能,使其能取代那些在负载时易发生纹裂甚至断裂的传统材料[16]。

由于天然骨是由无机物与生物大分子规则排列组成的复合物,生物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少量多糖,而纳米人工骨微观结构主要是微晶羟基磷灰石,两者有序地结合。

因此,如何获得与骨中晶体尺寸相同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并使之与胶原等组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就成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17]。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进步,又出现了细胞型人工骨这一新技术,为种植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其在体外一定的支架材料上播种和培养所需量的自体或同种异体成骨细胞,这些细胞在支架上分泌细胞外基质,产生所需要的各种细胞因子,植入体内后发生直接多中心性的矿化,以成骨生物性结合方式修复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