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吸附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1)--吸附

水质工程学(1)--吸附

内分泌干扰物质、致癌物质、疑似致癌物质
给 7)作为高纯水制备的预处理(膜处理前的预处理)
排 水
B、废水处理 1)脱除重金属离子 2)吸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回收
教 3)污废水深度处理


19
水 二、粉末活性炭(PAC)的应用
资 粒度小、接触面积大、吸附速度快、效果好 源 回收困难、运行费用高
哈尔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水 吸附等温线
资 源
在一定T下,q随平衡浓度C变化的曲线(q=f(C))

叫吸附等温线。用数学公式描述则叫吸附等温式。
环 吸附等温式(三种)
境 工 程
表示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BET公式( 理论公式,多层 吸附)
学 表示I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弗里德里希公式(经验公式)
院 给 排
表示I I 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朗格繆公式(理论公式, 单层吸附)




8
6.2活性炭吸附
水 资
一、活性炭(AC)的制备

高温炭化
活化,800~900℃
与 木材、煤、果壳
炭渣
活性炭

隔绝空气,600℃
活化剂:ZnCl2

工 炭化的作用?(p181) 程 活化作用? 学
院 粉末状活性炭
给 排 水
粒状活性炭(园柱状、球状),粒径2~4mm 棒状活性炭:Φ50mm,L=255mm
4
水 资 源 与 环 境 工 程 学 院 给 排 水 教 研 室
5
水 原因:吸附剂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有吸附别

的物质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
源 与 环 境 工 程
作用力:
1. 物理吸附:靠分子间范德华引力产生的吸附,可吸 附多种吸附质,可形成多分子吸附层。吸附速度快, 无选择性,吸附热低,吸附━解吸是可逆过程,在 低温下就能吸附。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简介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源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开发和应用相应技术来改善和保护水质的学科。

它涵盖了水源管理、水质评估、水处理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质工程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水质工程师的职责和挑战。

基本概念水质工程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结合了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水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水源的分类和特性、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基本的水质参数等。

水源可以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或土壤中的水,通常比较干净,但也受到工业活动和农业排放的影响。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常受到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污染物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包括化学品、石油产品、农药和工业废水等,它们会对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主要研究内容水质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质评估、水处理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水质评估是指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质状况。

水质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水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水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反渗透等。

水处理技术的目标是提供安全、清洁和可持续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环境保护是水质工程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涉及到水源的保护、水质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限制和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污、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宣传教育等。

水质工程师的职责和挑战作为水质工程学的专业人士,水质工程师担负着保护和改善水质的重要责任。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1.进行水质评估和监测,确保水源和水体的安全和健康;2.设计和管理水处理工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3.开展环境保护项目,保护河流、湖泊和水体的生态系统;4.参与制定水质管理政策和标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A.对比
B.设计
C.校核
D.调整
4.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室内温度可按( )
℃ 设计。
A.3
B.5
C.8
D.10
5.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
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10
B.12
C.15
D.20
三.名词解释 1.间歇反应器 2.活塞流反应器 3.恒流搅拌反应器 4.厌氧处理 5.返混 6.浮选 7..离子交换 8.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四.简答题 1.化学工程反应器和水处理反应器有什么区别?并举例具体说明。 2.试述反应器理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3.如何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流程? 4.给水处理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典型地表水工艺处理流程是什么? 5.污水处理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6.南方某城市以一湖泊为水源,水中藻类在 4-7 月份比较高,一般达到 106-7个/L, 有时产生难闻的土腥味。对于此种类型的地表水,你认为采用哪些处理方法比较 合理?并说明理由。(哈工大)
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A.工艺流程 B.仪器设备 C.技术参数 D.规模
2.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必要时还应
包括( )补充水量。
A.浇洒绿地 B. 消防
C. 未预见 D.管道漏失
3.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如沙峰等)时,所需供水
量进行( )。
a) 反应器的概念被引入到水处理工程中。但是在水处理中的过程有些与化 工过程相似,也有些则完全不同,因此对化学工程过程反应器的概念应 加以拓展,水处理反应器不仅包括发生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设备, 也包括发生物理过程的设备。

水质工程学——第8章 吸附

水质工程学——第8章 吸附

外部扩 散速度
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吸附剂颗粒直径越小,速度越快 增加溶液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加强搅动
孔隙扩 散速度
吸附剂颗粒越小,速度越快
四、 吸附的影响因素
1.吸附剂
吸附剂的种类
颗粒大小 比表面积
颗粒的细孔构造与分布
吸附剂是否是极性分子
2.吸附质的性质
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面自由能:使液体表面自由能W降低得越多的吸附质 则越容易被吸附 极性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的吸附质。 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的吸附质(物以类聚) 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不饱和度 活性炭:易吸附分子直径较大的饱和化合物 合成沸石:易吸附分子直径小的不饱和化合物 吸附质的浓度较低时,提高C可增加吸附量 以后C↑,q增加很小,直至为一定值。
第八章 吸 附
吸附性能与吸附过程 吸附等温线 吸附速度 吸附的影响因素 吸附操作方式
一、吸附性能与吸附过程
吸附
固 液 界 面 上 的 吸 附 — 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 集的现象。
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吸附剂 主要有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硅 藻土、焦炭、木炭等。
吸附质
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可以根据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来求吸附质由浓度C0降到Ce
所需要投加吸附剂的量。
静态吸附试验只能提供初步的可行性数据,不能模拟动态
吸附柱系统,也不能反映竞争吸附。
三、吸附速度
1.概念
v q/t
单位:g /( g min)
吸附速度v决定了水和吸附剂的接触时间,v越大, 则接触时间越短,所需设备容积就越小,反之亦然。
V (C0 Ce ) q W
式中:V—水样容积,(L) W—吸附剂(活性炭)投量,g C0—水中吸附质浓度(g/L) Ce—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 (g/L) —平衡浓度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生物膜法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生物膜法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生物膜法第十四章生物膜法一、选择题1、生物滤池的填料应采用高强、耐腐蚀、颗粒匀称、()的材料,一般宜采用碎石、炉渣或塑料制品。

A 、密度大B、密度小C、耐磨D、比表面积大2、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其底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m。

A 、0.3 B、0.6 C、1.0 D、1.33、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在整个滤池表面上。

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以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B、不集中分布C、不均匀分布D、均匀分布4、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m3/m2·d。

A 、1~3 B、3~5 C、5~8 D、8~105、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实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m。

A 、2~4 B、4~6 C、6~8 D、8~126、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应分层,每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米,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

A 、2 B、2.5 C、3.5 D、47、生物转盘的盘体应轻质、高强、防腐化、防老化、()、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A 、不易于反洗B、易于反洗C、易于挂膜D、不易于挂膜8、生物转盘应分为()段布置。

A 、1~4 B、1~2 C、2~4 D、4~6二、填空题:1、生物膜的载体材料可分为和两类载体。

2、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和。

3、普通生物滤池由、、和等四部分组成。

4、生物转盘由、、及组成。

5、常见的生物滤池主要有、、及四种。

6、高负荷生物滤池BOD容积负荷一般为kg(BOD)/[m3·d]。

进入高负值必须低于 mg/l。

荷生物滤池的BOD57、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分层,每层厚度由填料的品种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m。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自然生物处理系统附答案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自然生物处理系统附答案

水质工程学_章北平_自然生物处理系统附答案第十六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稳定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能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单,建设投资省B、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C、污水处理能耗少,维护方便D、污水净化效果稳定,不受季节、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2、稳定塘中的细菌不包括()A、好氧菌和兼性菌B、硝化菌C、产酸菌D、产甲烷菌3、稳定塘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温度B、光照C、水的硬度D、营养物质4、通过深度塘的处理可以去除BOD、COD、()、藻类等A、细菌B、重金属C、硬度D、水生动物二、填空题1、稳定塘可分为、、和四种。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由、、、、和六部分组成。

3、常见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包括、、、和等四种。

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和。

5、稳定塘抗冲击负荷能力,能承受水量变化,建设投资。

6、厌氧塘较深,有机负荷较高,其一般在BOD5> mg/L时设置。

7、深度处理塘主要是进行、、、、的去除。

三、名词解释稳定塘人工湿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四、简答题1、图示并说明典型的兼性稳定塘净化功能模式。

2、稳定塘从哪几个方面来净化污水?3、什么是湿地处理系统?4、稳定塘的优缺点?5、好氧塘中PH值和DO值的日变化规律?为什么?6、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机理是?7、稳定塘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五、计算题1、用好氧塘处理污水,污水流量2000m3/d,进水BOD5为120mg/l,求好氧塘的面积。

(BOD5设计负荷取2g/m2.d)第十六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习题答案一、选择题DDCA二、填空题1、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2、污水的收集与预处理设备污水的调节、贮存设备配水与布水系统土地净化作用净化水的收集、利用系统监测系统3、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4、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5、强大省6、3007、BOD COD 细菌藻类氮磷三、名词解释稳定塘稳定塘又称氧化塘,是人工适当修整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类。

悬浮物:尺寸较大(1?m-1mm),可下沉或上浮(大颗粒的泥砂、矿碴下沉,大而轻的有机物上浮)。

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这类杂质由于尺寸较大,在水中不稳定,常常悬浮于水流中.当水静置时,相对密度小的会上浮与水面,相对密度大的会下沉,因此容易去除。

胶体:尺寸很小(10nm-100nm),具有稳定性,长时静置不沉。

主要是粘土、细菌和病毒、腐殖质和蛋白质等.胶体通常带负电荷,少量的带正电荷的金属氧化物胶体。

一般可通过加入混凝剂进去去除。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等离子,HCO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3等溶解气体分子.溶解物与水成均相,透明。

但可能产生色、臭、味.是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需要特殊处理.有毒有害的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

2.各种典型水质特点.(数值可不记)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浊度高于地下水.江河水年内浊度变化大。

含盐量较低,一般在70~900mg/L之间。

硬度较低,通常在50~400mg/L(以CaCO3计)之间。

江河水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色、臭、味变化较大,水温不稳定。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补给,水质类似河水,但其流动性较小,浊度较低;湖水含藻类较多,易产生色、臭、味.湖水容易受污染。

含盐量和硬度比河水高。

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海水:海水含盐量高,在7。

5~43。

0g/L之间,以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3。

7%,硫化物次之,再次为碳酸盐,其它盐类含量极少。

海水须淡化后才可饮用。

地下水:悬浮物、胶体杂质在土壤渗流中已大部分被去除,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温度与水质都比较稳定,一般宜作生活饮用水和冷却水.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海水除外),大部分地下水含盐量在100~5000mg/L,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3计),含铁量一般10mg/L以下,个别达30mg/L。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研究的是水质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技术。

它研究的内容涉及水质分析、水质变化预测、水质污染源分析、水质污染处理技术、水质恢复技术、水质生态管理等。

水质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源于水文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其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源于多学科的研究。

水质工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在综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水质工程关注的是如何对水质进行检测、监测和管理,以及如何开发有效的水质污染控制技术和水质恢复技术。

水质工程通过利用自然和化学过程,采用机械和物理手段,以及开发新型的化学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提出并应用工程技术,以达到控制和恢复水质的目的。

水质工程学的研究领域还包括流域水质管理、水质污染控制与处理、水质恢复技术、水质生态系统模拟、水质污染生态效应评估以及水质安全等问题。

研究发现,工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水质污染,而且可以有效促进水质的恢复。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水质工程相关技术,以改善水质状况。

这些技术包括水质分析和监测技术、水质处理技术(化学、物理、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等。

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恢复水质,降低水质污染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改善水质的技术体系要依靠综合的水资源管理,调整水利用模式,实施节水、节用措施。

尤其在控制和处理农业污染源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污染研究、污染源治理、废水处理等。

水质工程学不仅涉及技术开发,也要涉及水质治理中的管理和法律问题。

因此,要建立健全水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水利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便完善水质管理体系,推进水质改善工作,改善环境质量。

总之,水质工程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运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性非常强的科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是当今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工程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吸附
一.填空题
1.按照吸附的作用机理,吸附作用被分成两大类,即 和 。

2.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和 。

3.在水和废水处理中,活性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的功能可以表现为 、 、 、 、 等方面。

4.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除了活性炭之外,还有 、 、 、
等等。

5.活性炭的两种类型是 和 。

二.名词解释
1.吸附
2.吸附质
3.吸附剂
4.物理吸附
5.化学吸附
6.解吸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吸附穿透现象,穿透曲线,并画出穿透曲线的示意图。

2.什么是吸附等温线,有什么应用意义。

3.分别解释EBCT,C
cri ,L
cri
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4.什么是活性炭的再生,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哪些?
5.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6.在水处理中,粉末炭的投加点有哪些,选择合适的投加点要考虑哪些因素?
7.说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8. 污水中乳化油粗粒化附聚原理?(哈工大)
9.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空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哈工大)
10. 绘图说明有明显吸附带的穿透曲线?如何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哈工大)
穿透曲线 多柱串联试验
11. 水质资料如下:Ca2+:1.8mmol/L;Mg2+:0.6mmol/L;Na++K+:0.2mmol/L;
HCO
3-:2.6mmol/L;SO
4
2-:0.4mmol/L;Cl-:1.6mmol/L;
采用离子交换法软化并除碱,处理水量为100m3/d,要求剩余碱度为
0.2mmol/L。

1)请选择合适的软化除碱工艺,并画出工艺流程示意图;2)计算经过每个离子交换器的处理水量;3)计算经RH离子交换器处理出水的强酸根浓度。

第6章 吸附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2. 溶液浓度 温度
3.臭和味的去除 总有机碳的去除 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去除 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去除
4. 硅藻土 活性氧化铝 粉煤灰
5.粒状 粉末状
二.名词解释
1.在两相界面层中,某物质浓度能够自动地发生富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2.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3.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4.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5.化学吸附是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是由于化学键力引起的,
6. 被吸附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还会离开吸附剂表面,这种现象称为解吸。

三.简答题
1.
(1) 对于粒状炭,当水连续地通过吸附装置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逐渐上升,这称作污染物的穿透现象;
(2) 达到一定时间后,污染物浓度上升很快;当吸附装置达到饱和后,出水中污染物浓度几乎完全与进水相同,吸附装置失效。

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出水污染物浓度为纵坐标,将出水中污染物随时间变化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穿透曲线。

2.
在恒温及吸附平衡状况下,单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平衡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作吸附等温线;等温线可以比较不同活性炭对各种溶质的吸附效果。

3.
(1) EBCT即空床接触时间是吸附接触装置的重要参数,物料意义是在吸附装置中不加任何填料情况下过水的水力停留时间;
(2) C
cri
即临界穿透浓度是指可以接受的污染物最大出水浓度;
(3) L
cri 即吸附柱的临界深度,即运行一开始就导致出水浓度等于C
cri
的吸附柱
深度。

(4) 一般来说,C
cri 是由处理要求决定的,而L
cri
则由相对应的C
cri
确定,同时,
L
cri 和EBCT存在如下关系cri
L
/
EBCT
Q A
=(式中A表示吸附柱截面积)。

4.
(1) 所谓再生,即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等,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除去,恢复活性炭吸附能力;
(2) 目前活性炭再生方法有热再生法、化学药剂再生法、化学氧化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超声波再生法等等。

5.
(1) 活性炭的性质;
(2) 吸附质的性质;
(3) 其它因素包括溶液的PH值无机离子组成以及含量,还有无机沉淀等。

6.
(1) 在吸水口投加,可以得到足够长的接触时间以及良好的混合效果,但是活性炭的投加量比较大因为很多可以通过混凝过程去除的有机物也会被吸附,所以运行费用较高;
(2) 在快速混合器前投加混合效果也很好,但是有可能由于混凝剂的包裹作用而降低了吸附效率,同时,活性炭对于某些物质的吸附可能没有达到饱和因而不能得到完全去除;
(3) 在沉淀池出口或者滤池的入口投加可以有效地利用粉末炭的吸附容量,但是由于部分粉末炭的粒度过小可能会穿透滤池进水配水系统;在快速混合器之前新建一个带有搅拌装置的池体,并在该池中进行吸附,可以使粉末炭与水有良好的接触;还有多点投加方式应用比较广泛。

(4) 投加点的选择不仅要满足良好混合要求以及足够的接触时间,同时要尽量使水处理药剂对粉末炭的干扰作用最小,降低活性炭的投加量,节约费用。

7.(1)①物理吸附是由分子力引起的,所以吸附热较小,一般在41.9kJ/mol 以内。

②物理吸附因不发生化学作用,所以低温时就能进行。

③物理吸附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

(2) ①化学吸附是由于化学键力引起的。

所以吸附热较大,相当于化学反应热,一般为83.7-418.7kJ/mol。

②化学吸附一般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③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

由于化学吸附是靠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的化学键力进行的,所以吸附只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④当化学键力较大时,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
8.当含乳化油的污水通过粗粒化滤料时,因它具有亲油疏水性质,微小油珠便附聚在其表面上形成油膜,达到一定厚度后,在浮力和水流剪力的作用下,脱离滤料表面,形成颗粒大的油珠浮升到水面。

9.并不是任何物质都能黏附在空气泡上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1)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
(2)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
10. (1)采用多床串联操作 如图“多柱串联试验曲线”,开始时按从Ⅰ到Ⅳ依次进行通水,当Ⅳ柱出水水质达到穿透浓度时,Ⅰ柱中的填充层已接近饱和,再生Ⅰ柱,将备用的Ⅴ柱串联在Ⅳ柱的后面.然后按照从Ⅱ到Ⅴ的顺序通水,当Ⅴ出水浓度达到穿透浓度时, Ⅱ柱已经接近饱和,将其再生,把再生后的Ⅰ串联在Ⅴ的后面.这样进行再生的吸附柱中的吸附剂都是接近饱和的.
(2)采用升流式移动床操作废水自下而上流过填充层,最底层的吸附剂先饱和.如果每隔一定时间从底部卸出一部分饱和的吸附剂,同时在顶部加入等量的新的或再生后的吸附剂,这样从底部排出的吸附剂都是接近饱和的,从而能够充分的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11.
(1)根据该水质特点及处理要求选择H-Na 并联处理工艺。

(4分)
-] =2.6mmol/L (7分)
(2)进水碱度A原=[HCO
3
混合水中的残留碱度A混=0.2mmol/L
进水中SO
42-、Cl-含量之和S=(1/2[SO
4
2-] + [Cl-])=1/2×0.4 + 1.6 = 1.8 mmol/L
H:进RH水量比例, N:进RNa水量比例
以Na+泄漏为准,则:
H=(A原—A混)/(A原 + S)×100%=(2.6—0.2)/(2.6+1.8)×100%=54.55% N=(A混+S)/A原+S)×100%=(0.2+1.8)/(2.6+1.8)×100%=45.45%
进入RH交换器的水量:QH=Q•H=100×54.55%=54.55(m3/d)
进入RNa交换器的水量:QN=Q•N=100×45.45%=45.45(m3/d)
(3)出水的强酸根浓度=S=1.8mmol/L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