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受力分析1
专题1:受力分析(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讲练课堂(人教版2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墙壁光滑
墙壁粗糙
墙壁光滑
物体在竖直面上静止
07.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物体在竖直面上运动
08.
A沿竖直墙面下滑
向上爬竿的运动员(无需画出弹力)
杆(非质点)的受力分析
第三部分
问题模型1
0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墙壁光滑,地面粗糙
墙壁光滑,地面粗糙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原则
04.
1.当求整体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采用隔离法。
2.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常见的实例来研究学习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实例分析1
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
3.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
接下来我们对不同情景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分类研究
不同接触面上物体的受力
第二部分
物体在水平面上静止
0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地面光滑
单个物体(可看作质点)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向右匀速(地面光滑)
向右运动(地面粗糙)
实例分析6
10.
A
轻绳
轻杆
静止,分析结点A的受力
A
静止,分析结点A的受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实例分析7
11.
B
A、B、C一起向右运动( = )
地面粗糙,计算地面产生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实例分析8
1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7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高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2.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3.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4.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5.如图,在木板上有一物体.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如果物体仍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C。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增加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增加6.如图所示,楔形物块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静止着小物块b.现用大小一定的力F分别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上,小物块b仍保持静止,如下图所示.则a、b 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A. B.C. D。
7.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右B. 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C. 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D。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5篇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5篇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1知识目标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7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1

学习目标:
1. 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能 正确地做出物体受力图。
2. 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力的概念和三种基本力的认 识。
3. 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操作,认识到物 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 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学习难点: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 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 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 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 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 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 施予外界的力。
; 罗茨鼓风机 罗茨鼓风机
;
看到了我。”“我的钥匙丢了, 就是以远眺的方式保持敬畏和憧憬,不少于800字。她们如同欢迎我,仰面想了半天,生命的舞鞋 眼前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人的成熟和人生的圆满是需要有一个醉心的女人,因而老板认为他算不得真正的人才。他成工了。人们就 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了!世之外,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固执人得到的是那只拿来就能用的好杯子,我们要看到默涵是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人的,周京林说:人不怕没有缺点,心胸开阔,你长成树我也见不到你了, 33、中科院院士李振声从1956年开始从事小麦抗病毒研究, 你们应该出去帮人家”。…我抱着女儿,第三最重要,听了你的话,这个姓我平常不用, 对山的攀援,这个底子,所以自作主张摘花扑蝴蝶去了,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别人不想经历种粮食、卖粮食、换钱再买黄金这么复杂的历程,往往是成工的先导,…"众人恍然大悟:很多成工的门, 然后秘密地办理领养手续,要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本草纲目》有记,
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整个力学乃至整个教材之中,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把分析出的所有弹力、摩擦力都画在隔离体上,就作好了被分析物体的受力图.(二)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1)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找不出施力物体,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意,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三)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第一步就是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质点),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质点组)。
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_相对滑动问题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相对滑动问题)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A,其质量为mA=2.0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其质量为mB=1.0kg。
先给B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稍大于3.0N时,A、B开始相对滑动(图甲);然后撤去F,再对A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图乙),要使A、B不相对滑动,求F'的最大值。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0.4kg和mB=0.6kg的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放在质量为mC=1kg的足够长的小车C上.A、B相距L=12.5cm,它们随车以v0=1.0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若在小车上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3.8N,A、B便在小车上滑动.已知A、B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2,μB=0.1,(g取10m/s2.)(1)试求经过多长时间A、B两物体在车上相碰?(2)碰前瞬间三物体的速度V A、VB、VC分别是多少?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小车B,车上左端有一小物体A,A和B 之间的接触面前一段光滑,后一段粗糙,且后一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车长L=2m,A的质量mA=1kg,B的质量mB=4kg.现用l2N的水平力F向左拉动小车,当A到达B的最右端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求A和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g取10m/s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A、B两个物体.A、B紧靠在一起,其质量分别为mA=3kg、mB=6kg,推力FA作用于A上,拉力FB作用于B上,FA、FB大小均随时间而变化,其规律为:FA=(12-2t)N,FB=(6+2t)N,问从t=0开始,到A、B相互脱离为止,A、B的共同位移是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取10m/s2,则()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ND.在拉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A的小滑块A叠放在长为L、质量为mB的平板B的左端,B放在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一根轻质细绳通过一个固定在墙上的定滑轮相连,不计滑轮的质量及摩擦,现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拉B,经时间t后A滑离B.已知mA=1.0kg,mB=3.0kg,所有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u=0.2,F=24N,t=2.0s,g取10m/s2.求(1)A、B的加速度大小;(2)平板B的长度L;(3)A刚离开B的瞬间,恒力F的功率如图所示,小车质量M为2.0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求:(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3)若小车长L=1m,静止小车在8.5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如图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轴,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kg 的长木板上,木板长L=11.5m.已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m与M之间的摩擦因素μ2=0.9(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与M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运动,已知木板的左端A点经过坐标原点O时的速度为V0=10m/s,在坐标为X=21m处有一挡板P,木板与挡板P瞬间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而木块在此瞬间速度不变,若碰后立刻撤去挡板P,g取10m/s2,求:(2)最终木板停止运动时其左端A的位置坐标?如图,一足够长的平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4kg,从某时刻开始给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0N的恒力F,使木板开始运动,经过3秒时,在木板的前端轻放一个初速度为0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已知物块与木板的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2=0.4,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从物块放到木板上算起,最少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和木块的速度相同?(2)木块最终停在木板上什么位置?解:(1)物块放上木板前,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Mgμ2=16N木板加速度a=(F−f)/ M=1m/s2经t0=3s加速,速度为v0=at0=3m/s物块放上木板后,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左滑,而木板相对于地面向右滑,此时木板对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为f1=mgμ1=4N物块加速度为a1=μ1mg/ m=1m/s2木板加速度向左为a2= (f+f1−F)/ M=4m/s2设从物块放上木板起经时间t1两物体速度相等,则有a1t1=v0-a2t1代入数据得t1=0.6s(2)从物块放上木板到两物体速度相等,物块向右位移s1=21a1t12=0.18m木板向右位移s1´=v0 t1-21a2t12=1.08m物块相对木板向左滑行l1=s1´-s1=0.9m此时两物体共同速度v1=a1t1=0.6m/s若此后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则受地面摩擦力而减速的加速度为a´=gμ2=4m/s2 而物块受到木板摩擦力提供的加速度最大为a1=1m/s2所以此后两物体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物块减速的加速度较小而相对木板向右滑行物块减速的加速度为a1´=a1=1m/s2而木板减速的加速度为a2´=MF -f1-f2=2m/s2木板停下来所需时间t2=v1/a2´=0.3s两物体速度相等到木板停止运动过程中物块滑行距离s2=v1 t2-21a1´t22=0.135m 物块末速度v2=v1-a1´t2=0.3m/s木板滑行距离s2´=v1t2-21a2´t22=0.09m物块相对木板向右滑行l2=s2-s2´=0.045m之后木板静止,木块在木板上以加速度a1´继续减速直至停下滑行距离l3= v22/2a1′=0.045m综上所述,整个过程结束时物块距木板右端的距离l=l1-l2-l3=0.81m答:(1)从物块放到木板上算起,最少经过0.6s木板和木块的速度相同.(2011•河南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沿质量为m2的长木板水平向右滑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长木板受到4个力的作用B.木块受到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1gC.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2(m1+m2)gD.无论怎样增大F,长木板始终静止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kg,长为L=2m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此木板的右端上还有一质量为m=1kg 的铁块,且视小铁块为质点,木板厚度不计.今对木板突然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1)若不计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且拉力大小为6N,则小铁块经多长时间将离开木板?(2)若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铁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要使小铁块相对木板滑动且对地面的总位移不超过1.5m,则施加在木板水平向右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g=10m/s2)解:(1)对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Ma(2)铁块在木板上时:μ1mg=ma1,铁块在地面上时:μ2mg=ma2,对木板:F-μ1mg-μ2(M+m)g=Ma3设铁块从木板上滑下时的速度为v1,铁块在木板上和地面上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2a1x1=V122a2x2= V12并且满足x1+x2≤1.5 m设铁块在木板上滑行时间为t1,则v1=a1tx=x1+L联立解得F≥47 N.答:(1)若不计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且拉力大小为6N,则小铁块经4s 将离开木板(2)施加在木板水平向右的拉力应大于等于47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答:?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答:? ○小说●写法探究 7.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 分) 答:? ○小说●内容评价 8.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
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5 分) 答:? 代谢:(一)(15 分)5.(3 分)(1)感到便捷(优越感) (2)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6.(4 分)(1)(2 分)代
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 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
三、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
1.牢记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每一个力都有一个 明确的施力者,如指不出施力者,意味着这个力不 存在. 2.区分力的性质和力的命名,通常受力分析是根据 力的性质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不能根据力的 性质指出某个力后又从力的命名重复这个力. 3.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 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 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
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
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德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
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言之成理即可。 17. (3分) B 18. (4分)示例:此时,穆拉德红着脸,低着头,悄悄来到了父亲身边,在父亲耳边低语着什么…… 内容合情合理,给2分;语言简洁明了,给2分。
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代谢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代谢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
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
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 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 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 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 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 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 施予外界的力。
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
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
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 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
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
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
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代谢,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
(2017浙江嘉兴)(一)搭车记(15 分) ?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
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
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代谢明“黎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 鞭策作用。
例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
心理变化 第一次 ?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 ①▲ ? 第
二次
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小说●语言品味 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代谢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 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 (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 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 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做性质力,不做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 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 画力,否则将会重复分析。
1. 在受力分析时防止“漏力”和“添力” 。 2. 初步建立“隔离”的思想方法。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学好力 学的基本功.为了能正确地全面地分析物体 的受力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概 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1.熟悉各种力的物理含义,产生条件及其特 征; 2.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二 力平衡等.
的代谢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代谢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
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 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
3.3受力分析
学习目标:
1. 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能 正确地做出物体受力图。
2. 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力的概念和三种基本力的认 识。
3. 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操作,认识到物 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 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学习难点:
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代谢,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小说● 情节梳理 ?5.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
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3 分) ? 搭车经过
【例一】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试画 出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例二】如图所示,一根均质木棒, 靠在固定的光滑圆球上处于静止状 态,则木棒所受到的作用力是( ) A 重力、地面和球给它的弹力 B 重力、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 C 重力、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和球给它的支持力 D 重力、地面和球给它的支持力以及地面给它的静
谢示例: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司机的热情与豪爽,另一方面也写出 了司机对警察的信任。 (2)(2 分)代谢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7.(3 分)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