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 立论 打印版

合集下载

一辩稿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一辩稿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谢谢主席,首先我们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对方辩友一起讨论这个辩题,我方的观点是,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那么何为个性?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一种属于自己的风采,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所以我方提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其理由有三。

第一,就个性的定义而言,个性是个体存在的证明,是区别“我”和“他人”的本质所在,是彰显个体生命的前提,是自我修养的外在体现,坚强是个性,温柔也是个性,个性鲜明是个性,个性不鲜明也是个性,所以不刻意追求的个性才是真正的个性。

第二,刻意追求而来的往往不是个性,难道能说邯郸学步的结果是一种个性吗?我们不否认个性可以追求,但不能刻意追求,个性可以培养,但不能刻意塑造,个性可以熏陶,但不能刻意雕琢,刻意追求的个性无论多么鲜明,但往往是以丧失自己真正的个性为代价,那么这样的个性还是真正的个性吗?再者,刻意追求来的往往表现的不是个性而是共性,无论是追求周杰伦的酷,还是追求曾轶可的绵羊音,这表现的都是一种共性。

第三,如果说个性需要追求的话,它追求的恰恰是不追求,任何成名成家者都是不刻意追求别人的个性才成就了他自己的个性,即他是他自己不是别人。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or不需要追求最终资料(经典版)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or不需要追求最终资料(经典版)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2009-04-20 17:58分类:默认分类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关于3月29日晚就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展开辩论(2009-03-30 13:20:19)标签:杂谈首先,介绍正反双方各四位选手组成。

然后,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观点: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反方观点: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第一步:正方一辩进行陈词: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刻意,有目的、有追求的进行活动。

个性,在于后天有意识,有目的的追求。

分析对方辩友的立意:不刻意何来个性。

举例:陶渊明。

把握人生的航标,走自己想走的路。

反方一辩进行陈词:纠正对方错误,不应抛开客观,抛开自然。

个性意识是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自然的流露,不需要追求;是处事方式。

第二步: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进行提问,个性终究为与生俱来还是客观形成的?反方二辨回答:是与生俱来的。

你个性的改变是否受环境的影响?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进行提问:那种个性是刻意追求的?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是否能追求到?回答:不一定追求的到。

你追求的个性是什么?回答:符合自身发展的。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进行提问:何为追求个性?回答:不需要追求个性。

在社会知识环境里形成的价值观。

达芬奇的老师说过:没有两个相同的鸡蛋。

个性无好坏之分在追求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是否刻意为之?回答:个性区别与其他个体。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三辩进行提问:如何保证刻意追求的个性是对的?回答:可以的追求正确的个性,保证它的正确性。

什么是刻意追求的个性?回答:正方三辩由慢性格到快性格的转变。

第三步: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对方二辩举例周恩来模糊了效仿和追求。

在一点一滴的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良莠不齐的个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纠正对方辩友个性理解流于表面。

个性只有适合和不适合,并坏之分。

个性需要追求,而并非刻意追求。

第四步:进行双方的对辩:正方三辩:一见钟情是否冷静?反方三辩:是否冷静取决于是否合适。

正方三辩:那么刻意追求个性为什么是不冷静?反方三辩:刻意,带有负面情绪,超过能力范围。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一辩稿)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一辩稿)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我方观点是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首先,让我们来明晰几个概念,个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它包括思想、性格等特征。

所谓刻意,刻意是用尽心思之意,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追求是用积极的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由此可见,刻意追求和追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刻意追求是违背本心、不择手段地追求。

所以我方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理由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对于个性的内在修为,刻意追求会违背本心。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内在来说,是一个人内心的最真实想法,就是这个人最真实的个性,例如乐观外向,或者安静内向等等。

如果我们去刻意的追求个性,就不能让我们保持真我,保持本心,这样会带来一些盲目的,不理智的心理,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我们正确的三观,甚至会导致个性的扭曲,人性的丧失!其次,对于个性的外在表现,刻意追求会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个性的外在表现,就是一个人的行事方法、手段,是一个人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所谓的相由心生,由内及外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刻意追求个性,在故宫门前拍裸照,在烈士纪念雕像上做出侮辱性动作,种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不正是因为刻意追求个性才造成的吗?最后,个性的形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人在所处的环境做出的一些行为,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周围的环境,在这个影响的过程中,环境也会做出回应。

人类刻意追求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导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环境对人类的刻意追求的警告,雾霾,尔尼诺,温室效应,物种加速灭绝等等,不正是人类刻意追求人定胜天这种思想而带来的无法估量的灾难吗?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我们需要追求个性,倡导个性,但不需要刻意追求个性,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正确积极的方式方法!因此,我方坚定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辩论赛“需不需要刻意追求个性”

辩论赛“需不需要刻意追求个性”

辩论赛“需不需要刻意追求个性”正方:个性需要刻意追求我方观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我的个性刻意追求也正是我的个性所在。

气质是人的自然属性,性格是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生成的,一个人的个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所以说人要有什么样的个性在先天条件的限制下,主要是看自己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刻意追求才会让大家认可你。

在现在的激烈竞争的社会只有刻意追求个性才不会被淘汰。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

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魅力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

或者说,也没有长短好坏之分,在特定的环境中总会有某种个性最适合。

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

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

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反方一辩立论陈词(黄聪)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的陈词,我方认为存在两大问题:一,对方把有意追求跟刻意追求混为一谈。

二,曲解了“刻意追求”的含义。

我方的观点是个性需要追求,但是,不需要刻意追求。

什么是个性?《心理学大词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气质,这是个性的底色,先天而来不可更改,也包括性格,这是个性的核心,可以后天发展逐步完善,还包括能力品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内容。

这是一个综合概念,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

个性需要追求。

我方提倡“有意追求”。

有意追求就是依托人的天性和禀赋,顺势而为,努力追求,有所作为。

这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意愿和行动,强调乐观向上,坚持学习提高,逐步完善,不盲目崇拜,不照搬照抄,是一条适合自己的个性追求之路。

我们反对“刻意追求”,《现代汉语词典》讲的“刻意”,就是用尽心思。

如果一意孤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机关算尽,蛮力用尽,就算你太厉害,但到头来恐怕还是有去无回,反误了卿卿性命啊!刻意追求个性,必然带来诸多危害。

第一,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要刻意追求某事,往往会反复强化某些行为。

反复强化将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的发生,而这正是影响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两大重要因素。

第二,失去本真个性。

物极必反。

刻意追求,不仅不能完善个性,反而会迷失自我甚至丧失自我!君不见东施效颦刻意追求留下了千年笑柄?君不见凤姐作秀哗众取宠沦为人们的现代笑料?第三,恶化人际关系。

刻意为自己追求,无所不用其极,难免导致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加剧人际关系的冲突,激化与社会的矛盾,这又怎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呢?第四,违背哲学道理。

刻意追求无非是拔苗助长,这显然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刻意追求,固化了目标,僵化了过程,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最终必将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反方材料)一、个性是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不需要刻意追求。

二、刻意追求有以下三个弊端:1、刻意追求,用尽心思,过于盲目,忽视客观规律。

“尽”有极尽之意,刻意追求时常意味着过分看重目标,把主观意愿作为主导作用,而臵客观规律于不顾。

2、刻意追求,克制意欲,情非本意,丧失真实个性。

个性的珍贵之处在于他是最真实的反映,而刻意时常带有违背意愿的感情。

3、刻意追求,他人个性,迷失自我,导致千篇一律。

个性的前提必须是真我的表现。

当你去刻意追求一种个性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个性。

你也就是你,世上正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千千万万个迥异的个体,才如此缤纷,如此让人迷恋。

三、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个性的发展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

我们可以追求,但不应过分苛求,更不是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并不贬低个人努力,但我们提倡科学的,理智的去追求。

四、个性本就是你自己的,自己所具有的,并不是你看到别人有个性就去追求“他的”个性,注意追求的话那肯定就不是自己的,个性并不是让人特意的与众不同,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不受束缚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并不是让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五、孙中山曾言:“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历史规律如是,个性发展规律亦如是。

如果对方辩友还要刻意逆流而动,刻意追求个性,那么等到“长风破浪无有时,折戟沉沙在眼前”,甚至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时,你要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啊,对方辩友!因此,我方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中间一分钟总结对方辩友在攻辩环节的表现确实精彩,但对方在辩论中漏洞百出的表现确实令人叹息。

首先,对方辩友在论证过程中刻意模糊了刻意一词,甚至是有意识的将刻意一词抽出,将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等同于个性需不需要追求。

从逻辑学上讲你保留了部分正确的信息而突显剩余部分的极端,这样你们就曲解了本次辩论赛的主题,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荒谬的。

个性不需刻意追求

个性不需刻意追求

一辩立论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xxx,今天我方观点是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何为个性?我方认为,一个人在内在属性上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即为个性。

对于今天的定义,我们要注意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性并不是一种外在行为,而是一种趋于稳定的内在状态。

因此不同个性的人完全是可以表现出同样的行为的;二.可能性不等于必要性。

我们不否认个性改变的可能,但是可能不等于必要,就好像今天可以不穿裤子来辩论,但这不代表我必须要不穿裤子来辩论吧?所以,我方也期待对方辩友今天可以从必要性上进行精彩的论述。

我方将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来论证:一.从自然科学角度看,个性不需刻意追求便可先天形成。

(生理基础)根据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人的个性先天便由基因决定这一点已经是生物科学的常识。

因此,既然我们人在受精卵时期便已经决定了大体的个性,本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谈何由刻意追求得到呢?可见从个性的形成上,便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

二.为了解决问题而刻意去改变个性本就是本末倒置。

个性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质,这样的特质是独特而自我的。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正确认识自身,利用好自身个性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当然知道改变个性的艰难。

人无完人,但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无时无刻,方方面面的。

世间没有一种可以适应所有问题的个性是毋庸置疑的。

对方辩友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竟然让人去刻意追求个性的变化,殊不知就算对方辩友成功改变了个性。

伴随着新的个性产生的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难道对方辩友一天变三次个性不成?三.在社会实践中,刻意追求个性缺乏可操作性。

对方辩友举出的种种例子,说到底追求的根本不是个性,而是我们的相关能力。

对方辩友请明白,个性和行为不可混为一谈,我们的行为表现,往往是我们习得的相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职业化分工明确的社会,我们在社会上的角色以及地位,实质上是由我们的个人能力决定的。

与其去可以改变个性,努力提升自己需要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一辩稿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一辩稿

谢谢主席: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现场的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方所持的观点是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简单来说就是你不同于别人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下面我将从以下3个论点进行论述:
1.刻意追求个性的人容易被记住,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 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 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举个简单的例子,库里认识吧,因为库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异于常人的投球动做,准确的三分球,但是许许多多的nba球员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所以说个性需要刻意追求,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个性的人就像是路人一样,过目而忘之,而留在你记忆都是那一个个有个性的人,所以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2.个性的刻意追求,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个伟大的发明往最大限度的方向去,都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像现在的磁悬浮列车,如果没有刻意的去想着更快更高更强,而是不刻意的去追求,那么这发明不会出现,反过来说个性,刻意的追求过程中我们会故意、特意、用上全部心思去完成一件事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个性里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个性,个性的追求不是盲目的,是积极向上的。

所以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3.最重要一点,追求个性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谁都希望和别人不一样,谁都希望成为出众的一个人,那么为什么不刻意追求呢?所以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最后我用张国荣的一句歌来结束立案陈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

各位辩友,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

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辩题中的几个定义。

首先是“个性”。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指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对“个性”的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刻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尽心思”。

“追求”是“用积极的行动来达到某种目的”。

我方观点一致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一是个性是否需要追求。

无论是从心理学上对“个性”的定义,还是从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来看,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比较固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性。

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一部分特性,这些与他人不同的特性就是自己的个性。

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追求所谓的“个性”呢?我方不否认个性的重要性,但是
我们是要彰显个性,把自己的个性鲜明的显示
出来,而非追求个性。

个性是不需要追求的啊。

好,就算我方退一步,很善解人意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来看,假设个性需要追求,那么第一,当我们刻意追求个性时,追求的是谁的个性?如果追求的是他人的个性,那么我们追求到的还是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特性吗?显然不是。

也就是说,这时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自己的个性了。

如果所谓的“追求”的对象是自己的个性,其实质是把自己已有的个性彰显出来,“彰显”与“追求”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第二,“刻意”,按照词典中的解释是“用尽心思”,但是我们真的能把心思全部都用在追求个性这一件事上吗,其他的一切都不管不顾了吗?这显然不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不是只由个性组成的,我们不能盲目地陷入刻意追求个性这一误区而忽视其他啊。

我方已经退了一步,可是即使站在正方的角度仍旧无法得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这一结论,这进一步论证了我方观点: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我的立论陈述完毕,谢谢。

彰显:鲜明地显示
追求不等于彰显定义不同
追求自己个性的同时彰显个性其实质是还是把自己已有的个性表现出来,还是在彰显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重要性我们不否认,我们不需要追求、
但需要彰显自己的个性
个性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
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不是追求来的
个性不能追求不等于个性不需要追求,
个性能否追求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如果评价某一个人有或没有个性,这时的“个性”是对人的主观判断,不符合个性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