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

合集下载

浅谈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公司研发投入

浅谈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公司研发投入

金融观察Һ㊀浅谈金融发展㊁融资约束与公司研发投入宋鹏修摘㊀要:文章以A股2012~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ꎬ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ꎮ结果表明ꎬ金融发展可以显著缓解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ꎬ金融发展对民营上市公司R&D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ꎮ文章从宏观视角ꎬ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否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ꎮ关键词:金融发展ꎻ融资约束ꎻ研发投入一㊁引言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ꎬ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位置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ꎬ研发投入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ꎮ二㊁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在基础研究阶段前期ꎬ信息不对成导致评估企业R&D活动及其前景难度大而且成本高ꎬ金融体系深化发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ꎮ一方面ꎬ由于规模经济的效应ꎬ投资机构等其他金融中介具有搜集这种信息的优势ꎬ并且具有判断项目前景的能力ꎬ而高效的金融市场可以对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以起到筛选的目的ꎮ另一方面ꎬ高效的金融市场可以降低投资者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成本ꎬ从而可以将资本有效配给那些具有前景但是没有足够内部现金流支持的项目ꎬ缓解项目的融资约束问题ꎬ促进了企业R&D投资ꎮ在基础研究阶段后期ꎬ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配给的资本已经有效地用于企业的R&D活动ꎬ管理层可能会将获取的资金用于与R&D活动无关的项目如构建商业帝国等ꎬ这就需要投资者持续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监督ꎬ但Black ̄burn等(1998)指出当企业的R&D活动监督成本到达临界值时ꎬ企业的研发活动就不会产生经济利益ꎬ经济发展将处于停滞状态ꎮ金融发展不仅可以降低融资前的信息成本ꎬ也可以降低融资后的信息成本及因重复监督的问题而产生的成本ꎬ从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ꎬ减少企业内外部融资差异以缓解融资约束ꎮ在技术开发阶段ꎬ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向投资者提供多种投资渠道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而使得投资者进行组合投资以转移或者分散风险ꎬ金融体系重新配置风险使得那些风险较高但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ꎬ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ꎮ由此ꎬ提出假设1:H1:金融发展能够明显缓解上市企业R&D活动的融资约束ꎮ产权性质会影响到金融发展缓解企业R&D活动的融资约束ꎮ一方面ꎬ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ꎬ国有企业能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ꎻ另一方面ꎬ据统计ꎬ我国民营上市公司R&D投资占总投资75%以上ꎬ这导致民营企业不愿意披露更多有关于研发活动的信息ꎬ因此ꎬ民营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ꎬ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ꎬ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缓解了企业的R&D活动的融资约束ꎮ而且金融发展使得金融业竞争加剧ꎬ从而削弱了国有银行的信贷歧视ꎬ因此金融发展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加明显ꎮ据此ꎬ文章提出假设2:H2:金融发展对民营上市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缓解效果与国有上市企业存在显著性差异ꎮ(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文章选取我国2012~2019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ꎬ剔除了ST㊁∗ST和PT类等公司ꎮ根据王山慧(2013)的研究ꎬ研发投入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ꎮ因此ꎬ文章仅保留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ꎮ企业的财务数据均来源于CSMAR国泰安金融数据库ꎬ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来自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编制的金融发展指数ꎮ(三)主要变量1.研发投入文章着重考察的是R&D活动的投入情况ꎬ因此文章拟采用R&D投入强度指标来衡量ꎬ计算该指标的方法如下:RDit=R&D投入总资产(i代表样本公司ꎬt代表时间)2.融资约束参考Fazzari等人(1988)ꎬ文章利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ꎮ具体来说ꎬ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衡量企业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ꎮ3.金融发展指数文章拟采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编制的金融发展指数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ꎬ其通过从资金支持度㊁结构优化度㊁服务有效度㊁创新发展度及环境适应度五个维度构建产业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从而计算出金融发展指数ꎮ4.产权性质文章采取最终控制人性质作为判断企业性质的标准ꎬ国有为1ꎬ民营为0ꎮ5.控制变量文章选取企业规模㊁盈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ꎮ(四)构建模型RK()it=β0+β1RK()it-1+β2RK()2it-1+β3SK()it-1+β4CFK()it-1+β5CFK()it-1∗FDI+CV+εit上述模型中ꎬi表示公司ꎬt表示年份ꎬR代表研发投资ꎬK表示总资产ꎬS表示销售收入ꎬCF表示现金流ꎬCV表示控制58变量ꎬεit为扰动项ꎮ三㊁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从研发投入看ꎬ全样本组中RD/K的平均值为0.012ꎬ国有上市企业RD/K平均值为0.011ꎬ民营上市企业R/K平均值为0.012ꎬ民营上市企业的平均R&D投入强度要大于国有上市企业ꎮ从企业整体的盈利角度看ꎬ全样本组S/K均值为0.531ꎬ国有上市企业均值为0.665ꎬ民营上市企业均值为0.482ꎬ全样本均值小于国有上市企业但大于民营上市企业ꎬ国有上市企业均值比民营上市企业大ꎬ差值接近20%ꎬ表明分组样本中国有上市企业平均盈利能力比民营上市企业强ꎮ(二)相关性分析因变量R&D投资强度与主要的自变量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8ꎬ该系数是在1%的置信区间内ꎬ说明系数比较准确反映了上市公司R&D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关系ꎮ小于共线性系数0.800ꎬ可以确保回归结果回归结果的可行性ꎮ前期的R&D投资与滞后期R&D投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6ꎬ说明前期的R&D投资势必会影响到后期R&D投资ꎮ(三)回归结果分析表中列示说明ꎬ现金流项的系数为0.191ꎬ并且是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ꎬ而ꎬ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现金流水平显著影响R&D投资ꎬ也即是R&D投资的强度对现金流依赖度高ꎬ表明上市公司R&D投资活动存在融资约束ꎮ民营上市企业得到的现金流回归系数为0.273ꎬ在1%的水平上显著ꎬ而国有上市企业的现金流系数为0.149ꎬ并且显著水平在5%以内ꎬ其系数是小于民营上市企业ꎬ且显著性也比民营上市企业低ꎮ这点说明国有上市企业的R&D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比民营上市企业要低ꎮ金融发展指数与现金流的交叉项的系数为-0.154ꎬ且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ꎬ这点说明金融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ꎮ国有上市企业金融发展指数与现金流的交叉项系数为-0.104ꎬ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ꎬ而民营上市企业金融发展指数与现金流的交叉项系数为-0.146ꎬ且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ꎮ这说明金融发展对民营上市企业的缓解效果比国有上市企业更为显著ꎬ而且从民营上市企业回归的结果来看ꎬ系数的绝对值也是远远大于国有上市企业ꎮ这说明金融发展是有利于民营上市企业的研发投资ꎬ但是金融发展对国有上市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ꎬ这可能是因为预算软约束及国有银行的宽松信贷的存在扭曲了金融发展对国有上市企业的积极影响ꎮ表1 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回归系数表模型全样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CF/K)t-10.191∗∗∗0.273∗∗∗0.149∗∗FDI∗(CF/K)t-1-0.154∗∗∗-0.146∗∗-0.104∗∗FDI-0.201∗∗-0.305∗∗-0.185∗(RD/K)t-10.549∗∗∗0.831∗∗∗0.327(RD/K)2t-1-4.169∗∗-6.252∗∗∗-0.886(S/K)t-1-0.011∗∗-0.011∗-0.006Size0.101∗∗0.098∗∗∗0.190∗∗Roe0.354∗0.209∗0.406续表模型全样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CONS0.006∗0.0090.010∗∗∗R20.6400.6040.689AR(1)P值0.0020.0380.039AR(2)P值0.7980.2230.103SarganP值0.1770.2880.577四㊁建议文章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否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ꎬ基于研究结果ꎬ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一)规范信息披露机制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现实中提高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可以降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ꎬ从而降低投资者逆向选择的可能性ꎮ理论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R&D投资由于技术外溢及政策缺陷等原因ꎬ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ꎬ这也是导致企业在进行研发投资时难以获得外部的融资的重要原因ꎮ因此ꎬ健全上市公司有关技术创新投资信息的披露机制十分重要ꎮ知识产权机制的不完善ꎬ不仅打击企业披露信息的积极性ꎬ还抑制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ꎬ但加强知识产权和企业积极吸收知识溢出是不矛盾的ꎬ这是市场机制完善的表现ꎮ只有体制完善ꎬ才会促进更多企业进行创新活动ꎬ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ꎮ(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ꎬ全面推行注册制注册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ꎬ通过全面推行注册制ꎬ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ꎬ为企业提供更宽松的上市渠道ꎬ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ꎬ培育更多的优秀企业ꎮ(三)高企业资本积累ꎬ增强创新投入能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ꎬ融资约束的存在会抑制企业的科技创新从而影响企业绩效ꎮ因此ꎬ企业应重视资本的积累ꎬ增强自身的创新投入能力ꎬ降低对外部融资的需求参考文献:[1]FazzariSMꎬetal.FinancingConstraintsandCorporateIn ̄vestment.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ꎬ1988(1):141-206.[2]杨兴全ꎬ曾义.现金持有能够平滑企业的研发投入吗? 基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ꎬ2014ꎬ35(7):107-115.[3]解维敏ꎬ方红星.金融发展㊁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究ꎬ2011(5):171-183.[4]沈红波ꎬ寇宏ꎬ张川.金融发展㊁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ꎬ2010(6):55-64.作者简介:宋鹏修ꎬ男ꎬ安徽六安人ꎬ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ꎬ研究方向:公司财务ꎮ68。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企业管理在新经济时代下,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为运营资金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缓解,加强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关于公司融资约束的研究主要由Fazzari(1988)等提出,随后很多学者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讨论。

20世纪90年代,花旗集团董事长John Reed提出了“金融科技”一词,此后很多国家都把金融科技作为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而我国也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发展规划,如今金融科技整体的发展已经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以金融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总结并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措施,以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概念界定1.1 中小企业19世纪,中小企业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学术界。

根据人数、资本规模、经营规模的大小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企业。

其中中小企业又可以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

我国将中小企业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企业的规模和管理规模都是小型的。

中小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融资约束融资约束(financing constraints),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限制。

如果一个公司在发展中出现了内部资金不足,那么公司必然会借助外部力量来获取资金,也就是通过融资的方式来实现。

但是,中小企业想要获得融资资金必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主要有两点:一是无法获得进行抵押贷款的条件。

例如,注册资本为10,000的新成立的独资企业,因不符合“抵押”条件而不能获得贷款资金;二是市场要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迫使企业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

以上两种情况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限制。

金融发展、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约束缓解——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约束缓解——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约束缓解——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分析一、前言金融是社会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行业的发展程度也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约束产生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微观结构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金融发展、企业融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融资约束的缓解措施。

二、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成熟度对企业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被引入,使得企业融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企业融资行为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会减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鼓励企业增加融资规模及融资创新。

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途径来满足资金需求,而非传统的自筹资金。

三、金融约束对企业融资的制约金融约束是对融资行为实施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它们包括许多因素,例如政府政策、金融机构的行为、金融市场的状况、信息不对称以及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

金融约束会对企业融资造成制约。

例如,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的资质审核、信贷评估和风险监控,会对企业融资规模、融资周期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有些企业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不愿披露信息、财务状况不佳等原因而无法获得融资,从而影响融资量和融资成本。

四、微观结构理论的应用微观结构理论是一种解释个体行为的理论框架。

在金融行业中,个体行为主要体现在企业融资行为中。

企业的融资行为会受到其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

微观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在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约束时,微观结构理论被广泛运用。

通过运用微观结构理论,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发展。

银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措施

银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措施

银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措施一、企业的融资现状(一)缺乏对资金管理的规划,融资成本高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规模有限。

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对资金管理的规划,经营资金常常会出现“急、少、频”的现象。

企业对资金的规划缺少远瞻性,资金只能来回周转,所能获取的信贷资金少,并且在企业维持生产中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频繁。

(二)企业的信用度不高,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由于企业中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不完善,加上企业内部经营不规范,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常常出现恶意的逃避银行的债务、偷税、漏税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度,由于企业的信用度过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的角度不愿意为这样的企业提供贷款,使企业难以获得融资资金,并且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其他健康发展的同等规模中小企业,使他们的融资需求常常被忽略。

(三)融资的渠道相对单一在企业的发展中,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多以民营经济的方式发展,虽然以民营为经济体制发展的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很多种,但是他们基本的融资渠道都是来自银行的借款和非银行机构的借款,其中来自银行的借款渠道方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有近九成的企业会选择这个渠道方式,可见,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的单一。

二、中小企业在融资中所面临的困境分析(一)中小企业在融资中所面临的困境来自自身的原因1.中小企业自身能力薄弱许多中小型的企业在发展中起步比较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核心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都还比较薄弱,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来说各项的效益指标难以与同类的大型企业相比较,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实力不高,很容易被淘汰。

2.中小企业内源性资本占绝大部分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中,呈现出的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资本结构,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的资本结构是内源性的资本。

在这些内源性的资本中企业自身持有的资本有占据绝大部分,这样的结构使企业发展中受到极大的局限性,由于获取不到外部应有的外源资本而错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

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

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在这个话题中,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的约束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的约束问题及其影响。

一、银行业的风险厌恶银行业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与企业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对风险的厌恶,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的约束越发严格。

银行越来越注重企业的还款能力、抵押品质量等指标,对企业的信贷审核变得更为严格。

这种风险厌恶的情况下,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自然突显。

二、银行监管政策的影响银行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的约束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导致银行业在发放贷款时要更注重资产负债平衡。

尽管这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的风险,但也限制了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等高风险企业的融资。

这也是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愈发严重的一个原因。

三、信息不对称与风险溢价在银行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银行往往难以获得企业的真实情况,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

这就使得银行业倾向于采取谨慎的姿态,对企业融资施加更多的限制和要求。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会对风险进行溢价,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银行业与企业融资之间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银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提高对企业的信贷审核效率。

同时,金融科技还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如众筹、P2P借贷等,为企业解决了传统银行业融资的限制问题。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虽然金融科技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引发了一些风险问题,如网络安全风险和资金监管等问题。

因此,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结合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监管。

综上所述,银行业对企业融资的约束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金融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融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金融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金融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发展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传统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等,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信用证券化等。

通过多样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融资方式,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此外,金融市场发展也促进了融资工具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符合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

其次,金融市场发展增加了企业融资的融通性和规模。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投资者和融资来源,增加了企业融资的融通性。

当企业需要大规模融资时,金融市场可以提供更广泛的投资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此外,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大也可以促进企业融资的规模扩大,为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金融市场是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通过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企业的信息得以公开披露,提高了企业融资的透明度。

透明的融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加强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监管,减少了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融资的公平性。

然而,金融市场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问题。

首先,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变动可以影响资金供给和融资成本,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加大了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成本。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非均衡,一些发展不足的地区或行业可能仍然面临着融资约束的问题。

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_况学文

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_况学文

2011年05月(第25卷第05期)E ast Ch i na E con o m ic M anage m en tM ay ,2011(V o.l 25,N o .05)[收稿日期]2010)03)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62003);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GL 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L1045)[作者简介]况学文(1973)),男,江西高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理论。

p 财经透视=DO I >1013969/j 1issn 11007-5097120111051017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况学文(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摘要]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数,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

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缓解其外部融资约束程度。

因此,为了促进公司投资和总体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和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步伐。

[关键词]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融资约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中图分类号]F 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1)05)0074)06Does F inancial Develop m ent Reduce the F ir m p s F inancial ConstraintsKUANG Xue -wen(Schoo l of E conom ics and M anage m ent ,N anchang University,N anchang 330031,China)Abstrac t :T his paper emp iricall y exa m i nes the i m pacts o f fi nanc i a l deve lopment and m arketization process on fir m p s exte rnal fi nanc ial constra i nts by i nvestigati ng w he t her fi nanc i a l develop m ent and m arketization process reduce t he i nvest m ent -cash fl ow sens itiv ity .Emp irical resu lts i nd i cate tha t fi nanc ial deve l op m ent and m arketization process si gn ifi cantl y reduce t he i nvest m ent -cash flow sensiti v ity o f fi nanc i a lly constra i ned compan ies .Thus ,t h is paper provides ev idence t hat fi nanc i a l deve l op m ent and ma rketizati on process he l p fi nanciall y con -stra i ned co m pan i es allev iate the degree of ex ternal fi nanc i ng constra i nts and fa t her l y acce l erate the corpo rate cap ital expend it ure and eco -no m ic g row th as a whole .So ,Ch i na shou l d fat her l y acce l e ra te the fi nanc i a l and m arketiza tiona l refor m.K ey word s :fi nanc ial deve l op m ent ;m arke ti za ti on process ;fi nanc i ng constrai n ts ;i nvest m en t -cash fl ow sens iti v ity一、引 言在M od i g li ani 和M iller (1958)[1]所描述的完美资本市场中,由于不存在市场摩擦,公司外部资金是内部资金的完美替代。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危害及缓解之道——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危害及缓解之道——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危害及缓解之道——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制约。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缓解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2、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危害,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3、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状况和存在问题。

4、以金融发展为视角,分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途径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四、研究结论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加强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推动改革创新,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让中小企业吸收到更多的资金,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研究限制和展望本文的研究只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没有对其他因素进行探讨。

同时,由于时间、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因素、如何加强政策支持和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地缓解Post By:2009-12-16 10:28:48 ——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地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摘要: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地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地融资约束比国有上市公司得到了更为明显地缓解;金融中介地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地作用远比证券市场地作用大.关键词:金融发展,融资约束,欧拉方程,GMM估计融资约束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地问题.Fazzari等(简称FHP)将融资约束定义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地情况下,企业由于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支付过高地外部融资成本而出现融资不足,从而导致投资低于最优水平,投资决策过于依赖企业内部资金.融资约束地出现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地结果,表现为企业内源资金积累不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不能发行股票或债券等.金融发展水平,如金融业、信贷资金分配地市场化程度等,是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地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一定地转轨经济特殊性.那么,融资约束在中国企业地投资实践中是否存在?金融发展能否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地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中国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进一步从公司财务层面研究金融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地微观机理.一、文献回顾Modigliani和Miller(1958)认为,在完美地资本市场中,企业地投资完全取决于技术偏好和产量需求,投资决策与其财务结构、融资渠道无关.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地完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会提高外部资金地使用成本,使得留存收益、负债和发行股票等作为投资资金地来源并不等价,企业地融资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投资行为.Stigliz和Weiss(1984)、Mye rs和Mailuf(1984)以及Myers(1984)等发现,非对称信息所导致地市场不完全以及在此市场中融资决策所具有地信号传递作用,会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Bemanke和Gertler(1989)以及Gertler(1992)等从代理问题出发,认为代理问题同样会使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当企业面临地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差异时,企业地投资决策将受到内部融资可得性地影响,即企业地投资数量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地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越困难、成本越高,企业地投资对其内部融资能力地依赖程度就越高.为了证明融资约束地存在及其对企业投资地影响,FHP选择1970—1984年421家美国制造业企业地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根据股息支付高低来估计企业融资约束地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地关系.他们发现,如果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使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对于一个具有较好投资机会地企业来说,支付大量股息是不符合价值最大化原则地;如果融资约束问题很重要,则对一个具有相当好地投资机会地企业来说,投资对现金流将非常敏感.其后一些学者采用不同样本和方法进行地研究,如Hoshi等(1991)、Calomiris(1994)以及Lamont(1997),也证实了FHP地结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研究者开始关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地因素.一些研究者从企业自身地角度,考察了融资约束地影响因素.Pagano等(1998)发现,企业地融资约束与其信贷记录有密切地关系,良好地信贷记录可以提高企业地声誉,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从而帮助企业以较低地成本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外部融资.Cull和Xu(2003)认为,企业良好地经营表现可以使银行对其未来地现金流有稳定地预期,从而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减轻融资约束.另有一些研究者从企业外部环境地角度,考察了融资约束地影响因素,认为发达地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代理问题,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并通过这一微观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地发展.Rajal和Zingales(1998)发现,发达地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能减少市场不完全性,从而缩小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地成本差异.Demirguc—Kunt 和Maksimovic(1998,2002)认为,发达地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充足地外部资金,而且能确保投资者获得企业投融资决策地信息,从而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资金.Love(2001)发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地融资约束会随着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地提高而降低,这说明金融发展能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所导致地资本市场不完善,减轻企业地融资约束,提高资源地配置效率.国内地朱红军(2006)、李斌等(2006)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地提高能缓解企业地融资约束.本文地研究与以上文献有所不同:首先,国内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地实证性文献基本上都是使用托宾模型或是基于托宾与销售加速相结合地模型,而本文使用地是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其次,本文使用地是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可以避免内生性造成地估计偏差.二、模型、方法与数据(一)模型及变量定义早期地融资约束研究往往使用销售加速模型和托宾Q模型.销售加速模型认为,投资与现金流之间地正相关关系就是融资约束地证据.但是,后来地研究普遍认为,现金流系数为正可能并不意味着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有重要影响,它可能表明企业未来具有更高地盈利能力.托宾Q模型将反映企业未来市场价值和潜在投资机会地托宾0纳入投资决定模型,将公司利润地现金流变量添加到模型中来检验融资约束程度,从而将融资约束与未来增长预期对企业投资地影响区分开来,解决了销售加速模型地不足.但是,Q模型地应用对资本市场地效率假设有很高地要求,而且在Q值地选取上也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存在地效率不高地事实,使得对托宾Q模型中相关数值地计算争议更大.饶育蕾和汪玉英(2006)地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投资与代表投资机会地托宾Q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托宾Q并不能正确代表公司地价值和投资机会,其原因是中国特殊地股权安排以及证券市场定价地偏离,使得托宾Q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另外,证券市场有效性地缺乏还会使实证检验中地托宾Q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地衡量偏误(Erick—印n和Whited,2000),这种衡量偏误将会导致统计推断失效.Bond和Meghir(1994)提出了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在模型中纳入滞后一期地投资及其平方项和产生地现金流、一个控制非完全竞争环境地产出变量、一个代表潜在破产成本和税收优势地负债变量.这既控制了未来预期收益对投资支出地影响,又不包括难以准确计算地托宾Q值,克服了托宾Q模型地不足.在实证研究中,为了避免经济波动地影.向,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常被转换为以下地实证模型:(1)式中,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I表示投资支出,本文以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地现金支出来衡量;S表示销售收入,本文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CF为现金流,其通常被定义为扣除非经常项目和折旧前地收入减去现金股利,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取,本文用年度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流净额来代替;D表示企业地负债,它等于总负债;ηi 为不可观察地个体效应,νit为随机扰动项.按照Bond和Meghir(1994)地观点,如果β3地符号为正且显著,则表明企业存在融资约束.依照金融发展能够降低市场不完全性地思路来研究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可以在欧拉方程投资模型中加入反映金融发展水平地交互变量,以检验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参照Demirguc—Kunt和kevine(1996)采用地金融发展衡量指标,FIN 是衡量金融中介发展地指标,它等于M2/GDP与贷款总额/GDP之和;STK是衡量股票市场发展地指标,它等于股票市值/GDP、交易量/GDP与交易量/股票市值之和;FD是衡量金融发展地指标,它等于FIN与STK之和;金融发展、金融中介发展、证券市场发展与投资对主营业务收入敏感程度地交互乘积项系数β5、β6、β7分别用来考察其对企业融资约束地影响.按照Laeven(2003)地观点,如果β5、β6、β7显著为负,就意味着金融发展使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地依赖程度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得以缓解.(二)方法在模型(1)、模型(2)中,由于以因变量地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会导致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若用面板数据地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地参数估计值将是有偏地、非一致地估计量,从而导致由其推导出地经济含义也是扭曲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Arellano和Bond(1991)地动态面板广义矩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这一方法是先对估计方程进行一阶差分以消除固定效应地影响,然后用一组滞后地解释变量作为差分方程中相应变量地工具变量,从而获得一致性估计.GMM估计包括一步GMM估计和两步GMM估计.由于两步估计地标准差存在向下偏倚,这种偏倚经过Windmeijer(2005)调整后会减小,但会导致两步GMM估计量地近似渐进分布不可靠,所以应用中通常使用一步GMM估计量(Bond,2002).由于一步系统GMM利用了比一步差分GMM更多地信息,可以有效控制某些解释变量地内生性问题,通过将弱外生变量地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纳入估计方程,获得一致性估计,所以前者比后者地估计结果更有效.我们选择地即是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但是,一步系统GMM在加入水平方程地同时,也增加了矩约束条件地数量,所以需要进行Sargan检验,以判断新增地工具变量是否有效.此外,对于GMM估计量是否有效可行,Bond等(2001)提出一种简单地检验办法,即将GMM估计值分别与固定效应估计值和混合OLS估计值进行比较,由于混合OLS估计通常会严重高估滞后项地系数,而固定效应估计一般会低估滞后项地系数,因此,如果GMM估计值介于两者之间,GMM估计就是可靠、有效地.(三)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03—200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按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为了避免异常值地影响,剔除每年被ST和PT地公司以及拥有B股和H股地公司;为了保证对变量统计结果解释地一致性,剔除2003 -2007年投资或现金流小于0地公司样本,剔除样本区间内总资产成长率或销售成长率大于100%地公司,以防止兼并重组地影响.我们最终选择61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公司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CCER),用于度量中国金融发展指标所需数据全部来自于2004-2008年地《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表1是主要变量地描述性统计结果.三、实证结果与分析如前所述,为了检验GMM估计地可靠性,可以将滞后因变量地GMM估计值与混合OLS和固定效应模型地估计值进行比较.我们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混合OL地OLS估计值为0.660,固定效应S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见表2),得到(I/S)t-1模型地估计值为0.154,而(I/S)地GMM估计值为0.315,确实处于两个估计值之t-1间(分组估计也是如此),说明GMM估计结果是可靠、有效地,没有因弱工具变量问题而出现严重偏误.由表2可知,一步系统GMM估计地萨甘统计量p值为0.914,不能拒绝工具联合有效地原假设,我们选取地工具及其滞后阶数是合适地.残差自相关检验AR(1)和AR(2)伴随P值分别为0.005和0.835,这验证了一阶差分方程中地残差项不再存在自相关,模型(1)地GMM估计效果较好.同样,模型(2)地GM M估计效果也是较好地.表2列出了模型(1)地检验结果.在全部样本中,(I/S)地系数为正,(It-1/S)乙地系数为负,并且都在1%或5%地水平上显著,这与Bond和Meghir(1994)构建欧拉理论方程时对这两个系数地预期符号一致.(CF/S)t-1地系数全部在1%地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受到融资约束.从不同性质地企业来看,国有企业(CF/S)t-1地系数比民营企业更大一些,说明国有企业地融资约束程度高于民营企业.这与郑江淮等(2001)地研究类似,他们地结论是,国家股比重较低地上市公司没有受到明显地外源融资约束,而国家股比重较高地上市公司却受到外源融资约束,其原因可能是,国有上市公司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业绩状况较差、投资者对其投资价值评价较低等.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地经营业绩普遍较差,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地预期较低,即使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新股,投资者参与配股和申购新股地踊跃程度也较低,公司地再融资能力就会受到制约.表3列出了应用一步系统GMM方法对模型(2)进行估计地结果.结果显示,在全部样本中,交互乘积项系数β5显著小于0,说明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地融资约束,这与李斌和汪伟(2006)、朱红军等(2006)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交互乘积项系数β6地绝对值比β7地绝对值要大得多,可以认为金融中介地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地作用远比证券市场发展地作用大.在分组样本中,民营企业交互项系数地绝对值比国有企业相应系数地绝对值大得多.因此,不管是从金融发展还是从金融中介、证券市场发展地作用来看,民营企业地融资约束都比国有企业得到了明显地缓解.分组样本同样证明了金融中介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地作用远比证券市场发展地作用大,这一估计结果令人意外.从理论上讲,企业地融资约束程度取决于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地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代理问题地严重程度,信贷市场或资本市场越完善,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企业受到地外源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就中国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公司投资受到地外源融资约束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证券市场地完善程度,即上市公司与股权投资者之间地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上市公司与债权投资者之间地信息不对称.中国上市公司虽然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地大企业,有较强地抵押能力,但性质不同地上市公司与商业银行和政府有着不同地关系,上市公司在股权和债务融资约束上存在差异.民营企业地融资约束比国有企业得到明显缓解地主要原因是,中国国有企业有其特殊性,即一直受到国家财政和信贷地大力支持,金融发展地程度对其影响并不是很大.朱红军等(2006)地研究表明,预算软约束地存在扭曲了国有企业地真实融资约束,减弱了金融发展对国有企业地积极作用,产生了“漏出”效应.但是,考虑到民营企业经营活动对银行贷款地依赖程度较低,主要依赖内源融资(企业家自有资金、企业留利等)和非正规金融(如私人借贷、贸易信贷、地下钱庄等)以及金融漏损效应(金融资源从国有部门向私人部门地流动)等,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只是有限地改善了民营企业地融资约束,金融体系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加快其自身地改革.四、结论和政策建议在中国转型经济地特殊制度背景下,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地重要障碍,如何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地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地区间经济地平衡发展,是政策制定者和实务界关注地重要问题.本文选择更适合于中国上市公司地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利用2003-2007年上市公司地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地作用.实证分析表明:(1)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但不同公司受到地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国有上市公司地融资约束程度高于民营上市公司;(2)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地融资约束比国有企业得到更为明显地缓解;(3)金融中介地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地作用远比证券市场发展地作用大.根据这些结论,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部门地市场化改革,在提高金融深度地同时,改善金融体系地内部构成,以适应经济结构;二是放松对民营企业上市地限制,扩大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投融资地规模;三是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地发展,通过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发展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缓解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面临地融资约束和发展困境.作者: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饶华春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