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一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一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基本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认识两种变化。

2.了解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学会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重点难点】难点:微观角度认识两种变化重点:基本反应类型的应用【学习过程】考点1[知识梳理]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宏观:物理变化是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的变化。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2.微观:冰→水→水蒸气变化。

构成:水分子水分子水分子本质区别是变化前后:种类没有改变2H2+ O22H2O变化。

构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变化前后:种类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典例学习]例1.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C.烧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煤的干馏例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湿衣服晾干C.葡萄糖的溶解D.冰雪融化[链接中考](2019·大庆市)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D.蔗糖溶解考点2[知识梳理]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表现出的性质,如:、、、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举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表现出的性质,如:氧化性、不稳定性等。

举例:盐酸的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1.判断方法:变化是一种过程,性质是一种属性,常用“能……,可以,具有”等词语表示。

如:酒精挥发------ ,酒精能挥发-------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

2.变化是性质的具体体现,性质决定变化。

[典例学习]例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做食品的保护气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中作除氧剂D.生石灰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链接中考]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①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体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线在氯气中能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20200621002746)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20200621002746)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基础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二)科学探究的途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括、、、、。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使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⑴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③点燃时应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防止,引起试管炸裂;⑷液体的加热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以免炸裂试管;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爱护水资源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爱护水资源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爱护水资源教案鲁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能直接利用的淡水量说明水的短缺;水资源保护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生分析本节主题是爱护水资源,对学生来说从小就耳濡目染,但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来爱护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却是他们知识的空白点。

本课题又具有社会性,通过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和水资源污染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唤醒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或网络了解本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了解家庭用水情况等方式参与进来,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做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课题在情景导入时应用了图片投影,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震撼,使学生快速“入境”。

在自主学习中应用了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获取信息的技术,使学生掌握了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能力。

六 化合价与化学式-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六 化合价与化学式-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原则规律应用【课 题】 六、 化合价与化学式【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会分析化学式提供的信息。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知道化合价的“零”原则,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能根据化学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能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难点:化学式计算的实际应用。

重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及化合价的应用。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考点1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知识梳理]一、概念用 和 表示 的式子叫作化学式,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3.表示一个分子; 4.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

如:CO 2 表示 ; ; ;三、写法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用 表示,如铁 ;氖气 。

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 ,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氧气 ;臭氧 。

2.化合物的化学式依据化合价来写,一般 价在前, 价在后,两价化简交叉得数。

[典例学习]例1.(2019·泰安)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C 15H 22O 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宏观上看: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从微观上看: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C .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D .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链接中考](2017·庆阳)(1)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如下图)生成可用作化肥的碳酸氢铵(NH 4HCO 3)。

分离膜 氨水-2 ①碳酸氢铵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②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 ,其中硅元素显示的化合价为 ③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 。

二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二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物质
X
反应前的质量/g
19
O2
CO2
H2O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侧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 32 B.X 中一定含有 C、H、O 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链接中考]
D.反应中 CO2 和 H2O 的质量比为 11:9
(2019·临沂)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甲、乙、丙、丁
【学习过程】
考点 1
[知识梳理]
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的质量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分子
分裂 原子 重新组合 分子 聚集 新物种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
六个不变:原子的
不变
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微观示意图
(1)一个丙分子共有 个原子。
(2)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考点 2
[知识梳理]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


(2)量的方面: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三 物质结构-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三 物质结构-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2.(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2019·呼和浩特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课堂检测】
1.(2019·岳阳市)锑是一种重要的稀土金属,湖南是锑的主要产地之一。下列关于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51B.元素符号为Sb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1.8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碳-14 (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⑥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4.(2019·攀枝花市)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电子先排能量的电子层,排满后再排能量的电子层。
3.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典例学习]
例1.右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链接中考]
(2019·绥化市)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二十五 物质的推断-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二十五 物质的推断-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学案

【课题】二十五、物质的推断【学习目标】记忆好下面的重点知识记忆,学会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常见“题眼”归纳【学习过程】考点:物质的推断[知识梳理]一、重点知识记忆(一)物质特殊颜色1.红色固体单质Cu、P;红色固体化合物Fe2O32.黑色固体有C、CuO、MnO2、Fe3O4、Fe(粉末);3.紫黑色固体是KMnO4;4.蓝色固体Cu(OH)2、CuSO4·5H2O;5.红褐色固体Fe(OH)36.绿色固体Cu2(OH)2CO37.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H2O、H2O2;8.无色液体和黑色固体混合产生气体:H2O2溶液和MnO2、Fe粉和稀盐酸或稀硫酸9.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二)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物质是;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7.世界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是;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9.常用的溶剂是;10.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

(三)氧三角、碳三角、钙三角,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H2O2、H2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 、Ca(OH)2、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推断题解法:1.审题: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化学与社会发展

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专题学案——化学与社会发展一、主要考点(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1.知道化石燃料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能识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晴纶)织成的布料。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六大类营养素。

★3.知道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1.知道典型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2.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复习建议1.深入扎实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

2.平时注意关心社会时事中的化学问题,善于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面,是关键。

三、重要知识梳理(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1)燃烧是。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①;②;③(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即可。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燃料(1)化石燃料、和称为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和石油及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②。

燃料要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如果燃料不充分燃烧会导致:①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3)新能源及新燃料开发清洁的燃料,如乙醇、氢气;还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等。

其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
【课题】十九、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1.复习三大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2.复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重点难点】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四个现象的异同点。

重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学习过程】
考点1 煤、石油、天然气与能源
[知识梳理]
1.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它们属于
(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石油可以分馏出,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属于变化。

煤的综合利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变化。

3.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

如:、、等。

[典例学习]
例1.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

A.煤B.天然气C.乙醇D.石油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例2.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

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
[链接中考]
1.(2017·山东滨州)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2019·宜昌市)(1分)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A.氢气B.汽油C.柴油D.煤
考点2 化学与环境保护
[知识梳理]
1.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大量排放的、、。

2.造成赤潮或水花的原因是水体中的、元素严重超标。

3.目前空气污染物量多,且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等。

全球性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典例学习]
例1.不会导致水质污染的是( )
A.工业三废B.培育人工湿地
C.农药、化肥D.生活污水
例2.引起酸雨的有害物质是( )
A.CO2B.SO2和NO2
1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