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派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就像这个中心本身可以被视为对于周围“非城市”环境的一种 诙谐的注解一样,在这个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了大量的 参照与对比。下沉式的广场有着与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坎 皮多利奥广场一样的形式与尺度,只是坎皮多利奥广场是在高 地上,而筑波广场是下沉的。
罗马的坎皮多利奥广场 广场设计的构图中心-跨在马背上的罗马皇帝 奥里留斯铜像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 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 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 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 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 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 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 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 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 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 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 的样式。
引用了西 方历史和 现实的建 筑语言,却 表达了日 本的空间 意象
这个城市空间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块高起的平台,由白色面砖方 格中填充的红色陶石块铺成;一片下沉的椭圆形区域,以及一个 很富戏剧性的过渡区域,由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台阶、坡道和喷 泉组成。
在筑波中心中有米开朗琪罗的罗马卡比广场,柏拉蒂奥的构图 母题,查尔斯.摩尔在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采用的手法,汉斯.霍 莱因在维也纳旅行社用过的金属树形雕塑,图形与背景反转动 稀烂破风,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梦露曲线”……但 这一切绝非生硬拼在一起,而是“把历史性,文脉在一瞬间的 闪烁中燃烧起来,包含着焰火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 史风格的折衷表现,综 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 重技艺。 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 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 材料装饰。从结构整体 来看,这个建筑依然是 现代主义的,但是,由 于采用了大量的装饰细 节,它又具有非常浓厚 的装饰性,完全与现代 主义、国际主义的冷漠、 非人格化风格不同。
斯图加特新美术馆采用横躺的日 字形平面布局中央是圆形空间没 有顶,人走进那个地方,在石块围 成的桶形空间中,会联想起古罗 马的斗兽场.展室部分有一条屋 檐做成简单的凹形,散发出古埃 及神庙的信息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的权力与尊严在西方各国普遍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受人文主义复兴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现代主义建筑因此而受到挑战。

后现代主义建筑和当代的各种建筑风格由此而产生。

三、它们主要表现在对个性化建筑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1、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表现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与否定。

2、它具有强烈的引喻性、文脉性和装饰性。

3、主要分为几个派别:(1)戏谑古典主义;(2)比喻古典主义;(3)基本古典主义;(4)复古主义;(5)现代传统主义。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1)戏谑古典主义:以折衷、戏谑和嘲讽的手法使用部分古典建筑的形式和符号。

代表作: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日本筑波市政中心、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特拉华州住宅(2)比喻古典主义: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半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严肃和尊重态度。

代表作:安姆维斯特中心、德克萨斯州河湾乡村俱乐部、科德克斯公司总部大楼、芝加哥卢斯公寓、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部大楼、陌生住宅、玛基住宅(3)基本古典主义:以古典城市的布局为中心,通过古典建筑的比例达到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代表作:意大利莫迪纳市殡仪馆骨灰楼、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馆、奥姆扎巴文化中心(4)复古主义:古典主义是建筑的灵魂,对现代建筑有强烈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

代表作:伦敦杜佛斯大厦、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5)现代传统主义:以现代建筑为载体,古典装饰为点后缀,讲究装饰细节,态度玩世不恭,手法折衷主义。

代表作:伊利诺依州美国儿科医院大楼、纽约摩根银行总部大楼、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士维尔人文大厦、英国多梅斯菲尔德公园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思想因素:1、对传统建筑的否定2、建筑应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的服务对像思维方式的改变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主要由理性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四个流派组成。

后现代主义.doc

后现代主义.doc

后现代主义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的其他部门。

它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界定,艺术评论家对是否存在着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认识。

某些评论家推出这一名称,意在表示50年代以来西方后工业化社会文艺的发展有别于以前的现代主义。

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在其著作《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把战后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向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

”这三个特点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美术比较而言的,一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

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巴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转移到纽约。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 把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它新的因素──画家主体的行动,实际上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

美国现代艺术的理论家H.罗森堡解释说,行动绘画已经不是为了美、趣味、纯粹等艺术目的;行动绘画的作品已经不是某种物体的画像,而是物体本身;它们已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本身就是自然。

从行动绘画始,画家的创作过程才被视作真正的现实。

行动绘画标志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观化达到了顶峰,艺术开始从主观,从自我表现走向客体性。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都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在绘画中排斥一切非画面的因素。

发展状况严格地说,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

这派的理论家罗森堡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形色的框架,超越了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

他主张用“行动”来恢复创造的生命力。

行动的结果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画作,而是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的过程被视作真正的现实,并通过行动记录下来。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的突出特点
首先,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 术膨胀和泛滥的新时代。 其次,后现代的知识发展特征是,一切知 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 。
再次,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颠倒了 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 作原则,扬弃传统的语言、意义系统、形式和 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 深度,通过汇总眩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 去建构,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像,满足 感官的直接需要。
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 对关于艺术地位的沉思极其漠视,即使说不是 抱有敌意的话。在这一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 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 不会有误,或者甚至是反智的。后现代主义经 常自嘘最提倡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 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托邦或解放的蓝图)。 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艺术骑士 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 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 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 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后现代主义 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 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 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 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 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 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 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 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 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的缘起
早在1870年前后,英国画家约翰 瓦特金斯 查普曼就曾提到过“后现代绘画”一词,用来 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 前卫的绘画作品。

现代文学诗歌流派

现代文学诗歌流派

现代文学诗歌流派
1. 现代主义派:强调诗歌语言的自由性和创新性,注重个人体验和感受,代表人物有艾略特、波德莱尔、亚当斯密斯。

2. 像白居易、李白那样的古典主义派:这个派别追求自由和自然的表达,同时借鉴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式等传统要素。

3. 后现代主义派:注重语言和符号的深度解读,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解构,代表人物有阿什贝格、艾岛、唐·朝塔。

4. 卫星诗派:聚集于20世纪50年代,此派别主张借助外部情境和文化隐喻来表达主题,代表人物有魏巍、陈丹青。

5. 立体派:主张将诗歌本身当做图像进行感知,通过音响语言和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诠释主题,代表人物有沃尔夫和史蒂芬·斯莫利。

6. 纪实派:运用诗歌的方式来呈现事实和社会现象,代表人物有付小妍、迟子建、汪国真。

7. 处女座诗派:强调诗歌做为纯净和精神上的抽象,主张以无意识以及意象的方式来表达诗歌,代表人物有林芙、雪莉·杰克逊。

诗歌的派别

诗歌的派别

诗歌的派别是指不同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和传统,常见的诗歌派别有:
1. 古诗派: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韵律、修辞和结构,常采用严格的古体诗的形式。

2. 现代派:相较于传统诗歌,强调个人情感、自由表达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主张诗歌创新和超越。

3. 浪漫派:又称诗人之诗,注重艺术性和个人体验,透过内心情感表达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思考。

4. 现实主义派:主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诗歌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描写性,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

5. 孤独主义派:诗人倾向在思想、情感空间感受的独自体验,表达超越人性的孤独、寂寞和反叛。

6. 黑暗派:主题呈现黑暗、灰暗的思想、情感和生存境况,作家借此寻求思想的释放与希望的重建。

7. 朦胧派:以模糊、微妙的表现手法,诠释人类内心的隐喻、迷惘、挣扎和追求。

8. 后现代主义派:借助语言、形式和符号的特异性,探索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和思想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赝品是一种跟原物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真品 与赝品的根本区别已经被破坏了。 鲍德里亚把模拟(simulation)称为“通过 各种模型生产出一种复制品:一种以假乱真 的东西”。 Hyperrealism(乱真现实主义)是典型的 后现代派状态。
表征不是远离真实、去掩盖或歪曲真实,它 就是真实。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倡导的革命是 一场反对潜在含义和意识形态分析基础的革 命。
后现代主义
定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 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 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 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 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1.后现代派的现状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通俗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内 外都很流行的词汇。 作为一种概念,后现代主义没有显示出任何 放缓其殖民扩张7)
法国哲学家,现代社 会思想大师,后现代 理论家,知识的“恐 怖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消费社 会》、《生产之镜》、 《完美的罪行》、 《物的体系》、《幻 觉的终结》、《拟像 与模拟》等。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可能再把经济 或生产领域同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分开来的 阶段。当今社会已经从一个以物品生产为基 础的社会向一个以信息生产为基础的社会转 变。后现代主义不只是一种符号文化(a culture of sign),更是一种“赝品”文化 (a culture of „simulacrum‟)。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现代主义经 典作品从对立地位向统治地位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 来说是民粹主义者对现代主义的杰出人物统 治论的攻击。 它的标志是否定安德鲁斯· 哈伊森所谓的“巨 大的鸿沟……[一种]坚持认为高雅艺术与大 众文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的话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特点:
(1)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 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 含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 (2)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 建筑设计。 (3)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 (4)精致的细部处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 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 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 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 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 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 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 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 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 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条件
(1)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 升和审美视觉的变迁。 (2)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 (3)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社 会空间。 (4)是现代主义涉及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 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 思想、理念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 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 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代表作:栗子山母亲之家
在这座建筑中,文丘里一反现 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方 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 筑常用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 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然 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复 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这 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在对称轴线上又有 一条圆弧计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 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 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 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 ‚隐喻‛、‚象征‛和‚多义‛ 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 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 上的含糊性
充分体现了对钢材、混凝 土、玻璃与石材等材料的 运用。
外部
内部
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玻璃金字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 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 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 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 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母亲之家是文丘里关于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 性‛的一个试验品。这 种原则使建筑空间得以 丰富,恰当的反应了现 代人生活的繁复多样, 于是时代的建筑体现了 时代文化的标志。文丘 里称它‚古典而不纯, 又有相反手法的一面, 有手法主义的传统。
光照分析 通过两侧落地窗和高窗采 光使室内光线充分而又柔 和。从剖面可以看出文丘 里在建筑中尽量使用较多 的元素,通过对其组合, 形成了丰富的室内空间。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 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 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 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作品 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 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 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 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 建筑的最后大师‛。
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设计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 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的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 人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设计特点
(1)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 合并在一起,经常在设计图中将讽刺和 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 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 典范,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 (2)他以标记和符号为装饰,运用简 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
他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秃‛。 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 平凡、活波、装饰性强,又有隐喻性。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 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世界著 名的建筑师。1964年与洛奇合开 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 设计之路。他的文章充满了反叛 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 詹克斯与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 推波助澜后,罗伯特· 文丘里被戴 上了‘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 1991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大奖-----普立兹克建筑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