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屠呦呦获诺奖

高考作文素材:屠呦呦获诺奖

• 李克强贺屠呦呦获诺奖:体现中医 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 2015年10月06日 00:19 来源:新华通讯社 • 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 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 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 力的不断提升。 • 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 大贡献。
• 攻关
• 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38岁的她被委任负责重点进行中草 药抗疟疾的研究。 • 耗时3个月,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 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选出的胡椒“虽 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的抑杀作用并不理想”;而 “曾经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效果”的青蒿,在复筛中因为结果并不 好而被放弃。 • 其后,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 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 的,她由此悟及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有忌高温破坏药物效果”。 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 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 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 • 在其后的临床观察中,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 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她报告了“30例青蒿抗疟全部有效”的 疗效总结后,掀起了全国对青蒿抗疟研究的高潮。 • 屠呦呦继续进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 单体,并命名为青蒿素。在《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中,有一页印 制粗糙的新药证书复印件,那是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 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这份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申报获批 的证书上,并没有屠呦呦的名字。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作者: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5年第12期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

关键词一:“三无”科学家。

屠呦呦在此之前并不出名,她本人是个“三无”科学家:无留洋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

她所研究的领域也不热门,为中草药。

这就使她的获奖具有“爆冷门”的意味。

关键词二:以身试毒。

她曾在60天内对30例疟疾患者做临床观察,并曾自己以身试毒。

关键词三:坚持不懈。

屠呦呦从发现青蒿素,到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经历了40 年,从那个时候到2015年获奖又经过了10 年,她说现在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她曾收集汇总出2000多个治疟方药,然后精选出640个。

1971年提取到191号(即191次实验)药物样品时,才显示出100%的抑制率。

启示:启示一:英雄不问出身。

留过学的,戴过博士帽的,自然是值得重视的高端人才。

进了科学院成为院士,则更是尖端人才,需要倍加珍惜。

不过,并非是“野无遗贤”,在这个小圈子以外,还有着大量出类拔萃之才。

一旦有适宜的土壤气候,就会脱颖而出。

最后能否成为“英雄”,不取决于光环式的“出身”,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启示二:处处有用武之地。

如今攀科学高峰,多习惯于瞄准一些热门领域,这自然也是必要的,但是,那些不被关注的冷门地方,也是大有可为的。

屠呦呦的成就表明,科学研究只要吻合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并非只有“热门”领域才是“用武之地”。

附录:屠呦呦:我有一个希望我这次得奖,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形成一个新的激励机制。

我们国家要深化体制改革等等,正好诺贝尔奖来了,在中国还是第一次,零的突破,很多年轻同志怎么发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实力,形成新的激励机制,这是我的心愿。

我已经老了,新生力量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医药领域,各个领域都会有创新的。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阅读材料《呦呦鹿鸣》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阅读材料《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是,不可挡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除屠呦呦女士获奖外,该奖项另外一半由两名科学家共得,为爱尔兰的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

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有多重要?我们先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

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

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

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

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

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积极性评价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贺辞: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全国妇联: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争议(集体还是个人)其他观点:有人公开表态说,“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

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

甚至有人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诺奖委员会:但是,诺奖是不按某些中国人所认同的“程序正确”来办事的,也不是按照地位高低、论资排辈来分果果的。

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如此说,“我们是把将奖项颁给受传统医学选出新药的研究者”。

在拉斯克奖颁奖期间陪同屠呦呦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认为,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央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让国人感到由衷的振奋。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当中,可以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从实验室到临床,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

一项特殊历史时期的任务,最终转化成了全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屠老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研究黄花蒿抗疟效果的过程中,她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换了提取方式,于是成功获得了有活性的青蒿素。

那么,青蒿素的发现,对于中医药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认为,这次的奖项是世界对中国科学界的认可。

一个说明中国的科学事业、科技发展得到了世界认可,取得了长足进步。

大门已经打开,后边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成果,甚至涌出更多的获奖得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也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那么,这是不是就等于说,国际科学界对中医的现代化已经完全认可了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汉斯·福斯贝里在宣布结果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是把奖项颁发给了受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们。

他的这个回答是否可以解读为,屠呦呦和青蒿素的获奖,并不意味着中医和中医药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也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鉴定、应用、修饰,都是在现代医学和药学技术的框架之下,中药古方仅仅是一个提示而已。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陈道峰就表示: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也可以说是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

问题的关键就是,用化学的方法提取的中药还是中药吗?对于这种争论,北京同仁堂主治医师刘钊,他的看法是,传统的中药发展不要僵化,将中西药完全隔离开这种观点本身也不合适,也不利于中医药学的现代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全文)【可编辑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全文)【可编辑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全文)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全文)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

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mura (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以下是关于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谢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刚才两位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这里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团队抗疟研究团队当年的研究工作总结,蓝底表现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表示的是全国其它协作团队的完成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表示既有本院,也有协助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医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在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者冷却,然后再用解溶液去除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药品。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这一类型之外,其它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71年10月4号,青蒿乙醚中型(音)提取物,就是标识的191号样品,以一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连输三天口服药,对疟疾一直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头年10月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