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迁移可以分为____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2、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____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教育工会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4、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这种方式采用了下列哪种学习策略?____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5、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____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6、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7、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____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8、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____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10、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有____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12、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13、”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14、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 A.0.25—2秒B.0.25—20秒C.2—5分钟D.5分钟—一辈子15、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____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16、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___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17、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1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____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19、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____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20、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A.根本途径B.基本途径C.唯一途径D.全部途径2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2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23、”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____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24、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____A.家长B.任课教师C.学生D.班主任25、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____A.游戏B.运动C.工作D.学习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下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

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A.依法执教B.廉洁从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4.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5.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规律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B、生殖C、创造D、思考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9.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就是教材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10.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A陶冶法B榜样法C说服法D品德评价法11.”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数学家都是教育家B.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C.教育家都是数学家D.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1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13.”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1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A:道德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2.道德行为的依据是。

A:道德动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品质3.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预测效度D:直接效度4.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C:随堂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5.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6. “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7.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8.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9. 广义的学习是反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

A:艺术鉴赏B:幼儿做游戏C:生理成熟D:练习游泳10. 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11. 皮亚杰儿童道德性发展研究中,权威阶段的年龄段是。

A:2到3岁B:3到7岁C:8到10岁D:11岁到12岁12. 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事物反应的总量体现了创造性在方面的品质。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普法考试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普法考试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普法考试试题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面说法中不在全民守法范围中的是(A )。

A.“杀人偿命”等同态复仇的传统观念B.国家法律C.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D.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必须遵守宪法2.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B )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A、20%;B、30%;C、40%;D、50%3.根据现行宪法,我国人民法院上下级的关系是(A)A.监督关系B.指导关系C.领导关系D.协调关系4.《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时间(D )。

A. 2014年2月1日B. 2014年3月1日C. 2014年4月1日D. 2014年5月1日5.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叫做( B)A.刚性宪法B.柔性宪法C.不成文宪法D.钦定宪法6.定城市规划,应当(D )的目标和任务。

A. 制定大气防污染及治理B. 确定江河流域的环境保护C. 制定交通改善D. 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7.《湖南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授予机场管理机构在机场地区范围内部分公共事务的行政(A )和处罚权。

A.管理权B.监督权C.监管权D.诉讼权8.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 B )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共同诉讼人B.第三人C.原告D.当事人9.下列关于民族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民族乡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B.民族乡具有比一般乡镇更多的自主权C.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D.民族乡乡长应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的公民担任10.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下列哪项?( C )A司法独立B党的领导C依宪治国D建立法治政府11.放污染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D )。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考试题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考试题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____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3、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____A.80 B.90 C.100 D.125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5、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____A.1岁B.3岁C.5岁D.7岁6、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____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____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8、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____ A.一B.二C.三D.四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动知识1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12、整合了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评价最高准则的是____A.教育方针B.教育法规C.评价目的D.教育目的1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____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4、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15、教师在讲述课文时,不仅通过精彩丰富的语言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到相应情境之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主要体现了情绪对认知的A.动机性功能B.信号性功能C.感染性功能D.保护性功能16、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____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17、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18、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则这种迁移是____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19、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即____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和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20、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1、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的具体实践。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考试试卷.doc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考试试卷.doc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2、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的儿童。

A. 80 B・ 70 C・ 60 D・ 503、中学生将爱情的动机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咅乐美术等形式抒发感情,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这是—的表现。

A.理智的压抑B.幽默C.合理的宣泄D.升华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5、信息保持吋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6、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FI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A. 1978 年B. 1980 年C. 1986 年D. 1988 年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8、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A.学生与课程B.学生与教师C.学牛与教材D.学牛与教学9、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教学 D.个别教学10、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 5±2纟冃块B. 7±2纟冃块C・5±2 D. 7土2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岀—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民木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理想国》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常规思维D.经验思维14、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科技15、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公共卫生考试题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公共卫生考试题

青海省2017年上半年公共卫生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毒理学试验中较少使用的染毒途径是C2、3mg/L,这些指标属于A.特殊化学指标B.感官性状和毒理学指标C.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D.毒理学指标E.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E3、为研究雄黄矿附近地区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在雄黄矿排放洗矿水河流下游的三个村庄进行调查,每个村子各选取在当地居住五年以上,无职业性砷接触史的居民约200人,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

此种研究属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C.生态学研究D.社区试验E.队列研究B4、某纺织厂细纱车间女工,19岁,进厂新工人。

入夏作业以来常有头晕、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下班以后可缓解。

某日症状加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继而昏厥。

查体:体温37’C,血压90/50mmHg。

该女工最有可能患的疾病是BA,轻症中暑B、热衰竭C、热射病D、热痉挛E、低血压性休克5、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是B6、某外源化学物可发生肠肝循环,则可使其A.毒作用发生减慢B.毒作用性质改变C.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D.代谢解毒抑制E.代谢活化抑制C7、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计算劳动强度指数主要依据AA、能量代谢和疲劳程度B、劳动时间率和心率C、肺通气量和心率D、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E、通气量和劳动时间率8、在相同条件下抽样误差最大的为C9、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为A.病原侵入期B.前驱期C.潜伏期D.传染期E.无症状期C10、该研究没有使用A.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比例抽样E.非概率抽样E11、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A.计算各种罹患率B.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C.核实诊断D.扑灭疫情E.制定防治措施C12、线粒体内膜复合物V的P1 A13、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14、以上疾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D15、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A、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B、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C、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D、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E、与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无关D——毒理16、该社区普查当年的糖尿病患病率为A.130/10500B.130/10000C.140/10000D.140/10500E.40/10000C17、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群B.自然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E18、08欲了解四种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有无差别可用A.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B.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C.8×4表的卡方检验D.每两组作t检验E.每两组作配对t检验B19、静力作业时肌肉的收缩方式是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间断性收缩D.持续性收缩E.稳定性收缩20、在营养学中,矿物质是指A.金属元素十宏量元素B.宏量元素+微量元素C.微量元素+金属元素D.宏量元素E.金属元素B二、多项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 五个备选答案。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____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____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____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社会经验D.感性经验4、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____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____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6、”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7、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____ 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8、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____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____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10、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情景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这主要体现的学习观是A.认知结构学习观B.建构主义学习观C.行为主义学习观D.信息加工学习观11、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第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____A.学生心理B.教师心理C.教学风格D.教学目标1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A.加涅B.布鲁纳C.桑代克D.皮亚杰13、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1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____ 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16、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是____A.斯宾塞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7、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____个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半年青海省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迁移可以分为____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2、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____
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教育工会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4、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这种方式采用了下列哪种学习策略?____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
5、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____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6、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7、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____
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
8、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____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10、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有____
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12、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
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
13、”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
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
14、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 A.0.25—2秒B.0.25—20秒C.2—5分钟D.5分钟—一辈子15、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____
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
16、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___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
17、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
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
1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____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19、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____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20、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A.根本途径B.基本途径C.唯一途径D.全部途径
2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2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
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
23、”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____
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
24、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____
A.家长B.任课教师C.学生D.班主任
25、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____
A.游戏B.运动C.工作D.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
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____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2、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B.注意缺陷C.注意转移D.注意分散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____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____ 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5、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____
A.内容评价B.目标评价C.模式评价D.成果评价
6、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
7、”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
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
8、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____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9、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
A.社会变迁功能B.社会流动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10、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
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____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
12、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____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1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A.绅士教育B.自然教育C.和谐教育D.武士教育
14、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____
A.言行一致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中教育原则
15、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____
A.宋代以后B.春晚战国C.明清时代D.隋唐时代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__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18、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____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预测效度D.直接效度
19、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____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五四制
20、国民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
A.全民性B.未来性C.强迫性D.基础性
21、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____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埃里克森D.班杜柆
22、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____
A.亚里士多德B.凯洛夫C.冯特D.赫尔巴特
23、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____
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2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B.5、6岁—11、12岁C.6、7岁—11、12岁D.5、6岁—12、13岁
2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____
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分化C.学校的产生D.文字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